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人教第一节 说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说课案)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节出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作为目前人类最为关注的几大热点问题,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人口问题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人口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因此,教材把人口的变化作为全书的开篇.这也正符合了高中地理课标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的要求;同时也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铺垫。
从教材的编排上看,本节教材选用的图表、活动、案例较多。
这就强调对学生的读图、析图(坐标图、柱状统计图)和处理数据信息技能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表等资料。
课标分析: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相关材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掌握读图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 借助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题、利用图表、案例、比较等方法使学生达到以上知识与技能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并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重难点分析:(结合课标要求、学生基本情况和本人教学能力,确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原因,人口增长三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综上所述,本节采用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人口问题作为当今世界最令世人关注的几大问题之一,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特别是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有所涉及.但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因此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目的旨在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由初中的感受型为主提升到理性认识层面.同时,教材有意设计了部分活动,使课堂教学更为活跃,也使学生能够更乐于参与教师的讲授,并从中达到学习目标.
三、说教法:
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表法,讲授与自主学习结合,对比分析,实际练习,案例探究。
(具体操作见教学过程设计)
四、学法指导
鉴于以上分析,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一,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读图、用图的方法。
如教材中的坐标图,应指导学生注意判别坐标轴的含义、曲线相对应数值的变化。
二,对比记忆。
如人口的时间变化、空间差异、增长模式三类型的判别等,知识点较多也较乱,建议学生采用对比法进行记忆。
三,理论联系实际。
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需要结合生活进行理解。
四,充分利用地图。
如学习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时,结合地图,一来深化知识,二者可以培养图不离手的习惯。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人口的自然增长
新课导入(幻灯片1-5):
图片,文字导入。
(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对人口爆炸的压迫感,提起兴趣,接着抛出问题:引起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以此进入人口的自然增长的学习。
)
推进新课(幻灯片6-18):
首先:请学生拿出地图册,做到图不离手。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的指标。
★用一个活动和P3活动强化人口自然增长与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基数间的关系。
接着,学生读图1.2(抽问方式进行,引起学生注意力)。
2.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形势
直接给出两幅柱状图,指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变化的总体趋势。
3.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图1.2的读图指导:读清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判断图形的变化特征;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接着层层提出P2思考题的问题,最后给出表格,归纳不同时期人口的数量变化以及原因。
4.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
导入:回忆活动的得到的启发,以此导入。
学生自主看图1.4,结合P4思考题向学生抽问。
同时引导学生找出表1.1中国家在世界政区中的位置,了解人口在一亿以上的国家的分布、目前它们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发展趋势。
提问:1、世界10个人口最多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如何?2、这些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为什么?3、许多发达国家人口很少,增长缓慢,会存在人口问题吗?是什么问题呢?那么这些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呢?
(答1: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答
2:控制人口增长,因为人口过度增长会给资源、环境、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3:会;社会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过重等;适当的鼓励生育)
以此几问完成图1.5读图思考题,让学生认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人口政策上的区别,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然后给出表格:归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区别及原因,得出结论:第一,世界主要人口大国的自然增长对世界人口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第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地区上的差异造成的。
(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试着分析原因,可以采取分组讨论进行)。
最后,课堂小结,知识梳理,完成教学。
第二课时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新课导入:以我国不同时期的不同人口政策导入:不同的历史阶段,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是不一样的。
根据三者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人口增长有不同的类型。
推进新课:
(复习知识,强化知识。
)
1.人口增长模式三指标、三模式
2.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重判读,轻概念,抽问回答)
读图思考:在学生理解了人口增长模式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读图
1.6
提问:1、出生率、死亡率如何影响自然增长率?
2、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征(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
率三方面讲)
3、在三种模式转变过程中,出生率、死亡率是如何变化的?
4、是什么引起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
5、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成正比,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成反比
2: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出生率与死亡率持续下降4: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生育观念的进步、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等5: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
(通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能充分利用图表资料分析问题,从而实现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3 、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及其转变
对于这一重难点知识的教学,首先:学生自行看书,给出表格,比较原始社会时期、农业社会和产业革命时期、现代社会时期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引导学生从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速度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等方面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形成及转变的原因。
第二:引导学生阅读案例①“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完成活动题。
(小结承转:生产力是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那就目前来看,不同国家和地区生产力是否相同???以此导入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差异。
)
4、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差异
首先,多媒体展示表格:世界不同地区不同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提出以下几问: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体现在哪里?
2、对整个世界而言,属于哪一种人口增长模式?
3、欧洲自然增长率说明了什么问题?
4、死亡率这一栏中,非洲和欧洲的死亡率都比较高,分别是什
么原因?
(在讲述欧洲的人口负增长问题是,补充引入人口老龄化带来
的影响和采取的措施)
第二,表格归纳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差异
最后,课堂小结,再次向学生强调本节重点
1.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判读
2.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及其转变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