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融媒体报道——以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能,人家又没发烧,至少那个时候是以发烧为依据”
“之前我也特别不理解有些的逃离,感觉很是气愤,读了作者的文章觉得自己确实狭隘”……正如读者留言所说,当所有媒体都在强化坚守和逆行的时候,人们对“逃离”深恶痛绝,但500万(官方公布数据)离开的人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声音也应该被听到。

《在人间》栏目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才能让读者听到真实的声音,这也是媒体把目光投向普通人的平民化视角的体现,所以才让人印象深刻。

(三)挖掘不一样的疫情故事
《在人间》的每一篇报道几乎都是亲历者的自述,每一个故事的挖掘都很有代表性,在微信端都产生了很高的阅读量。

除了上文提到的几篇,《武汉封城第一天》阅读数超过100万;《父亲双肺感染严重然而一床难求》阅读数超过50万。

他们让每一个普通人的声音被听到,把个体在重大事件中的微小努力与坚持汇聚成连接人心、鼓舞斗志的巨大力量。

《疫区影像日记(三):4个离家和回家的故事》一文通过4个离家和回家的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疫情给普通人带来的切切实实的影响与不便,更是从侧面让读者对疫情之下每一个人的挣扎与无奈多了一份理解与支持。

他们的口述,让远在千里之外的读者像在听朋友唠家常,简单中的不寻常让人印象深刻。

三、平民化背后的专业主义坚守
目前,传统主流媒体有关疫情的报道以权威信息发布为主,此外也有一些片段化的正能量切片,但缺乏对抗击疫情一线全面、深入的采访,对抗击疫情存在的挑战和问题缺乏关注,对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个人化的描述不多。

这次传统主流媒体对疫情的报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够完整和立体的。

而以凤凰网《在人间》为代表的这些坚韧的内容生产者,从直面疫情一线的千百万人中寻找故事和细节,讲述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传递他们的声音和感受,让远方的人们产生共情,也给历史留下了一份底稿。

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报道,也是检验各大媒体接近新闻核心现场突破能力的试金石,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新闻专业主义的真正意义。

面对复杂的新媒体传播环境,我们更应该回归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和精神真谛。

参考文献:
1.胡翼青.对当前平民化报道的反思[J].新闻知识,2003 (04):26-27+18.
2.姜红.“新闻秀”——平民的还是大众的[J].新闻记者, 2004(12):19-20.
3.周自祥.媒介平民化理念的思考[J].当代传播,2005 (02):15-16.
4.任晓红.回归与回避:新闻报道平民化的理性选择[J].郑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03):157-159.
(作者单位:昌吉学院)
浅谈如何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融媒体报道——以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
□何凯
摘要:对于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媒体应该如何创新实践,发挥自身的社会功能,协助控制事态发展,减少社会损失?笔者以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从内外联动合理报道、媒体融合创新、直观体验传播三个层面,探索融媒体报道如何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报道工作。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融媒体报道;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和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这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传播中尤为明显。

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是信息的聚集地,广大民众借助网络了解疫情发展的动向;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是舆论策源地,民众对报道的关注推动热点生成、舆论发酵、传播引爆,从而形成舆论闭环。

因此,主流媒体应做好疫情宣传报道的工作,通过有深度、有力量、有共鸣的融媒体报道,有效引导舆论导向,缓解民众因疫情而产生的焦虑。

笔者结合自己所在的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报道实践,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创新方面,探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融媒体报道模式。

一、上下联动,打造疫情报道“一盘棋”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作为广西广播电视台的新媒体传播主阵地,以第一视角、第一时间、第一信源将疫情信息传递给广大用户,通过旗下的广西视听移动客户端、广西IPTV、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网站等自主平台,以及央视频、央视新闻、微信、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微端第三方平台,形成及时、立体、全面的疫情报道传播网,通过多平台共推互助,摈除虚假信息,稳定人心,传递温暖。

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除了深耕广西广播电视台各频率频道传统端的报道内容,还通过与央视新闻、央视频、人民视频、新华视频等中央媒体联动,形成内容共享、直播联动、传播互助等合作方式,形成战“疫”报道传播一张网。

其中,央视新闻《共同战“疫”》24小时不间断直播,由央视新闻牵头负责,全国百家省市级媒体单位联动推广传播,通过前方连线、新闻发布报道、专家对话、
全国各地慢直播等内容组成,
疫情与传播
145
视听2020.05|
全方位、多角度报道我国抗击疫情的最新情况,覆盖数亿全国用户。

2月8日元宵节当晚,《共同战“疫”》采用了航拍的方式,联动全国十多个省会城市,共同亮灯“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用城市夜景之光向因为疫情不能回家的人传递祝福。

该直播内容不仅在各省市主流新媒体平台直播,还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大众平台形成内容碎片化二次传播,形成报道热点,助推其成为元宵节的焦点舆论话题,也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心拧成一条绳,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二、融合创新,记录抗“疫”一刻
从传播学角度来说,传受双方的互动是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传播互动性增强,受众参与度提高,能够提升受众对媒介的满意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眼下时髦的“用户思维”不谋而合。

在同样的形式下,内容越贴近用户,越像“量身定制”,用户的注意力也越发集中①。

针对疫情报道,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围绕短、平、快的内容生产思路,推出《抗疫一刻》网络报道专栏,用最鲜活、最感人、最轻量的新媒体报道方式传递疫情现场信息。

为了多方收集防疫信息源,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在疫情爆发后立即搭建由广西广播电视台各频率频道外采记者、全区各地市电视台记者、部分区直医院医生、全区各地交警通讯员、防控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等参与防控工作的相关人员微信群,同时安排记者、编辑24小时待命,跟进了解由参与防控工作的相关人员提供的内容素材,在确定了重点报道内容选题后,立即制作短视频、音频、H5、长图、漫画、推文等融媒体组合产品。

3月5日,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推出H5融媒体产品《广西与十堰心连心共抗疫》,通过手绘长图的形式,将文字、图片、视频等互联网元素融为一体,增加产品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在产品设计上,该H5融媒体产品通过红丝带将广西和十堰紧密连接起来,并通过政府组织协调支援十堰工作、广西救助物资运送情况、医疗生活物资运送情况、广西医疗队医生出征故事、广西和十堰医疗队救助情况等多组新闻融合贯穿整个H5,使其成为互动传播的引导线,增强了内容的可看性。

《广西与十堰心连心共抗疫》发布后仅3天的时间,点击量就超过了10万。

抗击疫情期间,主流媒体聚焦热点,立足地方,力求让内容产品体现出贴近性,倾力打造用户喜闻乐见的、积极参与的报道产品,传递正能量,体现其社会责任和价值。

除此之外,为了方便该H5融媒体产品在互联网端快速传播,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通过设计简洁的二维码海报,方便用户在微端直接观看该内容。

这个贴合用户体验的方式,加快了内容二次传播的步伐。

三、短视频传播,vlog成为疫情报道的有生力量
一场席卷而来的疫情让国人的春节假期变得漫长而又焦虑。

用户足不出户,短视频也因此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无论是人民视频、央视频等主流媒体短视频平台,还是抖音、快手、微视等大众化短视频平台,都成为民众获取疫情信息的重要渠道。

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借助广西广播电视台各频道内容生产的优势,通过碎片化拆条的技术处理,将优质内容生产成为符合央视频、央视新闻、微信、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的新媒体短视频,向广大用户快速传播广西疫情报道、有效实用的防控小知识、疫情心理辅导等热点内容。

由广西新闻频道制作的《83岁肌肉男,钟南山院士给你的建议》点击量达2000多万,点赞量上百万,堪称此次疫情宣传报道的爆款产品。

除此之外,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还收获了数十条超过百万点击量的短视频。

除此之外,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还关注普通人疫情生活的vlog。

这些vlog的风格自然随意,人物在画面中将亲身经历娓娓道来,加入了口语化、情绪化和具有互动性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专业报道带给受众的距离感,对受众更具有亲和力②。

其中,vlog《2020疫情下的邕城南宁》以一名航拍爱好者的视角,记录了南宁这座城市因为受疫情影响发生的变化。

视频中的每一个镜头和细节都讲述了普通人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的不同境遇。

视频创作者用平凡的视角将这座城市因疫情影响,新春之际异常冷清、亲人不能团圆相聚、各行业坚守岗位者等内容娓娓道出。

视频在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首发后,在微信、微博、央视频等平台总点击量超过20万,成为UGC用户爆款产品之一。

除了普通民众的视角,一线抗疫的视角同样令人感动。

以广西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医生杨晓祥为例。

他是其所在医院报名参加支援湖北医疗队的第一人。

抵达武汉后,他利用空余时间,通过vlog的形式记录着每天工作和生活。

在他的vlog中,用户既可以了解到前线工作救治的情况,还可以看到其休息之余用太极拳放松精神的内容。

类似的vlog还有很多,这些素材不仅成为广西媒体报道前线援助情况的重要内容,还是广大民众获取武汉疫情救治情况的重要信息源。

这些看似碎片化的场景,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散发着记录真实、凝聚人心的能量。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是变革的时代。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流媒体只有聚力创新、融合传播,才能走出一条新型报道道路。

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已经由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转变成“传播者+接受者”。

只有调动他们主动参与信息传播的积极性,使其直接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观点,才能有效推动内容的快速传播。

注释:
①张权.用融媒体产品点亮重大主题报道[J].新闻战线,2018(09):88-89.
②陈孟.疫情期间的融媒体传播特点分析[EB/OL].人民网,2020-03-09./n1/ 2020/0309/c40628-31624018.html.
参考文献:
1.短视频在疫情报道与传播中如何发力[EB/OL].新京报传媒研究,2020-02-10.https:///mzw/ content/detail/id/182112/keyword_id/-1.
2.栾轶玫,张雅琦.“新冠肺炎”疫情传播中的信息呈现与媒体表现[J].新闻战线,2020(03):12-15.
(作者单位: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广西广电新媒体有限公司
)疫情与传播
146
|RADIO&TV JOURNAL20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