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做青团作文(通用37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节做青团作文
清明节做青团作文(通用37篇)
清明节做青团作文篇1
星期六是清明节,一大早爸爸就去菜场买了做青团要用的材料,中午我们一起提着东西去阿姨家一起做青团。
妈妈和阿姨先把馅切好炒好,宁波的青团是甜馅的,我们做的青团是咸的。
里面包着肉、豆腐干、笋、还有大蒜。
我觉得比这里的好吃多了。
爸爸去把粉和成一大团。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去洗好手开始做青团了。
我看妈妈拿一小团捏成碗一样的形状,然后包馅放进去再捏好成圆形,我和天天两个人跟着做,可是觉得有点难。
阿姨叫我们可以随自己的'想象,想捏成什么样就什么样。
这下我们可高兴了,就跟捏橡皮泥一样玩开了。
不一会儿,桌子上面摆了我们两个人的作品。
有我做的苹果、小包包、花篮、足球,还有天天做的太阳、啤酒瓶、花儿、茶壶,可好玩了。
做好了,我们把青团放在锅里蒸,蒸好了我们一起抢着吃自己做的青团,感觉这次的比以前的好吃多了,因为是我们亲手做的。
清明节做青团作文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不过我们这次不讲节气,不讲节日,讲的是节日中的美食——青团。
首先,先把嫩嫩的艾草取下茎,只留叶,清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并加入开水煮烂,主是为了让艾草去苦。
然后,立刻放入凉水中冷藏,让它保持原本的鲜嫩,煮完后有何用呢?一会儿就告诉你。
接着,将糯米粉和粘米粉放入容器里,并且放入艾草汁搅拌均匀,加入少许的食用油,可以让面团更加的丝滑。
这时,准备出我从超市里买来的豆沙,做成球,再把面团做一个小窝,轻轻的'把豆沙放进去,最后轻轻的把口封上。
这样一个如同小青球似的青团做好啦。
最后,把青团放在锅里蒸12分钟,随后一股“仙气”飘出来,夹着淡淡的清香。
咬一口,啊!青团的皮胚如同齐天大圣在我的口里滚来滚去,随后那豆沙像埋伏好的士兵,全都跑了出来,在我的口里东撞西撞,一瞬间,那Q弹、软嫩和豆沙的香气直冲我的天灵盖,让我久久不能回神。
清明节做青团作文篇3
江南的春天细雨绵绵,到了四月,水乡田间,绿野青山,多了一队队踏青扫墓的身影,菲菲细雨中撑着阳伞,或缅怀,或赏景。
返程时,手里多少都拎着几个绿色面团一样的食物,江南人告诉你,这是清明特有的食品——青团。
这年的清明节,我有幸参与到制作青团的全过程。
那是临街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糕团店,每年这个时候,店门口总会排起长龙,等着买三五个青团,或自己品尝,或送亲朋好友。
我吃过这家店的青团,鲜香四溢不粘牙,馅料十足易饱腹。
但是这青团是怎么做的?这面团是怎么变成绿色的呢?趁着下午没什么人买的档口,我向店里师傅请求学做青团,师傅爽快地答应了。
首先,我在装满面粉的盆里倒入足量的水,右手不断搅和,让面粉与水充分糅合,只是搅和来搅和去,搅和成了“浆糊”,愣是搅和不出团团来。
“你这手法不对。
”师傅见了,立马用他自己的独特手法,不一会儿就成了面团。
我惊讶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这个是靠手法,要勤学苦练才成。
妈呀,做个团子都这么费劲,干哪行都不容易啊。
接着,放发酵粉,醒面1小时。
这时,师傅拿出了新鲜的艾叶,用榨汁机榨成了艾草汁,绿汪汪的,我把这艾草汁倒入盆里,与面团充分搅和……这面团绿了!原来青团之青的奥秘在这里!师傅拿起一个锅,倒少量的水,加上糖,大火煮七八分钟,取出备用。
又拿来红豆,捣成豆沙,倒入刚才煮成的糖汁搅拌均匀。
又到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这翠绿的面团搓成长条状,揪下一段,揉成小团团,压成饼,放上豆沙再包裹,一个豆沙青团就成形了,再往锅里煮五分钟,香气四溢甜上心头的青团就出锅了!
我这垂涎的舌尖早已忍不住了,拿起自己做的青团,迫不及待咬一口,啊,好烫啊!“你冷冷再吃!”我妈一脸无奈地说我。
烫过之
后,感觉味道不错,既有豆沙的软糯香甜,又有沁心的草香回甘。
青团吃完了,可心里还是,甜甜的。
清明节做青团作文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句诗大家都很熟悉吧。
没错,他选自《清明》这首诗。
在清明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挂艾草、吃青团,我只吃过青团,但没做过青团,今天我就要做一回青团。
我和妈妈准备好了做青团的材料,有绿油油的艾草,有雪白的糯米粉和面粉,还有做馅料的豆沙等。
说干就干!我们先一起择艾草。
择艾草可是要有耐心的哦!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艾草的根部全部摘掉,只留下嫩嫩的叶子。
接着我开始洗艾草、洗好后放到锅里煮一煮,最后把艾草切碎,再放到碗里捣成艾草泥。
艾草是要和面用的,它就像个魔术师,可以让面团变绿。
妈妈拿出了昨晚我们花了一晚上时间煮烂的豆沙馅料。
进入做青团的关键时刻啦,我特别紧张,生怕做错了一步。
妈妈一边教我和面一边说:“要做青团,最重要的是和好面。
面和得有劲道,青团吃起来才有嚼劲,否则就会粘牙齿。
“我们把艾草泥倒进糯米粉和面粉里,用手将它们混合起来。
我撸起了袖子,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不停地揉啊揉,一个青色的大面团就完成了。
接着我用手掰了一小团的粉团,揉成像乒乓球大小的小圆球,用大拇指在粉团中间压出一个深深的洞,接着往两边捏,把洞变大,捏成一个碗状。
再用勺子把豆沙馅舀进粉团的大洞中,最后小心翼翼地把封口封好,再搓圆,一个青团就大功告成了。
我终于松了口气。
然后我继续按照这个方法做了好几个青团,做完豆沙馅,我灵机一动,把豆沙、红糖和红枣全部放进了馅里,做成了”黑暗料理“。
青团一个个包好以后,我立马要蒸几个尝一尝。
15分钟后,锅子里一股香气就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去看了看,青团换上了碧绿碧绿的外套。
我仿佛看到调皮可爱的小青团在向我招手。
我连忙拿起一个先咬一口,哇,馅甘甜爽口,整个团子香甜软糯还香气四溢!
第一次做青团竟然成功啦!没想到做青团也那么不容易啊。
我既体验到了做青团的乐趣,又知道了清明节的习俗,真是一举两得呀!
清明节做青团作文篇5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
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
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
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
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
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
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
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
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
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清明节做青团作文篇6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我打算去万竹一个亲戚家去劳动一回,体会一下劳动的艰辛和快乐。
冬色爷爷送走了大地的严寒,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春天的景色十分美丽,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画。
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展开了笑脸。
在竹林中,一群五颜六色花儿争奇斗艳,竞相开放,互相媲美,更加衬托了竹子的挺拔……正在我沉醉在春天的美丽时,万竹到了,我下了车,到了姑姑家。
姑姑先拿来了一堆绿色的青团粉、芝麻和白糖,我这个谗虫一看见好吃的就忍不住,我刚想去拿,妈妈就重重地拍了一下我的手,说:“傻瓜,谗瘾又犯啦,这个是生的,怎么能吃,我们现在首要任务是做青团!”啊?做青团,以前我只负责吃青团,从来没有做过,我又
好奇,又激动,我挽起袖子,迫不及待地想来尝试一下。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掰了一大团面粉,“小慧,你怎么拿这么多,做出来皮就太厚,咬不动了!”我只好乖乖地掰下一半,然后,把它搓成一个圆形,再往中间摁一个洞,接着就把它捏薄,“小慧,你不应该这样,中间不能捏,要不然就漏陷了!”妈妈不耐烦了,一把将面团抢去就让我看着,真是万事开头难啊。
经过五分钟的观察,我终于会了,来检验一下我的学习成果吧!首先,我拿来一团面粉,把它像做橡皮泥一样捏成一个圆,再从中抠出一个洞,就形成了一个碗形,接着,再放入一勺芝麻,最后搓成一个圆,真是太好玩了,我仿佛被磁铁一样吸住了。
做完了芝麻馅的,我们又做起了松花馅的,为了能区别这两种青团,我们把松花的捏成饺子形,这可是我的强项,于是我三下五除二就包完了,看着这满满的青团,我别提多开心了!
我吃着那滚烫的青团,比吃了蜜还甜。
清明节做青团作文篇7
“瞧瞧!做得多好!这不是‘团模团样’的吗?”我捏着手中鲜嫩的绿色面团骄傲地说道。
那天,我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快步走进家政教室。
一进教室,一阵香味不知从何处扑鼻而来。
老师神秘地说:“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包青团。
”
青团?早就“久仰”其大名了,虽然没吃过、没包过,但看着这个团,它又青又圆,应该“团如其名”,非常美味。
我还记得奶奶曾说,青团青团,寓意着团团圆圆。
可是老师却要我们亲手来包,像我这种“万年手残”能把它包得如杨玉环般圆润吗?
我抓了坨青团皮,它软软的,要不是要给它做造型,我早就开始“蹂躏”它了!我先学着老师的样子把它揉成一个球,再一手握团,一手用大拇指从中间“进攻”塑造成一个碗形。
接着我用勺子挖了一大块香到流油的馅放进“碗”里,最后用三根手指把上面封严实。
可在我捏的时候,馅却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满世界地到处乱窜,根本包不住。
每当我捏紧时,它总会冲出来,非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不可,
害得我活生生把青团包成了个狗不理包子!我越看越揪心,上面的开口仿佛是它咧开的.大嘴,嘲笑我是一个“手残党”。
看着眼前的“团非团”,我顿时恼羞成怒,恨不得一把将青团重重地摔在地上,并且选择放弃加自闭。
可就在这时,我想到了著名画家罗丹考了美术学院三次都失败了;大将韩信一开始也不被君王重用;凤雏庞统也因长相而被轻视……可是他们最后不都成功了吗?这区区的青团子又能难倒我吗?
后来,经过我的一番细心观察,才发现原来是我太阔绰了——肉馅放得太多了。
吸取教训后,我开始对它进行一番“整容”,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做出了像模像样的青团!
这次做青团的尝试让我深有感触:成功除了有“失败”这位母亲的呵护,还有“坚持”这位父亲作为坚实的后盾!
清明节做青团作文篇8
清明节到了,瞧,又下起了牛毛细雨,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了一首古诗:清明时节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
在今年清明节,我们一家扫墓结束后,妈妈要自己做青团让我们尝个鲜。
我也洗干净了双手,兴致勃勃地学做起青团来。
开始做青团啦!妈妈先把绿油油的菠菜在水中煮熟。
接着又熟练地把煮好的菠菜放进一个又大又深的铁盆。
再往里面放雪白雪白的糯米粉加一点沸水。
妈妈将糯米粉和菠菜用力揉捏,过了好久终于揉好,成了一个绿绿的.糯米团。
然后我们每个人掐了一点糯米团搓圆,捏成小碗状往里面放了香喷喷的黑洋酥,再把口“封”起来,最后,我们把青团放进了锅里去蒸。
还没蒸熟,一股香味已扑鼻而来。
“真希望快点好。
”我一边想着,一边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厨房,等待吃了!终于好了,我发现青团的颜色变成了墨绿色。
吃着自己做的青团,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清明节,它不仅让我们追忆已故的亲人,续亲情,还带给了我们一份悠闲,一份难忘。
清明节做青团作文篇9
清明节我们没去扫墓,没去户外踏青,但我们做了一道美食青团。
这段时间正是青团最佳的品味时间,也是最佳的制作时间。
青团做起来似乎不难,因为它用不着太多的材料,但其实也很考究。
青团的点睛之笔是艾青,它长得一点都不出众,没有太多的辨识度,在我看来就像是杂草,但它却成就了美味的青团。
首先便要将这个点睛之笔洗干净,蒸熟,泡点水。
这个步骤并没什么难的,难的是揉面,因为是糯米,所以要十分的谨慎,一出错就会翻车。
太软太硬都不行,还要有弹性。
超大盆的糯米粉马上就要变成团子了。
外婆先在中间挖了个坑,然后往里填满热水,果然水量真的很重要。
接下来就是力量活了。
要使劲使劲地揉,要揉无数次,水也要倒无数次,想想青青的小团子就要出生了,不禁流了流口水。
我就坐在旁边给外婆倒水,外婆就使劲地揉面。
我左看右看,看得出揉面既要有耐心,也要有耐力,揉久了会很累的`。
我也看出揉面好像很难也很麻烦,电视里不就一放水就变成团子了,可自家做起来怎么这么麻烦,慢慢的,糯米粉就被揉成了粗糙的大面团,然后再加些水,加些粉,继续揉,光滑的团子出现出现之前,别忘了放入艾青汁。
大人们剁肉拌馅很快也就好了。
接下来就是捏团子,放馅之前就是捏成窝窝头的样子,然后往里放馅,最后捏成团,就这样一个一个捏完,锅上蒸。
很快,可爱的绿团团就出生啦!
清明节真是一个有实践意义的节日。
清明节做青团作文篇10
每逢清明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做青团来祭祀祖先。
今天一大早,厨房里就噼噼啪啪响个不停,还飘来一股浓浓的青团味儿,我急忙穿好衣裤,跑到厨房里瞧一瞧。
原来是奶奶正在做青团呢!个个满是肉馅的青团卧在蒸笼上。
我忙挽起衣袖,说:“奶奶,我帮您一起做”。
奶奶笑眯眯地点点头,开始一步一步细心教我怎么做。
我也学着照模照样地做起来,先捏了把和好的'面,揉成不大不小的面团,学着样儿把大拇指钻进去捏成小碗状。
就这一步我怎么也做不好,不是厚了就是口太大了,难看死了。
我本是个急性子,屁股一扭,手一甩,嚷嚷着:“什么鬼东西呀!这么难捏。
”
正当我垂头丧气的时候,奶奶笑着说:“怎么,没信心啦,第一次做都是不容易的,我第一次做青团也像你这样。
”是啊,我们老师不也常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一步一步扎实地走,不能一步登天嘛。
这一点的小挫折算什么,怎么就打退堂鼓呢?想到这,我顿时感到心头上充满了一股力量,自信地又揉起了面团。
虽然一开始我笨手笨脚的,面粉撒了一地,做的青团不是肚子裂开,就是嘴裂开,和奶奶比我的青团简直惨不忍睹。
但我试了一次又一次,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项“伟大的工程”终于完成了,看着这一个个小巧玲珑的青团,我欣慰地笑了,笑得是那么灿烂。
吃着自己做的青团,那种感觉特别的幸福,不是吗?
清明节做青团作文篇11
不知不觉间,又到了清明节。
我觉得清明节时最有趣的事就是做青团了。
以前都是看着奶奶做,今年我也要一试身手。
做青团的第一步是揉糯米粉,把糯米粉倒在一个盆中,然后把艾草汁加入糯米粉中拌匀,再一边加热水一边揉,这些糯米粉就慢慢地被揉成了一大团。
这一团加了艾草汁的糯米粉有一点绿,但不是完全碧绿的,和吃的青团不一样。
我问奶奶:“怎么不绿呀?是不是艾草汁加得太少了?”奶奶笑着说:“等把这些青团做好蒸熟,就会变绿的。
”我将信将疑。
奶奶抓起一团糯米粉把它捏圆,然后捏出一个小窝,就像一个窝窝头,放一勺调好的'豆沙进去,然后一点一点地把口子捏上,再轻轻搓圆,一个豆沙馅的青团就做好了。
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是由于心太黑,加的豆沙太多,口子合不拢,总是漏出来,幸好有奶奶帮我才收住了口。
做完后就开始蒸了。
先把水烧开,然后把青团放在蒸笼上。
盖上盖子蒸上二十多分钟,锅里就会飘出糯米的香味,还带着艾草的清香。
掀开锅盖,一个个碧绿透亮的青团就好了,看着多像一个个碧玉团子呀!
清明节做青团作文篇12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做青团,我们准备了糯米粉、小麦粉、豆沙
馅还糯米等材料有。
妈妈先和好带艾叶的粉团,我抢先拿了一小块搓成圆形,再压扁,然后把四周围再翘起来一点,接着用勺子盛了一点豆沙馅放在绿色粉饼的中间,把豆沙裹起来,可是豆沙怎么也包不进去。
妈妈说:“你面粉饼太小了,放的豆沙太多了!”哦,原来如此!妈妈说:“你索性再拿点粉把它裹起来。
”于是,我按照妈妈的方法去做,先拿一块小粉团,拍成扁扁的,再把小粉饼往上一粘,嗯!果然好了许多,我又将做好的糯米青团放在白米堆里滚了滚,终于大功告成了,一个小雪球一样的青团出现在我的`眼前!
一个、两个、三个……也不知过去了多少时间,青团都做好了。
妈妈马上点火蒸煮,不一会儿,阵阵清香从锅里冒出来了,我迫不及待地催着妈妈赶快拿出来,可妈妈却说还没熟,又过了10分钟,妈妈终于打开锅盖。
“好香呀!”我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伸手就想去拿,妈妈眼疾手快挡住了我,我连忙改用筷子,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一边吹一边往嘴里送,啊!柔中带甜,太美味了!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青团别提有多高兴了!劳动创造甜蜜的生活一点没错!
清明节做青团作文篇13
星期天上午,天气晴朗,阳光灿烂。
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心情非常高兴。
一会儿,奶奶打电话给爸爸,叫我们早点过去。
于是爸爸开车载着我和妈妈来到奶奶家,一进门,我就看见奶奶正忙着做青团,我就跑过去说:"奶奶您在做什么?"奶奶说:"我在做青团,你在边上看着,等你长大后做给我们吃。
"我说:"我现在就要做。
"奶奶说:"那好吧,你看奶奶做,跟着学,做几个小的试试。
"
奶奶就给我一个粉团,我拿在手上跟着奶奶学,先把粉团搓成圆形,然后右手大母指伸进小圆里,左手转,右手捏,慢慢地把粉团捏成小茶杯一样薄薄的.形状,再把陷肉放进去,左手把青团抖一抖,右手把口子闭合捏成三角形,然后继续揉,揉成圆圆的。
左手到右手,右手到左手,象抛球一样抛几下。
然后就放进蒸笼里蒸。
一会儿功夫,我的作品就出蒸笼了,我把它拿给爸爸妈妈吃,爸
爸妈妈边吃边说:"真好吃,由由你长大了,会做青团了!"我心里乐滋滋的。
清明节做青团作文篇14
我身处烟雨江南,有数之不尽的美食小吃,可这么多年来,我却独爱他——青团。
与北方人富有浓烈文化气息的高粱红、玉米烧比起来,江南一带的青团真的不算什么,或许,淡出人们视线的`青团,才是四月真正的味道。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如此记载青团的制作:“捣青草为汁,和粉做团,色如碧玉。
”青团是以柔软细腻的手磨米粉做原材料,取艾草之叶捣碎,在石灰水里腌渍后,过滤出汁液,再兑入由七分糯米,加三分粳米的米粉中包为团子。
馅分为甜咸两种,甜馅一般为豆沙馅,咸馅一般为鲜肉馅,无论甜咸,包馅时,均放入一小块猪油。
蒸熟后的青团,视觉看起来色泽青翠、光亮细结;嗅觉闻起来清香自然;味觉尝起来细腻香甜、糯韧绵软。
记忆最深的是在三年前。
我和父母划船去周庄,一路上吃着青团,哼着小调,好不自在。
寻访前人的足迹。
青团早已被岁月冲刷去了,但也只有远离尘世的喧嚣,重返这片土地,才能领略这一美食。
清明节做青团作文篇15
做完功课,我和妈妈原本打算到超港买马卡龙,到店后发现没有了,正准备离开,妈妈一眼就看见了摆在柜台上的青团。
服务员殷勤地上前介绍:“青团是在清明前吃的,现在买有优惠。
”妈妈果断地买了几个。
青团绿油油的,外面很有光泽,就像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
青团圆圆的,摸起来黏糊糊的,特别可爱。
青团的皮是用糯米粉和艾草制成,馅有很多种,有肉松蛋黄味、芝麻味、豆沙味…味道有咸有甜。
说起青团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
传说太平天国的领袖李秀成被清兵追捕,一位农夫救了他,把他藏在自己家里,但清兵加兵设岗,
防止别人给李秀成送东西吃。
那位农夫把艾草和糯米粉包成团藏在青草里,送给李秀成吃,使他安全返回大本营。
回去后,李秀成下令让厨师学做青团,于是,青团就这样传开了。
青团是绿色健康的食物,小朋友们可以多吃哦。
清明节做青团作文篇16
青团是一种民间小吃。
它的颜色是绿色的,外形是椭圆的,它是用糯米与艾草的汁混合后在蒸煮形成的,它的口感软糯,一口咬下去,艾草的清香在口中能游荡,让人吃了还想再吃。
虽然青团的历史不是很悠久,但是关于它还有个故事。
传说有一年的清明节,李秀成为了逃避清军,请了一个农民帮他躲过了清兵的追捕,但清兵添兵设岗,防止他人带吃的给李秀成。
那个农民心生一计,采了艾草回家,用艾草的汁与糯米混合做成了团子。
青色的团子混在了青草里面,躲过了哨兵并带给了李秀成。
李秀成吃到了团之后,安全返回了大本营。
之后,李秀成下令要太平军团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青团就这样流传开了。
关于青团,我自己也有一段经历。
没吃青团之前,我非常抗拒。
青团那绿色的样子,我看到就会犯恶心。
就算大人们把青团放在我嘴边,我都不会去吃,反而还会神情厌恶地推开。
那段时间,我看见青团都绕着走。
直到有一次,我中午没吃饱饭,肚子饿得呱呱乱叫,家里又没有其他东西吃,无奈之下我拿出青团一脸嫌弃但又无可奈何地一口咬了下去,香甜软糯但又甜而不腻,糯又不黏的青团被我咬在了嘴里。
我尝到了味道后,三五除下就把一个青团给消灭掉了。
吞下去后,嘴里还留着艾草的'清香,让我回味无穷。
从此以后,我对青团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现在,青团变成了我最爱吃的零食了。
清明节做青团作文篇17
上海人在清明前后有吃青团的食俗,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
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
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