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化学推断题(大题培优易错试卷)含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已知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C、E、F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G溶液呈黄色,A与C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微溶物不列为沉淀),它们相互间发生反应或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1)A、F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
(2)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其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G→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A→D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
【答案】Ba(OH)2 Fe2O3 Fe+CuSO4=FeSO4+Cu 置换反应 FeCl3+3NaOH=Fe(OH)
3↓+3NaCl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解析】
【分析】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C、E、F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G溶液呈黄色,A与C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所以G中含有铁离子,F会转化成G,所以F可以是氧化铁,F也会转化成E,所以E是铁,铁会与B反应,所以B可以是硫酸铜,C可以是硫酸,A是氢氧化钡,D是氢氧化铁,所以G可以是氯化铁,F氧化铁会转化成氯化铁、铁,会与硫酸反应,铁、氢氧化钡会与硫酸铜反应,硫酸会转化成硫酸铜,会与氢氧化钡、氢氧化铁反应,氢氧化钡、氯化铁都会转化成氢氧化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根据分析A是Ba(OH)2,F是Fe2O3;
(2)B与E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G→D的反应是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
(3)A→D的反应是氢氧化钡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钡,实验现象为: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无色气体,其中C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D是最轻的气体,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的其他产物已略去)。

请回等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B______ C______D______E______
(2)氧化铜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

【答案】O2 CO2 CO H2 CH4 CuO+H2Δ
Cu+H2O 置换反应
【解析】
【详解】
(1)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5种无色气体,气体E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E为甲烷,C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所以C是一氧化碳,D是最轻的气体,D 是氢气,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会生成B,所以B是二氧化碳;气体A和一氧化碳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可以知道A就是氧气,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氧气和甲烷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O2,B是CO2,C是CO,D是H2,E是CH4,故填:O2,CO2,CO,H2,CH4;
(2)氧化铜与D的反应是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uO+H2Δ
Cu+H2O,反应基本类型属于置换反应,故填:CuO+H2
Δ
Cu+H2O 置换反应。

3.现有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五种溶液。

鉴别它们可按下图所示的步骤进行操作。

(提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
(1)步骤①中通过观察_____,可以鉴别出硫酸铜溶液。

(2)步骤③用试剂Y鉴别氢氧化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时,试剂Y可以选用不同类别的物质。

①若试剂Y为酸,写出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②若试剂Y为碱,写出有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溶液的颜色2HCl+Na2CO3=2NaCl+H2O+CO2↑(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即可)
Ca(OH)2+ Na2CO3=CaCO3↓+2NaOH
[或Ba(OH)2+ Na2CO3=BaCO3↓+2N aOH]
【解析】
【分析】
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和溶液酸碱性及性质的不同可以鉴别物质。

【详解】
(1)五种溶液中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其他四种溶液都是无色的,可以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进行鉴别;(2)若试剂Y为酸(稀盐酸或稀硫酸),碳酸钠能和酸反应生成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Cl+Na2CO3=2NaCl+H2O+CO2↑,若试剂Y为碱(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碳酸钠能和碱反应生成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 Na2CO3=CaCO3↓+2NaOH 或
Ba(OH)2+ Na2CO3=BaCO3↓+2NaOH。

【点睛】
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一般是复分解反应,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生成。

4.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氯化钾、氢氧化钠、硝酸钠和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通过观察颜色,认为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他是根据物质的____性质得出该结论的。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不能确定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

(2)他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Ag2SO4微溶于水)
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通过以上实验,不能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______。

③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

【答案】物理;2NaOH+CuSO4=Cu(OH)2↓+Na2SO4;NaNO3或硝酸钠;排除SO42-的干扰(合理答案即可)
【解析】
(1)根据硫酸铜溶液显蓝色,属于物理性质解答;(2) ①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解答;②根据框图中发生的反应和现象分析解答;③根据Ba2+与
SO42-不能共存分析解答。

(1)甲同学通过观察颜色,认为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他是根据物质
的物理性质得出该结论的;(2) ①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②由白色粉末加足量水,过滤得到蓝色沉淀滤液A可知,原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向滤液A中加过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B可知,将硫酸根离子反应完;再向滤液B中加AgNO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可知,原白色固体中含有氯化钾。

故通过以上实验,不能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NaNO3(或硝酸钠);③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排除SO42-的干扰。

点睛: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它结论。

5.结合下列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有氨味的气体是;
(2)经检验,无色溶液C中含有NaCl,则可推测出 X溶液为溶液;
(3)进一步测定可知,无色溶液 C的 pH >7,向其中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无现象,写出色溶液 C中所含溶质的有可能情况。

【答案】(1)氨气;(2)氯化钡;(3)氢氧化钠、氯化钠或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流程图可推知,无色溶液B为硫酸钠白色沉淀2为硫酸钡;无色溶液A中含有过量的氯化钡生成的氯化钠,X溶液为氯化钡(1)有氨味的气体是氨气;(2)无色溶液C中含有NaCl,则可推测出 X溶液为氯化钡;(3)进一步测定可知,无色溶液 C 的 pH >7,向其中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无现象,溶液C中可能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钠,故无色溶液 C中所含溶质的有可能情况氢氧化钠、氯化钠或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

考点:物质的推断
6.(7分)下图中: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单质,B为氧化物,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和F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D和E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两种原料。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请回答:
(1)D和E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 A B的化学方程式
② B C的化学方程式
(3)物质F可以是或(具体写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答案】(1)复分解反应;(2)①C+O2CO2(只要反应物中有O2或C ,生成物有CO2即可);② Ca(OH)2+ CO2="=" CaCO3↓+ H2O;(3) Fe;NaOH (可溶性碱和活泼金属,不包括K Ca Na。

写名称,化学式均可,顺序可以颠倒。

)
【解析】
试题分析: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C为碳酸钙;结合题意及图示可知A为碳;B 为二氧化碳;D和E分别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1)因为硫酸铜属于盐,氢氧化钙属于碱,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2)
①C+O2CO2(只要反应物中有O2或C ,生成物有CO2即可);② Ca(OH)2+ CO2="=" CaCO3↓+ H2O;(3)因为碳酸钙属于不溶性盐,可以高温分解或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故G只能为酸,所以F可以为Fe、NaOH (可溶性碱和活泼金属,不包括K Ca Na)
考点:推断
7.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B、C均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B、D、E、F、G是物质不同类别的物质,B和E反应同时有气体和白色沉淀生成。

D和E、F反应均有气体生成,G为黑色固体。

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F→G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3)A→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H4)2CO3化合反应 CaCO3高温
CaO+CO2↑
【解析】【分析】
B 、D 、E 、F 、G 是物质不同类别的物质,而且D 能和其他的四种物质发生反应,所以D 是酸,可能是盐酸或者硫酸,D 和E 、F 反应均有气体生成,所以E 、F 可能是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和活泼金属,G 为黑色固体,常见的黑色固体有二氧化锰、氧化铜、四氧化三铁、铁粉和碳粉,又因为G 和F 能够相互转化,所以G 是四氧化三铁,F 是铁单质,铁和氧气能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F 是铁单质,那么E 是碳酸盐或碳酸氢盐,E 、F 、G 分别是盐、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那么B 是碱,可能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钠,因为B 和E 反应同时有气体和白色沉淀生成,那么B 是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而E 是碳酸铵,因为A 、B 、
C 均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且B 能转化为A ,A 能转化为C ,C 能转化为B ,所以B 是氢氧化钙,A 是碳酸钙,C 是氧化钙。

【详解】
(1)E 的化学式为(NH 4)2CO 3;
(2)F→G 的反应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3)A→C 的反应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 3 CaO+CO 2↑。

8.A 、B 、C 、D 、E 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 D 是黑色固体,且与C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红色物质生成,E 的固体俗称干冰。

①、②、③、④的反应类型分别是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

图中“一”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D_________,E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O CO 2 Na 2CO 3+2HCl=2NaCl+CO 2↑+H 2O 22CuO+C
2Cu+CO 高温 【解析】
【分析】
A 、
B 、
C 、
D 、
E 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E 的固体俗称干冰,所以E 是二氧化碳,D 是黑色固体,且与C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红色物质生成,①、②、③、④的反应类型分别是复
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所以D 是氧化铜,C 是碳,A 是碳酸钠,B 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断正确。

【详解】
(1)由分析可知,D 是CuO ,E 是CO 2;
(2)反应①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Na 2CO 3+2HCl=2NaCl+CO 2↑+H 2O ;
反应④是氧化铜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2CuO+C
2Cu+CO ↑高温。

9.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铁、硫酸、氢氧化钡、硫酸铜和碳酸钠五种物质玩化学拼图游戏(如图),游戏规则要求图中相邻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C 物质的溶液呈蓝色,A 与E 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理之一。

()1A 物质的俗称是______,E 物质的用途是______;
()2B 与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E 与D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3按游戏规则,下列能替代B 物质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银 ②氯化铁 ③氯化钡 ④氧化铜
【答案】纯碱或苏打; 金属除锈; 2424Ba(OH)CuSO Cu(OH)BaSO +=↓+↓; 置换反应; ③
【解析】
【分析】
C 物质的溶液呈蓝色,因此C 是硫酸铜;A 与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理之一,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钡白色沉淀,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硫酸能与三种物质反应,因此E 是硫酸,A 是碳酸钠,B 是氢氧化钡,
D 是铁。

【详解】
(1)A 是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E 是硫酸,E 物质的用途是:金属除锈、做化工原料等;
(2)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钡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为
2424Ba(OH)CuSO Cu(OH)BaSO +=↓+↓;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
(3)按游戏规则,下列能替代B 物质的是氯化钡,它能与碳酸钠、硫酸铜、硫酸反应;故答选③;
10.A~D 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A 、B 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 、D 均为黑色粉末。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3)物质A 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4
24CO+Fe O 4CO +3Fe 高温 化合反应 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解析】
【分析】
仔细分析图示内容及“A 、B 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 、D 均为黑色粉末”可知:常见的黑色粉末为: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氧化铜、铁粉等;C 和A 能生成B 和D ,猜想C 和D 为四氧化三铁和铁,A 、B 分别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代入图示,验证符合,猜想正确。

【详解】
(1)根据分析,反应②为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3424CO+Fe O 4CO +3Fe 高温;
(2)反应③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3)物质A 是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因此可作燃料和冶炼金属的还原剂。

11.同学们到实验室去进行“探究金属的性质”实验。

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请你填空。

(1)若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
①滤液里一定含有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_____;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可能含有_____。

(2)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填写化学式)。

(3)反应后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硝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Zn(NO3)2 Fe(NO3)2 Ag、Fe Zn Ag、Fe 小于
【解析】
【详解】
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比铁活泼,铁比银活泼,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如果锌不足,则铁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

(1)若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滤渣中一定有铁,可能含有锌,溶液中的硝酸银完全参加了反应。

①滤液里一定含有
Zn(NO3)2,可能含有Fe(NO3)2;②滤渣中一定含有Ag、Fe,可能含有Zn;(2)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说明了铁未参加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Fe;(3)由于每65分质量锌能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每56分质量的铁能反应生成216分质量的银,所以反应后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原硝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2.推断题: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省去.
(1)金属B的活动性金属D的活动性(填“>”、“<”、“=”);
(2)若A是一种气体化合物,写出①的化学方程式:;
(3)向C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4)写出溶液C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2)Fe2O3+3CO2Fe+3CO2 (3)CuCl2+2AgNO3=Cu(NO3)
2+2AgCl↓
(4)CuCl2+2NaOH=Cu(OH)2↓+2NaCl
【解析】
试题分析:(1)由题目的信息可知:B是铁,D是铜,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铁比铜活泼,故答案为>
(2)若A是一种气体化合物,则A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Fe2O3+3CO2Fe+3CO2
(3)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氯化银白色沉淀,配平即可,故答案为
CuCl2+2AgNO3=Cu(NO3)2+2AgCl↓
(4)氯化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uCl2+2NaOH=Cu(OH)2↓+2NaCl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
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图框
式推断题;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断题;本题属于第一种类型.不论哪一种类型,都是通过实
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二、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
13.以下是印刷线路板的生产及废液的处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步骤②中发生的一个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的成份有________,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回收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Fe+CuCl2==Cu+FeCl2Fe、Cu Fe+2HCl==FeCl2+H2↑FeCl2
【解析】(1)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
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将铁
放入氯化铜、氯化铁、氯化亚铁的溶液中,铁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氯化铜反
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反应方程式为:2FeCl3 + Cu= CuCl2 +2FeCl2,
Fe+CuCl2==Cu+FeCl2,(2) 步骤②反应后的固体即为滤渣,成份有生成的铜和过量的铁,步骤③中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3) 步骤②与步骤③生成的氯化亚铁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氯化铁,可循环利用。

14.氯是一种重要的“成盐元素”,在海水、盐湖和盐矿中广泛存在。

(1)如图是氯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
于第______周期。

(2)含氯元素的物质大多具有消毒杀菌功能。

如:a 醋酸氯己定[C22H34C l2N10O2] b 氯化钠 c 二
氧化氯[ClO2] d.次氯酸钠[NaClO]等。

①醋酸氯己定属于______(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1个醋酸氯己定分子由______个原子
构成。

②b、d物质溶于水都能解离出钠离子,但阴离子不同。

写出d中阴离子符号______。

(3)次氯酸钠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

其生产流程如图:
①X、Y都是气体单质,Y具有可燃性。

步骤I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实现步骤Ⅱ的操作方法是______、过滤。

③步骤Ⅲ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2NaOH+X=NaClO+NaCl+H2O.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水和______。

④制取漂白粉[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的原理与步骤Ⅲ相似,将气体X 通入石灰乳(主要成分熟石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⑤洁厕灵、84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如图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二者混用易产生危险
b 反应前后离子种类不变
c 反应中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 反应中氯元素全部变成了有毒气体
【答案】7 三有机 70 ClO- 2NaCl+2H2O 通电
2NaOH+H2↑+Cl2↑蒸发结晶氯化
钠、氯气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ac
【解析】
【分析】
【详解】
(1)如图是氯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故填:7;三。

(2)①醋酸氯己定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1个醋酸氯己定分子由:22+34+2+10+2=70个原子构成,故填:有机;70。

②d中阴离子是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次氯酸根离子,可以表示为ClO-,故填:ClO-。

(3)①X、Y都是气体单质,Y具有可燃性,即Y是氢气,X是氯气,步骤I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 通电
2NaOH+H2↑+Cl2↑,故填:2NaCl+2H2O
通电
2NaOH+H2↑+Cl2↑。

②实现步骤Ⅱ的操作方法是蒸发结晶、过滤,故填:蒸发结晶。

③由2NaOH+X=NaClO+NaCl+H2O可知,反应前后钠原子都是2个,氧原子都是2个,氢原子都是2个,反应后氯原子是2个,反应前应该是2个,包含在X中,则X是氯气,因此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水和氯化钠、氯气,故填:氯化钠、氯气。

④将气体氯气通入石灰乳(主要成分熟石灰)中,氢氧化钙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⑤a.二者混用产生有毒气体氯气,易产生危险,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前后离子种类改变,例如反应前有次氯酸根,反应后没有次氯酸根,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中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例如反应前氯元素化合价是-1、+1,反应后是0、-1,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中氯元素部分变成了有毒气体,部分变成了氯化钠中的氯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填:ac。

15.用金属铁制备自来水新型消毒、净水剂Na2FeO4的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B中的物质是 _______;Na2FeO4属于 ______(填“酸”、“碱”、“盐”、“氧化物”).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该操作能使A、B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溶液C中的溶质组成存在_________种可能性.
【答案】Fe和Cu 盐过滤 A是液体,B是固体(合理皆可)复分解反应 2Fe(OH)2+H2O2=2Fe(OH)3三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反应的流程可知,过量的铁粉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由于铁是过量
的,在过滤后得到的固体B 是Cu ,Fe 的混合物;Na 2FeO 4是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填:Fe 和Cu ;盐;
(2)由上述反应①得到是固液的混合物,要将固液分开,应进行的操作是过滤。

故填:过滤;A 是液体,B 是固体(合理皆可);
(3)反应②是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和硫酸钠,反应的方程式是:FeSO 4+2NaOH=Fe (OH )2↓+Na 2SO 4,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③是氢氧化亚铁被过氧化氢氧化为氢氧化铁,方程式是:2Fe (OH )2+H 2O 2=2Fe (OH )3。

故填:复分解反应;2Fe (OH )2+H 2O 2=2Fe (OH )3;
(4)若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硫酸钠;若氢氧化钠过量,则有两种溶质﹣﹣硫酸钠和氢氧化钠;若硫酸亚铁过量,则有两种溶质﹣﹣硫酸钠和硫酸亚铁。

故填:三。

【点睛】
本题给出了制取物质的反应流程图,对于这类题目,需要搞清楚每一步反应物、生成物,清楚工艺流程原理.再结合有关的知识分析解答有关的问题。

16.某同学在实验室以石灰石(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为原料制取轻质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1)操作a 的名称是_____。

(2)该流程中有两个反应,产物中均出现碳酸钙,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

(3)为了验证加入Na 2CO 3溶液后,溶液A 中的溶质是否反应完全,可取过滤3的滤液加入_____(填字母)进行检验。

A 碳酸钠溶液
B 铁粉
C 无色酚酞
D 足量盐酸
(4)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生产生石灰,若要生产含氧化钙5.6t 的生石灰,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的质量是多少?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蒸发 2232=Ca(OH)+CO CaCO +H O ↓
2233Ca(OH)+Na CO CaCO +H =2NaO ↓ A 12.5t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氢氧化钠溶液经过操作a 变为氢氧化钠固体,故操作a 的名称是:蒸发;
(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Ca(OH)+CO CaCO +H O ↓;氢氧化钙也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3Ca(OH)+Na CO CaCO +H =2NaO ↓;
(3)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溶液A 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钙,加入碳酸钠,2233Ca(OH)+Na CO CaCO +H =2NaO ↓,过滤,除去碳酸钙,如果氢氧化钙未完全反应,则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如果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则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如碳酸钠过量,则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

A 、向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如果氢氧化钙未完全反应,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有白色沉淀产生,如果氢氧化钙已经完全反应,则无白色沉淀产生,符合题意;
B 、向滤液中加入铁粉,铁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碳酸钠都不能反应,无法验证溶液A 中的溶质是否反应完全,不符合题意;
C 、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无法验证溶液A 中的溶质是否反应完全,不符合题意;
D 、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盐酸,盐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明显现象,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气泡产生,故如无明显现象,可能是氢氧化钙未完全反应,也可能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如果产生气泡,则说明碳酸钠过量,氢氧化钙已经完全反应,故足量盐酸只能验证碳酸钠是否过量,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无法验证,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4)解:设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的质量是x
3
2CaCO CaO+CO 100
5680% 5.6t x ↑⋅高温
10080%=56 5.6t
x ⋅ x =12.5t
答: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的质量是12.5t 。

17.工业上以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 2,含有SiO 2、Fe 2O 3等少量杂质)为主要原料制备高性能的磁性材料碳酸锰(MnCO 3)。

其工业流程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