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历史岳麓版必修1知能演练:1.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历史岳麓版必修1知能演练:1.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

”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
B.要求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
D.分封同姓诸侯国
解析:选B。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的问题,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

2.《汉书·武帝纪》记载:“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这在当时的最主要影响是()
A.推动封建自然经济迅速发展
B.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C.促成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化的特点。

材料信息不能体现A、B、D三项的结论。

4.“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

”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②降低了行政效率③参与国事决策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选C。

从材料信息看,军机处因为青海战事而设立,“领以亲王、大臣”,说明军机处由皇帝信任的大臣组成,故①④正确。

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行政效率,但军机处只是皇帝的御用工具,不能参与国事决策,故②③错误。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明一代任丞相的只有四人,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有三人被杀。

据说徐达也未能善终,洪武十八年他患上了极为凶险的背疽,按中医的说法,忌吃蒸鹅。

朱元璋偏偏派人送一只蒸鹅给他吃。

徐达心知肚明,皇上不希望
他继续活下去,只好当着来人的面,流着眼泪吃下蒸鹅,没过几天就死了。

李善长是受祸最惨的,不仅本人被赐死,还被族诛。

他死后一年,郎中王国用为其鸣冤,由御史解缙起草《论韩国公冤事状》,疏中论道:李善长与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勋臣第一,又何必为胡惟庸谋事,况且他已经年迈,根本没有精力再折腾,何苦如此!当时正值胡党株连,气氛异常恐怖,很多人担心会招来祸事。

但朱元璋看了以后,未作任何批示,可见他也默认是枉杀。

材料二:据统计,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共8天时间内,内外诸司奏札多达1 660件,共3 391件事情。

平均每天要处理208件奏章、424件政事。

朱元璋即使“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政事全部一一处理好。

材料三:军机处(右图)的日常工作
①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

②接折: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

③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④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⑤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⑥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
(1)“有明一代任丞相的只有四人,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有三人被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2)胡惟庸案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军机处的认识。

(从职能、效率、地位、影响四个方面分析)
(4)从明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了什么历史现象和时代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废丞相和增设军机处,表明封建专制统治的进一步衰败。

答案:(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与斗争,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阶段。

(2)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丞相废除后,重要政务都要由皇帝亲自处理,由于事务繁多,皇帝不可能亲自裁决,为此设立了殿阁大学士。

(3)职能:清朝的军机处纯粹是一个秘书机构,军机大臣只是提出建议、执行皇帝的决策,决策权
在皇帝手中。

而军机大臣则只能算是皇帝的私人秘书。

效率:一切均由大臣和章京共同办理,皇帝有谕,随时奉诏承办。

军机处的办事效率很高。

地位:军机处承担着每日晋见皇帝,共商处理军国大事,并奉旨对各部门各地方负责官员发布指示的重要使命,因此它在清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影响:军机处的设置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重要标志。

(4)皇权专制日益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