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下科学教材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编写特点
二、以模块化结构构建各课教学活动(课前课中课后)
(一)活动准备:从生活与经验中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准备。 (二)活动过程:经历以探究为主的课堂学习活动。 (三)拓展活动:课外延伸活动,是更加深入的探究和实践活动。
教材编写特点
三、以融合性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 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4方面的目标为评价依 据,设置单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皮大致在一条直线上。 2.打开手电筒,观察纸屏上有什么? 3.关闭手电筒,观察纸屏上有什么? 4.拿走橡皮,打开手电筒,观察纸屏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三、实验现象: 1.打开手电筒时,纸屏上会形成橡皮的影子。 2.关闭手电筒,纸屏上不会出现橡皮的影子。 3.拿走橡皮,打开手电筒,纸屏上不会出现橡皮的影子。
物质科学领域
第二单元 混合与分离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

第五单元 常见的力

生命科学领域 第四单元 植物的繁殖

第六单元 消化与呼吸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第一单元 太阳与影子
技术与工程领域 第七单元 设计与发明

第一课

影子


第二课

太阳和影子


第三课

日晷Biblioteka 子第一活动目标: 知道生活中哪里有影子。

“在阳光或灯光下”:
意在让学生将思考方向指向光,将影
子的形成和光联系在一起,为后面探

究影子形成的条件做铺垫。
(分别代表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光源,

也代表了白天和晚上两种场景。)
通过“找影子”、“画影子的轮廓”等 体验活动,初步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 再进一步探究物体的影子变化的条件。
第 一 课
影 子
活动目标: 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
活动目标: 知道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活动目标: 了解影子现象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必做实验一
探究影子形成条件的实验
一、实验器材: 手电筒、橡皮、细绳、纸屏。
二、实验步骤: 1.将橡皮用细线固定好,提起橡皮,将其放在纸屏和手电筒之间,使纸屏、手电筒、橡
泡泡语“日晷是古人计时的一种仪器”旨在使 学生明确日晷的用途,结合日晷计时的用途推想日 晷各部分的功能。
泡泡语“晷面是倾斜的,晷针朝北”旨在使学 生明确日晷的放置方法,为后面学生制作日晷模型 作铺垫。
日晷的计时道理: 人们根据晷针在阳光下的影子在晷面上的位置变化而计时。
晷针
晷面 (上下有刻度) 底座
(一)知识乐园: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形成可视化的知识网络, 培养系统化思维。 (二)科学殿堂: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体,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 (三)反思空间: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 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材编写特点
四、模块化设置“技术与工程”单元,在活动中完成课程 目标(第七单元)
比实验。


实验注意事项:
1.要轻拿轻放烧杯;

2.用玻璃棒搅拌时尽量不要碰到烧杯内壁;

3.实验时各小组要分工合作,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

4.使用热水时要注意安全;

5.实验完毕整理好实验器材。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必做实验二
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研碎能加快物质溶解 加热能加快物质溶解 搅拌能加快物质溶解
把握课标 钻研教材 精准备课
教材编写特点
一、以学生生活经验的扩展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能 力、思维能力培养为辅线,整体构建教材内容。
(一)以学生生活经验的扩展为主线,构建活动内容。 (二)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辅线,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 (三)以“问题式”、“探究式” 激发思维,引领思维的方式培 养学生思维能力。
2022/3/9

活动目标:

了解日晷的结构和用法。

左图中暗含了两条信息:
1.展现日晷的结构。
日晷由底座、晷面、晷针组成;日晷是固定在

底座上的,不可随意移动;晷面是倾斜的,与水平 面成一定的角度;晷面的刻度是均匀分布的;晷针

与晷面垂直。 2.展现日晷的使用方法。
学生需要在阳光下利用日晷计时。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必做实验二(2)
加热能加快物质的溶解的实验
一、实验器材: 粗盐、细盐、烧杯、玻璃棒、药匙、冷水、热水。
二、实验步骤: 1.在两个同样的烧杯里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取等量的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溶解速度的快慢。
三、实验现象: 用热水食盐溶解的快;用冷水食盐溶解的慢。
四、实验结论: 用热水可以加快物质溶解。
实验方案二:加热能加快物质的溶解
相同条件:1.水量相同。 3.盐颗粒大小相同。 5.观察时间相同。

2.盐量相同。 4.同时加盐。
不同条件:一杯冷水,一杯热水。
2022/3/9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必做实验二(3)
位置后,调整晷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使晷针
的影子指在正确的时间标注上。
3.检测日晷模型。对照手表在其他时间检
查日晷模型的准确性。
拓展活动
2022/3/9
漏壶
漏刻
圭表
沙漏

第四课

怎样加快溶解


第五课
谁在水中溶解得多 混
合 与 分
第六课 把它们分离



活动目标:

知道使食盐在水中加快溶解的方法,明确什么是对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必做实验四
分离木屑和铁屑实验
一、实验材料: 木屑、铁屑、小盘子、磁铁等。
二、实验步骤: 1.把木屑和铁屑倒在小盘子里混合。 2.把磁铁放到小盘子里,慢慢移动。
三、实验现象: 铁屑附着在磁铁上,而木屑留在盘子里。
2022/3/9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必做实验三
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实验
一、实验材料: 食盐、小苏打、50ml水两杯、玻璃棒。
二、实验步骤: 1.用天平分别称出7包食盐和7包小苏打,每包3克。 2.取两杯50ml温度相同的水,一个杯中加入一包食盐,另一个杯中加入一包小苏
打,同时搅拌。 3.待食盐或小苏打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包。 4.重复步骤3,直到食盐或小苏打不能再溶解。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必做实验二(1)
研碎能加快物质的溶解的实验
一、实验器材: 粗盐、细盐、烧杯、玻璃棒、药匙、冷水、热水。
二、实验步骤: 1.在两个同样的烧杯里分别倒入等量的相同温度的水。 2.取等量的两份粗盐,将其中一份研成粉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溶解速度的快慢。
三、实验现象: 一般情况下,食盐加到第7包后就不能再溶解了;小苏打加到第2包后就不能再
溶解了。 四、实验结论: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实验注意事项 1.两杯水的量必须要一样多; 2.每次分别加入两个水杯中的食盐和小苏打要同样多; 3.要同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4.要等加进去的第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完全溶解后,才能加第 二份。 5.直到食盐和小苏打都不能再溶解了,再进行记录比较。 6.小组成员要合理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6
2022/3/9


活动目标:

利用磁铁可以吸引铁的性质,可以分离木屑
和铁屑。



活动目标: 观察、比较沙子和白糖在水里的变化,让学

生通过讨论得出:根据物体是否在水中溶解

的特征,可以将沙子和白糖分离开来。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必做实验四
分离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质的实验
分离木屑和铁屑 分离沙子和白糖
中 溶 解
✱水温升高,小苏打溶解得更多。
课下拓展活动: 将实验材料改为食盐和白糖,试试谁在

水里溶解得多。

教师指导学生用天平称取3g食盐:
第一步: 用镊子把游码移到最左边(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第二步: 用镊子把游码的左边缘移到3克标度处。 第三步: 左右托盘中都放上称量纸,在左边托盘中放入适量的食盐,观察指针 是否在正中央,如果指针偏左,那就说明左边重,要拿掉一些食盐;如果 指针偏向右边,那就说明右边重,要再放入一些食盐,经过反复调整,直 到指针正好指在分度盘正中间,3克食盐就称量好了。
❊控制是对比实验的灵魂,变量控制的好坏决定着对比实验的成败。
2022/3/9


课 活动目标: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加快溶解的方法,

说出让冰糖在水中溶解得更快的办法是先研碎,

再放入热水中,最后进行搅拌。

✮使用多种加快溶解的方法比只用一种方法冰 糖要溶解得更快。


活动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加快物质溶解的实例及方法, 拓宽知识面。
2022/3/9

活动目标:

能制作日晷模型,会使用日晷模型计时。

方法指导分别从摆放、调整、检测3个方
面进行说明:
1.选择日晷的摆放位置。日晷摆放位置要
选择在整个白天都可以被太阳照射到的平整

地面上,以确保日晷模型可以被全天观测。 日晷模型一旦调整好,摆放位置是不能改变

的。 2.调整日晷模型。固定好日晷模型的摆放
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位置
”观察生活中影子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正反)
有趣的手影
2022/3/9


活动目标:

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能描述一天中阳
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

泡泡语”过半个小时,我们再观察一次。”

意在提示学生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观察、记 录,做好一天中观察多次的准备。


泡泡语”找一个规定物体来研究。”
三、实验现象: 研成粉末的食盐溶解的快;未研成粉末的食盐溶解的慢。
四、实验结论: 把物质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方案一:研成粉末加快物质的溶解
相同条件:1.水量相同。 3.盐量相同。 5.同时搅拌。
2.水温相同。 4.同时加盐。 6.观察时间相同。
不同条件:一份粗盐研成粉末,一份粗盐不动。
2022/3/9
搅拌能加快物质的溶解实验
一、实验器材: 粗盐、细盐、烧杯、玻璃棒、药匙、冷水、热水。
二、实验步骤: 1.在两个同样的烧杯里分别倒入等量的相同温度的水。 2.取等量的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溶解速度的快慢。
三、实验现象: 搅拌的烧杯中食盐溶解的快;不搅拌的烧杯中食盐溶解的慢。
四、实验结论: 搅拌可以加快物质溶解。
实验方案三:搅拌能加快物质的溶解
相同条件:1.水量相同。 3.盐量相同。 5.同时加盐。
2.水温相同。 4.盐颗粒大小相同。 6.观察时间相同。
不同条件:一杯用玻璃棒搅拌,一杯不搅拌。
2022/3/9
◎ 探究技能
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称为对比实验。(控制变量)

活动目标:

知道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量

是有一定限度的。



中 溶
“方法指导”: 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南, 提示学生要等加进去的第一份食盐完

全溶解后才能加第二份。




活动目标:

知道一定量的食盐、小苏打在一
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不同的。


活动目标:

知道温度能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多少。
四、实验结论: 物体影子的形成与光和不透明的物体有关。
第 一 课
影 子
(活动中教师提示学生思考:减少其中某一条件后,影子是 否继续存在?) ”思维导航“:暗含着控制变量的思想,通过一次只改变一 个条件,探究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 第一幅图:光源对物体影子的影响
改变光照的高度和角度 第二幅图:遮挡物对物体影子的影响
(一)问题与猜测:通过设置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提出有价值 的问题并对感兴趣的问题作合理猜测或创意想象。 (二)探究与实践:以活动为载体,体验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亲历 动手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技术与工程的本质。 (三)评价/拓展与创新:是学生空间思维和空间活动的延伸,指导学 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尝试把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和生活。

意在提示学生选择的观察对象必须是固定的。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活动目标:

通过模拟实验,了解一天中阳光下 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活动目标:
了解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阳光下
同一固定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2022/3/9
1.用橡皮泥把铅笔竖直固定在纸上,将手电筒平放在桌子上; 2.距离铅笔大约10cm左右,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铅笔上, 观察影子的方向、长短; 3.拿起手电筒,模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沿弧形轨迹 自东向西移动,始终保持手电筒与铅笔大约10厘米的距离,手电 筒每移动一点距离,注意停留一下,观察铅笔影子的方向、长短, 并将影子描绘下来; 4.保持这样的观察方法,直至手电筒为围绕铅笔正好转半圈; 5.重复做几次,下一次做的时候描绘影子时可更换不同颜色 的彩笔,以免混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