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的红萝卜》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明的红萝卜》读后感
最近被莫言的成名之作《透明的红萝卜》深深吸引着,对它的着迷主要是因为它那动人的书名,既是红萝卜,那又何来透明呢?好奇心随即发扬,脑海里也不断想象着这种奇幻的画面……
能够透明,还是红色的萝卜,这已经是个意象,一个富于诗意的意象它使人想起童话。

然而,按照通常的说法,这应该算是一篇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小说,但凡是读过这篇小说的人,恐怕都要犹疑它究竟能不能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农村题材小说?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岁左右的黑孩,黑孩的形象与红萝卜这个意象非常自然地融为一体。

被发现的时候普普通通赤着脚,光着脊梁,穿一条又肥又长的白底带绿条条的大裤头,细长的脖子支撑着大脑袋,但是越到后来这孩子越像个小精灵,还透着几分神秘。

他从不说话,也从不怕冷。

当十分强壮的老铁匠都穿上棉袄时,他仍然光背赤足,且没有半点瑟缩他用手去抓热铁让热铁像知了一样在手里滋啦滋啦地响,把手烫得冒出黄烟,可他还不慌不忙仿佛那皮肉的痛中有一种快感,他在一个夜晚看见了透明的红萝卜,那萝卜晶莹透明,尾巴上的根根须须像金色的羊毛,萝卜里还流动着活泼的银色液体。

于是孩子便着迷地去寻求它,以至于到萝卜地去,把每一个萝卜都拔下来举到月光下端详,最后把一地萝卜全部拔光……这的确很像童话。

然而,这些非现实的童话因素在《透明的红萝卜》中只是其艺术形象构成的一种成分,与这种童话式的非现实因素相交织的,是小说中很多十分现实的农村生活描写。

凡是对我国农村生活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生活比较熟悉的人,都会承认这些描写既丰富多彩又生动准确。

例如作者对农村公社副主任刘太阳的刻画,用墨并不多,只寥寥几笔,然而活龙活现一个本质还不算太恶劣,却已经习惯于欺凌百姓的小官僚跃然纸上,小说中的其他几个人物还有小说所展现的一幅幅农村生活图景,也都写得十分神气,散发着一股温馨的泥土气息。

读这些地方的时候我们几乎会忘记小说中那些童话式的非现实的因素,以为自己在品味一篇风格上非常“写实”的小说。

小说还使用了童话般的,诗意的语言,如上文中对透明的红萝卜的描写,十分的美好且具有童话色彩令人联想到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获得希望但又屡次破灭,美好而又残忍,童话般的语言更反衬出黑孩所经受的痛苦。

整篇小说没有那个时代的沉痛与悲壮,行文反而带些精致而且在语言叙事上,保持着克制,故事的结构和线索也都很传统《透明的红萝卜》与《红高粱》、《丰乳肥臀》相比,语言意象整体的行文都更具控制力,后者则更具野性。

《透明的红萝卜》是典型的隐喻式小说,字里行间充斥着欲望的
影子。

黑孩的欲望源于吃、亲情与性三方面的缺失,一方面将吃的来源与土地功能联结;另一方面是亲情的移置,期望通过亲情建立与外在世界的对话交流以破解内心的孤独感,此外小说深刻地展现儿童视角下的性欲望,并借火、水与食物等意象抒解欲望。

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欲望是精神内部主要的无意识结构中的本能能量或动力。

但是,莫言小说描写的欲望概念并非简单地再现弗洛伊德学说即不仅仅指向身体的欲望本能而是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渴望将生存繁行交流等三大人类精神的终极追求分别隐喻于吃、性、亲情三方面的表层欲望之中……
如此,《透明的红萝卜》多少给人一种迷离恍惚之感,它所描写的一切,似乎是现实的,又似乎非现实的,似乎是透明的,又似乎是不透明的,小说这种独特艺术形象和艺术效果,使我们获得一种新鲜陌生的感觉,它使我们有些困惑,但也使我们享受到一种“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愉悦。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

莫言曾说过文学远远比政治要美好,政治教人打架文学教人恋爱人。

之所以被感动,是因为生命中有值得被感动的东西。

有人为幸福的生活而感动;有人为成功的事业而感动;有人为甜美的爱情而感动;在一个需要不断的去选择和被选择的时代里,我选择为读书而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