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RFID概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一、RFID概论
• 1.3.2 应答器(射频卡和标签) • 1、射频卡和标签 • (1)射频卡
(a)外形
(b)内部结构
射频卡
31
• (2)标签
一、RFID概论
智能标签
UHF 电子标签卡
UHF 电子标签锁
标签
UHF 金属电子标签
32
一、RFID概论
• 2、应答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 工作频率 – 读/写能力 – 编码调制方式 – 数据传输速率 – 信息数据存储容量 – 工作距离 – 多应答器识读能力(亦称防碰撞或防冲突能力) – 安全性能(密钥、认证)等。
RFID技术和应用的市场前景巨大
应用领域:身份识别、签名认证
人 应用要求:身份认证、签名、交易 要求具备法律效力,不可抵赖、篡改 及假冒
RFID 应用要素
应用领域:财富管理、商业交易
财 应用要求:构建虚拟“围墙”,确 保数字财富、数字物品的安全
应用领域:识别防伪、记录管理
物 应用要求:与实体社会映射通道分 布广泛、方便快捷,映射关系一致
24
一、RFID概论
• 3、声表面波应答器
• 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器件是以 压电效应和与表面弹性相关的低速传播的声波为依据。
• 压电基片的端部有指状电极结构。指状电极结构是电 声转换器(换能器)。
换能器
反射带
反射器
偶 极 子 天 线
压电晶体基片
25
一、RFID概论
12
• 实际电路的阅读器和应答器
一、RFID概论
13
一、RFID概论
• 2、应答器向阅读器的数据传输
Rs vs
C1 L1
R1
阅 解调和解码
读
器
滤波放大
S
VD
存储及 控制电路
L2
C2
C3
R2
应答器
二进制数据编码信号
负载调制
14
一、RFID概论
• 如果在应答器中以二进制数据编码控制开关S,则应答 器线圈上的负载电阻按二进制数据编码信号的高低电 平变化而接通和断开。
11
一、RFID概论
• 1、应答器的能量供给 • 应答器一般都是无源的,能量从阅读器获得。 • Vs是射频源,L1C1构成谐振回路,Rs是射频源的内阻,
R1是L1的损耗内阻。 Vs在L1上产生高频电流i,谐振时i 最大,并且产生的磁场穿过线圈,有部分磁力线穿过电感 线圈L2。 • 在L2上产生了电压V2,将其整流和 滤波,即可产生应答 器工作所需的直流电压。 • 电感线圈L1和L2可以看做是一个变压器的初、次级线圈, 不过它们的耦合很弱,所以主要适用于小电流电路。
21
一、RFID概论
• 2、RFID反向散射耦合方式
• RFID反向散射耦合方式采用特高频(UHF)和超高频 (SHF),应答器和阅读器的距离大于1m。
阅读器
天线
天线
应答器
P1
收
P2
发
耦 合电Βιβλιοθήκη 电路存储及 控制电路负载 调制
反向散射耦合
22
一、RFID概论
• (1)应答器的能量供给
• 无源应答器的能量有阅读器提供,阅读器天线发射的 功率
866~960MHz,2.45GHz。 • 超高频(SHF,3G~30GHz)最常用的的是5.8GHz和
24G Hz。
常用:
125k
866~ 13.56M 433M 960M
5.8G
30k 300k
3M 30M 300M
3G
30G
0
1k LF
1M HF
UHF 1G
SHF
f(Hz)
9
1、门禁 2、身份证 3、物流标签
• 负载的变化通过L2映射到L1,使L1上的电压也按此规 律变化。该电压通过解调、滤波放大电路,恢复为应 答器端控制开关的二进制数据编码信号,经解码后就 可获得存储在应答器中的数据信息。
• 负载调制方式也称为电阻负载调制,其实质上是振幅 调制。
15
一、RFID概论
• 3、阅读器向应答器的数据传输 • 阅读器向应答器的数据传输可以采用多种数字调制方
20
一、RFID概论
• 1.2.4 反向散射耦合方式 • 1、反向散射 • 雷达技术为RFID的反向散射耦合方式提供了理论和应用
基础。 • 当电磁波遇到空间目标时,其能量的一部分被目标吸收,
另一部分以不同的强度被散射到各个方向。在散射的能量 中,一小部分反射回了发射天线,并被该天线接收,对接 收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即可获取目标的有关信息。
f
f
2
fH fL fH fL
• 扫频线性可用线性系数来表征,它表示扫频信号频率 的变化规律和预定的扫频规律之间的吻合程度。
• 振幅平稳性指扫频信号的振幅应恒定不变,即寄生幅 度要小。
18
一、RFID概论
• (3)扫频法的工作原理 • 阅读器边采用扫频振荡器,电感L1是扫频振荡器的线
圈, L1中的电流产生扫频的交变磁场,频率从fL扫至fH。 应答器的谐振回路由L2和C2组成,其谐振频率为f2, f2在fL至fH之间。 当阅读器与应答器的的频率相等时,线圈L1的电流产 生一个明显的增量,可提供用于识别。 扫频频率范围为8.2MHz,该技术可用于商场的电子防 盗,这种无源应答器由电感线圈和薄膜电容构成谐振 回路,称为1比特应答器。
19
一、RFID概论
• 3、分频信号检测法 • 这种方法的工作频率为100-135KHz,原理与电感耦合
的方式相同,应答器是无源的,载波信号经二分频送 至调制器,在调制器中被应答器数据或低频方波信号 调制,被调制的二分频载波信号经应答器电感线圈L3 送至阅读器,阅读器对二分频载波信号进行处理,便 可获得应答器的有关信息。
• 声表面波应答的数据存储能力和和数据传输速度取于基片的尺寸 和反射带之间所能实现的最短间隔,实际上,16-32位的数据传 输率大约为500kbps。
• 声表面波RFID系统的作用距离主要取决于阅读器所能允许的发射 功率,在2.45GHz下,作用距离可达到1-2m。
27
一、RFID概论
• 4、谐波检测法 • (1)非线性元件的频率变换作用 • 谐波检测法的工作原理基于反向散射耦合方式,它可用于电子防盗系
• 一部分反射波返回换能器,在那里被转换成射频脉冲序列电信号, 并被偶极子天线传送至阅读器。
• 阅读器接收到的脉冲数量与基片上的反射带数量相符,单个脉冲 之间的时间间隔与基片反射带的空间间隔成比例,从而通过反射 带的空间布局可以表示一个二进制的数字序列。
26
一、RFID概论
• 由于基片的表面波传播速度缓慢,在阅读器的射频脉冲序列电信 号发射后,经过1.5ms的滞后时间,从应答器返回的第一个应答 脉冲才到达。这是声表面波应答器时序方式的重要优点。
• 应答器中存放的识别信息由阅读器读出。
• 阅读器不仅可以读出存放的信息,而且可以对其进行 写入,读写过程是通过双方之间的无线通信来实现的。
天线 标签
阅读器
2
• 应答器(射频卡或标签)
RFID
(a)外形
射频卡
(b)内部结构
• 应答器 (射频卡或
标签)
RFID
智能标签
UHF 电子标签卡
UHF 电子标签锁
P1经自由空间衰减后到达应答器,设到达功率为P1 P1、中被吸收的功率经应答器中的整流电路后形成应 答器的工作电压。
在特高频和超高频范围内,由关电磁兼容的国际标准 对阅读器所能发射的最大功率有严格限制,因此在有 些应用中,应答器采用完全无源方式会有一定困难。
为了节能,应答器平时处于低功耗模式,当应答器进
入阅读器的作用范围时,应答器被激活,进入工作状
态。
23
一、RFID概论
• (2)应答器至阅读器的数据传输 • 到达功率P1、的一部分被天线反射,反射功率P2经自
由空间后到达阅读器,被阅读器天线接收。接收信号 经收发耦合器电路传输至阅读器的接收通道,被放大 后经处理电路获得有用信息。 • (3)阅读器至应答器的数据传输 • 阅读器至应答器的命令及数据传输,应根据RFID的有 关标准进行编码和调制,或者按所选应答器的要求进 行设计。
日常生活中典型应用
10
一、RFID概论
• 2、RFID的耦合方式
• 电感耦合和反向散射耦合方式(电磁场耦合)两大类。
• 1.2.2 电感耦合方式
• 电感耦合方式的载波频率fc主要为13.56MHz和小于
135KHz的频段,工作距离小于1m 。
磁场 H
Rs
C1
L1
i
L2
v2
vs R1
阅读器
应答器
电感耦合
29
• 1.3 射频识别的应用系统构架 • 1.3.1 RFID应用系统的组成
阅读器 1
高
阅读器
层
2
…
阅读器 N
…
…
…
应答器 1-1
应答器 1-N
应答器 2-1
应答器 2-N
应答器 N-1
应答器 N-N
一、RFID概论
1、最简单的应用系统只有 单个阅读器,它一次对一个 应答器进行操作,如公交汽 车上的票务操作。 2、较复杂的应用需要一个 阅读器可同时对多个应答器 进行操作,即要具有防碰撞 (亦称防冲突)的能力。 3、更复杂的应用系统要解 决阅读器的高层处理问题, 包括多阅读器的网络连接。
式,通常为幅移键控(ASK)。 • 1.2.3 电感耦合方式的变型 • 1、电感耦合的时序方式 • 在时序方式中,阅读器向应答器的能量传输和数据传
输占用一个连续的时隙,在此时间内,应答器获取能 量而不传送数据。 • 在两次能量供应的间隙时间,应答器完成向阅读器的 数据传输。
16
一、RFID概论
• 2、扫频法 • (1)扫频的基本概念 • 扫频就是利用某种方法使正弦信号的频率随时间按一
– 有源应答器:工作电源完全由内部电池供给,同时内部电池能量也部分
通信
读阅写读器器
时序
射应频答卡或器
接口
或基站
数据
电子标签
RFID的基本原理框图
一、RFID概论
• 3、RFID的工作频率 • 低频(LF,30~300KHz)最常用的的是125KHz。 • 高频(HF,3~30MHz)最常用的的是13.56MHz。 • 特高频(UHF,300M~3GHz)最常用的的是433MHz,
定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反复扫动。
• 扫频信号为: v ( t ) V m c o s ( 2 f d t ) V m c o s ( w 0 t f t 2 )
17
一、RFID概论
• 2、扫频法
• (2)扫频信号的主要工作特性
• 包括有效扫频宽度、扫频线性和振幅平稳性。
• 有效扫频宽度指最大的频率覆盖范围:
统。
1kHz 方波
处理
阅读器
微波源 发送器
检波 接收器
发送频 率 fc
接收频 率 2fc
偶极子 天线 变容 二极管
应答器
谐波法原理
28
一、RFID概论
• 4、谐波检测法 • (2)谐波检测法的原理 • 发送器的微波源受1KHz方的应答器偶极子天线接收到频率为fc的电压,
该电压在变容二极管的作用下,产生较强的二次或三次谐波电流,该 电流产生的微波信号从偶极子天线回射,它也是被1KHz信号调制的, 载波频率为fc,2fc……接收器的接收频率可调节在2fc上,如果检测 到2fc频率上的调制信号,则说明检测到应答器。 • 谐波检测法的工作原理也是基于反向反射耦合方式的,它可用于电子 防盗系统,应答器实际上是一个1比特应答器。
• 阅读器送出的射频脉冲序列电信号,从偶极子天线馈送至换能器。 换能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声波。
• 转换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压电衬底在电场作用时的膨胀和收缩效应。 电场是 指由指状电极上的电位差形成的。一个时变输入电信号引 起压电衬底振动,并延其表面产生声波。
• 这表面波纵向通过基片,一部分被反射带反射,而剩余部分到达 基片终端后被吸收。
33
一、RFID概论
• 3、应答器的分类 • 无源、半无源与有源应答器
– 无源应答器:不附有电池 ,从阅读器发出射频能量中提取工作所需的电
能。采用电感耦合方式的应答器多为无源应答器。
– 半无源应答器 :内装有电池,起辅助作用,对维持数据的电路供电或
对应答器芯片工作所需的电压作辅助支持,用于传输通信的射频能量源 自阅读器。
标签
UHF 金属电子标签
1、门禁 2、身份证 3、物流标签
日常生活中典型应用
5
• 阅读器 (读写器或基站)
RFID
FTRD2000 UHF 阅读器
433 MHz 远距离阅读器
13.56 MHz 远距离阅读器
125 kHz 工业级阅读器
• 实际电路的阅读器和应答器
一、RFID概论
7
RFID
能量
RFID广阔的应用前景
移 动 支 付
不 停 车 收 费
物 流 仓 储
商品防伪 自动导航 食品追溯 药品追溯 自动导游 校园一卡通
RFID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乐观的市场空间,应该及早掌
一、RFID概论
• 1.1 射频识别技术及其特点
• 射频识别是无线电频率识别的简称,即通过无线电波 进行识别。
• RFID系统中,识别信息存放在电子数据载体中,电子 数据载体称为应答器。
一、RFID概论
• 1.3.2 应答器(射频卡和标签) • 1、射频卡和标签 • (1)射频卡
(a)外形
(b)内部结构
射频卡
31
• (2)标签
一、RFID概论
智能标签
UHF 电子标签卡
UHF 电子标签锁
标签
UHF 金属电子标签
32
一、RFID概论
• 2、应答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 工作频率 – 读/写能力 – 编码调制方式 – 数据传输速率 – 信息数据存储容量 – 工作距离 – 多应答器识读能力(亦称防碰撞或防冲突能力) – 安全性能(密钥、认证)等。
RFID技术和应用的市场前景巨大
应用领域:身份识别、签名认证
人 应用要求:身份认证、签名、交易 要求具备法律效力,不可抵赖、篡改 及假冒
RFID 应用要素
应用领域:财富管理、商业交易
财 应用要求:构建虚拟“围墙”,确 保数字财富、数字物品的安全
应用领域:识别防伪、记录管理
物 应用要求:与实体社会映射通道分 布广泛、方便快捷,映射关系一致
24
一、RFID概论
• 3、声表面波应答器
• 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器件是以 压电效应和与表面弹性相关的低速传播的声波为依据。
• 压电基片的端部有指状电极结构。指状电极结构是电 声转换器(换能器)。
换能器
反射带
反射器
偶 极 子 天 线
压电晶体基片
25
一、RFID概论
12
• 实际电路的阅读器和应答器
一、RFID概论
13
一、RFID概论
• 2、应答器向阅读器的数据传输
Rs vs
C1 L1
R1
阅 解调和解码
读
器
滤波放大
S
VD
存储及 控制电路
L2
C2
C3
R2
应答器
二进制数据编码信号
负载调制
14
一、RFID概论
• 如果在应答器中以二进制数据编码控制开关S,则应答 器线圈上的负载电阻按二进制数据编码信号的高低电 平变化而接通和断开。
11
一、RFID概论
• 1、应答器的能量供给 • 应答器一般都是无源的,能量从阅读器获得。 • Vs是射频源,L1C1构成谐振回路,Rs是射频源的内阻,
R1是L1的损耗内阻。 Vs在L1上产生高频电流i,谐振时i 最大,并且产生的磁场穿过线圈,有部分磁力线穿过电感 线圈L2。 • 在L2上产生了电压V2,将其整流和 滤波,即可产生应答 器工作所需的直流电压。 • 电感线圈L1和L2可以看做是一个变压器的初、次级线圈, 不过它们的耦合很弱,所以主要适用于小电流电路。
21
一、RFID概论
• 2、RFID反向散射耦合方式
• RFID反向散射耦合方式采用特高频(UHF)和超高频 (SHF),应答器和阅读器的距离大于1m。
阅读器
天线
天线
应答器
P1
收
P2
发
耦 合电Βιβλιοθήκη 电路存储及 控制电路负载 调制
反向散射耦合
22
一、RFID概论
• (1)应答器的能量供给
• 无源应答器的能量有阅读器提供,阅读器天线发射的 功率
866~960MHz,2.45GHz。 • 超高频(SHF,3G~30GHz)最常用的的是5.8GHz和
24G Hz。
常用:
125k
866~ 13.56M 433M 960M
5.8G
30k 300k
3M 30M 300M
3G
30G
0
1k LF
1M HF
UHF 1G
SHF
f(Hz)
9
1、门禁 2、身份证 3、物流标签
• 负载的变化通过L2映射到L1,使L1上的电压也按此规 律变化。该电压通过解调、滤波放大电路,恢复为应 答器端控制开关的二进制数据编码信号,经解码后就 可获得存储在应答器中的数据信息。
• 负载调制方式也称为电阻负载调制,其实质上是振幅 调制。
15
一、RFID概论
• 3、阅读器向应答器的数据传输 • 阅读器向应答器的数据传输可以采用多种数字调制方
20
一、RFID概论
• 1.2.4 反向散射耦合方式 • 1、反向散射 • 雷达技术为RFID的反向散射耦合方式提供了理论和应用
基础。 • 当电磁波遇到空间目标时,其能量的一部分被目标吸收,
另一部分以不同的强度被散射到各个方向。在散射的能量 中,一小部分反射回了发射天线,并被该天线接收,对接 收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即可获取目标的有关信息。
f
f
2
fH fL fH fL
• 扫频线性可用线性系数来表征,它表示扫频信号频率 的变化规律和预定的扫频规律之间的吻合程度。
• 振幅平稳性指扫频信号的振幅应恒定不变,即寄生幅 度要小。
18
一、RFID概论
• (3)扫频法的工作原理 • 阅读器边采用扫频振荡器,电感L1是扫频振荡器的线
圈, L1中的电流产生扫频的交变磁场,频率从fL扫至fH。 应答器的谐振回路由L2和C2组成,其谐振频率为f2, f2在fL至fH之间。 当阅读器与应答器的的频率相等时,线圈L1的电流产 生一个明显的增量,可提供用于识别。 扫频频率范围为8.2MHz,该技术可用于商场的电子防 盗,这种无源应答器由电感线圈和薄膜电容构成谐振 回路,称为1比特应答器。
19
一、RFID概论
• 3、分频信号检测法 • 这种方法的工作频率为100-135KHz,原理与电感耦合
的方式相同,应答器是无源的,载波信号经二分频送 至调制器,在调制器中被应答器数据或低频方波信号 调制,被调制的二分频载波信号经应答器电感线圈L3 送至阅读器,阅读器对二分频载波信号进行处理,便 可获得应答器的有关信息。
• 声表面波应答的数据存储能力和和数据传输速度取于基片的尺寸 和反射带之间所能实现的最短间隔,实际上,16-32位的数据传 输率大约为500kbps。
• 声表面波RFID系统的作用距离主要取决于阅读器所能允许的发射 功率,在2.45GHz下,作用距离可达到1-2m。
27
一、RFID概论
• 4、谐波检测法 • (1)非线性元件的频率变换作用 • 谐波检测法的工作原理基于反向散射耦合方式,它可用于电子防盗系
• 一部分反射波返回换能器,在那里被转换成射频脉冲序列电信号, 并被偶极子天线传送至阅读器。
• 阅读器接收到的脉冲数量与基片上的反射带数量相符,单个脉冲 之间的时间间隔与基片反射带的空间间隔成比例,从而通过反射 带的空间布局可以表示一个二进制的数字序列。
26
一、RFID概论
• 由于基片的表面波传播速度缓慢,在阅读器的射频脉冲序列电信 号发射后,经过1.5ms的滞后时间,从应答器返回的第一个应答 脉冲才到达。这是声表面波应答器时序方式的重要优点。
• 应答器中存放的识别信息由阅读器读出。
• 阅读器不仅可以读出存放的信息,而且可以对其进行 写入,读写过程是通过双方之间的无线通信来实现的。
天线 标签
阅读器
2
• 应答器(射频卡或标签)
RFID
(a)外形
射频卡
(b)内部结构
• 应答器 (射频卡或
标签)
RFID
智能标签
UHF 电子标签卡
UHF 电子标签锁
P1经自由空间衰减后到达应答器,设到达功率为P1 P1、中被吸收的功率经应答器中的整流电路后形成应 答器的工作电压。
在特高频和超高频范围内,由关电磁兼容的国际标准 对阅读器所能发射的最大功率有严格限制,因此在有 些应用中,应答器采用完全无源方式会有一定困难。
为了节能,应答器平时处于低功耗模式,当应答器进
入阅读器的作用范围时,应答器被激活,进入工作状
态。
23
一、RFID概论
• (2)应答器至阅读器的数据传输 • 到达功率P1、的一部分被天线反射,反射功率P2经自
由空间后到达阅读器,被阅读器天线接收。接收信号 经收发耦合器电路传输至阅读器的接收通道,被放大 后经处理电路获得有用信息。 • (3)阅读器至应答器的数据传输 • 阅读器至应答器的命令及数据传输,应根据RFID的有 关标准进行编码和调制,或者按所选应答器的要求进 行设计。
日常生活中典型应用
10
一、RFID概论
• 2、RFID的耦合方式
• 电感耦合和反向散射耦合方式(电磁场耦合)两大类。
• 1.2.2 电感耦合方式
• 电感耦合方式的载波频率fc主要为13.56MHz和小于
135KHz的频段,工作距离小于1m 。
磁场 H
Rs
C1
L1
i
L2
v2
vs R1
阅读器
应答器
电感耦合
29
• 1.3 射频识别的应用系统构架 • 1.3.1 RFID应用系统的组成
阅读器 1
高
阅读器
层
2
…
阅读器 N
…
…
…
应答器 1-1
应答器 1-N
应答器 2-1
应答器 2-N
应答器 N-1
应答器 N-N
一、RFID概论
1、最简单的应用系统只有 单个阅读器,它一次对一个 应答器进行操作,如公交汽 车上的票务操作。 2、较复杂的应用需要一个 阅读器可同时对多个应答器 进行操作,即要具有防碰撞 (亦称防冲突)的能力。 3、更复杂的应用系统要解 决阅读器的高层处理问题, 包括多阅读器的网络连接。
式,通常为幅移键控(ASK)。 • 1.2.3 电感耦合方式的变型 • 1、电感耦合的时序方式 • 在时序方式中,阅读器向应答器的能量传输和数据传
输占用一个连续的时隙,在此时间内,应答器获取能 量而不传送数据。 • 在两次能量供应的间隙时间,应答器完成向阅读器的 数据传输。
16
一、RFID概论
• 2、扫频法 • (1)扫频的基本概念 • 扫频就是利用某种方法使正弦信号的频率随时间按一
– 有源应答器:工作电源完全由内部电池供给,同时内部电池能量也部分
通信
读阅写读器器
时序
射应频答卡或器
接口
或基站
数据
电子标签
RFID的基本原理框图
一、RFID概论
• 3、RFID的工作频率 • 低频(LF,30~300KHz)最常用的的是125KHz。 • 高频(HF,3~30MHz)最常用的的是13.56MHz。 • 特高频(UHF,300M~3GHz)最常用的的是433MHz,
定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反复扫动。
• 扫频信号为: v ( t ) V m c o s ( 2 f d t ) V m c o s ( w 0 t f t 2 )
17
一、RFID概论
• 2、扫频法
• (2)扫频信号的主要工作特性
• 包括有效扫频宽度、扫频线性和振幅平稳性。
• 有效扫频宽度指最大的频率覆盖范围:
统。
1kHz 方波
处理
阅读器
微波源 发送器
检波 接收器
发送频 率 fc
接收频 率 2fc
偶极子 天线 变容 二极管
应答器
谐波法原理
28
一、RFID概论
• 4、谐波检测法 • (2)谐波检测法的原理 • 发送器的微波源受1KHz方的应答器偶极子天线接收到频率为fc的电压,
该电压在变容二极管的作用下,产生较强的二次或三次谐波电流,该 电流产生的微波信号从偶极子天线回射,它也是被1KHz信号调制的, 载波频率为fc,2fc……接收器的接收频率可调节在2fc上,如果检测 到2fc频率上的调制信号,则说明检测到应答器。 • 谐波检测法的工作原理也是基于反向反射耦合方式的,它可用于电子 防盗系统,应答器实际上是一个1比特应答器。
• 阅读器送出的射频脉冲序列电信号,从偶极子天线馈送至换能器。 换能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声波。
• 转换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压电衬底在电场作用时的膨胀和收缩效应。 电场是 指由指状电极上的电位差形成的。一个时变输入电信号引 起压电衬底振动,并延其表面产生声波。
• 这表面波纵向通过基片,一部分被反射带反射,而剩余部分到达 基片终端后被吸收。
33
一、RFID概论
• 3、应答器的分类 • 无源、半无源与有源应答器
– 无源应答器:不附有电池 ,从阅读器发出射频能量中提取工作所需的电
能。采用电感耦合方式的应答器多为无源应答器。
– 半无源应答器 :内装有电池,起辅助作用,对维持数据的电路供电或
对应答器芯片工作所需的电压作辅助支持,用于传输通信的射频能量源 自阅读器。
标签
UHF 金属电子标签
1、门禁 2、身份证 3、物流标签
日常生活中典型应用
5
• 阅读器 (读写器或基站)
RFID
FTRD2000 UHF 阅读器
433 MHz 远距离阅读器
13.56 MHz 远距离阅读器
125 kHz 工业级阅读器
• 实际电路的阅读器和应答器
一、RFID概论
7
RFID
能量
RFID广阔的应用前景
移 动 支 付
不 停 车 收 费
物 流 仓 储
商品防伪 自动导航 食品追溯 药品追溯 自动导游 校园一卡通
RFID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乐观的市场空间,应该及早掌
一、RFID概论
• 1.1 射频识别技术及其特点
• 射频识别是无线电频率识别的简称,即通过无线电波 进行识别。
• RFID系统中,识别信息存放在电子数据载体中,电子 数据载体称为应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