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U现场配置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PU现场配置手册
最新的RPU完整系统升级包:
http://221.6.206.38/product/RPU/rpu6116.V1.0.build-20101010.tar.bz2
最新系统升级包
http://221.6.206.38/product/RPU/update.tar.gz
最新的RPU调试工具RPU_CONFIG:
http://221.6.206.38/product/RPU/rpuconfig.rar
最新的本文版本:
http://221.6.206.38/product/RPU/RPU现场配置手册.doc
最新的FAQ版本:
http://221.6.206.38/product/RPU/FAQ.doc
1、RPU级联配置 (3)
1.1、理解RPU的级联模式(主从模式) (3)
1.2、级联模式的网络配置 (4)
1.2.1、路由器的设置要求 (4)
1.2.2、RPU的设置要求 (4)
1.3、理解虚拟RPU的端口配置 (5)
2、RPU界面配置 (6)
2.1、系统登录 (6)
2.2、主菜单 (6)
2.3、手动录像 (6)
2.4、磁盘管理 (7)
2.5、配置管理 (7)
2.5.1、网络通道 (8)
2.5.2、OSD配置 (8)
2.5.3、编码配置 (8)
2.5.4、网络配置 (9)
2.5.5、报警配置 (9)
2.5.6、云台配置 (10)
2.5.7、232配置 (11)
2.5.8、预览配置 (11)
2.5.9、异常配置 (11)
2.5.10、用户配置 (11)
2.5.11、基本配置 (12)
2.5.12 级联配置 (13)
2.6、维护管理 (15)
3、验证方法 (16)
3.1、验证网络 (16)
3.2、验证视频 (16)
3.3、验证报警 (17)
3.3.1、验证模拟量 (17)
3.3.2、验证开关量 (18)
附录 (19)
A、更新历史 (19)
1、RPU 级联配置
1.1、理解RPU 的级联模式(主从模式)
一个典型的站端系统机柜如下(图一)该站端有RPU 3台,路由器1台,交换机2台。

对于主站来说,该站端系统的所有设备只拥有一个公网IP 地址(10.0.0.1),要实现主站系统通过该唯一IP 获取到站端所有的视频,报警等,三台RPU 应设置为级联模式(主从模式)。

RPU1、RPU2、RPU3将各自的视频通道与报警通道上传至运行在RPU1中的一个虚拟的RPU 中,路由器将RPU1暴露于公网中(DMZ 主机方式),虚拟RPU 通过主动连接主站服务器,将所有的视频通道与报警通道上传至主站服务器。

这样,在主站服务器眼中,该站端只存在一个IP 地址为10.0.0.1的RPU 。

深入一点探讨的话,虚拟RPU 仅完成与主站服务器之间的信令交互,如主站服务器打开视频通道,该命令由虚拟RPU 转发给RPU1、RPU2或是RPU3,发送视频数据的任务则由RPU1、RPU2或是RPU3自行完成。

RPU 2
IP:192.168.1.2
MASK:255.255.255.0GW :192.168.1.254交换机1接:RPU1~3 交换机2
路由器LAN 口
交换机2
接:IP 球、枪
路由器
外网IP :10.0.0.1
内网IP :192.168.1.254DMZ 主机:192.168.1.1
图一
1.2、级联模式的网络配置
图一中典型站端系统的设备IP地址分配应如下表所示。

路由器的W AN口设置为公网IP 10.0.0.1,路由器的LAN口设置为内网IP 192.168.1.254。

RPU与IP球和枪均使用内网IP。

1接至路由器的LAN口。

1.2.1、路由器的设置要求
如上一节所述,路由器应使RPU1暴露于公网中,在配置路由器时,应使用DMZ主机的方法,暴露RPU1(192.168.1.1)。

这个设置等同于10.0.0.1的所有端口均映射至192.168.1.1。

作为一个网关,路由器应能保证RPU1、RPU2、RPU3均能通过网关192.168.1.254将视频数据发送至外网的主站服务器。

1.2.2、RPU的设置要求
目前RPU仅需使用一个网卡ETH0,另一块设置DHCP即可。

1.3、理解虚拟RPU的端口配置
虚拟RPU并不是一台真实设备,它是一个运行于具体RPU上的程序,在典型的站端系统中(图二)虚拟RPU运行与RPU1上,虚拟RPU便使用了RPU1程序的9000端口,RPU1的程序便使用8999端口。

RPU2与RPU3中由于未运行虚拟RPU,仍使用9000端口。

图二
2、RPU界面配置
2.1、系统登录
用户名:admin 密码:12345
2.2、主菜单
2.3、手动录像
手动录像时,发现有IP球或枪无法勾选时,应检查IP球或枪的网络是否还能ping通。

2.4、磁盘管理
在该界面下初始化硬盘,即格式化硬盘。

2.5、配置管理
2.5.1、网络通道
这里只要记住勾选“启用”,协议选用“PGSP”,端口“9800”即可。

0811版RPU中最多16个通道,配置了N(N<=16)个网络通道,模拟通道的数量=16-N 注意!!!1010版网络通道数量与模拟通道数量不再有任何关联,于此同时网络通道的视频不再在本地VGA显示。

即,只有模拟视频才在VGA显示。

2.5.2、OSD配置
(暂缺)
2.5.3、编码配置
编码配置是设置模拟球的编码格式,需要在选择通道时每一路都单独配置,切不可使用“全”来配置。

压缩模式:H264;图像质量3;码流:定码流;帧率:25;码流:2048;分辨率:D1;GOP:25;录像片段长度:60分钟。

本配置页面新增模拟通道数量配置,默认情况下该通道数量为16,第一个网络通道即为17。

2.5.4、网络配置
网络配置中新增rtsp配置,本配置用于级联模式下的录像查询。

2.5.5、报警配置
2.5.5.1、理解报警设备ID
在广东协议中,开关量输入与模拟量输入被归为一类,开关量输出被归为另一类。

因此,在RPU中开关量输入的设备ID与模拟量输入的设备ID应连续并且按照实际的数量来设置。

在一个典型的站端中,接了10个红外报警(开关量输入),2个温湿度传感器(模拟量输入),其配置的通道号以及ID应按下表设置。

通道号一一对应RPU背面的端子,设备ID号按照实际的接入连续的配置。

其它未使用的通道,设备ID一律设为0。

2.5.5.2、RPU级联时的设备ID
RPU级联时,每个RPU的报警设备ID仍按照上一节来描述,只需告知虚拟RPU每个单独的RPU的偏移地址即可。

在图一的典型站端系统中,假设RPU1未接任何开关输入以及模拟输入,RPU2接了10个红外对射,2个温湿度报警。

偏移如下表
2.5.5.3、串口
通用配置中串口选择:5
2.5.6、云台配置
RPU目前自带485接口,即机箱背面的T+ T-,在RPU中为串口:2
目前支持PELCO_D与PELCO_P协议,这两种协议请注意解码器地址加减一的问题。

2.5.7、232配置
保留功能
2.5.8、预览配置
RPU配置完毕后,应选择关闭本地显示以节省RPU资源。

101010版只有模拟通道可以在本地显示。

注意:在本地VGA显示时,模拟或网络视频需要按照4个一组设置,否则将无法看到视频。

即:1~4路全配模拟,则都能显示;1~3路配模拟,第4路配数字,则数字黑屏无法再本地显示。

该限制只影响本地VGA输出,并不影响图像的上传。

2.5.9、异常配置
保留功能
2.5.10、用户配置
(暂缺)
基本配置可以设置系统时间以及自动校时的间隔。

2.5.12.1 基本配置
基本配置用于设置主RPU的RPUID
2.5.12.3 联动配置
CDT联动目前只能使用串口1,具体根据何种开关号联动哪个通道的预置点,需要根据实际
情况配置。

2.6、维护管理
维护管理的系统信息中,可以查看到主控版本的版本信息,目前主控版本为101010版,若版本号在此版本之前,请将CF卡拆下,使用完整系统升级包升级,升级包建议拷贝至虚拟机的root目录下解压,千万不可在U盘中或是hgfs等windows分区中直接解压(参考升级包中说明文档)。

完整升级包下载请参考本文第一页链接。

3、验证方法
3.1、验证网络
参照图一,配置好RPU级联后将笔记本直接连在路由器WAN口,笔记本IP地址配置为10.0.0.2
打开RPU_CONFIG,点击登录
输入IP地址10.0.0.1,端口9000,用户名:admin ,密码:12345
登录后,若能看到RPU1,RPU2和RPU3的通道,且能看到视频(参考下一节)说明RPU 级联设置成功。

3.2、验证视频
使用RPU_CONFIG登录RPU后,选中一个视频通道。

在编码参数中选中主码流,双击。

勾选“视频预览”即可看到图像。

点击控制云台,验证485是否接好。

3.3、验证报警
3.3.1、验证模拟量
模拟量输入会出现在RPU_CONFIG中视频通道的下面,单击一个模拟量将会出现模拟量设置界面。

同时,应单击“日志”并勾选数据,以查看实时的数据。

下图中可以看到日志中设备ID(DevId)为24的设备,其值为-27.5 (这里没接设备所以是-27.5)
若f(x)为实际的温度或湿度值,x为电流值,公式f(x)=kx+c即为电流值到实际温湿度的换算公式。

其中k为“环境量系数”,c为“环境量归零值”。

现场环境中,这两个值需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3.3.2、验证开关量
配置完开关量后,可以在“报警配置”页中找到开关量。

在该页面中可以对开关量进行撤布防。

同时点开日志的话,可以看到相关的报警上传。

附录
A、更新历史
(20101010)
修正:
1、机器频繁重启的问题:虚拟RPU程序会崩溃,由于加入了看门狗,导致崩掉后机器重启;
2、录像文件过大导致平台回放失败的问题:规范中对于录像文件的大小,字段类型为有符号整型(int),取值范围为0~2G。

目前RPU的录像周期为1小时,当网络摄像机设置为变码流或高画质时,1小时的录像文件大小往往超过2G,特别是晚间的录像文件,最高可以达到4G以上。

对于2G以上的文件,大小在平台中显示为负数,造成平台回放文件失败;
3、模拟通道OSD乱码的问题:当模拟通道的OSD中含有汉字时,重启后变为乱码;
4、系统运行速度慢的问题:已经把模拟量采集功能从主线程中移出;
5、模拟球机的控制问题:控制模拟球机时不响应步长参数;
修改:
1、编码参数配置修改:目前只能适应大华的解码器,编码参数配置中,只包含广东协议支持的CIF、QCIF 和D1,其他分辨率都默认为D1应分辨率,避免出现BCIF导致大华平台无法解码的问题;
2、修改通道名称的显示内容改为:序号+通道类型+名称的方式;
3、完善参数配置功能(具体包含虚拟RPU的配置,RTSP服务的配置等等),实现所有参数在RPU主界面中可配置,避免有些参数需要进入字符模式配置,造成切换图像模式与字符模式时不必要的麻烦;
4、修改通道支持的限制,模拟通道数量最多支持16个,网络通道数量最多支持64个;
新增:
1、配置页面设置RPUID功能;
2、增补协议中增加的自动监测轨迹和三维定焦功能;
3、CDT联动功能及其配置;
4、自动校时时间间隔设置;
5、自动识别网卡名称功能;
6、报警配置中采样间隔的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