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桑叶品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名:
桑叶
英文名:Folium Mori
别名:
铁扇子、霜叶,双叶、霜桑叶等。
概述:
桑叶为桑科叶小乔木植物桑树Morus alba L 的叶。
我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
医家论药: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是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因内热出汗。
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除风。
经霜则兼清肃,故又能明目而止渴。
发者血之余也,益血故又能长发,凉血故又止吐血。
"(《本草经疏》)"桑叶,虽治盗汗,而风温暑热服之,肺气清肃,即能汗解。
息内风而除头痛,止风行肠胃之泄泻,已肝热妄行之崩漏,胎前诸病,由于肝热者尤为要药。
"(《重庆堂随笔》)"桑叶可长服,以四月桑茂盛时采叶;又十月霜后,三分、二分已落时,一分在者名神仙叶,即采取与前叶同阴干,捣末,丸散任服,或煎以代茶,令人聪明。
又炙叶令微干,和桑叶煎服,治痢,亦主金疮及诸损伤止血。
"(《本草图经》)"桑叶,得麦冬治劳热;得生地、阿胶、石膏、枇杷叶治肺燥咳血;得黑芝麻炼蜜为丸,除湿祛风明目。
以之代茶,取经霜者,常服治盗汗,洗眼去风泪。
"
产地分布:
分布于全国各省区,原来产于河南商丘,安徽阜阳、亳州等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产区也在逐渐转移,近年来商品主要来源于河南,浙江的临安、桐乡、建德,江苏泰兴等地。
此外,四川、湖南、河北、广东、湖北、广西等省区亦产主为栽培。
形态特征:
原植物桑为落叶乔木,高达15m。
常因整枝、修剪成灌木状,植物体含乳汁,根皮黄棕色至红棕色,纤维性强;树皮黄褐色,常有条状裂隙。
叶互生,叶柄长1.5-4cm,被疏毛;托叶披针形,早落;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10(-20)cm,宽7-13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近心形,边缘具不整齐的粗锯齿,有时具不规则的圆齿,或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沿叶脉处有短疏毛。
花单性,雌雄异株;花黄绿色;与叶同时开放;雌雄花均列成穗状的葇荑花序;雄花序长1-2.5cm,雌花序长0.5-1.5cm;雄花花被片4,雄蕊4,中央具不育雄蕊;雌花花被4,无花柱,柱头2裂,宿存,子房一室,具一胚珠。
瘦果外被肉质花被,密集成聚花果,初时绿色,成熟时黑紫色,少有白色的。
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态环境:
生于山地,常栽培于村旁、地边、田间或山坡及城市住家附近。
生物学特性:
落叶乔木,高达15m。
常因整枝、修剪成灌木状,植物体含乳汁,根皮黄棕色至红棕色,纤维性强;树皮黄褐色,常有条状裂隙。
叶互生,叶柄长1.5-4cm,被疏毛;托叶披针形,早落;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10(-20)cm,宽7-13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近心形,边缘具不整齐的粗锯齿,有时具不规则的圆齿,或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沿叶脉处有短疏毛。
花单性,雌雄异株;花黄绿色;与叶同时开放;雌雄花均列成穗状的葇荑花序;雄花序长1-2.5cm,雌花序长0.5-1.5cm;雄花花被片4,雄蕊4,中央具不育雄蕊;雌花花被4,无花柱,柱头2裂,宿存,子房一室,具一胚珠。
瘦果外被肉质花被,密集成聚花果,初时绿色,成熟时黑紫色,少有白色的。
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于山地,常栽培于村旁、地边、田间或山坡及城市住家附近。
分布于全国各省区,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荫,耐旱,不耐涝,耐贫瘠,对土壤适应性强。
主为栽培。
生长习性:
植物桑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荫,耐旱,不耐涝,耐贫瘠,对土壤适应性强。
野生或栽培。
生长周期:
多年生落叶乔木。
采收加工:
多在霜降后9-10月间采收。
广东除1-2月外,全年均可采收,但仍以冬季采收者质量为佳。
采收经霜叶黄自落者或用竿子将叶打下,除去细枝及杂质,晒干即可。
有的地区尚使用青桑叶(嫩桑叶),此种桑叶多于夏季5-6月叶茂盛时采收,摘取后去梗,阴干即可。
形状与霜桑叶(冬桑叶)相同,唯叶片颜色呈暗绿色。
注意:
桑叶未经霜者,服之可引起呕恶等副作用,故以冬季霜打后采集者为佳。
加工净桑叶时,要带好口罩、手套、领口要围扎好,以免皮肤过敏。
炮制:
桑白皮洗净,稍润,切丝,干燥。
蜜桑白皮取桑白皮丝,照蜜炙法(附录Ⅱ D)炒至不粘手。
储藏养护:
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潮、防尘、防蛀。
形状规格:
本品呈扭曲的卷筒状、槽状或板片状,长短宽窄不一,厚1-4mm。
外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较平坦,有的残留橙黄色或棕黄色鳞片状粗皮;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
体轻,质韧,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
气微,味微甘。
以叶片完整,大而厚,色黄绿,质脆,无杂质者,并经霜者为佳。
性味功能:
味甘,性寒。
归肺经。
主治: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
用量6-12g。
化学成分:
含牛膝甾酮(inokosterone)、脱皮甾酮(ecdysterone)、β-保甾醇、芸香甙、桑甙(morocetin)、异槲皮甙、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东莨菪甙(scopolin)、α-、β-已烯醛(α-,β-hexenal)、葫芦巴碱(trigonelline)、胆碱、腺嘌呤、天冬氨酸、氯原酸。
真伪鉴别:
性状鉴别:
叶多皱缩破碎,完整的叶片呈卵形或宽卵形。
长8-15cm,宽7-1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圆形或心脏形,边缘有锯齿,有时作不规则分裂。
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沿叶脉处有细小毛茸,下表面色稍浅,叶脉突起呈网状,叶腋具簇毛,质脆。
气微,味微苦涩。
种植技术:
果桑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一、立地条件:果桑的适应性强,关中、陕南、陕北都能发展,无论栽植在黄绵土、沙壤土或壤土上,都能健康生长,水肥、光照越好,产量越高,一般耕地,田边地旁,均可利用。
二、品种选择:以鲜食桑椹为主,宜栽无籽大十和红果2号。
前者果味佳,成熟早;后者产量高,较耐寒。
以加工桑果汁等为目的,宜选用红果1号、红果2果,8632。
红果1号耐寒,特高产。
注意,无论栽哪个品种,都必须配置5-10%的雄株作授粉树。
三、栽植密度:无籽大十品种枝条较软,树形松散,采用行距150cm、株距120cm(每亩370株)形式;其他品种枝条直立,树形紧凑,采用130cm×100cm或130cm×130cm形式。
四、栽培要点:
1、秋末桑树落叶后至第二年开春发芽前为栽桑时期。
整平土地,按计划行距挖50cm深的沟槽,施入有机肥(每株10kg以上)和磷肥。
2、把购回的桑苗大小分开,将结果树与授粉树合理搭配布局,然后逐株等距栽植,栽后浇足水。
陕北地区冬前栽植的,要对苗干埋土防冻。
3、开春桑树发芽前,距地面40cm高平剪。
6月初,对生长健壮的枝条留15-20cm平剪,促发侧芽。
当年加强水肥和防虫管理,使其快速成长。
4、第二年春就有桑椹,五、六月采果后,要对桑树定形修剪,每株选留3-4个粗壮枝,基部留长15-20cm平剪,成为支干。
支干上萌发新枝,即为下年结果枝。
5、第三年以后,每年采果结束,都将全部枝条从基部剪掉,使重发新枝。
及时疏去过密的细枝、弱枝,集中营养长好枝。
6、每年追肥2-3次。
秋冬施一次有机肥,施栏肥(或者饼肥、鸡粪)800-1000公斤。
开花结果期(3月底至4有初),为使幼果迅速膨胀大,每亩须施进口肥15-20公斤。
此后,选用0.3%磷酸二氢钾等进行根外施肥,对提高桑果含糖量和色泽有好处。
6月初剪条后施一次复合化肥。
每年开春覆盖地膜,既能提早桑椹成熟,又能有效防除桑椹菌核病和椹樱蚊为害,是桑果持续优质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五、果桑的施肥技术
以满足树体生长和果实良好发育对各种营养元素需求为标准,施肥的原则是: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夏伐抽芽肥为主,其他为辅;N、P、K要适当搭配。
第一年为使植株迅速生长,尽量施有机肥满足营养生长,以打好第二年采果的基础。
一般种植时施基肥有机复合肥100㎏,6月上旬施壮杆肥尿素15㎏,8月上旬相机施肥10公斤。
施肥时看树势灵活操作,化肥撒施在主杆外围15-30㎝。
栽种第二年后可投产,投产以后每年施肥量与方法:一般"十大"果桑需总肥量NPK三元复合肥每亩70㎏,优质有机肥60担,或有机复合肥100公斤。
具体的施肥与时间可分两个阶段共四次进行:第一阶段夏伐后称逼芽壮梢肥,每亩施高浓度复合肥20-30㎏,分两次施。
第一次夏伐后(6月中旬)开沟施入复合肥20㎏。
第二次在8月中下旬,每亩施复合肥10㎏,以促进枝条的健壮生长。
第二阶段称壮芽促果肥,也分两次施。
第一次在果桑萌芽前(约2月下旬)每亩开沟施入有机高浓度复合肥50-60㎏。
最后一次施肥在4月下中旬,此次施肥要看树势施肥,树生长特别旺盛的地块少施或是不施,长势不是很旺的地块每亩施复合肥10-20㎏左右,目的是促进幼果生长。
施肥可在雨后撒施。
果桑生长需硼,在春季萌芽后扬花期防治病虫害时加0.1%硼肥,可省工增效。
2005年版药典标准:
来源: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
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多皱缩、破碎。
完整者有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cm,宽7-13cm。
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
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
质脆。
气微,味淡、微苦涩。
鉴别:(1)本品粉末黄绿色或黄棕色。
上表皮有含钟乳体的大型晶细胞,钟乳体直径47-77μm。
下表皮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6个。
非腺毛单细胞,长50-230μm。
草酸钙簇晶直径5-16μm;偶见方晶。
(2)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30ml,加热回流30分钟,弃去石油醚液,药渣挥干,加乙醇3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
残渣加热水10ml,置60℃水浴上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桑叶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5:2: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置用展开剂预饱和10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约至8cm,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测:水分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5.0%。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5%(附录Ⅸ K)。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X A)测定,用无水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5.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流动相A,以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进行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为358nm。
理论板数按芦丁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在120℃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用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加甲醇5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渣再用甲醇50ml,同法提取2次,合并滤液。
减压回收溶剂,残渣用甲醇溶解,转移至2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含无水芦丁(C27H30O16)不得少于0.10%。
炮制:除去杂质,搓碎,去柄,筛去灰屑。
性味与归经:甘、苦,寒。
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用法与用量:5-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