2024--2025学年(下)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岳麓版必修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下)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表明
A. 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 小农经济遭受危机
C.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D. 农夫生活艰难困苦
2.“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

”这是自元代流传下的一首民谣,表达人们对黄道婆的感念之情。

黄道婆杰出贡献在于
A. 棉纺织业
B. 丝纺织业
C. 麻纺织业
D. 毛纺织业
3.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

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

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一”。

这一改变
A. 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
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
C. 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
4.“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

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化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

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 秦都咸阳
B. 唐都长安
C. 宋代东京
D. 明代苏州
5.在宋代,“发展众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不行缺少的交换市场,是沟通城乡的桥梁”。

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 草市
B. 夜市
C. 晓市
D. 街市
6.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C.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 “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7.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

农担心田,贾担心市,其国必贫。

”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 重农抑商
B. 农商并重
C. 重商主义
D. 自由主义
8.《陆游集》记载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这表明宋代()
A. 生产留意精耕细作
B. 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 国家赋税收入大增
D. 广泛引种经济作物
9.对以下图表信息分析精确的是
A. 中国古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B.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中国古代南方经济逐步发展
D. 中国古代北方经济发展缓慢
10.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于意大利,但新航路开拓后,“财宝流向西葡”“英国成为海盗”“意大利被晾在一边”。

其中“意大利被晾在一边”的主要缘由是()
A. 世界性商业危机
B. 意大利经济衰退
C. 世界性商业革命
D. 意大利金融危机
11.一些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起先,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这里的“分水岭”的含义是
A.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 从封闭走向完全开放
C. 人的留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
D. 从分散走向整体
12.十七世纪中期,它的造船业占当时世界的首位,商船吨位占欧洲总吨位的四分之三,在全盛时期曾得意忘形地宣称: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因河岸和加龙河岸是他们的葡萄园……材料中说的国家是()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英国
D. 荷兰
13.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 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

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行缺少的一般消费品。

引起这一改变的主要缘由是
A. 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 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C.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D. 英国工业革命起先
14.《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意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这句话强调了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哪一因素
A. 资本原始积累
B. 技术革新
C. 市场需求
D. 自然资源
15.随着其次次工业革命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的最大改变是
A. 重工业占主导地位
B.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C. 化学工业兴起
D. 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16.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日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改变的主要缘由是
A. 维新变法运动快速兴起
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削减
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17.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

这一举措
A. 增加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念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限制
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1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亲密
D. 中国关税主权起先丢失
19.近代形成的官僚资本是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物质基础,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依据相关学问,官僚资本的根本特征是
A. 在工业领域实行垄断
B. 通过币制改革限制金融
C. 凭借国家权力实行强制掠夺
D. 推行商品专卖政策以获得巨额利润
20.据史料记载,1905年上海织布厂“生意之佳,为往年所未有,实因各处相戒不用美货,是以本布销场,顿形畅旺”。

上海织布厂的发展境况侧面反映出
A. 洋货的市场竞争力较弱
B. 国内商品市场过于狭小
C. 民族经济生存与发展艰难
D. 中国织布技术领先世界
21.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

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

“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其主要影响是
A.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 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 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22.“番菜挣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刀叉刺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文中的“番菜”与正宗传统西菜是不一样的,正宗西菜的生、臊、腥颇不和中国人的口味,广东人遂加以中国传统烹调技法加以改造,名之曰“番菜”。

西菜传入中国后的改变反映了
A. 西餐深刻影响了国民饮食
B. 民众产生了崇洋媚外的心理
C. 近代饮食的中西合璧特征
D. 国人对西方餐饮去芜存菁
23.1899年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在奏折中写道:“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宜。

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

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

”盛宣怀记述的科技产品是
A. 火车
B. 电话
C. 电报
D. 电影
24.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2年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诞生。

这些交通事业的进步主要由于
A. 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B. 洋务运动的推动
C.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 收回路权运动的开展
25.1897年9月5日上海《嬉戏报》第74号刊登了一篇文章,作者记载自己观看某艺术形式的感受:“如影戏者,数万里在咫尺,不必求缩地之方,千百状而纷呈,何殊乎铸鼎之象,乍隐乍现,人生真梦幻泡影耳,皆可作如是观。

”这一艺术形式是
A. 皮影
B. 电影
C. 戏剧
D. 电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20分)政府的决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行忽视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 (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

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
也?……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不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材料二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

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材料三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改变趋势图
材料四清代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开“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商鞅的经济政策并说明其理由。

(6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清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

(8分)
(3)据材料四归纳:面对经济的改变,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对策?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其消极影响。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就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相识。

(2分)
27.(16分)新航路开拓以来,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经济格局也在发生改变,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
材料二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独创和广泛应用为标记,引发了一场生产工具和动力机制的革命……19世纪70年头前的英国,仅占世界人口2%左右却驾驭了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曾慧琴《“世界工厂”的内涵变迁和生命周期论》材料三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

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宣称“我们只是把蒸汽机看作是人类独创的最名贵的机器”。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材料四1835年,法国作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访问英国城市曼彻斯特时对于工业“殿堂”的气氛深为厌恶,他写道“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居处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袱着人们。

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有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困的绝大多数人……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乏的机器之上。

”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居于什么地位?(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学问,说明英国领先开展工业革命的缘由。

(8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工业化的看法有何不同?依据材料分析各自的理由。

(6分)
28.(14分)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状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若机户工作减。

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鸦片斗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

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其次是纺织品。

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

中国出口商品仍旧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

一一赵德攀《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材料三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中国近代闻名实业家。

(1902)
年,与他人合股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

1912年,荣氏兄弟与王禹卿等人集股在沪创办福新面粉厂,荣宗敬任总经理。

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12家面粉厂,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其次册材料四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全部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斗争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状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学问,指出这种改变带来的经济影响。

(4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学问,简析1912—1920年荣氏企业快速发展的缘由。

(4分)
(4)依据材料四,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命运(2分)
2024--2025学年(下)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答案】
1. C
2. A
3. D
4. C
5. A
6. C
7. B
8. B
9. C 10. C
11. D 12. D 13. B 14. C 15. A
16. D 17. A 18. C 19. C 20. C
21. A 22. C 23. B 24. B 25. B
26.(20分)(1)政策:重农抑商。

(2分)
理由:有利于发展农业,赢得斗争;有利于治理人民。

(4分)
(2)现象:家庭棉纺织业发达;丝织业发达;工商杂税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市镇发展。

(写出随意4点得8分)
(3)政策:接着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分)
消极影响:强化了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不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分如写“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和扩大再生产,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和社会进步”亦可得分)
(4)政府决策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政府决策应当与时俱进。

(2分,言之成理即可)
27.(16分)(1)地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经济霸主.(2分)(2)成因:政治:英国较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市场: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的建立);劳动力:圈地运动;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积累.资本:海外掠夺.(8分)
(3)不同:材料二:确定(歌颂、乐观);材料三:厌恶.
理由:材料三:蒸汽船便利了交通;蒸汽机供应了动力.
材料四:造成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扩大(两大阶级冲突激化)(6分)28. (14分)(1)现象: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本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4分)
(2)改变:中国对外贸易渐渐由顺差变为逆差(或出超变为入超)。

影响:小农经济起先解体;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客观上为民资的产生供应了条件。

(4分)
(3)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临时政府推行嘉奖实业政策;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一战欧洲列强短暂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浪潮的推动;企业家个人的努力等。

(4分)
(4)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公有制经济),或获得新生。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