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怀旧文化促进重庆古镇旅游竞争力的提升
关于提升重庆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升重庆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的几点思考【作者:刘英】【来源:红岩联线】【阅读次数:2975】60年前,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中华民族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湔雪了百年来被侵略的屈辱历史。
60年后,尘埃落定话统一。
如今台湾回归,是人心所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已是众望所归。
国共第三握手举世瞩目,因而进一步挖掘和开发黄山、林园及遍布全市的丰厚的抗战文化资源十分必要,也是提升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力举措。
历史为重庆留下了古钓渔城、大足石刻以及红岩村、周公馆、黄山抗战遗迹博物馆、林园抗战遗迹群、特园民主之家纪念馆、史迪威纪念馆等珍贵的抗战遗迹旅游资源,并且还拥有长江、嘉陵江环抱,歌乐山、南山依偎着,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等独特的山水风光,可以说历史文物古迹荟萃,山水自然风光独特,这为重庆发展特色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提升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具备了极大的优势。
二、打造主题城市文化、突出名城山水城市格局在拥有如此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下,如何挖掘、打造它的主题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品牌,以抗战文化、巴渝文化、红岩文化、三峡文化以及重庆独有两江文化、夜景文化和火锅美食文化、洪涯洞吊脚楼特色文化为载体,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对“一岛、一线、两江、四山、四岸”进行重点保护,以突出名城山水城市、森林城市的格局,目前城市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千城一面的建筑趋势日益严重。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到处像流水线似的在克隆、复制着“高大全”的城市形象,高楼林立,大道宽阔,全副钢筋水泥的面孔。
行走在各个新兴城市,如同进入了钢筋水泥丛林,单一、雷同,难见个性。
更令人痛心的是,有些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在城市化中毁于一旦,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而实际上每个被评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根据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都流淌着自己城市的文脉,都形成了固有的特色,都有自己城市的鲜明主题,关键是目前我们对自己城市的主题挖掘的不够,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挖掘,而把一些根本不属于自己城市的舶来品当成自己城市主题,这样致使城市发展有些错位,甚至于在发展中丢失掉自己城市最宝贵的东西。
旅游体验背景下重庆下半城历史文化街发展策略探析

旅游体验背景下重庆下半城历史文化街发展策略探析【摘要】重庆下半城历史文化街是重庆市的一个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拥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本文从旅游体验的角度出发,对重庆下半城历史文化街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探讨。
对其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障碍。
接着,从旅游体验带动下的发展机遇和历史文化街发展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提升文化街发展的有效措施和策略。
重点挖掘了重庆下半城历史文化街的特色文化,并探讨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营销推广,吸引更多游客和游客。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为重庆下半城历史文化街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重庆,下半城,历史文化街,旅游体验,发展策略,特色文化,营销推广1. 引言1.1 背景介绍重庆下半城位于重庆市主城区的南岸区域,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
这里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传承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重庆市区内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重庆下半城的历史文化街也逐渐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
游客们纷纷前来此地,感受古老建筑的魅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与其他旅游景点相比,重庆下半城历史文化街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挖掘和传承重庆下半城的历史文化,提升其吸引力和竞争力,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重庆下半城历史文化街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旅游体验带动下的发展机遇,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并深入挖掘其特色文化,探讨营销推广的有效手段,以期为重庆下半城历史文化街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重庆下半城历史文化街现状分析重庆下半城历史文化街是重庆市区恢复重建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江北区的解放碑商圈附近。
该文化街保留了大量历史建筑和传统文化遗产,是游客们了解重庆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现状分析方面,重庆下半城历史文化街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和青睐,成为了一个热门旅游景点。
街区内的古建筑保护较为完好,街道干净整洁,商铺和店铺也开始涌现,营造了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
重庆古镇创业计划书范文

重庆古镇创业计划书范文1. 引言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城市之一,重庆拥有众多的创业机会和潜力。
其中重庆的古镇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创业项目。
本文将以重庆古镇为例,详细介绍一个创业计划书范文,探讨关键要素和策略,旨在帮助有兴趣在重庆古镇创业的企业。
该计划书将包括市场分析、竞争优势、运营策略和财务预测等方面的内容。
2. 市场分析重庆古镇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根据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几年内,重庆古镇的游客数量每年都在稳定增长。
根据预测,未来几年内,游客数量还将继续增加。
这为在重庆古镇开展旅游相关业务的创业者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3. 竞争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一个创业者需要有明确的竞争优势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在重庆古镇创业,我们将依托以下优势来获取竞争优势:3.1 本地文化:重庆古镇拥有独特的本地文化和历史价值,这是其他地区无法复制的。
我们将充分利用古镇的文化资产,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
3.2 优质服务:在重庆古镇创业,我们将提供一流的服务,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这包括提供优质的住宿、餐饮和旅游服务。
3.3 创新活动:为了吸引更多游客,我们将举办各种创新活动,如音乐节、艺术展览和传统手工艺品展示等。
这将使我们的古镇成为一个独特而有趣的旅游目的地。
4. 运营策略为了确保我们在重庆古镇的创业项目成功,我们将采用以下运营策略:4.1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将与当地政府、旅行社和其他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通过合作,我们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吸引更多游客到我们的古镇。
4.2 增强品牌形象:我们将通过积极的市场推广活动,加强我们在市场中的品牌形象。
通过广告、社交媒体和其他渠道,我们将向目标客户传达我们独特的价值主张。
4.3 不断改进:我们将通过定期收集和分析客户反馈,不断改进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这将有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保持竞争力。
5. 财务预测在重庆古镇创业的财务预测是非常关键的。
论古镇的旅游开发及文物的保护利用——以西沱古镇为例

一、西沱古镇的历史渊源和文物留存
西沱镇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峡库区中心位置, 原名西界沱,古为“巴州之西界”,因地临长江南岸回水沱而得 名。西沱镇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属亚热 带欠湿润季风环流气候。西沱镇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新石器时 代,土家族的先祖巴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从古至今,西沱就是 长江上游重要的深水良港。秦汉时期,川东盐业兴起,西沱成为 当时川东南地区繁荣的通商口岸。发生在太平天国时期和抗日战 争时期的两次“川盐济楚”运动,使西沱镇成为盐运大道的起点 和货物集散地。自古以来,便利的水陆交通,使这里烟火繁盛, 生意兴隆,史称“俨然一都邑也”。
4.在云梯街上段古镇入口处和江边码头设置游客接待中心和 观光车。游客可从云梯街上段开始从上至下的游览,游览结束 后可在江边码头坐船到江对岸参观石宝寨景区。从石宝寨乘船 过来的游客,也可乘观光车到云梯街上段,或是顺老街青石梯
拾级而上参观。 5.云梯街古建筑群是西沱镇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为了让观
众更方便的了解云梯街各古建筑的历史风貌,应在这些点设置二 维码,介绍相对应的景点。
“川盐销楚”使西沱镇成为巴盐古道的起点,一条古盐道 从江边码头沿山脊直上山顶独门嘴。商贾货贩们在从江边到山 顶的古道两旁修筑房屋、客棧、店铺、会馆,营造了一条垂直 于长江、青石阶梯街道沿山脊而上的云梯街。在近代,随着川 江航运的发展,西沱镇逐渐成为渝东地区商贾云集、货物集散的 商业重镇。
据考古发现,西沱镇区域分布着观音寺遗址、沙湾遗址、 公龙背遗址等众多文物遗址。这些文物遗址文化堆积时间跨度久 远,最早可见新石器时代,印证了西沱镇是古代巴国及巴民族的 重要活动地区。三峡水利工程开工后,文物部门对这些文物遗址 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工作,出土了大量从新石器时代到汉、唐、 宋、清时期的石器、陶器、瓷器、铁器、陶俑、陶罐、钱币、土 石斧、汉砖等珍贵文物。同时,因为历史上的几次大移民,使西 沱镇成为移民汇集的繁荣之地。西沱镇会馆林立,寺院众多, 主 要的有禹王宫(湖广会馆)、万天宫(江西会馆)、张爷庙(四 川会馆)、紫云宫、南城寺、八角庙等会馆和寺庙。
怀旧文化与重庆古镇旅游的发展

一
近年来重庆古镇旅游研究成果及评价
刘 俊 、段 炼 、许 剑 锋 、李 泽 新 、赵 万 民
( 0 1 认为重庆龙潭古镇 的保护与发展 ,包 括古 价值并提出其对发展旅游的意义,但少于从文化的视 20 ) 镇建成环境的调查 、保护与发展的规划及建筑空间 角分析如何发展重庆古镇旅游。其实顾名思义 , 古镇 的整合三个方面 ,这对发展重庆古镇旅游有借鉴意
征的分析 ,提出对传统街 区的现代建设应该注重人 4 ] 20 ) 纵深处发展 ,同时高品位高质量的游览观光活动倍 性化精神的回归[ 。徐岳南 ( 0 3 论述 了古镇磁 受旅游者的青睐。如果说 2 世纪 9 年代人们尚能 器 E所特有 的传统 民俗形式的视觉美丰富而深厚 , O 0 l
吸 引 力。
庆古镇 的历史文化价值奠定基础 7 J 。龙赘 、李亚 ( 0 4 应用文化人类学 的理论, 20 ) 以古镇磁器 口为范 例 ,就巴渝文化及城市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做出一些
探索性思考 。 ] 纵观已有成果 ,不难发现 ,人们一般从经济 、
历史地理研究、建筑 、美学的视角分析重庆古镇 的
从古代 的吟游诗人到现代 的旅游者 ,不管是流
连于山川 秀色 ,还是沉迷于古老文化 ,都是在寻求 I 与其个人 当时所处 环境相悖 的某 种补偿 。也就是
说,作为旅游者,促使其旅游行为发生的关键 因素
是旅游者 的心态与其现实经验之间的差异 j 。譬
景观 ,是构成古镇旅游的基础 l 。社会经济的发 I 展使现代化的景观随处可见 ,古建筑群 、古街 区 、 古 民居这样 的传统景观却十分罕见。俗话说 “ 物以
东西曾经是过去人们非常熟悉 的东西 ,具有某种象
征和表达感情的符号”_ 。1常生活和社会领域中 9 3 ] 这很常见 ,在老年人身上表现特别明显 ,是个人追 忆往事的行为状态和情感心理状态 ,同时也是一种
古镇怀旧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云南楚雄黑井古镇为例

古镇怀旧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云南楚雄黑井古镇为例郭向阳【摘要】怀旧是个人的一种情感自觉,是对过去某种事物和文化“不约而同”的情感认同和亲和.在现代社会快节奏和外来文化对现实家园的冲击下,人们感觉到现实的自我已经与真实的自我相脱节,希望通过怀旧来重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总结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云南楚雄黑井古镇为例,探讨了满足游客怀旧情感需求和提升当地旅游发展潜力的物质文化怀旧旅游产品形态、非物质文化怀旧旅游产品形态、生态文化怀旧旅游产品形态、整体性怀旧旅游产品形态和旅游服务中的人文关怀等旅游产品类型的开发,树立了古镇旅游产品开发的范式.【期刊名称】《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6)006【总页数】5页(P39-43)【关键词】怀旧;怀旧旅游;旅游产品形态;黑井古镇【作者】郭向阳【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怀旧(nostalgia)最初起源于希腊语,本意是因思念家乡而感到悲伤、痛苦.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正处于后工业时代,在这一时代人们缺乏精神支柱和生存意念,随着怀旧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受人瞩目,这种现象淡化了其最初的生理、心理学意义,凸显了其在社会学中的作用[1].中国人自古就有怀旧情结,唐有韦庄的“辛勤曾寄玉峰前,一别云溪二十年.三径荒凉迷竹树,四邻凋谢变桑田”;宋有陆游的“不须强觅前人比,道似香山实不同”;明有皇甫汸的“寺寻白社僧犹在,宅访青溪客已非”等等.如果说古人的怀旧是一种思亲念故的表达,那么当今的怀旧则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对现今人们怀旧情感的实践路径与旅游产品开发的结合研究,对旅游受众群体多元化旅游需求和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升意义重大.怀旧是现代人情感的表达和释放,而作为践行游客怀旧心理的怀旧旅游也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在怀旧与旅游的关系方面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以下研究:Jakov 认为人隐藏的怀旧感使其放弃了朝拜神圣的宗教,当代旅游现象已成为世俗替代宗教的需要[2].George Hughes指出苏格兰旅游发展更容易从风光、怀旧和“格子”遗产等类型的旅游资源着手,提高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3].Dimitri Ioannides和Mara W. Cohen Ioannides指出宗教怀旧朝圣是犹太人在美国主要的旅游形式[4].Catherine Vesey等通过对比了新奥尔良以前的红灯区,说明历史已经恢复成旅游产品来维持城市的吸引力[5].Greg Ramshaw等将怀旧体育旅游做出更合适的分类,即有形的不动产遗产、有形的可移动的体育遗产、非物质体育遗产和商品服务的体育遗产[6].Kiernan O. Gordon基于怀旧情绪与记忆通过一个跨学科的视角对后现代主义的棒球场体育旅游吸引力进行了探究[7].Heetae Cho等研究了体育旅游背景下怀旧的概念模型,对过去体育进行了重新分类[8].Aliana Man Wai Leong等调查了怀旧因素对旅游目的地形象、体验价值及其对后续行为意向的影响,并发现以怀旧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受欢迎[9].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对怀旧与旅游的关系研究比较缺少,研究时间晚于国外,张晓萍等通过对当代旅游业开发中现象的分析与考察,阐述了怀旧是大众旅游文化进程的本质之一[10].刘婧[11]、郑宇飞[12]认为通过怀旧文化能够提高古镇和城市的旅游竞争力.燕玉霞等从人类学中“怀旧”的视角来看乡村旅游,并简单阐述和分析了乡村旅游与怀旧旅游的关系[13].谭杰倪等从怀旧情结的角度来探析怀旧旅游,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14].熊剑锋等认为怀旧旅游是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机在于人们对传统文化及人本主义家园的追寻[15].王崎娜在查阅、梳理国内外有关怀旧情感驱动因素及其对景观偏好影响理论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怀旧情感影响因素划分为个人因素和景区因素[1].对云南古镇的研究方面,康琳对制约云南黑井古镇的因素和对策进行了研究[16].杨丽君通过回顾文献资料、实地走访调研等方法,对云南古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了分析与研究[17].杨晓鸿探析了丽江古镇的过度商业化现象,并提出了古镇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8].李靓[19]、胡瑾[20]分别对云南历史小镇的物质空间环境及其保护和云南沙溪古镇文化景观及其保护策略进行了研究.综上可知,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怀旧旅游的概念模型探析、怀旧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分类、旅游目的地的影响等方面;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怀旧的内涵、作用、怀旧文化、驱动因素及存在问题和对策等方面;对云南古镇研究主要集中在商业化、开发保护、景观分析和发展制约因素研究等.国内外学术界对怀旧旅游的理解不断深入,研究理论不断丰富,但对怀旧旅游的定义仍存在分歧,类别尚未形成划分标准;研究方法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范式,大多以定性研究为主;理论方面,形成规范的理论研究体系尚待时日,尤其是对古镇旅游资源丰富的云南省很少有学者基于旅游怀旧情感的旅游产品开发开展相关实践性研究.鉴于此,本文以云南楚雄黑井古镇为例,基于游客怀旧情感需求,探讨基于游客怀旧情感需求的旅游产品开发,满足现代人借助已经渐去消失的文化记忆和想象来平衡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抗衡紧张的现代文明,为古镇旅游发展潜力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发展怀旧旅游,挖掘旅游产品的潜力,适应全域旅游发展趋势和满足游客旅游多元化的需要,进行怀旧旅游产品开发,提升古镇的旅游发展潜力.开发怀旧旅游产品的作用可以从景区角度、市场角度和游客角度分析.2.1 提升景区旅游产品内涵和旅游整体竞争力面对激烈竞争的旅游市场,单纯的旅游观光产品已经失去了竞争的优势,要想在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进一步挖掘景区的内涵,顺应市场的需求,对旅游景区进一步的提升和改造,开发具有本地特色和市场需求的怀旧旅游产品,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旅游景区的整体竞争力.2.2 拓展旅游市场,增加游客接待量鉴于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和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决定了旅游资源没有有效的营销宣传就不会带来大量的客流量.“怀旧”旅游产品的开发有利于产生景区的宣传效应,顺应旅游市场发展的要求和利于景区优势资源潜力的发挥,为景区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和更丰厚的利润.2.3 满足游客的多元化旅游需求怀旧旅游兴起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现代性引致的种种后果,其中最严重的即是“家园”的日渐失落[15].现代人们逐渐感觉到传统家园的安全感、温馨感正在被现代性文化消解.因此,他们找到了一种弥补丧失家园失落感的方式,即通过怀旧旅游来复归精神家园.怀旧旅游产品的开发为人们送来了怀旧情感释放的一剂“良药”.黑井古镇位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恐龙之乡”——禄丰县,东南距禄丰县城98 km,距昆明200 km,南至楚雄75 km,成昆铁路贯穿全境.古镇以其古色古香的小镇气息和历史文化遗产保存的完整性,先后于1995年、2006年入选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云南十大旅游名镇”;2007年入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文明风景区;2010年入选中国旅游文化名镇、云南旅游名镇;2011年,继续入选云南省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文明村镇等.黑井古镇曾经为滇中繁华的经济重镇,是“西南丝绸之路”上闻名遐迩的“盐都”.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四方客商向这里云集,各种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促成了地方、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的多元文化体系,形成了黑井独特的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饮食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分类标准,黑井古镇内主要旅游景点34处,其中,地文景观类2处、水域风光类1处,古迹古建筑类27处、民俗风情类4处(表1).至今,黑井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城镇格局,古镇风貌依旧,历史遗留痕迹清晰,特色鲜明,被誉为“明清盐文化博物馆”和“明清社会活化石”.基于旅游产品的不同物质载体,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建议开发物质文化怀旧旅游产品形态、非物质文化怀旧旅游产品形态、生态文化怀旧旅游产品形态、整体性怀旧旅游产品形态和旅游服务中的人文关怀等宏观产品形态.下设具体的微观产品类型如图1所示. 3.1 物质文化怀旧旅游产品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化是一个地方精神文化产生的初级土壤,其发达程度决定了一个地区精神文化层次的高低.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旅游网站和实地调研所得3.1.1 怀旧之建筑文化产品.建筑是黑井古镇最直接的名片,也是旧时黑井给后人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对黑井古建筑怀旧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开发街道商业经营者的民居.包括铺面、铺台和天井.这是对汉地城镇街道从事中小型商业经营的典型民居的怀旧,道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2)开发一般灶户和煮盐作坊结合的民居.大多为楼房,没一定格式,看起来较单调,这是基于工业式民居的怀旧体验.(3)开发“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大工商业主和官僚的住宅.较有代表性的为武家大院、王家大院等,这是开发的重点怀旧旅游产品,这里有绘有花鸟人物和山水的檐瓦、雕有图案的须弥座上的石狮驮撑的木柱和绘有水墨山水和花鸟的砖柱.置身其中,感觉自己仿佛穿越时空融入到了明清时代建筑的殿堂.3.1.2 怀旧之盐文化产品.“煮盐垒银高碧玉,敲诗煮酒小梁园”是对当时人们财富和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对盐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集中在以下方面:(1)开发古法制盐作坊.其位于镇区靠北边缘,有晒卤台、盐池等,体验盐的生产工艺流程,怀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2)建设盐文化博物馆,演示社会发展过程中盐的发现、生产及食用的整个过程,怀旧古人在整个生产中的劳动情景,整理和珍藏历史遗失的文化,满足现实中人们对审美和知识的怀旧需求.(3)开发盐雕旅游小商品.盐雕象形物、盐雕工艺品和盐雕生活用品是未来开发的对象,让游客在买到盐文化商品的同时触碰和领悟盐文化的博大精深.3.1.3 怀旧之古遗迹文化产品.历史就像一本厚重的教科书,翻开的每一页都代表着一个时代.古遗迹旅游资源就类似于教科书和活化石,铭刻着那个年代的记忆.对古遗迹怀旧文化产品的开发表现在以下方面:(1)修缮庆安堤.庆安堤为黑井人民防洪灾和泥石流所建,始筑于1716年,用铁铆扣的红砂石条而成,堤坝施工精致,坚固无比.来此怀旧,感受与体验黑井人民与大自然做斗争的智慧.(2)怀旧古戏台.位于大龙祠内,为当时的黑井人民休闲娱乐的场所,铭刻了历史的记忆,来此领略先人们豁达的处世态度和浓郁的生活文化气息.3.2 非物质文化怀旧旅游产品形态非物质文化,即精神文化、民族文化和名人文化.它是怀旧旅游产品开发的核心和灵魂,任何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的开发都需要文化作为骨架和支撑,这一点在怀旧旅游产品开发上显得尤为重要.3.2.1 怀旧之民族文化产品.由于黑井本地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相互交融,促进了黑井当地文化的包容性和极核性.黑井的民族构成主要有汉族、彝族和回族,彝族占大多数,故当地的民族风情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对当地怀旧民族文化产品的开发应集中于彝族的火把节、“三跺脚”等民族歌舞和传统习俗;第二,以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等作为当地民族怀旧文化产品的补充和完善;第三,当地集聚了各个少数民族,他们有各自光鲜的服饰文化和诱人的美食文化,可以考虑开发民族服饰展演会和美食文化节等怀旧民族文化产品,给游客带来视觉和味觉的感官刺激,从而宣传古镇浓厚的文化底蕴,使游客在怀旧的同时享受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3.2.2 怀旧之名人文化产品.发掘、保护、利用历史名人文化是做强旅游文化事业和旅游文化产业、提升旅游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发掘地域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对怀旧旅游产品的开发,名人文化旅游产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黑井随着盐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造就了许多名人,他们见证了古镇由盛转衰的变迁,代表着盐文化的发展方向.典型的代表有国民党司令朱培德和“移卤就煤”的发起人张冲[21].因此,对名人怀旧文化产品的开发可以通过参观名人故居、了解名人成长历程等形式达到对历史名人文化品牌的树立,使游客树立生活中的榜样,为自己储备生活中的精神食粮.3.3 生态文化怀旧旅游产品形态开发生态文化怀旧旅游产品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使旅游产品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生态文化怀旧旅游产品主要表现为红砂石景观.古镇的建筑石材大多取自当地丰富的红砂石原料,独特的红砂石成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比如文笔塔、节孝总坊等都以红砂石为原料建成.象征着人文与自然生态的融和与和谐统一.这些与红砂石有关的景观划归为生态文化怀旧旅游产品.3.4 整体性怀旧旅游产品形态旅游线路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整体性怀旧旅游产品是指对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周边合力发展,表现为以黑井怀旧旅游产品特色的区域内外旅游线路的打造,以点带面,形成合力,带动区域内外旅游景区的联动发展,提高区域旅游的整体竞争实力,践行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3.4.1 区域外部怀旧旅游线路的组织.结合黑井古镇旅游资源状况和依托现有的旅游交通通道,打造形成连接区域内外互联互通的网络化旅游通道,吸引远程和周边县市的旅游者.在轴形线路表现为:昆明—武定—黑井—攀枝花、昆明—武定—黑井—攀枝花—丽江;环形线路表现在:黑井—新华—大姚—永仁—黑井、昆明—武定—黑井—永仁—大姚—禄丰—昆明、昆明—武定—黑井—永仁—宾川—祥云—昆明等.3.4.2 区域内部怀旧旅游线路的建设.根据县域的旅游资源和景区分布特点,打造县域内部之间的旅游通道,主要表现为节点状旅游线路:黑井—禄丰、黑井—元谋、黑井—广通等.3.5 注重旅游服务中的人文关怀怀旧旅游者往往是产生于主观内心的召唤,与研学旅游、商务旅游的旅游者受客观因素的吸引相异.其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动机,与主体自身的因素息息相关.首先,基于怀旧旅游市场角度,怀旧旅游群体大多以老年人居多,受制于身体因素,面临着旅游过程中较大的体力、耐力挑战.其次,从心理学视角看,怀旧旅游者尝试找回美好的“家园”记忆,寻找归属感、安全感和温馨感,需要借助旅游经营者和相关人性化服务设施来满足怀旧旅游者的需求.因此,要认识到旅游服务的人文关怀是无形的旅游产品,需要旅游景区提供贴心的旅游服务和人性化的基础设施等人文旅游产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方能使怀旧旅游者重温往昔的温馨记忆.由于本文对古镇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是在怀旧旅游产品研究方法和理论不成熟的基础上完成的,只是一种积极性的探索,可能存在着研究的不成熟与不足.今后,对于怀旧旅游产品的研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坚持发展和动态的观点,针对受众群体的不同怀旧情感需求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特色,开发出既能满足游客怀旧心理需求又能发挥当地旅游资源特色的怀旧产品.此外,总结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一般共性,坚持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不断对怀旧旅游研究理论和方法升华,更好地应用于旅游实践,使古镇旅游资源价值发挥最优,满足不同受众群体日益强烈的怀旧情感需求与体验.【相关文献】[1] 王崎娜.怀旧旅游中怀旧情感及景观偏好影响因素研究:以古镇旅游为例[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15.[2] JAKOV .Religious and social determinants of pilgrimage [J].Church in the world,1987, 22 (4):4-20.[3] GEORGE Hughes.Tourism and the environment:a sustainable partnership[J].Scottish Geographical Journal, 1996,112 (2):107-113.[4] DIMITRI Ioannides,LOANNIDES M W C.Pilgrimages of Nostalgia: Patterns of Jewish Travel in the United States[J].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 2002,27(2):17-25.[5] CATHERINE Vesey,FREDERIC Dimanche.From Storyville to Bourbon Street: Vice, Nostalgia and Tourism[J].Journal of Tourism and Cultural Change,2003,1(1):54-70.[6] RAMSHAW G,GAMMON S.More than just Nostalgia Exploring the heritage/sport tourism Nexus[J].Journal of Sport &Tourism, 2005,10(4):229-241.[7] GORDON K O.Emotion and memory in nostalgia sport tourism: examining the attraction to postmodern ballparks through an interdisciplinary lens[J].Journal of Sport & Tourism, 2013,18(3),217-239.[8] CHO H, RAMSHAW G, NORMAN W C.A conceptual model for nostalgia in the context of sport tourism: re-classifying the sporting past[J].Journal of Sport & Tourism,2014,19(2):145-167.[9] LEONG A M W, YEH S S, CHANG L H.Nostalgic tourism in Macau[J].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Technology, 2015,6(1):89-99.[10]纳尔逊·格雷本,张晓萍,刘天曌.旅游、现代性与怀旧[J].民族艺术研究,2003(5):40-47.[11]刘婧,张培.论怀旧文化促进重庆古镇旅游竞争力的提升[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509-512.[12]郑宇飞.怀旧文化与城市旅游吸引力提升[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24):12-13.[13]燕玉霞,徐娟,苏晓茗.从人学的视角看乡村旅游与怀旧[J].商场现代化,2009(5):244.[14]谭杰倪,曾文萍,刘学强.怀旧旅游及其开发探索[J].市场论坛,2010(1):82-84.[15]熊剑峰,王峰,明庆忠.怀旧旅游解析[J].旅游科学,2012,26(5):30-37.[16]康琳.制约云南黑井古镇旅游开发的因素及对策[J].新西部,2009(12):84.[17]杨丽君.论云南古镇美学价值在旅游开发中的运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4,26(2):48-51.[18]杨晓鸿.古镇旅游的商业化现象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云南丽江古镇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5(31):117-120[19]李靓.云南历史环境的物质空间环境及其保护[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2.[20]胡瑾.云南沙溪古镇文化景观及其保护策略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4.[21]朱佳.腾冲和顺古镇旅游开发中的保护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
怀旧文化与城市旅游吸引力提升

统的一种诠释。 怀旧已经超越了箕‘ 思乡” 的本 为的诸 多条件 和设施、 娱乐、 旅店 的组织等这
义 , 内涵包括 了对纯粹 的 自 、 其 然 人与 自然的 些外部构造在一起的外部环境, 前两者是自 然 当越来越多的古城、 古镇、 古村落、 古街区 和谐、 感性世界和艺术美、 过去与传统的文化 发生的吸引力, 后者是派生的吸引力, 能很好 等成 为旅游热 点的时候, 人们潜意识中怀1的 意境的向往 。 目 l 就可 周平 ㈣ ) 进一步对 目前的怀旧 地取得两者之间的平衡是旅游吸弓力, 以
游吸 引力的途径。
关于城市旅游吸引力, 首先要提到马里奥
12) 即“ 基于回忆之上的价值甄别和想像构造 , 是一种 蒂 (97的旅游 中心地理论 , 旅游 者喜爱 想像的文化记忆。’ 旧的实质是对过保健等 自 然条件 , 人
关键词: 怀旧文化; 旅游吸引力; 城市旅游 中国分类号:5 文献标识码: F9 A
城市旅游能停留在对单体的孤立的建筑作品的保护物遗迹旅游祭祖旅游宗教旅游文学旅游吸引力的提升需要加强外地游客对城市旅游上更应该强调历史环境整体特性的维护这等这些旅游产品都可以和城市怀旧旅游产品的感知深度以旅游目的地营销为中心的宣传种整体环境就是城市本土意境和原生环境的开发进行对接
怀 旧文化 与城市旅游 吸引力提升
思绪被进一步的激发出来。 人们可以依托传统 文 化进 行了解 读, 他认为“ 现代意义上所谓 的 成为旅游 的中心地。’ 市在发展过程中通常 城 文化 中的一些元素寻找对 乡村的记忆、 对故乡 怀 旧文化, 指的是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大规模挺 具备了成为旅游 中心地的条件。 对于吸引力问 的回忆和对 田园的 向往, 怀旧正在成为一种生 进 , 消费主义的深入人心, 在全球化浪潮的席 题, 保继刚等 ( 8) 1 6 提出了旅游资源吸引力模 9
怀旧旅游解析上

怀旧旅游解析(上)2013年04月26日15:33 来源:《旅游科学》2012年第05期作者: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40 摘要:怀旧旅游是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认为,怀旧旅游的终极动机在于对传统文化及人本主义“家园”的追寻;怀旧旅游的本质,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主体的自我认同,在空间维度上表现为对“家园”的追寻,在哲学维度上则是对主体生命线条的完善。
关键词:怀旧旅游,内涵,本质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边疆高原山区旅游循环经济模式与对策分析”(07XJY030)借用英国社会学家鲍曼(2000)的形象比喻,我们正经历着“流动的现代性”,一切都变得稍纵即逝。
现代化犹如一个加速器,牵引着所有事物在瞬间改变、瞬间丢失,过去变得朦胧而遥远,也因为如此,关乎过去的一切又具备了物以稀为贵的价值和吸引力。
正如Dann(1998)所言,“如今,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探索过去。
我们所寻求的就是找到过去,因为根据媒体的描述,过去要远优越于我们动荡不定的今天和令人感到担忧的未来”。
怀旧经济近年来大热,时代性的集体记忆更是成为怀旧经济的一大亮点,衍生出许许多多的怀旧商品,诸如波兰兴起的“共产主义”怀旧热①、匈牙利怀旧火车旅游公司推出“匈牙利皇家快车”和“烛光快车”铁路怀旧旅游②等把伤逝怀旧的情绪推向极致③。
作为人类的一种心理机制和情绪功能,怀旧古已有之,就像弗洛伊德所说的“生命本能”(李红艳,高静,2012)或荣格所说的“集体无意识”(霍尔,诺德贝,1987)一样,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怀旧是当今人们去旅游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张晓萍,2004),那些具有“古老”意味的旅游吸引物开发得最快。
怀旧就是要追求真实的经历,向往过上一种“简单和温暖的生活”。
洛文特尔指出,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以及“过去的加速消失强化了人们的怀旧感,使人们更加怀念过去那种简单、安全和美好的生活环境,去寻找自己的历史渊源”;修伊森也指出,参与旅游的人不仅仅把过去看作是一种经济资源,而且也看作是一种心理资源(蒂莫西,博伊德,2007)。
怀旧文化与城市旅游吸引力提升

怀旧文化与城市旅游吸引力提升作者:郑宇飞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24期提要现代意义上的怀旧就是人们对过去的一种怀有情感的记忆,怀旧文化越来越表现为社会的普遍现象。
城市怀旧文化旅游开发可以满足人们对于城市怀旧旅游的需求,从而提升城市的旅游吸引力。
本文结合城市旅游吸引力系统分析,提出通过怀旧文化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的途径。
关键词:怀旧文化;旅游吸引力;城市旅游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当越来越多的古城、古镇、古村落、古街区等成为旅游热点的时候,人们潜意识中怀旧的思绪被进一步的激发出来。
人们可以依托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元素寻找对乡村的记忆、对故乡的回忆和对田园的向往,怀旧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受到人们的推崇。
人们生活的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人们对怀旧文化的向往不仅有过去的乡村生活,还有过去的城市生活。
而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传统文化不断地消失,以至于人们对于过去城市生活的记忆和怀念只能从一些影像片段中去寻找。
由此可见,城市已经成为怀旧文化产业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地方。
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不仅是旅游客源地,也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或旅游集散地。
城郊游憩和乡村旅游虽然满足了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需要,但不能从根本上提升旅游城市的吸引力。
一些中小旅游城市依托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但却出现了城市旅游产业空心化的现象,城市越来越成为纯粹的旅游集散地,甚至成为旅游过境地,城市未能从区域旅游发展中获得利益,城市旅游吸引力进一步下降。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我们认为城市怀旧文化旅游开发可以满足人们对于城市怀旧旅游的需求,从而提升城市的旅游吸引力。
一、怀旧文化与怀旧旅游从时间的维度分析人的心理历程,都存在对过去的回忆,对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现代意义上的怀旧就是人们对过去的一种怀有情感的记忆。
对于怀旧的理论问题,赵静蓉(2003)从美学的角度对怀旧进行了研究,她认为“怀旧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心理,是一种基于回忆之上的价值甄别和想像构造,是一种想像的文化记忆。
提升磁器口古镇旅游竞争力的研究

提升磁器口古镇旅游竞争力的研究
汪 良1,2
磁器口古镇是一个旅游目的地主城旅游景点之一,本文在分析其现有旅游竞争力优势与劣势的基 础上,对提升磁器口古镇旅游竞争力,提出有效的建议,以期促进磁器口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直辖以来,磁器口古镇在旅游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得 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尤其是近几年,伴随各个城市瞄准旅游市场、加大旅游投资和发 展力度的情况,磁器口在旅游竞争中表现出竞争力弱化的趋势, 针对这一现状,本文试图对提升磁器口古镇旅游竞争力做一定的 研究。
三、提升磁器口古镇旅游竞争力的对策
(一)深入挖掘古镇文化内涵 在磁器口古镇众多旅游资源中,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入挖 掘,开发利用简单化、庸俗化,如古镇最具特色的巴渝民俗文 化、红岩文化、抗战陪都文化都没有进行充分开发利用,这在很 大程度上制约了古镇旅游的发展。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出 发。一是加大对古镇文化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力度,通过塑造不 同文化的重要代表性人物雕塑,向旅游者进行生动形象的介绍, 设立一个专门的文化介绍博物馆,供旅游者参观学习。二是文化 资源的展示大多依托于静止的实物,为了激发旅游者了解古镇文 化的兴趣,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展示古镇的文化内涵, 磁器口古镇景区管理委员会可以借助旅游微电影、纪录片、影视 剧等形式,将古镇的特色之处记录下来,利用媒体、网络、旅游 杂志、微博等手段广为传播。三是利用门票(磁器口古镇不收门 票,但可以通过身份证换票,持票进入景区的方式,利用景区门 票来做文化的文章)、明信片、古镇旅游商品包装等手段,传递 古镇的历史文化。 (二)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商品 1.打造特色瓷器旅游商品 清朝初年,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磁器口的主要产 业。古镇管理委员会应该开设专门销售特色瓷器旅游产品的商 铺,由管委会牵头,鼓励个体商家加入。 2.将不同类型的旅游商品集中布局规划 鉴于目前古镇内旅游商品的售卖商铺杂乱分布的现象,管委 会应该对商铺进行统一布局规划,分别对小吃、手工艺品、特色 旅游商品等集中而又分街道管理,尤其是对特色旅游商品,如特 色瓷器、陈麻花、张飞牛肉、特色糍粑等集中规划布局到到古镇
保护古镇文化历史 推动丰盛古镇持续发展

保护古镇文化历史推动丰盛古镇持续发展古镇是中国独特的历史遗产,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镇文化历史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完整性和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国家对古镇文化历史的重视和支持,许多古镇如丰盛古镇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发展,成为了具有特色的旅游胜地。
如何在保护古镇文化历史的基础上推动古镇的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保护古镇文化历史的现状和意义古镇文化历史是古镇的灵魂和价值所在。
古镇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特色美食等等都是古镇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古镇文化历史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当地文化的保护和传统艺术的传承。
古镇文化历史的保护也有助于促进古镇文化旅游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二、推动丰盛古镇的持续发展丰盛古镇位于四川省雅安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让丰盛古镇能够持续发展,推动古镇文化的发展和保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实践。
1.加强古镇文化历史保护保护古镇文化历史是古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古建筑、传统手工艺、文物古迹等进行保护和修复,建立相关历史文化档案和资源库,加强对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
也可以加强对古镇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古镇文化的传承中来,让古镇文化历史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2.挖掘古镇文化资源古镇文化资源是古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古镇的独特文化内涵和特色美食,推广古镇的文化产品和手工艺品,为古镇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撑。
也可以加强对古镇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古镇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3.推动古镇文化旅游发展古镇文化旅游是古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举办特色文化活动、打造古镇旅游产品、丰富古镇旅游项目,提升古镇的旅游服务水平和品质,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来。
保护古镇文化历史 推动丰盛古镇持续发展

保护古镇文化历史推动丰盛古镇持续发展1. 引言1.1 古镇文化的保护意义古镇文化是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该地区丰富的历史和传统。
保护古镇文化,首先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是对先辈智慧和生活方式的珍视与传承。
古镇文化的保护不仅仅是保护一处风景,更是保护一座城市、一方水土、一个文明。
古镇文化的独特性和历史性是无可替代的,是一份宝贵的文化资源,需要被继任者认真保护和传承。
古镇文化的保护也是对当代文明的一种反思和传承,它代表了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信仰,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基因。
古镇文化的保护还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古镇文化的传承也可以带动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增强他们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
保护古镇文化,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是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传承。
只有加强对古镇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才能让我们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
1.2 丰盛古镇的重要性丰盛古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丰盛古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丰盛古镇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延续,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是城市发展中的文化瑰宝。
丰盛古镇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丰盛古镇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内涵。
其建筑风格、民俗习俗、传统手工艺等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乡村文化、城镇演变和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当代社会,丰盛古镇也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功能。
作为旅游目的地,丰盛古镇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丰盛古镇还是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展览等各种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 正文2.1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保护古镇文化历史 推动丰盛古镇持续发展

保护古镇文化历史推动丰盛古镇持续发展古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古镇的文化历史,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古镇的持续发展。
必须加强对古镇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古镇作为文化遗产,面临着环境、建筑物和人为因素的破坏。
政府应该加大对古镇的监管力度,加强修缮工作,确保古镇的原貌得以保留。
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保护古镇的文化历史。
政府和专业机构应该合作制定相关法规,明确古镇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并制定相应的经济奖励和补助政策来鼓励古镇的保护和发展。
古镇的居民和企业也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
古镇的居民应该加强自觉性,不破坏古镇的文化遗迹和建筑物,保护和传承古镇的文化传统。
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和经营古镇的旅游项目来推动古镇的发展,增加古镇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旅游业也是推动古镇发展的重要力量。
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开发和规划古镇的旅游资源,提供更好的旅游设施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古镇参观和观光。
可以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让游客更加了解和体验古镇的文化。
教育也是关键因素。
学校应该加强对古镇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和热爱古镇的文化,让他们成为古镇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组织机构。
政府应该设立相关部门来负责古镇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并与相关的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合作,集中管理古镇的文化和旅游事务。
通过建立健全的机制和组织,可以提高古镇保护和发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保护古镇的文化历史是一个长期而又系统的工作,需要政府、居民、企业和学校等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古镇的文化历史,推动古镇的丰盛持续发展。
保护古镇文化历史 推动丰盛古镇持续发展

保护古镇文化历史推动丰盛古镇持续发展古镇是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形态,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活泼丰富。
保护古镇文化历史是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丰盛古镇持续发展的关键。
首先,保护古镇文化历史需要加强法律保护。
政府应该加强立法工作,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把古镇文化历史保护纳入国家层面。
这些法规要明确禁止非法拆除、破坏古建筑,保护当地民俗文化活动不被侵犯。
同时,政府还应该在行政上对非法破坏者进行严厉处罚,让违法者得到应有的制裁。
其次,保护古镇文化历史还需要重视文化传承。
古镇是一个具有独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载体,特别是在传统产业和古镇文化之间甚至形成了一种深厚的内在联系。
这些传统文化和产业是古镇振兴发展的重要保障。
所以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和传承意义的认可,带动整个社会对古镇文化历史的保护和传承,推动产业升级和文化创新发展。
第三,逐步建立古镇公共设施。
随着旅游、文化娱乐和其他现代功能的不断发展,公共设施如停车场,垃圾处理设施等也需配套。
这些公共设施的发展也有助于维护古镇的环境,保证游客的正常活动和生活需求,提升古镇的人文修养和形象素质,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拓展古镇的市场态势。
最后,社会力量的参与必不可少。
其中,社会力量主要指旅游业、保护古建筑等群体。
通过他们的参与,可以有效提高古镇文化的关注度和投入度,保障古镇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有序进行,使古镇文化的传承更有保障。
同时,在社会力量的推动下,科学发展观念也会得到更立体全面的升级,推进古镇全方位的文化创新发展。
总之,保护古镇文化历史,推动丰盛古镇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
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自发挥其独立性的作用,形成协作共赢的良性发展态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和继承古镇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让古镇更加美丽,更加繁荣,文化更加源远流长。
浅谈历史古镇景观改造

浅谈历史古镇景观改造标签:历史古镇;历史建筑:古镇景观:古镇格局历史古镇都是具有几十年,甚至百年、千年的历史小镇。
近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工业建设的进步,以及人工破壞等,历史古镇周边部分山体开采过度,历史建筑遭到破坏,历史古镇现状堪忧。
对历史古镇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开发,恢复历史古镇的建筑风貌和街市格局,恢复其往日风采,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历史古镇的保护与改造原则(一)以人为本对历史古镇的保护和改造,不仅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对民风民俗传统生活方式的保护、对传统技艺的保护,而且要在保护历史遗产的基础上进行更新与改造。
在改造的同时,还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对于以人为本的保护改造原则,首先要关注当地居民的需求,切实考虑居民的处境,协调好古镇传统风貌和居民现代化生活的矛盾。
在不丢失传统技艺和风俗的同时,为居民建造一系列的公共基础设施,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丰富业余生活,使村民和谐共处,营造一个良好的古镇氛围。
其次,为充分带动古镇的发展,促进古镇旅游业发展,必须关注外来游客的需求,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基础设施、优质的旅游环境,增强古镇游览舒适度。
实现原住民、游客与古镇环境和谐共处。
(二)保护古镇的历史文化与原有风貌研究、保存的历史古镇文化,维持古镇原有的风貌,是古镇保护改造时必须严格遵循的原则。
对于古镇的历史文化,要将其融入古镇保护项目的方方面面,在改造的同时充分展现古镇的历史文化。
对于古镇的原有风貌,不管是传统建筑的保留、修缮和重建,还是新建筑的设计和建造,都要和古镇风貌保持一致。
古镇的历史文化与原有风貌作为古镇的核心价值,必须得到良好的保护与保留。
通过合适的利用,将其作为协调过去与现在的纽带,使历史和未来和谐共存。
二、历史古镇的保护与改造规划方案(一)整体规划历史古镇原有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与改造,古镇街巷河道景观的更新与规划,古镇整体格局的延续、改造与规划。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导语: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瑰宝,而旅游业则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游客需求、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承角度探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一、增加游客需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为旅游业带来了众多游客。
许多游客对历史文化遗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希望亲眼目睹、感受历史的魅力,这种需求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游客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热情,促使相关地区或景点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游客的参观体验。
比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还带动了相关旅游业的发展。
二、带来经济效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对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巨大。
首先,大量的游客流量带来了旅游收入的增加。
游客的到来带动了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酒店、餐饮、交通等,从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为就业提供了机会。
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遗产的工作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这不仅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此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还可以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例如,相关的纪念品、文化艺术品逐渐流行,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发展。
三、促进文化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为了旅游业的繁荣,更重要的是为了文化的传承。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独特符号,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通过保护和修复,可以将这些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后代子孙能够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此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对话。
通过游客的参观和交流,不同国家的文化可以相互借鉴,从而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结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旅游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增加游客需求、带来经济效益和促进文化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达 , 而是 渗透 在 当前 社 会 大 众文 化 消费 行 为 中的集
体 性 爱 好 。怀 旧本是 指 一种 思 乡病 , 现 在的 意 思 是 而
方向, 对如 何开 发 、 保护 巴渝 古镇 做 了一 些探 讨 [ 。 3 戴 ]
、
近年 来重庆古镇旅游研 究成果 及评 价
如何发 展 重庆 古 镇 旅游 、 升 其 旅游竞 争力 。 提 其实 , 顾 名思义 , 镇 的“ ”“ 是 其 核 心 , 与 大都 市 的地 古 古 、 旧” 它
理 环 境 、 化景 观 迥 然不 同 , 让 旅 游 者领 略 一 种历 文 能 史文化 氛 围 。正 是如 此 , 镇 旅游 刚刚 兴起 就 迅速 发 古
的原 汁 原味 的地 域文 化 。 江南 水 乡古 镇就 以其“ 小桥 、 流水、 人家 ” 独特 风貌 吸 引着众 多 的旅 游 者 。 有 数 的 具 千年 历 史的 重庆 也拥 有众 多保 存 较 好的古 镇 , 历 史 其 悠久, 景观优 美 , 民风 古朴 , 有较 强 的 旅游 吸 引力 。 具
维普资讯
第 l 卷 第 4期 7 20 0 6年 8月
桂林旅 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u n l f i nI s i t fTo rs o r a l n tΒιβλιοθήκη eo u im o Gu i u
Vo .1 1 7 No. 4
Au . 2 0 g ,0 6
地 文 化特性 对 推 动 山地 城镇 经 济 的发 展 的影 响[ 。 6 何 ] 瑛、 冯瑛 (0 4通 过 主要 对 龚滩 古 镇与 巴文化 的 历史 20 ) 渊 源及 其 兴衰 原 因 的探 讨 , 为进 一 步研 究重 庆 古 镇的 历史文 化 价值 奠 定基 础 [。龙 赞 、 亚 (0 4 应 用文 7 ] 李 20 )
展成为 如 今颇 受 欢迎 的 旅游 形 式 。
二 、 旧文化 的 内涵 与旅游竞 争力的提升 怀
在 不 知不 觉 中 , 从老 式 家 具 、 照 片到 老 房子 、 老 老
街道 , 怀 旧 ” 始 流行 , 已不 仅 是 个 人 兴趣 的 一 种 “ 开 它
重庆 市 酉 阳县龚 滩古 镇 的保 护与 发 展进 行 了研 究 , 以 期 对古 镇 的保 护与 发展 起到 借鉴 与 指导 的意 义 L 。 2 田 ]
一
及 城市 文 化 的传承 与 保 护做 出一些探 索性 思考 [ 。 8 ]
纵 观 已有 成 果 , 不难 发 现 , 们一 般从 经 济 、 人 历史
地 理研 究 、 筑 、 学 的视 角分 析 重 庆 古 镇 的 价 值 并 建 美
提 出其 对 发展 旅 游 的意 义 , 但较 少 从文 化 的视 角 分析
体现 原始的巴渝风情, 建设内涵更是宝贵 的精神财富。 其 都市快 节奏的生活使人们心生乏味和压 力, 人们渴望过一种 回归自 然、 贴近 传统的朴 实轻松 的简单 生活 , 求与现 实生活相悖 的补偿 通过 利用旅游 者的怀 旧心理 , 寻 在发 展重庆古 镇时突 出 “ ”“ , 古 、 旧” 既符合古镇特点 又满足旅游者 心理需求 , 不失为一条提升重庆古镇旅游竞 争力的途 径 。 [ 键词] 关 怀旧文化; 重庆 古镇 ; 旅游竞争力 ; 升 提
[ 中圉分类号 ] 5 2 F 9 [ 文献 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0 86 8 ( 0 6 0 —5 90 1 0 —0 0 2 0 ) 40 0 — 4
随着 旅 游业 发展 和 目的地 对 旅 游者 的争 夺 , 游 旅
产 品的 开发 逐渐 向纵 深 处发 展 , 同时 高 品位 高质 量 的
彦 ( 0 2 通 过 对 酉 阳龙 滩 古 镇街 区 的空 间构 成 和 人 20 )
指 一 对过 去 事 情 的 失 落感 , 些 东 西 曾 经 是 过 去 种 这 人 们非 常熟悉 的 东西 , 具有 某 种象 征和 表 达感 情 的符 号[' 日常 生 活和 社 会领 域 中这 很常 见 , 老年 人 身 g’ ]。 在
化人 类 学 的理 论 , 以古 镇 磁 器 口为 范 例 , 巴渝 文 化 就
游览 观光 活 动倍 受 旅游者 的青 睐 。如 果说 2 纪 9 O世 0 年 代 人 们 尚能 接 受类 似“ 古 一条 街 ” 游 览 观 光 活 仿 的
动 的 话 , 么 2 世 纪 的 人 们 则 更愿 意 领 略 类 似 古 镇 那 1
[ 游 文化 研 究 ] 旅
论 怀 旧文化促进 重庆 古镇 旅游竞 争 力的提升 ’
刘 婧 ,张 培
( 四川师 范大学 旅游学院 , 四川 成都 6 0 6 ) 1 0 8
[ 摘
要] 古镇的文化旅游特性 , 使得它成为体 验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为重庆 人生息繁衍的 空间 , 庆古镇的 格局最 能 作 重
上表 现特 别 明显 , 个 人追 忆 往 事的 行 为状 态和 情感 是 心理 状 态 , 同时 也 是一 种审 美 风 格 , 呈现 出一 种“ 旧 怀 美” 的意 向和情 结 。
本 主 义特征 的 分析 , 出对 传统 街 区 的现代 建 设应 该 提 注重 人性化 精 神 的 回归[ 。 4 徐岳 南 (0 3论 述 了古 镇 ] 20 )
刘 俊 、 炼 、 剑 锋 、 泽 新 、 万 民 (0 1认 为 段 许 李 赵 20 ) 重庆 龙 潭古 镇 的保 护与发 展 , 包括 古 镇建 成 环境 的 调 查 、 护与 发 展 的 规 划及 建 筑 空 间 的整 合 3个 方 面 , 保
这对 发 展重 庆古 镇 旅游有 借 鉴意 义 口 。 炜 、 萍 、 ]赵 王 韦 小军 、 万 民 ( 0 1 从 山地 人居 环境 学 的研 究 角度 对 赵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