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第四单元《有理数
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包括
正数、负数、零等不同符号的有理数相加、相减。
•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本
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本课所需的前置知识是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以及正数、负数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掌握正数、负数、零的加减混合运算。
•能够用括号表示数的集合,掌握集合的交集和并集
运算。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进
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展示实际问题进行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所学
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鼓励他们相互讨论、合
作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态度。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正确应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集合的交集和并集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符号运算,包括正数、负数、零的加减混合运算。
•复杂问题中的集合运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材: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电脑、PPT
•板书:标题、知识点、例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展示一道应用题引入新知识。
假设有一个草地,上面
有红色、蓝色和绿色的球。
我们分别用R、B、G来表示这些球的颜色,用数集表示草地上球的颜色。
球的颜色 = { R, B, G }
然后我们引入一个新的集合,来表示所有红色和蓝色的球
的颜色。
红色和蓝色的球的颜色 = { R, B }
接着我们引入一个新的集合,来表示所有蓝色和绿色的球的颜色。
蓝色和绿色的球的颜色 = { B, G }
问题:通过数学中的集合交集运算,我们可以得到什么?
2. 引入新知识
通过上述问题的引导,引入集合的交集运算和并集运算。
•集合的交集运算:求两个集合中共同存在的元素,用符号∩表示。
•集合的并集运算:求两个集合中所有的元素,用符号∪表示。
3. 讲解新知识
讲解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首先,回顾有理数的正数、负数的概念。
正数用“+”号表示,负数用“-”号表示。
•正数加正数:符号相同,绝对值相加,并保持符号不变。
•负数加负数:符号相同,绝对值相加,并保持符号不变。
•正数加负数:取绝对值较大的数,并赋予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然后,讲解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减法可以看作加法的逆运算。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相同。
最后,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4. 解题实践
通过多个例题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实践,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5. 拓展应用
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应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 集合的交集和并集运算
- 集合的交集运算:符号∩
- 集合的并集运算:符号∪
2.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 正数加正数
- 负数加负数
- 正数加负数
例题:
1. 计算:6 + (-4) + 3 + (-7)
2. 计算:(-5) + (-8) - (-3)
3. 计算:8 - (-6) + 4
七、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
1. 课堂练习
•练习1:计算:7 - (-5) + 9 - 6
•练习2:计算:(-8) + (-6) - (-7) + 4
•练习3:计算:4 + (-9) + 11 - (-6)
2. 作业布置
•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中的练习题。
•作业2:进一步巩固所学,完成教材中相关的习题。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
解新知识时,通过多个例题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通过解题实践和拓展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了作业内容,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体而言,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