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全国百强校】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重已》记载:“使五尺竖子棬,(牛鼻环),而牛恣(听任)所以之。

顺也。

”这证明
A.牛被牵引从事劳动 B.牛被用作祭祀C.牛的饲养水平有所提高 D.牛与人的和谐
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

这一制度()
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 B.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
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D.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3.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

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 B.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
C. 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
4.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A.汉代的江南地区 B.唐代的关中地区
C.宋代的太湖地区 D.明代的苏杭地区
5.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

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传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

”材料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沿海居民生活艰难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海禁政策后果严重
6.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

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

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C.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丧失 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7. 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竟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A.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B.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D.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8. 1935年11月,作为对美国实施购银法案的一种应对,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了法币改革,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和改变白银无序外流的势头,维护了中国币值的相对稳定,但作用和意义只是相对的和暂时的,法币改革并没有真正解决白银大量外流和银根紧张的问题。

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向美国和英国大量出售白银以换取美元和英镑
B.中国近代长期以来货币混乱的情况难以改变
C.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
D.国民政府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
9.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并颁布《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等一系列商法,还以年利率6%的低息借贷官款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以“公股”形式援助私人办企业。

这些举措()
A.开始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 B.加重了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榨
C.阻止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反清的斗争 D.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0.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

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

”这反映了()A.民国初期 B.国民政府前十年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1. 20世纪50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和80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A.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B.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C.目的是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D.农民获得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
12. 1963 年,刘少奇曾说:“党委和政府超脱一点,不好吗?站在公司之上、矛盾之上,有问题我们来裁判,不要做当事人……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

”这说明当时()
A.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国家经济体制开始了变革
C.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性加强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显露
13. 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说明: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

通过这些规定可以看到()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己改变 B.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被打破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4.邓小平在1984年讲话中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了,原因之一就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

”这段话能够用于说明()
A.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 B.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D.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15.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16.李鸿章曾赞叹一种叫做“德律风”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

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

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

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己可通数千里。

”这项发明是()
A.火车 B.电话 C.电报 D.电影
17. 传统社会男性主导的婚姻制度在近代发生变化。

根据上海社会局统计,1934 年离婚案为502件,离婚由女方提出的较多,主要原因是“不合”。

出现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 B.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 D.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加快
18.《申报》发刊词中说“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

”由此能够判断《申报》()
A.起初由外国人在上海创办 B.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C.内容丰富,真实可信,通俗易懂 D.服务的对象是大商人、政界人士
19.“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

”这一段顺口溜比较完整地反映了()
A.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B.民族经济的工业化C.传统服饰的西洋化 D.社会生活的近代化20. 据民国史籍记载:“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辫子。

”据此可见()
A.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革新与传统思想并存
C. 西式生活方式影响广泛 D.汉族的传统思想复兴
21.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道:“财富从一件教徒可以随时抛弃的斗篷变成了一个不可撼动的铁笼。

”这一观点()
A.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B.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C.揭露社会财富悬殊 D.使人们摆脱宗教束缚
22.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

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

“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革命的开展C.商业革命的影响 D.亚洲人口的膨胀23.哥伦布曾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

有了黄金,要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欧洲人对黄金这种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欧洲人迫切的生活需要 B.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原因
C.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因素 D.欧洲黄金产量严重不足
24.所谓全球史观,简而言之就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客观公平地看待、评价历史。

如果以这种角度看殖民扩张,应该是()
A. “带着血泪的进步” B.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给亚非拉造成了无穷尽的苦难 D. “既生瑜,何生亮”
25. 有同学看到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欧洲十大城市排行榜,发现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在1400年的时候尚未进入排行榜,1700年的时候不仅都跻身排行榜,而且排名靠前,分别位列第二、第五和第六。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B.资产阶级革命
C.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D.文艺复兴运动
二、非选择题(共计50分)
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

公元前四五世纪,中国的丝绸已辗转来到古希腊城邦。

张骞出使西域看到了转口来的中国产品:蜀布和邛竹杖。

唐代的对外贸易以海上贸易为重点,海陆各国皆以进口中国丝绸产品为荣贵,制茶成为一门新兴的手工业,茶叶在边关互市中成了重要商品,奠定了以后茶叶大量出口的基础。

南宋初年,外贸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

宋代的出口商品中以丝绸绢帛为首位。

东起日本,西至欧洲皆有宋代钱币和陶瓷的出土。

制瓷技术也随着产品的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

明清
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商民出海贸易,由广州十三行为代表的行商垄断进出口贸易。

统治者坚持朝贡贸易体系,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列强凭借夺得的特权,以通商口岸、租界为据点,以“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为护符,加紧向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使得清朝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

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

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占70℅至80℅以上;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占80℅。

在出口商品方面,虽仍以丝茶为主,但其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特别是茶的出口受到印度茶、锡兰茶和日本茶的竞争而大为减少。

1863年,英国人赫德担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后,致力完成现代海关建制,提高关务行政效率,剔除传统上的各种陋规。

随着列强的经济侵略,王韬等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和“翼护”对外贸易商人的“利权”思想。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先后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贸易有关事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6分)
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商周开始,中国的城市主义就与国家的演进联系在一起。

其城市的建设服务于国家的管理,大城市的规划要遵循“奉行天道”的原则。

唐宋时期,中国的城市主义正在汲取新的营养,有了新的内容。

唐代通过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促进了商业性的大都市日益繁荣,如扬州、益州;宋朝鼓励贸易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国际性商业大都市的发展,如广州、漳州、泉州……然而到了1600年左右,从漳州的码头和货栈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城市的活力开始消散。

材料二就整个欧洲而言, 工业革命之初的1800年, 超过1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23个, 城市人口总数只有550万, 而到1900年, 超过10万人口的城市则达到了135个, 城市人口总数达到了4600万。

由此可见, 在工业革命的100年中, 人口达10万以上的欧洲城市, 其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79 %。

城市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15 %。

如果放宽尺度,把有一万人口以上的城镇, 作为真正的城市化的总标志, 那么英国和荷兰就是欧洲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1946年, 欧洲各国居住在一万人口以上的城镇人口, 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 英国和荷兰为70% , 意大利为53%,德国为47%,比利时为45%,而法国只占33%。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和欧洲近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近代欧洲城市发展的最终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8. ( 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世纪中国与荷兰的金融创新
17世纪的中国和荷兰都进行了金融创新,但其影响却完全不同,请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现象。

(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分析论证。


29.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鞋的革命”
鞋是常见的生活用品,但“脚上文化”却折射了历史的变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推动了“鞋的革命”,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

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

材料二英语的扩张
而英语在全球语言中的胜利也伴随着许多其他语言的消亡。

……消失的语言中有一半是在1500年到2000
年间退出历史舞台的。

……许多观察家将英语的流行视为殖民主义压迫的遗产,应被根除。

1908年甘地警告同胞“让千百万人懂英语是在奴役他们”,……全球化世界有许多力量推动了如英语这样少数语言的使用,也威胁着小语言集团的生存。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是指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产“欧式”女鞋流行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1500年前开始,英语经历过怎样的扩张发展为几乎在全世界通用的语言?(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