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考政治复习必修3第10课考点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课前自我把脉
1.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2015·山东高考·31B]
2.科学文化修养越高思想道德修养则越高(×)[2014·天津高考·11B]
3.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2014·天津高考·11C]
4.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表现(×)[2014·天津高考·11D]
5.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2014·山东高考·31③]
[提示]
1.校训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而不是全面反映。

2.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不一定是同步提高的过程。

3.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但并不是它的基础。

4.思想道德修养不同于科学文化修养,不是它的表现。

5.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

考点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知识精讲1.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4.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特别提醒社会主义荣辱观
(1)含义: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属于道德范畴。

(2)主要内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①地位: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②必要性:只有明辨“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可耻的”,才能在全社会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③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

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④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不能正确理解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提醒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矫正训练1]中央电视台近期播出了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的事迹,以道德楷模的力量来引领时代的道德风尚。

有观众表示,看后的感受是“掌声不断,泪水不断”。

这表明( )
A.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环节
C.党的优秀革命道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D.共产党员是人们心目中的道德典范
答案 C
解析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的力量引领时代的道德风尚,体现党的优秀革命道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选C。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A、B、D表述错误。

易错点二:错误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提醒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也是从总体上对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生动表述。

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但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将二者等同。

[矫正训练2]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照“八荣八耻”的要求,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校正生活的航向,追求高雅生活情趣,提高思想境界。

社会主义荣辱观( )
①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③是衡量一切行为对错的最主要标准
④是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A.①②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但不能因此就认为它是衡量一切行为对错的最主要标准,故③错误;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④错误。

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固本随练
1.[2016·四川广安诊断]近年来,我国通过评选“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
范”等活动,感动了亿万中国人民,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 )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①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地位,②③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均符合题干要求,故应选C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故不选④。

2.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从古到今,诚信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加强诚信建设( )
①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③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④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①③正确指出了加强诚信建设的必要性,符合题意。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②说法错误。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④说法错误。

3.[2016·河南联考]新的时代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
①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③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④有利于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良好家教、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故应选①;家风建设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体现,有利于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应选④;培育“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故不选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故不选③。

4.[2016·保定月考]当前,我国社会思潮是多元并存和相互激荡的,广大群众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不断地受到其他社会思潮的影响,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和困惑。

帮助群众释疑解惑需要( )
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②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示范作用③依法坚决取缔各种形式的落后文化、腐朽文化④弘扬主旋律,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性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③说法不准确,对于落后文化予以改造或剔除,对于腐朽文化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④说法不准确,可以说弘扬主旋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①②符合题意。

5.[2015·河南商丘一模]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念。

“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在当代中国,我们就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①必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要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大胆借鉴外来文化③要增强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④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①③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均符合题干要求,故应选A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故②表述错误;发展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故④表述错误。

考向聚焦
命题点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例1 [2014·福建高考]“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

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

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2014感动中国人物——拾荒助学子的高龄孤寡“五保”老人刘盛兰用行动诠释了( )
A.甘于清苦的作风B.崇仁厚德的品质
C.坚守职业的信念D.永不言败的精神
答案 B
解析本题以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拾荒助学子的高龄孤寡“五保”老人刘盛兰的事迹为背景,考查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

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拾荒助学子的高龄孤寡“五保”老人刘盛兰的事迹说明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作
用,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崇仁厚德的品质,B正确。

A、C、D都与题意无关,不选。

故答案选B。

命题点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2 [2015·课标全国卷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

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

《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
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人们之所以喜欢《校训的故事》,一方面是因为它传播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说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相契合,能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是因为校训多样生动,富有吸引力,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故①②正确。

③错在“全面”上,校训只是在某些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相一致。

④错在“基本途径”上,宣传校训只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途径。

例3 [2015·课标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

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

(2)在保持原有村落形态的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传承,使其转化为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观念。

解析第(1)问要求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关系。

回答该问要首先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来说明“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进而说明题目中观点的正确性。

第(2)问属于措施类非选择题,考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记住乡愁”是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本问可以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等方面写出具体建议。

随堂高考
1.[2014·山东高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

志愿者们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上述内容说明( )
①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我做起③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④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能够
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本题以志愿者队伍的壮大为题眼考查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

材料中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志愿者的队伍日益壮大,志愿者的活动也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说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每个人向志愿者学习,所以①②正确。

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表述错误,故③不选。

材料中并未涉及促进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因此④不选。

故答案选A。

2.[2013·福建高考]最美教师,最美妈妈,最美司机……,神州大地悄然崛起一个“最美群体”。

平凡中彰显大爱,震撼中激扬正气;平民英雄让感动常在,让真情永存。

这启示我们应该( )
①贵义贱利,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②志存高远,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③崇德尚义,自觉维护人民的利益④知行统一,身体力行争当时代先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思想道德建设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最美群体的做法不是在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①表述错误。

材料中的内容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无关,②和题意无关。

③④表述准确且符合材料;故答案为D。

3.[2012·江苏高考]2012 年4 月,某地干洗店店主全家不幸罹难,店主姐夫含泪通知顾客前来取衣退卡还钱,被人们誉为“信义姐夫”。

他的行为感动了许多市民,欠账的顾客也赶来还钱,商户们还自发挂出了“崇尚诚信,传递温暖”的横幅。

这件事情表明诚信( )
A.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B.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C.能够引领社会主义良好风尚建设
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
答案 C
解析材料中“信义姐夫”的行为感动他人并影响他人,说明诚信促进了社会主义良好风尚建设,故选C。

A、B均未突出诚信对社会主义良好风尚建设的引领作用,故排除A、B。

D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是诚信。

4.[2015·山东高考]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某地人民广播电台创新社会主义道德宣传方式,用广播剧的形式把当地道德模范的事迹故事化,精心打造了34部“道德模范广播剧”,展现了道德模范的奉献精神,让人们在倾听中记住道德模范的故事,引导人们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道德模范广播剧”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不仅因为故事精彩,更因为那种源自道德的力量。

据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应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答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道德榜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是措施类非选择题,所用的是《文化生活》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

从材料中“社会主义”“道德模范”等词语中可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知识,还能想到道德建设、道德榜样、道德素质、道德修养等知识。

有了这些知识,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5.[2014·北京高考]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

心怀感激的失主、朴实的面馆老板、蜂拥而至的顾客……简要分析这个故事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内容。

从知行统一的角度,谈谈你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答案(1)结合材料从诚信、友善等角度分析。

(2)知与行是辩证统一的(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应正确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

更要重视道德实践,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解析审设问可知,本题考查《文化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

本题分为两小问,解答第一小问,首先应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哪些具体内容,然后分析材料中面馆老板、失主、顾客的行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内容。

解答第二小问,从知(认识)、行(实践)两个方面说明怎样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可。

6.[2012·浙江高考]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

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

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该村开展“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取得成功的道理。

答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与方向,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W村开展的“一碑两谱五星”活动,紧紧抓住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中心环节,保证了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

“一碑两谱五星”活动的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为村民们提供了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与价值取向。

“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具有群众性的自我教育特点,自荐自评、互荐互评方式促进了村民自省自律,提高了村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知识,说明该活动取得成功的道理。

抓住材料中所提供的有效信息“一碑两谱五星”,找出与教材相对应的知识: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修养等。

将上述知识与材料结合起来说明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