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7 食物的消化

合集下载

粤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食物的消化》教学课件

粤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食物的消化》教学课件
粤教科技版 小学科学 三年级下册
第7课 食物的消化
第二单元 消化和呼吸
米饭的味道
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
• 取一小勺米饭,放进 嘴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细咀嚼。
• 感受米饭在口腔中的 变化。
• 思考口腔在食物消化 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 用。
我的发现
• 米饭进入口腔 • 牙齿进行切碎 • 舌头帮助搅拌 • 味道逐渐变甜
新的发现
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 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 官。
• 营养物质被小肠和大 肠吸收。
• 食物残渣在大肠中形 成粪便,并由肛门排 出体外。
实践活动
• A. 描述一个消化 器官
• B. 指出这个消化 器官所在的位置
• 科学
• 牙齿咀嚼食物,舌头 搅拌食物,唾液腺分 泌唾液,唾液使食物 中的一小部分淀粉初 步被分解为麦芽糖。
• 米饭中含有淀粉,会 被唾液初步分解为麦
保持口腔卫生有什么意义?
• 吃饭细嚼慢咽,能更 好地减轻其他消化器 官的负担。
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 观察人体消化过程示 意图。
• 了解人体有哪些消化 器官及其所处的位置 。
人体的消化器官
口腔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认识人体消化器官
• 找出人体的消化器官 ,并描述消化器官的 特征。
• 根据示意图中的位置 在身体模型中进行安 装。
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 阅读“人体消化过程 示意图”。
• 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并进行描述。
• 利用咀嚼、蠕动、分 解、吸收、残渣、排 出等关键词进行表达 ,并做记录。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7课时《食物的消化》教案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7课时《食物的消化》教案

粤教粤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时教学设计课题食物的消化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三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说出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淀粉通过唾液中的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

2.简要描述人体远高于摄取营养的器官名称,指出这些器官的位置。

3.掌握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科学探究:1.体验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初步感受消化的过程。

2.能够准确地读取图中的消化器官,并能准确表达其位置。

3.能用语言简单的描述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的快乐;2.感受探究人体消化的奥秘,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科学意识。

重点 1.简要描述人体远高于摄取营养的器官名称,指出这些器官的位置。

2.掌握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难点能用语言简单的描述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小场景引入:俊俊和妈妈吃饭,问妈妈:为什么米饭越嚼越甜呢?妈妈说:米饭在口腔中咀嚼的过程中发生变化提问:你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吗?联系自己吃米饭的时候说一说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米饭为什么越嚼越甜生活化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讲授新课活动1: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1.我们一日三餐会吃进很多的食物,为身体提供能量。

食物进入人体后,会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过程。

经过消化,食物的营养物质才会被人体吸收。

2.引导学生说一说:吃入食物后是1.和同学们交流自己一日三餐2.说一说:食物进入人体的第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联系,将知识进行汇总怎样的一个过程。

提问:食物在口腔中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3.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引导学生想想:口腔在食物消化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4.科学认知:消化过程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很短,一般是15-20秒钟。

口腔牙齿的咀嚼食物,可产生大量的唾液酶,食物中的某些成分还在口腔内发生化学变化,帮助胃肠吸收5.提问:请思考:为什么米饭越嚼越甜呢?不断给学生提示,让学生获得更正确严谨的答案。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食物的消化》 教案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食物的消化》 教案

三年级下册第 7 课《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食物的消化》是《科学》三年级下册“消化和呼吸”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

活动1“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引导学生体验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思考口腔在食物消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活动2“食物消化的过程”,通过观察“人体消化过程示意图”,知道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及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被消化的。

二、学情分析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人类生活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食物,食物中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营养物质。

但是,食物进入人体后,会经历怎样的变化过程,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消化的。

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我们需要食物》之后产生的思考和想继续探究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1.体验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初步感受消化的过程。

2.简要描述人体用于摄取营养的器官名称,指出这些器官的位置。

3.初步了解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

4.乐于探究人体的奥秘,愿意与同学交流。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简要描述人体用于摄取营养的器官名称,初步探究食物消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初步探究食物消化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米饭、勺子、碗、人体消化过程的视频及示意图、人体消化器官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米饭、勺子、碗、《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情境:波波和妈妈在吃晚饭,波波正嚼着白米饭。

讲述:米饭是常见的食物,你能说说口中的白米饭有什么味道?问题:为什么白米饭会越嚼越甜呢?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

任务:体验用牙齿咀嚼前后,白米饭的味道是否发生变化?思考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二)活动探究1.活动1 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媒体:一碗白米饭。

要求:取一小勺米饭,放进嘴里细细咀嚼。

任务:感受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思考口腔在食物消化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活动:展开小组活动体验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并进行描述和记录。

汇报:请学生代表陈述他们的发现,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

小学科学13《食物的消化》(教案)

小学科学13《食物的消化》(教案)

小学科学13《食物的消化》(教案)食物的消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食物消化的定义以及消化系统的作用。

2. 了解人类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掌握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不同阶段的消化过程。

4. 提高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食物在消化系统中不同阶段的消化过程。

2. 了解人类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

2. 分析和比较不同种类食物的消化速度。

四、教学准备1. PPT展示。

2. 实物或模型展示人类消化系统。

五、教学过程Step1:导入(5分钟)1.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食物消化的意思吗?”2.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要将食物消化?”3. 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消化系统的作用是什么?”Step2:观看PPT和讲解(1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人类消化系统的结构图,并讲解各部位的功能。

2. 解释食物在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中的消化过程。

3. 强调消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消化液的作用。

Step3:展示实物或模型(15分钟)1. 展示实物或模型展示人类消化系统。

2. 引导学生观察并辨认各个消化器官。

3. 让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消化器官,描述它们的形状和功能。

Step4:分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组,每组讨论一种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

2. 鼓励学生讨论食物在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中的消化过程。

3. 提醒学生比较不同种类食物的消化速度。

Step5:展示和分享(15分钟)1. 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讨论的食物消化过程。

2. 其他组的学生提问、补充和比较不同食物的消化过程。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种食物的消化速度。

Step6:健康饮食讲解(10分钟)1. 通过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消化食物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2. 强调谷类食物、蔬菜和水果等的消化速度相对较快,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Step7:小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进行小结,强调食物的消化过程以及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食物的消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食物的消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食物的消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的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不同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

3. 能够解释消化过程中的关键概念,如口腔中的淀粉酶、胃中的胃液和小肠中的肠液等。

4. 能够分析不同食物对人体消化系统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不同食物在口腔、胃和小肠中的消化过程。

三、教学活动设计: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淀粉酶在口腔中的作用。

2.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口腔中淀粉酶的作用机制。

3. 观察胃酸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4. 学生模拟消化过程,了解胃液的成分及作用。

5. 学生观察小肠中的消化液对葡萄糖的分解作用。

6. 学生结合实验结果,探讨小肠中的消化液的功能和对食物的作用。

7. 学生通过实验分析不同食物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学生对消化过程的理解。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消化系统的关键概念。

3.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食物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五、评价方式:1. 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2. 讨论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讨论环节的表现和理解程度。

3. 成绩考核:结合实验结果和讨论表现,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六、拓展延伸:1. 真实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某些疾病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2. 观察不同食物的消化速度:通过观察不同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速度,了解食物的消化特点。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医院的消化科,了解现代医学对消化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七、资源准备:1. 淀粉酶、试管、温水等实验用品。

2. 胃液模拟试验器材。

3. 小肠消化液模拟试验器材。

4. 实验报告模板。

5. 讨论问题清单。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在实践中深入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掌握消化系统的关键概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及其作用;2. 掌握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3. 能够描述食物在消化道中的运动和消化过程;4. 能够分析食物的消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5.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7课《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7课《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
2
3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要求: 1.将米饭用干净的餐具捣碎,用勺子进行搅拌; 2.猜猜捣碎后的米饭再进入口中是否有甜味; 3.取一小勺捣碎的米饭,放进嘴里,感受味道; 4.味道是否与猜测的一致,分析原因; 5.继续咀嚼,感受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 活动:学生分小组展开体验活动。 汇报:请学生代表陈述他们的发现,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运用科 学的语言进行描述。 整理:口腔中分泌的唾液对消化也起到作用。 小结:口腔是人体的消化器官,内有牙齿、舌头,口腔周围还有唾液腺等。 分析:牙齿能咀嚼食物,舌头能够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使食物 中的一小部分淀粉初步被分解为麦芽糖。米饭中含有淀粉,会被唾液初步分解 为麦芽糖,所以米饭在口腔中咀嚼后能感觉到甜味。 问题:口腔的卫生对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有哪些作用? 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 小结:吃饭要细嚼慢咽,通过咀嚼锻炼牙齿,保持牙齿的卫生,促进牙的健 康,也能更好地减轻其他消化器官的负担。 2.活动 2:食物消化的过程 媒体:人体消化过程示意图。 讲述:食物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后,会经过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等一系 列消化器官。在这些器官的消化作用下,食物被分解成各种营养物质,并被吸 收进入人的血管内,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而不能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则通 过肛门排出体外。 提问:你知道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吗? 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 任务:观察人体消化过程示意图,了解人体有哪些消化器官及其所处的正 确位置。 活动:学生分组展开小组探究,并将发现进行记录。
4
5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七、板书设计
食物
7.食物的消化
分解
消化器官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腺 唾液
能被人体吸收 的营养物质

三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食物的消化》粤教版 精品课件

三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食物的消化》粤教版 精品课件

三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食物的消化》粤教版 精品课件
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三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食物的消化》粤教版 精品课件
三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食物的消化》粤教版 精品课件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 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 官。
• 营养物质被小肠和大 肠吸收。
• 食物残渣在大肠中形 成粪便,并由肛门排 出体外。
三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食物的消化》粤教版 精品课件
三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食物的消化》粤教版 精品课件
实践活动
• A. 描述一个消化器官 • B. 指出这个消化器官所在的位置。 • C. 说出这个消化器官的作用。
三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食物的消化》粤教版 精品课件
三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食物的消化》粤教版 精品课件
• 了解人体有哪些消化 器官及其所处的位置。
三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食物的消化》粤教版 精品课件 三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食物的消化》粤教版 精品课件
人体的消化器官
口腔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三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食物的消化》粤教版 精品课件
认识人体消化器官
• 找出人体的消化器官,并描述消化器官的特征。 • 根据示意图中的位置在身体模型中进行安装。
三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食物的消化》粤教版 精品课件
三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食物的消化》粤教版 精品课件
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 阅读“人体消化过程 示意图”。
• 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并进行描述。
• 利用咀嚼、蠕动、分 解、吸收、残渣、排 出等关键词进行表达, 并做记录。
三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食物的消化》粤教版 精品课件

小学科学《食物的消化》教案

小学科学《食物的消化》教案

小学科学《食物的消化》教案【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并能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

2.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科学探究:1.能够推测人体消化器官的构成并能搭建消化器官模型,模拟消化器官工作。

2.通过互动交流、对比研究、模拟实验等方式认识人体主要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

科学态度:1.乐于合作探究,养成倾听他人观点的习惯。

2.勇于表达自己。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能自觉关注饮食消化,知道保护消化器官的保健常识。

2.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食物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方式是蠕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微课视频。

学生材料:人体轮廓图、熟胡萝卜、塑料袋、白醋、长气球。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熊猫医生邀请函:小王子在家暴饮暴食,熊猫医生要进入小王子的体内来一场彻底的大检查。

想要挑选爱冒险的你们一同前行,你们敢不敢接受熊猫先生的邀请呢?2.旅行测试:但是,熊猫医生设置了冒险前的小挑战,通过了,才有机会和熊猫医生一起进行一场大冒险哦!测试:假如你是被小王子吃进去的食物,你觉得你会经过人体的哪些器官呢?请以小组为单位在人体图纸上绘制一张食物大冒险的路线图!3.小组交流讨论,共同绘制“大冒险路线图”。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自己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找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食物会经过人体的哪些器官呢?又有怎样的顺序呢?请分享一下你们绘制的大冒险路线图吧(学生: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教师板书)5.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我们这么多消化器官,但为什么有的路线是不一样的呀?我们的大冒险可只有一个正确的路线哦!到底哪一个路线才是正确的呢!通过这次的大冒险你就能够知道了!现在,大家准备好了吗?出发吧!(教师分发实验记录单并提醒学生要记录下相应的实验现象及结论)二、人体大冒险(一)第一站:口腔1.微课视频:为了顺利进入冒险区,你们要伪装成不被消化的西瓜籽,乘坐西瓜小船进入到小王子体内。

粤教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食物的消化》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食物的消化》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食物的消化》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食物的消化》的内容。

本节课介绍了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课本内容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可以通过实验与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3. 能够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中的消化过程;4. 能够简单解释消化对身体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教学难点:能够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中的消化过程,以及简单解释消化对身体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还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

因此,本节课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验、动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消化的理解;2. 引入本节课的话题:“食物的消化”。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吃过什么食物?吃下去之后,这些食物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回答:“食物会在胃里被消化,变成营养物质。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1. 介绍人体的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

教师拿出人体消化系统的模型,向学生介绍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点,有牙齿、舌头、唾液腺等器官,能够将食物咀嚼、混合和润湿,使其变得更容易消化。

胃是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能够将食物储存、混合和分解,将其转化为胃液,进一步消化食物。

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官,能够将食物分解成更小的分子,使其能够被身体吸收和利用。

2. 介绍食物在口腔、胃、小肠中的消化过程。

教师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过程。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模型上演示食物在口腔、胃、小肠中的消化过程。

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消化和呼吸教学设计

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消化和呼吸教学设计

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下册6.我们需要食物教学设计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小学一、教材分析我们需要食物是科学三年级下册消化和呼吸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以“人体用于呼吸的相关器官”和“人体用于摄取养分的相关器官”作为主线展开学习。

通过观察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

活动 1“包饺子的食材”,引导学生通过包饺子,了解食物中包含着多种不同的食材,了解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活动2“哪种食物里有淀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辨别食物中的淀粉等营养成分。

二、学情分析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已经知道食物会为人体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水等,但是他们对这些营养成分的认识并不全面。

每一名同学对食物有不同的喜好,但他们并不一定会主动去了解它有什么营养成分,也不一定会去了解平常吃的食物是由什么原材料加工而成的。

本课以饺子为例,引导学生观察饺子的皮和馅,了解它们分别是用哪些食物原料制作的,继而以淀粉为例,引导学生探究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三、教学目标1.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2. 尝试检测食物中的淀粉等营养成分。

3. 初步意识到食物对我们健康生长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通过分析说出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是检测食物中的淀粉。

五、教法基于上述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将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观察法、讲述法、实验法。

六、教学准备教具准备:饺子皮和馅料的图片或实物、不同食品包装袋、滴管、培养皿、碘液、馒头、米饭、白萝卜、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七、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创设情境:彬彬、波波和琪琪一起吃午饭,桌面上摆着一碟饺子。

学生讲述:我喜欢吃饺子,妈妈说饺子营养丰富。

问题探究:饺子有什么营养呢?师生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

《食物的消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食物的消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食物的消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精通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和大肠中的消化过程,并能够诠释消化器官的作用。

3. 情感目标:培育同砚对于健康饮食的重要性的熟识,激发同砚对于生命科学的爱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和大肠中的消化过程。

2. 难点: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1. 食物的消化过程:口腔中的消化、胃中的消化、小肠中的消化、大肠中的消化。

2. 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食物在不同器官中的消化过程,让同砚亲身体验。

2.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3. 合作进修法:让同砚分组合作,共同谈论食物的消化过程和消化器官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食物在口腔中的咀嚼过程引入主题。

2. 进修:介绍口腔、胃、小肠和大肠的结构和功能,让同砚了解食物在不同器官中的消化过程。

3. 实践:让同砚分组进行模拟试验,观察食物在模拟器官中的消化过程。

4. 总结:让同砚总结食物的消化过程及消化器官的作用,并展示给全班同砚。

5. 作业:安置作业,要求同砚写一篇关于食物消化过程的作文,同时设计一个展示海报。

六、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包括参与谈论、试验表现等。

2. 作业表现:包括作文内容的完备性和准确性,展示海报的设计创意等。

七、延伸拓展:1. 邀请医生或营养师到班级进行讲解,深度探讨食物消化与健康饮食的干系。

2. 组织实地考察,到医院或试验室参观消化器官的模型,加深同砚对消化过程的理解。

以上为《食物的消化》作业设计方案,期望能够引导同砚深度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培育他们对于生命科学的爱好,同时提高他们的健康认识。

第二课时一、设计背景:食物的消化是生物学中重要的一个知识点,通过进修食物的消化过程,可以援助同砚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食物的消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食物的消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食物的消化》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掌握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食物的消化过程、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难点:理解消化器官的协同作用,掌握消化过程的具体细节。

三、教学内容:1. 食物的消化过程:口腔消化、胃肠道消化。

2. 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

四、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口腔消化实验教师准备食物模型(如面包、苹果等),让学生模拟咀嚼、分泌唾液等口腔消化过程,观察食物的变化。

2. 活动二:胃肠道消化实验教师准备模拟胃酸的醋、食物模型等材料,让学生模拟胃肠道消化过程,观察食物在酸性环境中的变化。

3. 活动三:消化器官结构观察教师准备消化器官模型,让学生观察不同器官的结构特点,理解其功能。

4. 活动四: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消化器官,深入钻研其结构和功能,并制作展示海报。

五、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口腔消化实验和胃肠道消化实验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及结论。

2. 口头表达:学生进行消化器官结构观察后,进行口头表达,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3. 展示海报:小组合作探究后,每组展示制作的消化器官海报,展示内容包括结构、功能、协同作用等。

六、教学资源准备:1. 食物模型:面包、苹果等2. 模拟胃酸:醋等3. 消化器官模型:口腔、胃、小肠等4. 实验器械:容器、显微镜等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增强对消化器官的了解。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评判环节,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报告、口头表达和展示海报等形式全面展示自己的进修效果。

《食物的消化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食物的消化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食物的消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2. 掌握不同器官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3. 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中的重要性;4. 能够分析食物消化不良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二、导学内容:1. 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过程;2. 食物在胃部内的消化过程;3. 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过程;4. 消化酶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5. 食物消化不良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三、导学步骤:第一步:口腔内的消化过程1. 请同砚们用手指指向口腔,并说出口腔内消化的第一步是什么?2. 让同砚们描述一下口腔内的消化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包括咀嚼、唾液的作用等。

第二步:胃部内的消化过程1. 让同砚们用手指指向胃部,并说出胃部内消化的第二步是什么?2. 请同砚们描述一下胃部内的消化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包括胃酸的作用、蠕动等。

第三步:小肠内的消化过程1. 让同砚们用手指指向小肠,并说出小肠内消化的第三步是什么?2. 请同砚们描述一下小肠内的消化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包括胆汁、胰液的作用等。

第四步:消化酶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1. 让同砚们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是什么?2. 请同砚们列举几种常见的消化酶及其作用。

第五步:食物消化不良的原因及预防方法1. 让同砚们分析一下食物消化不良的原因有哪些?2. 请同砚们讨论一下如何预防食物消化不良,包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

四、导学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食物消化过程的小论文,包括口腔、胃部、小肠的消化过程及消化酶的作用;2. 调查一下身边同砚或家人中是否有食物消化不良的情况,了解其原因并提出预防方法。

五、拓展延伸:1. 了解一些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肠胃炎等;2. 探究一下食物对人体消化系统的影响,如高糖、高脂肪食物对消化的影响。

《食物的消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食物的消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食物的消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食物的消化是人类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过程。

通过消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利用,从而维持人体的生存和健康。

因此,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目标:1.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掌握主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

2.培养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和重视。

3.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设计内容:1.授课内容:1)食物的消化过程: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2)主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口腔中的牙齿、舌头;胃的胃液分泌和肠道的消化酶。

3)消化系统的概述: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的联系,营养物质的吸收与排泄。

2.实验内容:1)模拟消化实验:将玉米粒放入塑料袋中,加入模拟唾液和胃液,观察消化后的变化。

2)观察牙齿、胃、小肠的模型,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3)观察实验:观察肠道中消化酶对淀粉和蛋白质的作用。

四、设计步骤:1.预习:学生通过课本和视频资料预习食物消化的相关知识。

2.实验准备:老师组织学生制作模拟消化实验的材料,准备实验器材和模型。

3.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4.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讨论食物消化的原理和过程。

5.总结反思: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分享实验心得,思考食物消化对健康的重要性。

五、设计评估:1.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步骤、结果分析和心得体会。

2.小组展示: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实验心得和思考。

3.评估方式:综合考虑实验报告、小组展示和平时表现,评定学生实验成绩。

六、设计意义: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通过实验操作掌握食物消化的相关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实验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饮食观念,注重身体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二课时一、作业目的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掌握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理解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食物的消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食物的消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食物的消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食物的消化是生物学中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涉及到人类生命中一个基本的生理过程。

通过学习食物的消化过程,能够更好的理解人体的生理机能,促进健康饮食的养成。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

二、设计目标:1. 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及相关器官的作用;2. 掌握食物在消化道中的运输过程;3. 能够描述食物消化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设计内容:1. 食物的消化过程简介(100字):引导学生了解食物消化的定义及重要性,激发学生对食物消化的兴趣。

2. 相关器官及其作用(200字):介绍口腔、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等器官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和功能。

3. 消化道中的运输过程(200字):通过图文结合、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食物在消化道中的运输规律及过程。

4. 化学反应的介绍(200字):通过实验操作或视频演示,展示食物在消化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让学生了解消化酶的作用。

5. 模拟实验环节(300字):设计一个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食物消化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6. 思考与讨论环节(200字):组织学生小组展开讨论,引导他们思考食物消化对生命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作业要求和评价标准:1. 完成作业内容要求,能够清晰阐述食物消化的过程及相关知识点;2. 模拟实验操作规范、结果准确;3. 参与思考与讨论环节,积极发表见解;4. 作业书写规范,内容连贯,语言准确;5. 合作愉快,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五、作业提交方式:1. 时间: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 形式:书面作业需用A4纸打印,实验结果需整理成实验报告形式;3. 提交:纸质作业交给班主任,实验报告请上传至班级教师指定的网络平台。

六、评价及奖惩措施:1. 优秀作业将展示在班级墙报上,并给予奖励;2. 逾期未交或不符合要求的作业将扣分处理;3. 有作弊行为者将受到严厉处罚。

《食物的消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食物的消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食物的消化》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课前导学1. 通过观察食物在口腔、食道、胃和小肠中的消化过程,你能感觉到什么?2. 食物在体内消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你有什么理解?3. 你知道胰腺和肝脏在消化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重要角色吗?二、学习目标1. 掌握食物消化的过程和要点,理解食物在人体中的转化和吸收机制。

2. 了解食道、胃、肝脏、胰腺和小肠的功能和作用。

3. 能够分析食物消化不良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调理的建议。

三、学习内容1. 食物在口腔、食道、胃和小肠中的消化过程。

2. 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

3. 胰腺酶和肝脏的胆汁对食物的帮助。

4. 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和转化。

四、重点难点1. 食物在胃中消化的过程和要点。

2. 食物在小肠内吸收和转化的机制。

3. 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机制。

五、学习方法1.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2. 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加深对食物消化的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六、学习评估1. 能够准确描述食物在口腔、食道、胃和小肠中的消化过程。

2. 能够分析食物消化不良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3. 能够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转化和吸收机制。

七、拓展延伸1. 了解不同人群的饮食习惯,分析其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2. 研究现代社会中的饮食问题,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

3. 参与相关活动,加深对食物消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八、课后作业1. 完成相关练习题,加深对食物消化知识的掌握。

2. 撰写一篇关于食物消化的实验报告,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3.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不同食物对身体的消化吸收效果。

以上就是本次关于《食物的消化》的导学案,希會能夠使同學們更好的理解這一知識點,提升相關的學習效果。

第二课时一、前导在生物学中,我们学习了食物的消化是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食物的消化过程涉及到多个器官和酶的作用,通过消化,我们的身体可以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食物的消化过程及相关知识。

小学科学7食物的消化(教案)

小学科学7食物的消化(教案)

小学科学7食物的消化(教案)小学科学7食物的消化教案【引言】食物的消化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过程。

通过消化,我们能够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到身体内,为身体提供能量和养分。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并探索消化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消化的基本过程;2. 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能够描述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流程;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教学重点】1. 食物的消化过程;2.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食物消化过程;2. 模型或图表展示消化系统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食物的来源和分类。

2. 提问:“那么,食物只有进入口腔后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你们知道食物是如何在我们的身体中被消化的吗?”师生互动讨论。

二、探究(15分钟)1. 展示食物消化过程的图片或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食物在我们身体中是如何被消化的?有哪些器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 引导学生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或图表,让他们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三、学习(20分钟)1. 呈现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流程图,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提示对食物的消化过程进行总结。

2. 引导学生了解各个器官的功能和作用: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3. 引导学生了解消化液的作用和来源:唾液、胃液、胆汁、肠液。

四、练习(15分钟)1. 要求学生完成小组讨论和展示,让每个小组根据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合作完成一个关于食物消化的海报。

2. 带领学生展示他们的海报,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五、归纳(10分钟)1. 定义和概括食物消化的过程和消化系统的功能。

2. 总结食物在消化过程中,消化液的作用和来源。

【课堂延伸】1. 邀请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医院或诊所,参观消化系统模型及设备,进一步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带领学生观察和记录几种常见食物在模拟胃酸溶液或唾液中的变化,并讨论结果。

《食物的消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食物的消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食物的消化》作业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食物的消化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它涉及到人体如何将食物分解成营养物质并吸收的过程。

通过进修食物的消化,可以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构造和功能,掌握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运输和转化过程,以及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等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及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食物在口腔、胃、小肠等消化器官中的运输和消化过程;3. 理解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食物的消化过程及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2. 食物在口腔、胃、小肠等消化器官中的运输和消化过程;3. 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种类;4. 消化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协调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验:通过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和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 小组合作进修: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合作,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3.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食物的消化过程和消化器官的结构,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1. 第一课时:介绍食物的消化过程及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观察食物在消化器官中的运输过程;2. 第二课时:讲解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种类,进行相关实验,观察消化酶对食物的作用;3. 第三课时:结合实验数据分析,总结食物的消化过程及消化酶的作用;4.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修,设计一个与食物消化相关的实验,并展示实验结果。

六、作业设计:1. 作业一:观察食物在口腔、胃、小肠中的运输过程,记录观察结果并总结;2. 作业二: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消化酶对食物的作用,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3. 作业三:结合实验数据,分析食物的消化过程及消化酶的作用,撰写实验报告。

七、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评分:根据实验报告的内容、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进行评分;2. 教室表现评分:根据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讨论和合作能力进行评分;3. 作业完成度评分: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内容和质量进行评分。

粤教版《食物的消化》优秀教学设计2

粤教版《食物的消化》优秀教学设计2

3 食物的消化《我们需要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及来源并将其按照营养成分进行分类;(2)说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主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尝试用分类的方法对各食物进行分类;(2)尝试用检测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3)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常见食物中的主要的营养成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饮食也是有科学规律的二、教学重难点: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及来源并将其按照营养成分进行分类;2.尝试用检测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三、教学难点:尝试用检测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四、教学准备:米饭、馒头、葡萄、西红柿、柠檬、蔬菜、芝麻、瓜子、碘酊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民以食为天,我们每天都要吃饭,我们吃什么呢?生:讨论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需要食物。

(设计意图:民以食为天,饮食也是有科学规律的,但是很多孩子并没有科学饮食的意识,从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活动一: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师:(出示各种食物的图片)观察各种各样的食物,将其进行分类预测:学生会有二分法(荤素)、三分法(主食、菜类、水果类)、四分法(水果、蔬菜、肉类、粮食类)总结:按照营养成分分类可分为:蛋白质类、糖类、脂肪类、维生素类师: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有什么作用呢?生:讨论总结: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成分,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维生素、无机盐有调节人体机能及维持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水是人体细胞组成的重要成分之一,体内的养分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运输到身体各处。

也就是蛋白质——长身体,碳水化合物——有力量,脂肪——有热量,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身体健康,水——含量最多。

(设计意图:本活动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对各种食物进行比较、分类)(三)活的二:辨别食物中营养成分师:不同的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不一样,有的食物有淀粉,有的含有脂肪,有的含有蛋白质,我们如何区分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呢?生:讨论师: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1.辨别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师:用棉签蘸少许的食用油涂在白纸上,再用芝麻、瓜子等食物分别在其他区域上挤压、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食物的消化
◆教学目标
1.体验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初步感受消化的过程。

2.简要描述人体用于摄取营养的器官名称,指出这些器官的位置。

3.初步了解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简要描述人体用于摄取营养的器官名称,初步探究食物消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初步探究食物消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波波和妈妈在吃晚饭,波波正嚼着白米饭。

波波发出疑惑:为什么米饭越嚼越甜呢?【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

【教师】体验用牙齿咀嚼前后,白米饭的味道是否发生变化?思考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二、讲授新课
(一)活动探宄: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
材料:一碗白米饭。

要求:取一小勺米饭,放进嘴里细细咀嚼。

任务:感受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思考口腔在食物消化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活动:展开小组活动体验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并进行描述和记录。

汇报:学生代表陈述他们的发现,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

整理:米饭进入口腔,牙齿进行切碎,舌头帮助搅拌。

小结:口腔是人体的消化器官,内有牙齿、舌头,口腔周围还有唾液腺等。

分析:牙齿咀嚼食物,舌头够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使食物中的一小部分淀粉初步被分解为麦芽糖。

米饭中含有淀粉,会被唾液初步分解为麦芽糖,所以咀嚼口腔中的米饭后能感觉到甜味。

问题:保持口腔卫生有什么意义?
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

小结:保持牙齿卫生,吃饭细嚼慢咽,能更好地减轻其他消化器官的负担。

(二)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教师】食物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后,会经过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等一系列消化器官。

在这些器官的消化作用下,食物被分解成各种营养物质,并被吸收进入人的血管内,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

而不能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则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你知道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吗?
【教师】介绍人体消化系统:在人的身体里有一个近7米长的消化系统。

让我们来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学生】初步认识人体消化系统,及时跟随老师的讲解进行学习。

【教师】展示消化器官的图片,学习各消化器官。

【学生】深入了解消化器官。

【教师】追问:人体消化器官的位置、作用是什么?及时补充作用:
1.口腔的功能:
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2.食道的功能:
食道蠕动,推送食物入胃。

3.胃的功能:
胃挤压、磨碎、搅拌食物,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使食物变成糊状。

4.小肠的功能:
小肠进一步消化食物,食物被转化成人体可吸收的养料,并被吸收进入血液
5.剩下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变成粪便,由肛门排出。

【学生】再深入了解各消化器官——说一说。

1.口腔在人的头部。

口腔内有牙齿和舌,还有能分泌唾液的唾液腺。

2.食道是一根管子,位于胸腔内,它是食物从口腔到达胃的通道。

3.胃在人腹腔的上部,像一个大口袋。

4.小肠在腹腔的下部,上面连着胃,下面连着大肠。

小肠比较细,很长,大约有5~6米,弯弯曲曲地盘折在一起。

【教师】实践应用:引导学生指认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线路”。

【学生】指一指,认一认:以自己的身体为参照,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说一说食物的旅行路线。

(三)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教师】展示图片,介绍实验器材。

【学生】说一说实验过程中的实验器材相当于人体的哪一个消化器官:
a漏斗→口腔
b软塑料管→食道
c塑料膜→胃
d袜筒→肠
e馒头、乒乓球→食物
【教师】引导学生做一做。

【学生】利用器材模拟食物的消化过程。

【教师】消化道使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
【学生】蠕动的形式。

【教师】追问:倒立吃东西会不会使食物进入胃里?
【学生】思考并回答:会,因为食物靠蠕动的方式进入到胃里。

【教师】你知道身体各消化器官中的消化液及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吗?
口腔——唾液:淀粉、水、无机盐、维生素。

胃——胃液: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麦芽糖。

小肠——胰液、肠液、胆汁: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四)健康的饮食习惯
【教师】展示图片对比哪些是健康的饮食习惯,哪些是不利于健康的?
【学生】看图总结:多吃蔬菜有益于健康,常吃烧烤、腌制、腊制、方便面类食物损害健康。

【教师】总结健康的生活方式:
1.细嚼慢咽,不囫囵吞枣。

2.饮食有节制,不暴饮暴食、不贪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3.起居有规律,定时排便。

4.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生活方式哪些是利于健康、保护器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