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发布时间:2021-08-30T07:47:53.039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1期作者:杨斌
[导读] 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方法
杨斌
贵州省人民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2
【摘要】: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集的微生物标本20400份,统计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比例,并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方法。
结果:204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检出率为4.00%,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包括标本污染(42.40%)、标本采集不规范(36.52%)、送检不及时(13.97%)、检验流程不规范(5.39%)、采血量不足(1.72%)。
结论:针对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质控对策可促进不合格标本比例的下降,有助于微生物检验准确性的提升。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能够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1],有助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近年来医学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在微生物检验中开始应用多种先进的检验设备,提升了微生物检验报告的准确性[2],但是除了仪器、检验技术外,送检的标本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微生物检验结果。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不仅会对临床疾病的诊治产生影响,还会浪费医疗资源,因此需要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掌握,通过采取积极的质控措施来解决该问题。
故本次研究选取204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中的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正文阐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本院该时间段内收集的微生物检验标本20400份进行观察。
其中血液标本5832份,尿液标本4275份,痰液标本5234份,分泌物标本1840份,脑脊液标本946份,肺泡灌洗液标本820份,胸腹水标本768份、粪便标本685份。
1.2方法
由具备丰富经验的检验科人员根据微生物检验合格标本的标准要求对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阶段的204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评估,选出其中不符合标准的标本,并对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外观、采集时间、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明确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讨论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
1.3评价指标
观察不合格检验标本的检出情况以及不合格原因。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体现。
2结果
2.1检出情况
204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共检出不合格的检验标本816份(4.00%),包括血液标本130份(15.93%),尿液标本148份(18.14%),痰液标本164份(20.10%),分泌物标本100份(12.25%),脑脊液标本91份(11.15%),肺泡灌洗液标本79份(9.68%),胸腹水标本65份(7.97%),粪便标本39份(4.78%)。
2.2不合格原因分布情况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标本污染、标本采集不规范。
见表1所示:
3讨论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多种因素会导致微生物检验结果出现误差。
近年来临床检验仪器越来越先进,
能够减少仪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而标本质量已成为影响检验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此次研究中,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为4.00%,通过对不同类型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与标本污染、标本采集不规范有关。
为了提升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需要制定并实施积极的质量控制对策,具体如下:(1)强化培训:检验科检验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提升其无菌操作意识,要求其熟练掌握规范的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流程和检验流程[3],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定时组织检验人员学习先进的检验技术,并要求医护人员尽可能提升标本采集、送检的效率,按照流程采集标本后及时送检,对于不能及时送检的情况,对标记进行标记并按照相关固定妥善保存。
(2)加强宣教:对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加强监宣教,让其重视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4],充分掌握标本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患者的准备工作,叮嘱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应向患者详细说明患者自行收集标本期间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严格遵照无菌原则,确保通过规范的采集流程得到标本。
(3)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交流:检验科检验人员通过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了解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临床症状和检验结果不符的情况,明确微生物检验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通过与临床医生沟通进行及时的改进。
(4)标本接收制度的建立健全:检验科严格执行标本接收制度,对于不合格的标本即刻拒收并退回到相应科室,与该科室相关人员分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提醒其按照标准规范的流程采集、储存标本以及及时送检。
总而言之,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较多,而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方法则有效提升检验标本合格率和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付燕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8):4101-4102.
[2]袁君君.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应的质控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3):57-59.
[3]曾丽君.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7):2459-2461.
[4]荣誉.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05):80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