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学前康复教育低年级聋生语言教学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经学前康复教育低年级聋生语言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形成和发展聋生语言是聋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特殊补偿任务,是聋校教育的中心问题,它直接影响着聋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成为衡量一所聋校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我校2003年5月成立了“聋校语言教学”课题研究小组,积极开展“未经学前康复教育的低年级聋生语言教学”研究,取得了预期效果,为构建我校“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做出了有力探索。
【Abstract】Forming and developing the language for deaf students is one special and important compensatory task and is the center problem of the school education on the deaf. It will have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actualiz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object of the school for the deaf a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tandards for balancing the quality of the education of a school for the deaf. In 2003, our school has established the research group------the language teaching of the school for the deaf, developed the research on the “language teaching on the low-grade deaf students who are not given healthy education yet”. As a result, the expectant effect is perfect, which has offered a powerful exploration for constructing the complete-communication teaching mode with spoken language as the leading factor, pushing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ing the deaf students’gift of tongues.
【Keywords】Deaf student Language teaching Complete-communication teaching mode with spoken language as the leading factor Combination of speaking with writing The gift of tongues
1.研究背景。
聋童早期康复教育为我校立校之本之一。
在我校,经过学前康复教育聋生的语言发展,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而在学龄段,我校的教育对象大部分为未经学前康复教育的聋生,他们占全校学生的2/3,这部分学生“读不懂、说不全、写不通”的现象极其严重,即使经过多年的学习,仍不能语言通达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无法与健听人士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严重地影响他们回归主流社会的发展需要。
因此,有效地培养与发展聋生的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意义非凡的课题。
2.研究对象。
基于上述原因,本课题选取本校未经学前言语康复教育的1-3年级普通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即口语强化班级和多重残疾班级学生除外)。
其中,一年级普通班级学生为重点研究对象。
3.研究目的及意义。
积极探讨提高聋生语言能力的各种策略与方法,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培养与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书面表达能力,为聋生回归主流社会,解决沟通,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研究主要内容。
4.1 聋校普通班“以口语教学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说写结合”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聋生书面语言能力的作用。
4.2 低年级主题单元教学研究。
4.3 实施“全面补偿语言”教学原则对提高聋生语言能力的作用。
4.4 家庭教育在聋生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4.5 聋生语言水平评估的原则、方法、内容等。
5.研究主要方法:行动研究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工作研究与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6.实施步骤与预期目标。
课题研究时间:3年,2003年5月-2006年月5月,分四个阶段:
6.1 第一阶段:2003年5月至2003年9月
6.1.1 文献回顾,确定论题,撰写课题论证报告,制订2003学年度工作计划。
6.1.2 编写一年级主题单元教学校本教材,制定一年级普通班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方案。
6.2 第二阶段:2003年9月至2004年7月
实施课题研究工作实施方案(即2003年度课题研究计划),主要完成以下工作目标:
6.2.1 初步建立聋校普通班“以口语教学为主的全沟通课堂教学模式”。
6.2.2 “说写结合”课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全面补偿语言”教学原则得到贯彻落实。
学生书面语言表达习惯初步形成,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6.2.3 通过家长学校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培训活动,提高家长认识,发挥家长在聋生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6.2.4 完成低年级主题单元教学模式的实验任务,积累教学经验。
6.2.5 初步建立聋生语言评估体系:评估原则、方式、内容等。
6.2.6 建立课题资料档案,在学校网络进行资源、经验的共享。
6.2.7 撰写第二阶段的课题实施报告(中期报告),完善课题的实施计划。
6.3 第三阶段: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
6.3.1 总结第二阶段的经验和教训,实验班教师撰写中期实验报告,接受评估检查;
6.3.2 在评估反馈、改进策略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推广,继续推进课题研究;
6.4 第四阶段:2005年9月至2006年5月——结题工作。
6.4.1 各主要成员撰写分析报告。
6.4.2 总负责人撰写课题总报告。
7.研究成果。
7.1 通过课题实施,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7.1.1 明确到未经学前语言康复教育低年级聋童的语文教学实质应为学前语言的启蒙与补偿教学,聋校各学科和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应为培养和发展聋童的语言服务。
通过课题的开展,课题组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听觉障碍导致的语言“残疾”与沟通问题,决定了语言学习是聋人任何学习阶段乃至终生的主要学习任务,也造成沟通问题为聋校课堂的主要问题。
只有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解决沟通问题,聋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有保证。
其次,聋童学习语言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决定了语言教学应成为聋校各学科、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决定着聋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应为聋生的语言学习服务。
也就是说,语言知识第一位,是聋校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体现。
因此,聋校未经学前康复教育的一二年级语文教学,实质应为学前语言的启蒙与补偿教学。
在学校的组织协调下,实验班级加强了德育与学科整合,以学科教学为语言学习的主阵地、主渠道,同时在德育工作活动中大力提倡学玩结合,学教结合,不让活动走过场,如各项评比表彰活动、国旗下的讲话、级组活动、少先队活动、春游、秋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