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成败的关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工作成败的关键
作者:沈素芳
来源:《读天下》2018年第20期
摘要:德育工作既有规律可循,又无一成不变的模式。

德育工作主要集中体现在
“严”“细”“恒”这三个字。

这是德育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一切德育工作模式的基础,万变不离其宗。

一是德育工作要“严”,二是德育工作要“细”,三是德育工作要“恒”。

关键词:德育工作;严;细;恒
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就是教育学生。

教育学生虽然不能囊括学校工作的全部,但却道出了教育学生在整个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

而教师的核心工作除了教学就是教育学生,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德育工作有规律可循,又无一成不变的模式。

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德育工作主要集中体现在“严”“细”“恒”这三个字。

这是德育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一切德育工作模式的基础,万变不离其宗。

一、德育工作要“严”
(一)严格要求学生
严格要求学生就是要求学生遵守严明的纪律,以“法”治班。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必须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那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有保证。

因此,教师接班的第一天起,就要根据学校的纪律和本班的实际,先制订出本班的“法”,正式开学后,在第一个班会课上宣读、讲解,并让学生讨论通过,之后,正式执行。

当有学生第一个违反了班“法”时,就严格地按照班“法”的具体条款,对违纪的学生进行奖罚分明的处理。

处理了第一个学生后,班上的其他学生就会有一种共同的认识:老师说话算数,有“法”必依,并且奖罚分明。

这样,对于一些平时纪律比较懒散的学生起到了一种示范作用,这对形成一个守纪律的班集体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在严明的纪律约束下,学生慢慢地会受到养成教育。

(二)老师要严于律己
“打铁全凭自身硬”。

要做好德育工作,教师自身必须严于律己。

教师的纪律可以简单地说: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无形的影响,无声的教育,真所谓“润物细无声”。

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虚心好学、奋发进取、严于律己的教师定会带出一个同样的班级。

反之,教师作风散漫,良好的班风必定难于形成。

由此可见,教师是学生的楷模,自己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才能以自身健康的人格去培养学生的人格,以自身高尚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爱是教育的根,教育是爱的枝,学生是那枝上的果。

古金中外,大凡在育人中取得成效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崇高的师爱具有神奇的教育力量!有了爱,才能把握学生的情感世界,才能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有了爱,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对教师由衷地产生一种向心力,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效果;有了爱,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正确处理班级中的突发事件。

当然,一味地慈爱就变成了溺爱,会让学生感到老师软弱无能,管理不严,以至失去自我约束,甚至行动随便,纪律涣散。

所以。

爱是有条件的、有限制的,发现学生犯了错误,应及时指出,并给予改正的机会。

不能迁就,更不能撒手不管或放任自流。

也许学生一时不接受批评,甚至产生对立情绪。

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治之以智”,做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批评不仅是合理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味的关切。

二、德育工作要“细”
(一)细心读懂学生
作为老师,首先必须细心准确地读懂班中的每一位学生。

这样,才能使教育有效,管理得法;才能保证从实际出发,把握好教育的关键,切中要害,卓有成效地教育学生。

教师读懂学生的方法有很多: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生在家中的生活表现;建立学生档案;与学生谈心聊天;透过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日常行为中表露的言行,细心准确地判断他的内心活动……读懂了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

(二)细订工作计划
计划是指导行动的依据,有了计划,做起事来就井井有条、有条不紊。

因此,开学初教师就要结合学校的工作计划和本班的实际制定详细的德育工作计划(包括学期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这样,德育工作就不会失去中心,无目的地工作。

有了计划之后,教师就可以按计划对学生进行教育。

从纪律、学习、思想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目标教育,实现德育工作科学化。

(三)细抓后进生
后进生后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复杂的。

外因有社会、家庭的影响,内因则有性格、意志等因素。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平时细心地调查研究,分析后进生后进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同时教师还应该明确:后进生也是求上进的,他们的上进有时从一些细小的事情可以看出,老师要经常戴上一副“放大镜”,细心捕捉后进生做得对、做得好的地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给予表扬鼓励,诱发其潜在的积极性,使其萌发向上的动机。

同时细心为后进生提供足够的展示空间,例如:特意为他们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回答;开展文娱体育比赛等。

让后进生发挥特长,并从中重拾自信,迈向成功。

面对学生的事件,老师的处理一定要“细”,特别是一些突发事件。

如当学生出现违反纪律,需要你处理时,切记不可主观武断、粗暴处理,要在复杂多变的情境中冷静细心地分析事发原因和事情的经过,做出最合理的处理,采取最恰当的教育方式。

正如马卡连柯说的那样“在我这里没有两种情况是完全相同的”。

老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事件,因材、因时、因事施教。

三、德育工作要“恒”
德育工作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不要抓一段时间,放松一段时间,要常抓不懈,贵在有“恒心”。

坚持日日如是,不放松任何一个时间,不放松任何一个细节,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持之以恒,滴水穿石;持之以恒,就是顽石般难教的学生,也终会养成良好品德。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很微妙的工作,它的教育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模式,都离不开“严”“细”“恒”这三个字。

教师进行德育工作时只要始终以它为宗旨,就能实现德育工作的科学化、人性化,实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生一定会自律、自强,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华南师大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编.现代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
[2](苏)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袁元,郑航主编.德育原理[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曹廷伟,杨道林主编.班主任工作艺术[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
沈素芳,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第一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