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武汉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统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氨基酸分子间相互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时,必定存在的结构片段是( )
A .
B .
C .
D .
2.将2.4gNaOH 和2.26932Na CO 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2.2mol·1L 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
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2CO 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3.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g Na 与足量H 2O 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 A 个H 2分子
B .1 molCu 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 A 个SO 3分子
C .标准状况下,22.4L N 2和H 2混合气中含n A 个原子
D .3mol 单质Fe 完全转变为Fe 3O 4,失去8n A 个电子 4.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其氢原子数之比为3∶2的化合物是( )
A .
B .
C .
D .
5.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某原子跟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共价键数一定等于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
B .水分子内氧原子结合的电子数已经达到饱和,故不能再结合其他氢原子
C.完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离子键
D.配位键也具有方向性、饱和性
6.以下物质:(1) 甲烷 (2) 苯 (3) 聚乙烯 (4) 聚乙炔 (5) 2-丁炔 (6) 环己烷 (7) 邻二甲苯(8) 苯乙烯。
既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褪色的是()
A.(3)(4)(5)(8)B.(4)(5)(7)(8)
C.(4)(5)(8)D.(3)(4)(5)(7)(8)
7.1.8g某金属在氯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了7.1g,该金属是
A.Ag B.Fe C.Al D.Na
8.生物学家借助新的显微技术,成功观察到小于200纳米的微粒。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径最小的是A.雾B.蛋白质溶液C.石灰乳D.KNO3溶液
9.氢化锂(LiH)在干燥的空气中能稳定存在,遇水或酸剧烈反应,能够引起燃烧。
某化学科研小组准备使用下列装置制备LiH固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仪器装置按气流从左到右连接顺序为:e接d,c接f,g接a,b(和g调换也可以)
B.实验中所用的金属锂保存在煤油中
C.在加热D处的石英管之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氢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D.干燥管中的碱石灰可以用无水CaCl2代替
10.由 2-氯丙烷转变成 1,2-丙二醇需经过下列哪种合成途径
A.消去→加成→消去B.消去→加成→取代
C.加成→消去→取代D.取代→消去→加成
11.利用如下实验探究铁钉在不同溶液中的吸氧腐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正极反应均为O2+4e-+2H2O=4OH-
B.在不同溶液中,Cl-是影响吸氧腐蚀速率的主要因素
C .向实验④中加入少量(NH 4)2SO 4固体,吸氧腐蚀速率加快
D .在300 min 内,铁钉的平均吸氧腐蚀速率酸性溶液大于中性溶液
12.1mol 某烃完全燃烧可得2molCO 2,在一定条件下,1mol 该烃能与2molH 2发生加成反应,这种烃是( ) A .CH 4 B .C 2H 4 C .C 2H 2 D .C 3H 4
13.在无色强酸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Al 3+、Fe 2+、Cl -、SO 42-
B .NH 4+、HCO 3-、Cl -、K +
C .Na +、Ba 2+、NO 3-、SO 42-
D .Cl -、Na +、NO 3-、Ca 2+
14.中国古代文物不仅彰显了民族和文化自信,还蕴含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代“四羊方尊”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
B .宋代《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 .清代乾隆“瓷母”是指各种釉彩大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D .东晋《洛神赋图》中的绿色颜料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15.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在同一平面的是
A .CH 2Cl 2
B .CH 2=CH-CH =CH 2
C .
D .
16.对物质的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单位是g/mol
B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数量,数值上等于式量,单位是mol
C .物质的量就是6.02×1023个微粒的质量,单位是g
D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粒的集体
17.已知化合物A (C 4Si 4H 8)与立方烷(C 8H 8)的分子结构相似,如下图:
则C 4Si 4H 8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A .6
B .5
C .4
D .3
18.A N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21mol Na O 与足量2CO 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2A N
B .1mol 二氧化硅中含有Si-O 键为4A N
C .56g 铁与1mol 氯气发生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 A
D .含4mol HCl 的浓盐酸与足量2MnO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2Cl ,转移电子数为2A N
19.(6分)工业上运用电化学方法降解含NO 3-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相同条件下,Pt 电极上产生O 2和Pt-A 电极上产生N 2的体积比为5:2
B .通电时电子的流向:b 电极→导线→Pt -Ag 电极→溶液→Pt 电极→导线→a 极
C .Pt-Ag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2NO 3-+12H ++10e-=N 2+6H 2O
D .通电时,Pt 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减小
20.(6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H 2O 2的电子式:
B .F -的结构示意图:
C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20
17Cl
D .NH 3的电子式: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6分)1,2-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在实验室中可以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1,2二溴乙烷。
其中A 和F 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D 中的试管里装有液溴。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醚。
(夹持装置已略去)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填写下列空白:
(1)A 的仪器名称是____。
(2)安全瓶B 可以防止倒吸,还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导管是否发生堵塞。
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 中的现象
____。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在装置C中应加入____(填字母),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5)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___(填操作名称)的方法除去。
(6)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____。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8分)原子序数小于36的X、Y、Z、W四种元素,X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基态原子的2p原子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的原子序数为24。
(1)W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元素X、Y、Z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达);
(2)与XYZ-互为等电子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1mol HYZ3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
(4)YH3极易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23.(8分)菠萝酯H是一种具有菠萝香味的赋香剂其合成路线如下:
(1)生成A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A中所含官能团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_。
(2)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G的某同分异构体只有一种相同化学环境的氢,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F和G反应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题给信息,以乙烯、环氧乙烷和1,3-丁二烯为原料制备,设计合成路线(其他试剂任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0分)研究NO2、SO2 、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利用反应6NO2+8NH3催化剂
加热
7N2
+12 H2O也可处理NO2。
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况下是________L。
(2)已知:2SO2(g)+O2(g)2SO3(g)ΔH=-196.6 kJ·mol-1
2NO(g)+O2(g)2NO2(g)ΔH=-113.0 kJ·mol
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ΔH=_____________kJ·mol-1。
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 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 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 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 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NO2
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该反应ΔH______0(填“>”或“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
【分析】
氨基酸分子间发生生成肽的反应,一个氨基酸分子中氨基和另一个分子中羧基反应生成肽键,据此判断高分子化合物中含有的结构片段。
【详解】
氨基酸分子在酸或碱的条件下加热,一个氨基酸分子中氨基和另一个分子中羧基反应生成肽键,所以高分
子化合物中必定存在肽键,正确选项B。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n(NaOH)=
0.4
40/mol
g
g
=2.22mol、n(Na2CO3)=
1.06
106/
g
g mol
=2.22mol,盐酸滴入后,由于氢氧化钠的碱性较强,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2.4g氢氧化钠消耗2.22L盐酸,不产生气体;当氢氧化钠消耗完之后,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由于氢离子浓度较小,,生成碳酸氢钠,还是没有气体产生,相关反应如下:CO32-+ H+(少量)=HCO3-,此时再消耗2.22L盐酸,不产生气体;当碳酸根消耗完后,2.22mol碳酸氢跟和氢离子反应,产生2.22mol 二氧化碳气体,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3.D
【解析】
【详解】
A、23g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钠与水反应时1mol钠生成0.5mol氢气,即生成0.5N A个分子,故A错误;
B、铜和浓硫酸反应时,浓硫酸被还原为SO2,不是三氧化硫,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H2混合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N2和H2均为双原子分子,故1mol混合气体中无论两者的比例如何,均含2mol原子,即2N A个,故C错误;
D、Fe3O4中铁为+8
3
价,故1mol铁反应失去
8
3
mol电子,3mol单质Fe完全转化为Fe3O4失去8mol电子,
即8N A个,故D正确;
故选D。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有机物结构简式可判断A中有2组峰,其氢原子数之比为3∶1,B中有3组峰,其氢原子数之比为3∶1∶1,C中有3组峰,其氢原子数之比为3∶1∶4,D中有两组峰,其氢原子数之比为3∶2。
选项D 正确,答案选D。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某原子跟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共价键数不一定等于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例如水中氧原子形成2个H-O键,但氧原子的价电子是6个,A错误;
B、水分子内氧原子结合的电子数已经达到饱和,故不能再结合其他氢原子,B正确;
C、完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离子键,例如氯化铵等,C正确;
D、配位键也具有方向性、饱和性,D正确;
答案选A。
6.C
【解析】
发生加成反应,故有不饱和键。
聚乙炔、2-丁炔,苯乙烯有双键。
故答案C正确
7.C
【解析】
【详解】
增加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氯气的质量,即氯气是0.1mol,得到电子是0.2mol,因此该金属提供1mol
电子消耗的质量是1.8g÷0.2=9g。
由于选项A~D中提供1mol电子需要金属的质量分别是(g)108、18.67、9、23,因此该金属是Al。
答案选C。
8.D
【解析】
【详解】
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不同,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所以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小,雾和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石灰乳属于悬浊液,KNO3溶液属于溶液,则KNO3溶液的分散质粒径最小,故选D。
【点睛】
注意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的大小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不同,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
9.C
【解析】
【分析】
氢气和锂发生反应生成LiH,制备LiH固体需要制备氢气,LiH在干燥的空气中能稳定存在,遇水或酸能够引起燃烧,所以制备得到的氢气必须干燥纯净,利用C装置制备氢气,用装置A中的碱石灰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通入装置D中加热和锂反应生成氢化锂,最后连接装置B,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和生成的氢化锂发生反应。
【详解】
A、氢气和锂发生反应生成LiH,制备LiH固体需要制备氢气,LiH在干燥的空气中能稳定存在,遇水或酸能够引起燃烧,所以制备得到的氢气必须干燥纯净,利用C装置制备氢气,用装置A中的碱石灰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通入装置D中加热和锂反应生成氢化锂,最后连接装置B,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和生成的氢化锂发生反应,装置连接顺序为:e接a,b接f,g接d,故A错误;
B、实验中所用的金属锂保存在石蜡中,故B错误;
C、在加热D处的石英管之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氢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锂燃烧,也防止氢气与氧气发生爆炸反应,故C正确;
D、用装置A中的碱石灰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干燥管中的碱石灰不可以用无水CaCl2代替,CaCl2无法除去HCl,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制备方案,理解原理是解题关键,涉及对装置及操作的分析评价、气体收集、除杂等,难点A,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选用装置。
10.B
【解析】
2-氯丙烷制取1,2-丙二醇时需先进行消去反应生成丙烯:
,再通过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丙烷:
,最后通过水解反应(取代反应)1,2-二溴丙烷变为1,2-丙二醇:,根据以上反应分析,A消去→加成→消去不符合该过程,故A错;B消去→加成→取代,符合该反应历程,故B正确;C加成→消去→取代,不符合反应历程,故选C项。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1.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图象可知,实验装置中的氧气浓度是逐渐降低的,故此腐蚀为吸氧腐蚀,其正极反应为
O2+4e-+2H2O=4OH-,故A正确;
B. 根据图象可知,①②的反应速率接近,③④的反应速率接近,且①远大于③,②远大于④,故阴离子对反应速率影响不大,NH4+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故B错误;
C.因为NH4+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能导致钢铁的吸氧腐蚀速率加快,故向实验④中加入少量(NH4)2SO4固体,吸氧腐蚀速率加快,故C正确;
D. ①②溶液显酸性,③④显中性,根据图象可知,铁钉的平均吸氧腐蚀速率酸性溶液大于中性溶液,故D正确;
故选B。
12.C
【解析】
【详解】
1mol某烃完全燃烧可得到2molCO2,根据碳原子守恒,烃中C原子数目=2mol
1mol=2,在一定条件下,1mol
该烃能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由于该烃分子中有2个C原子,故该烃含有1个C≡C键,则该烃为HC≡CH,故选C。
13.D
【解析】
【详解】
A.在无色溶液中浅绿色的Fe2+不能大量存在,A错误;
B. HCO3-与H+会发生离子反应,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 Ba2+与SO42-会发生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选项中的离子都是无色的,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4.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青铜主要是铜、锡的合金,A项正确;
B.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项正确;
C.瓷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项错误;
D.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D项正确;
所以答案选择C项。
15.A
【解析】分析:根据甲烷、乙烯、苯的结构特点进行类推,据此解答。
详解:A.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因此CH2Cl2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A正确;
B.由于碳碳双键是平面形结构,而单键可以旋转,所以CH2=CH-CH=CH2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B错误;
C.苯环是平面形结构,因此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C错误;
D.苯环是平面形结构,因此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D错误。
答案选A。
16.D
【解析】A项,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为两个不同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是mol,故A错误;B项,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指定粒子的多少,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不是物质所含粒子的数量,数值上等于物质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单位是mol,故B错误;C项,物质的量的单位是mol,1mol任何物质中含有的该物质微粒个数是6.02×1023个,故C错误;D项,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故D正确。
17.C
【解析】
【分析】
【详解】
化合物A中含有两种不同环境的H原子,分别为与碳原子和硅原子连接,所以其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分别为:或或或共4种。
答案选C。
18.B
【解析】
【详解】
A项、1molNa2O2与足量CO2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转移电子数目为N A,故A错误;
B项、SiO2中每个Si原子与4个O原子形成4个Si—O键,则1molSiO2中含有Si—O键为4N A,故B正确;C项、56gFe的物质的量为1mol,在1.5molCl2中燃烧生成FeCl3,则1molCl2不足量完全反应,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2N A,故C错误;
D项、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生成氯气,稀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不反应,随着反应进行,浓盐酸浓度减小,不可能完全反应,则含4molHCl的浓盐酸不可能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2N A,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无论铁是否过量,铁在氯气中燃烧只能生成氯化铁,不能生成氯化亚铁是易错点。
19.B
【解析】分析:该电池中,右侧NO3-得电子与H+反应生成N2和H2O,电极反应式:2NO3-+12H++10e-=N2+6H2O,故b为直流电源的负极;a为直流电源的正极,左侧H2O失电子生成O2和H+,电极反应式:2H2O-4e-= O2+4H+,据此回答。
详解:A.由电极反应式阳极:2H2O-4e-= O2+4H+阴极:2NO3-+12H++10e-=N2+6H2O可知,当通过1mole-电子时,阳极产生0.25mol O2,阴极产生0.1molO2,因此产生O2和产生N2的体积比为5:2,A正确;B.通电时,电子不能在溶液中移动,B错误;C. Pt-Ag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NO3-+12H++10e-=N2+6H2O,C正确;D. 通电时,Pt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4e-= O2+4H+,因此Pt电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D正确;答案选B.
20.B
【解析】
【详解】
A、H2O2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是,故A错误;
B. F-核外有10个电子,结构示意图:,故B正确;
C.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质量数是37,该原子表示为3717Cl,故C错误;
D. NH3的电子式是:,故D错误,答案选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三颈烧瓶或答圆底烧瓶、三口瓶都可B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柱会上升,甚至溢出
CH3CH2OH CH2=CH2↑+H2O CH2=CH2+Br2→CH2BrCH2Br c蒸馏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导管堵塞
【解析】分析:(1)根据仪器构造判断仪器名称;
(2)依据当堵塞时,气体不畅通,压强会增大分析;
(3)根据A中制备乙烯,D中制备1,2-二溴乙烷分析;
(4)C中放氢氧化钠可以和制取乙烯中产生的杂质气体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发生反应;
(5)根据1,2-二溴乙烷与乙醚的沸点不同,二者互溶分析;
(6)根据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分析。
详解:(1)根据A的结构特点可判断仪器名称是三颈烧瓶;
(2)发生堵塞时,B中压强不断增大,会导致B中水面下降,玻璃管中的水柱上升,甚至溢出;
(3)装置A制备乙烯,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 CH2=CH2↑+H2O;D中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
(4)制取乙烯中产生的杂质气体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答案为c;(5)1,2-二溴乙烷与乙醚的沸点不同,两者均为有机物,互溶,用蒸馏的方法将它们分离;
(6)由于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导管堵塞,所以不能过度冷却。
点睛:本题考查了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溴乙烷的制取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溴乙烷的制取原理、反应装置选择及除杂、提纯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1s22s22p63s23p63d54s1N>O>C CO2(SCN-等)4×6.02×1023氨分子与水分子间易形成氢键
【解析】
【分析】
原子序数小于36的X、Y、Z、W四种元素,元素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的2倍,X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X为C元素;Y基态原子的2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Y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则Y为N元素;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Z为O元素;W的原子序数为24,则W为Cr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W为Cr元素。
(1)W核外电子数为24,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同一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氮元素原子2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N>O>C,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54s1;N>O>C;
(2)原子总数相等、价电子总数相等微粒互为等电子体,与CNO-互为等电子体的有CO2、SCN-等,故答案为:CO2(或SCN-等);
(3)HNO3的结构式为,1mol HNO3分子中含有4molσ键,数目为4×6.02×1023,故答案为:
4×6.02×1023;
(4)氨分子与水分子间易形成氢键,导致NH3极易溶于水,故答案为:氨分子与水分子间易形成氢键。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1)和(3),(1)中要注意能级交错现象,(3)中要注意硝酸的结构。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23.加成反应+CH2=CHCH2OH
+H2O
【解析】
分析: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可知1,3-丁二烯与丙烯醛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生成A为,A与足量的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B在HBr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为,C
与Mg在干醚的条件下得到,发生信息中反应得到,再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氧化生成F为
,对比H与F的结构可知,F与CH2=CHCH2OH反应酯化反应得到H,故G为CH2=CHCH2OH,详解:(1)1,3-丁二烯与丙烯醛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生成A为,生成A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A中所含官能团的结构式是和。
(2) A与足量的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B的结构简式是,G为CH2=CHCH2OH,G的某同分异构体只有一种相同化学环境的氢,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3)F和G反应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
+CH 2=CHCH2OH+H2O。
(4)结合题给信息,以乙烯、环氧乙烷和1,3-丁二烯为原料制备,设计合成路线:。
24.3NO2+H2O=NO+2HNO3 6.72 -41.8 b K=c(SO3).c(NO)/[c(NO2).c(SO2)] <
【解析】
【分析】
(1)NO2可用水吸收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由关系式NO2 ~4e-,结合V=n×V m计算可得;
(2)由盖斯定律计算ΔH。
判断平衡状态紧抓“逆向相等,变量不变”的特征。
平衡常数等于可逆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浓度(方程式系数幂次方)乘积比或反应产物与反应底物的浓度(方程式系数幂次方)乘积比;
(3)由图像可知,压强相同时,温度越大,CO的平衡转化率越小,平衡正向移动。
【详解】
(1)NO2可用水吸收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NO2+H2O=NO+2HNO3。
反应6NO2
+8NH3催化剂
加热
7N2+12 H2O中,NO2 化合价由+4→0,得到4e-,现在转移1.2mole-,即NO2 得到1.2mole-,
所以n(NO2 )=1.2mol/4=0.3mol,所以标况下V(NO2)=0.3mol×22.4L/mol=6.72L;
(2)反应NO2(g)+SO2(g)SO3(g)+NO(g)可以由已知方程式(①-②)/2得到,所以ΔH=(ΔH1-ΔH2)/2=-41.8 kJ·mol-1。
a. 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所以反应前后压强始终不变,压强不变不能判断达平衡,故a错误;
b.反应物NO2 呈红棕色,随着反应进行NO2 不断变化,颜色不断变化,当不变时,NO2浓度不变可以说明达到平衡,故b正确;
c.生成物SO3:NO始终等于1:1,所以体积比不随反应而改变,不能判定达平衡,故c错误;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 不能表示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不能判定达平衡,故d错误;
答案选b。
平衡常数等于可逆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浓度(方程式系数幂次方)乘积比或反应产物与反应底物的浓度(方程式系数幂次方)乘积比,则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c(SO3).c(NO)/[c(NO2).c(SO2)];
(3)由图像可知,压强相同时,温度越大,CO的平衡转化率越小,所以升温对正反应不利,正反应是个放热反应,ΔH<0。
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Ba(OH)2溶液吸收氯气:2OH-+ 2Cl2 =2Cl-+ClO-+H2O
B.Cu 溶于稀HNO3: Cu + 2H++ NO3- = Cu2+ + NO2↑+ H2O
C.NO2溶于水:3NO2+H2O =2H++2NO3- +NO
D.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2+ + 2OH-= Mg(OH)2↓
2.0.01mol氯化铬(CrCl3·6H2O)在水溶液中用过量的AgNO3溶液处理,产生0.02molAgCl沉淀,此氯化铬最可能为
A.[Cr(H2O)6]Cl3B.[Cr(H2O)4Cl2]Cl·2H2O
C.[Cr(H2O)5Cl]Cl2·H2O D.[Cr(H2O)3Cl3]·3H2O
3.0.5L 1mol·L-1的FeCl3溶液与0.2L 1mol·L-1的KCl溶液中,Cl-浓度之比为( )
A.15:2 B.1:1 C.3:1 D.1:3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2molSO2和1mol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所得混合气体的分子数大于2N A
B.0.05mol熔融的NaHSO4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0.05N A
C.O2和O3的混合物共3.2g,其中所含氧原子数一定为0.2N A
D.5.6gFe和足量盐酸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
5.以下命题,违背化学变化规律的是()
A.石墨制成金刚石B.煤加氢变成人造石油
C.水变成汽油D.海水淡化可以缓解淡水危机
6.某同学为了使反应2HCl+2Ag=2AgCl+H2↑能进行,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四个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A.B.C.
D.
7.下列物质与NaOH醇溶液共热可制得烯烃的是()
A.C6H5CH2Cl B.(CH3)3CCH2Br
C.CH3CHBrCH3D.CH3Cl
8.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
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75mol,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生成44.8L N2(标准状况)
B.有0.25 mol KNO3被还原
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75mol
D.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75mol
9.若AB n的中心原子A上没有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孤电子对,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n=2,则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
B.若n=3,则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C.若n=4,则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氨基酸分子间相互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时,必定存在的结构片段是()
A.
B.
C.
D.
11.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在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时使用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丙二醇作为药用辅料,已造成多人中毒、死亡.小杰同学看到新闻后,通过查询得到了丙二醇的以下资料:①无色粘稠状的透明液体②无味③易燃④沸点245℃⑤熔点﹣6.5℃⑥无腐蚀性⑦可用做水果催熟剂等,其中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的是()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②④⑥D.③⑥⑦
12.(题文)龙脑烯醛是合成檀香系列香料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检验该物质官能团的试剂和顺序正确的是
A.先加入溴水;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B.先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酸化后再加入溴水
C.先加入溴水;后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先加入银氨溶液;再另取该物质加入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