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选修1第1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1.纤维素酶可以将哪种物质分解()
A. 牛肉片
B. 鱼片
C. 滤纸条
D. 塑料条
【答案】C
【解析】解 AB.牛肉片、鱼片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纤维素酶不可以将其分解 AB错误
C.滤纸条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酶可以将其分解 C正确
D.塑料条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树脂根据酶的专一性纤维素酶不能将其分解 D错误
故选 C
2.菌种保藏是一切微生物工作的基础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
B. 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
C. 临时保藏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D. 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置于低温-20℃的冷冻箱中
【答案】B
【解析】解 A.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斜面培养基临时保藏 A正确
B.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等到菌落长成后放入冰箱低温保藏 B错误
C.临时保藏的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C正确
D.长期保存菌种应采用甘油管藏法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 D正确
故选 B
3.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某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的实验过程是在某病原菌均匀分布的平板上铺设含有不同种抗生素的纸片后进行培养培养的结果如图所示其中抑菌圈是在纸片周围出现的透明区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在图示固体培养基上接种病原菌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B. 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C. 形成的抑菌圈较大的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
D. 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与抗生素接触后发生了抗性变异
【答案】D
【解析】解 A.根据题干“某病原菌均匀分布的平板上”可知图示固体培养基上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A正确
B.纸片中的药物接触平板后不断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B正确
C.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形成的抑菌圈较大 C正确
D.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对该抗生素不敏感且变异是在选择(抗生素接触)之前就已发生的 D错误
故选 D
4.青霉素一般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作用利用滤纸条法可测定青霉素的抑菌情况方法如下将浸有青霉素溶液的滤纸条贴在土豆汁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垂直于滤纸条划线接种供试菌液抑菌情况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青霉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可分泌到培养基中
B. 滤纸条周围已被抑制的区域不会再出现菌落
C. 青霉素对大肠杆菌几乎不起作用推测大肠杆菌可能不属于革兰氏阳性菌
D. 相对于枯草芽孢杆菌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答案】B
【解析】解 A.青霉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可分泌到培养基中 A正确
B.青霉素一般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作用滤纸条周围已被抑制的区域可能会出现非革兰氏阳性菌等的菌落 B错误
C.根据图中结果可知青霉素对大肠杆菌几乎不起作用由此可推测大肠杆菌可能不属于革兰氏阳性菌 C正确
D.根据图中结果可知枯草芽孢杆菌的菌落范围大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说明相对于枯草芽孢杆菌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D正确
故选 B
5.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倒平板
B. 取\ 10^4、\ 10^5、\ 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涂布到不同平板上培养
C.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 37℃恒温培养24~48小时
D. 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平板进行计数
【答案】D
【解析】A.首先要进行培养基的制备、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A正确
B.然后取 10^4、 10^5、 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 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B正确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 37℃恒温培养24~48小时 C正确
D.确定对鼠组无菌后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进行计数 D错误
故选D
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临床上常见的毒性较强的“超级细菌” 为研究从人乳汁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蛋白质H与青霉素对MRSA生长的影响实验人员进行了实验探究并获得如表所示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此实验设计能揭示蛋白质H的作用机理
B. 第1、2组实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青霉素或蛋白质H对MRSA生长无影响
C. 第3组实验结果表明该组合添加物能杀死MRSA
D. 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三组MRSA的细胞核来确定其生长状况
【答案】C
【解析】
7.某种难以降解的物质S 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研究人员按照如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S的细菌菌株甲、乙是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S 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S和物质X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B. 甲、乙均为选择培养基物质X可能是琼脂
C. 步骤③将M中的菌液接种到乙上所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D. 步骤④要挑取单个菌落接种经⑤筛选出高效降解S的菌株
【答案】C
【解析】解 A.对培养基和锥形瓶灭菌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A正确
B.甲和乙培养基可以用于筛选能降解S的菌株故均属于选择培养基乙为固体培养基因此物质X可能是琼脂 B正确
C.图中将M中的菌液接种到乙上所用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C错误
D.因为甲、乙均为选择培养基经过不断分离纯化最终筛选出高效降解S的菌株 D正确故选 C
8.天然发酵剂——酵母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下图甲是酵母菌结构示意图图乙是图甲部分结构的放大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结构是②④⑥
B.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在⑦把丙酮酸分解为\ CO_2和\ H_2O
C. 无氧条件下酵母菌会逆浓度吸收葡萄糖为该过程提供能量的结构为⑥⑦
D. 若破坏结构⑨ 将不会影响该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A
【解析】解 A.图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结构是②细胞核(DNA复制)④核糖体(翻译过程)⑥线粒体(DNA的复制和转录) A正确
B.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 CO_2和 H_2O 分别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⑦为细胞质基质 B错误
C.无氧条件下酵母菌会逆浓度吸收葡萄糖为该过程提供能量的结构为⑦细胞质基质 C 错误
D.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因此破坏⑨会影响该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 D错误
故选 A
9.在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中下列关于土壤取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选取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作为样品
B. 可选取树林中多年落叶的腐殖土或枯枝败叶作为样品
C. 可把滤纸条埋于深约50cm左右的腐殖土壤中再选取已腐烂的滤纸作为样品
D. 把滤纸埋在土壤中经过30d左右再选取已腐烂的滤纸作为样品
【答案】C
【解析】解纤维素分解菌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因此采样时可选择B、C两项所述的环境或者将富含纤维素的物质如滤纸埋在土壤中经过30天左右再从已腐烂的滤纸上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绝大多数细菌分布在距地表3∼8cm的土壤层故不可选取深层土壤作样品否则细菌数目很少
故选 C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B. 高压灭菌完成后待压力表的压力降到零时打开排气阀以免灭菌容器内液体冲出
C. 为了防止冷凝水落入培养基培养液倒入培养基后应立即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D. 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灼烧灭菌后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答案】B
【解析】解 A.倒平板过程中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不能打开皿盖 A错误
B.高压灭菌完成后待压力表的压力降到零时打开排气阀以免灭菌容器内液体冲出 B正确
C.倒好培养基的培养皿等培养基冷凝后要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C错误
D.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后待冷却后才可以快速挑取菌落 D错误
故选 B
11.下面对发酵工程中灭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防止杂菌污染
B. 消灭杂菌
C. 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灭菌
D. 灭菌必须在接种前
【答案】B
【解析】解 A.灭菌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A正确
B.灭菌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B错误
C.发酵过程中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灭菌发酵作用的微生物是灭菌后专门接种的 C 正确
D.灭菌必须在接种前进行否则导致发酵采用的菌种被杀灭 D正确
故选 B
12.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某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的实验过程是在某病原菌均匀分布的平板上铺设含有不同种抗生素的纸片后进行培养培养的结果如图所示其中抑菌圈是在纸片周围出现的透明区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在图示固体培养基上接种病原菌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B. 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C. 形成的抑菌圈较大的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
D. 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与抗生素接触后发生了抗性变异
【答案】D
【解析】解 A.根据题干“某病原菌均匀分布的平板上”可知图示固体培养基上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A正确
B.纸片中的药物接触平板后不断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B正确
C.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形成的抑菌圈较大 C正确
D.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对该抗生素不敏感且变异是在选择(抗生素接触)之前就已发生的 D错误
故选 D
13.下列关于微生物接种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
B.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需将不同稀释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
C. 平板划线操作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感染操作者
D. 平板划线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自第一次划线末端
【答案】C
【解析】解 A.接种换上的菌液经过连续划线菌液中的菌体越来越少最后容易形成单菌落 A正确
B.稀释涂布平板法是需将不同稀释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 B正确
C.平板划线操作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C 错误
D.平板划线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自第一区域的菌种 D正确
故选 C
14.以下有关人工种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人工种子的胚状体没有与正常受精卵形成的胚类似的结构和发育过程
B. 人工种子可以工厂化生产播种人工种子可节省大量粮食
C. 人工种子克服了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
D. 人工种子的胚乳中含有胚状体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添加植物激素、药物等【答案】A
【解析】解 A、人工种子的胚状体具有与正常受精卵形成的胚类似的结构和发育过程 A 错误
B、人工种子可以工厂化生产播种人工种子可节省大量粮食 B正确
C 、人工种子克服了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 C正确
D、人工种皮中可加入适量的养分、无机盐、有机碳源以及农药、抗生素、有益菌等也可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D正确.
故选 A.
15.营养缺陷型菌株是野生型菌株经过人工诱变或自发突变失去合成某种成长因子的能力只能在补充了相应的生长因子的基本培养基中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菌株某研究小组对酵母菌用紫外线照射后将其接种到甲培养皿的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将甲培养皿的菌落影印接种(不改变菌落位置)到乙、丙两培养皿的培养基中进一步培养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接种到甲培养皿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
B. 甲、丙两培养皿中的培养基是基本培养基
C. 甲培养皿中菌落数有可能比接种的酵母菌数少
D. 甲、乙、丙三个培养皿都可能存在营养缺陷型菌株
【答案】C
【解析】解 A.甲培养皿的菌落均匀分布接种方法应为稀释涂布平板法 A错误
B.甲、丙培养基菌落数目多包括野生型酵母菌菌株和某种营养缺陷型酵母菌菌株乙培养皿菌株是某种营养缺陷型酵母菌菌株乙培养皿的培养基是基本培养基甲和丙是加入了同种营养成分的培养基 B错误
C.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接种到甲培养皿的酵母菌可能还有其他营养缺陷型且有些菌落不一定由一个酵母菌形成所以甲培养皿中菌落数有可能比接种的酵母菌数少 C 正确
D.乙培养皿的培养基是基本培养基形成的菌落只可能是野生型菌落 D错误
故选 C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16.紫草素对急慢性肝炎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紫草根细胞提取紫草素下列操作或叙述正确的是()
A. 用适当的激素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胚状体或丛芽
B. 培养紫草根细胞的培养基中需要添加琼脂
C. 需用聚乙二醇诱导根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
D. 选取合适的外植体并要进行快速消毒
【答案】B, D
【解析】解 A.本题植物组织培养的目的是获得细胞代谢产物而不是完整植株培养到愈伤组织阶段就可以所以不需要诱导形成胚状体或丛芽 A错误
B.培养愈伤组织细胞获得细胞代谢产物使用固体培养基需要加入琼脂 B正确
C.该过程中紫草素是从紫草细胞培养的愈伤组织细胞中提取的不需要诱导根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 C错误
D.外植体接种前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D正确
故选 BD
17.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常用的获取纯培养物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种纯化方法的核心都是要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B.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的计数时所得数据往往比实际数据偏大
C. 通常对接种室用紫外线照射30min后再适量喷洒石炭酸等消毒液来增强消毒效果
D. 接种环在划线前后都需要灼烧涂布器在接种前也需要灼烧但两种处理方法不同【答案】B, C
【解析】A、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B、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因此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的计数时 B 错误
C、通常对接种室用紫外线照射30min C错误
D、接种环可用灼烧灭菌 D正确
18.下图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从理论上讲①可以是植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
B. ②包裹上人工种皮即可获得人工种子
C. ①→②的过程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一团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组成的愈伤组织
D. ②→③的再分化过程中细胞增殖的方式为有丝分裂
【答案】B, C
【解析】解A.①表示外植体可以是植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 A正确
B.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③等为材料通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为人工种子而非愈伤组织 B错误
C①→②的过程为脱分化过程是将一些分化的细胞经激素的诱导脱分化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进而经有丝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C错误
D.②→③的再分化过程中细胞增殖的方式为有丝分裂 D正确
故选 BC
19.微生物培养皿艺术是将微生物培养与艺术创作相结合以不同的微生物作“颜料” 固体培养基作“画板” 通过微生物培养创作艺术图形可展示多姿多彩的微生物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制备平板培养基时需要调整pH
B. 培养基灭菌后需冷却到50℃左右才能倒平板
C. 接种环经火焰灼烧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作画
D. 使用后的培养基倒掉前应先进行灭菌处理
【答案】A, B, D
【解析】A、制备培养基需要调整pH 以适于相应微生物生长 A正确
B、倒平板的温度一般在50℃左右温度过高会烫手温度过低培养基又会凝固 B正确
C、接种时应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接种环经火焰灼烧后应冷却后挑取菌落作画以免温度
太高杀死菌种 C错误
D、为防止造成环境污染使用后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 D正确
20.土壤中盐浓度较高会导致脱落酸在番茄体内积累随着脱落酸水平的升高细胞通过一系列基因调控使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降低研究表明脱落酸对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合成信号的抑制有利于盐胁迫条件下植物的存活根据上述实例作出的推断合理的是()
A. 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不同激素在代谢上存在着相互作用
B. 脱落酸浓度升高可能与促进气孔开放的功能有关
C. 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减少可以使植物生长减缓
D. 番茄的盐胁迫反应是由基因、激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调节完成的
【答案】A, C, D
【解析】解 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植物的生长是受到多种激素协调作用的结果 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不能判断脱落酸浓度与气孔开闭的关系 B错误
C.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均可促进植物的生长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减少可以使植物的生长减慢 C正确
D.据题意知番茄的盐胁迫反应受基因、激素和环境的共同调节 D正确
故选 ACD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
21.(1)若要筛选分解2,6—DBNP的细菌从功能上讲应选用___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含有2,6—DBNP的培养基为该细菌的生长提供______________(至少两项)
21.(2)如图为接种该微生物时操作示意图该接种方法为____________ 接种工具的灭菌方法为_________ 在图中区域_________(填图中序号)更易获得单菌落接种后要将培养基__________(填“正置”或“倒置”)培养
21.(3)若2,6—DBNP被分解后细菌周围形成透明圈细菌周围的透明圈越大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选择, 碳源、氮源、能源
【解析】解(1)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得所需目的菌株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 2,6—DBNP是2,6—二溴—4—硝基酚化学组成元素含有N、C元素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同时作为有机物还可以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所需的能量
【答案】(2)平板划线法, 灼烧灭菌, 5, 倒置
【解析】
(2)由图可知该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使用的接种工具为接种环需要进行灼烧灭菌接种的过程中随着划线次数的逐渐增多菌液逐渐稀释区域5更容易得到单个菌落接
种后静置一段时间之后培养皿需要倒置培养
【答案】(3)该细菌对2,6—DBNP降解能力越强
【解析】(3)若2,6—DBNP被分解后细菌周围形成透明圈透明圈越大说明该细菌对2,6—DBNP降解能力越强
22.(1)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MS培养基是________(液体/半固体/固体)培养基菊花茎段的组织培养________(必须/不必)添加植物激素
22.(2)无菌技术是影响植物组织培养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对外植体________ 接种时每次使用器械后都需要
________ 灭菌接种3~4d后观察外植体的生长情况若发现外植体被污染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22.(3)再分化过程中若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来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22.(4)为了获得脱毒植株外植体往往取自植物的________等处的分生组织
【答案】(1)固体, 不必
【解析】解(1)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MS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菊花组织培养过程中自身内源激素即可调节其生长无需添加植物激素但每日必须12h的日光灯照射【答案】(2)消毒, 灼烧, 外植体消毒不彻底, 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解析】(2)植物组织培养中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对外植体消毒用无菌水清洗接种时每次使用器械后都需要灼烧灭菌接种3~4d后观察外植体的生长情况若发现外植体被污染其原因可能是外植体消毒不彻底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答案】(3)培养基中生长素类物质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用量的比值偏低
【解析】(3)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低有利于芽的分化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有利于根的分化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因可能是培养基中生长素类物质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用量的比值偏低
【答案】(4)花芽、叶芽
【解析】(4)植物的芽尖、茎尖分生组织分裂快很少被病毒感染甚至无病毒故常用作培育无病毒植株的材料
23.(1)若想探究海洋底泥中是否存在能分解POPs的细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态修复应将海洋底泥稀释液接种于以POPs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进入该菌内的POPs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3.(2)用来筛选分解POPs细菌的培养基含 KH_2PO_4和 Na_2HPO_4 其作用是
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3.(3)在涂布平板时若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过多会导致________ 影响分离效果
23.(4)向试管内分装含琼脂的培养基时若试管口粘附有培养基用酒精棉球擦净的目的是________ 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________的大小
【答案】(1)选择, 为细胞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解析】解(1)若想探究海洋底泥中是否存在能分解POPs的细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态修复应将海洋底泥稀释液接种于以POPs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POPs是该菌的碳源为细胞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也可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答案】(2)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
【解析】(2) KH_2PO_4和 Na_2HPO_4可为微生物提供无机营养还可作为缓冲剂保持
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
【答案】(3)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
【解析】(3)若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过多则会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
【答案】(4)避免培养基污染棉塞, 分解圈
【解析】(4)若试管口粘附有培养基则需用酒精棉球擦净以避免培养基污染棉塞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降解POPs的能
力强
24.(1)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优良兰花品种首先将叶肉细胞通过细胞的脱分化
过程培育出 ____________ 再分化形成试管苗细胞脱分化是指____________ 把试管苗
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时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其原因是避免____________
24.(2)该技术可以保持品种的____________ 繁殖种苗的速度快离体的叶肉细胞在适
宜的条件下培养最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说明____________
24.(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要刺激培养细胞
的伸长可使用____________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培养基中的用量要考
虑组织____________
【答案】(1)愈伤组织, 让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
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 微生物的污染
【解析】解(1)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优良兰花品种首先将叶肉细胞通过细
胞的脱分化过程培育出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试管苗细胞脱分化是指让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把试管苗转接到新的培
养基上时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其原因是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答案】(2)遗传特性, 该叶肉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解析】(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保持品种的遗传特性繁殖种苗的速度快离体的叶
肉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说明该叶肉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
部遗传信息
【答案】(3)赤霉素, 内源激素的含量
【解析】(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要刺激培养
细胞的伸长可使用赤霉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培养基中的用量要考虑
组织内源激素的含量
25.(1)将采集到的样品接种培养时多氯联苯的用量应随转接次数的增加而逐渐
________ 以达到富集多氯联苯降解菌的目的若图示平板中菌落过于密集应进一步
________ 以便于菌落计数与分离
25.(2)统计菌落数目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每隔24小时统
计一次菌落数目并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________ 若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50个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 稀释倍数为 10^5
则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数为________ 与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相比上述计数方法测得的
细菌数较________
25.(3)获得的多氯联苯高效降解菌可以采用________的方法长期保存
【答案】(1)增加, 稀释涂布
【解析】解(1)在接种培养时随转接次数的增加应逐渐增加培养基中苯酚(碳源)
的含量从而提供充足的碳源以达到富集酚降解菌的目的若接种培养后平板中菌落过于密集应继续稀释涂布以降低平板上菌落密度方便菌落计数与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