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吴澄《不居集》治痨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
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p
r .2024,V o l .32N o .7 [3]仝小林,刘文科.论膏浊病[J ].中医杂志,2011,52(10):816-818.
[4
]潘嫦敏,欧阳北江生.高尿酸血症分型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J ].辽宁医学杂志,2015,29(4):216-219.
[5
]张海艇,谢峥伟,沈维增,等.清热利湿法治疗湿热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J ].世界中医药,2014,9(7):892-894.
[6]倪青,孟祥.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中医认识与治疗[J ].北京
中医药,2016,35(6):529-535.
[7
]高红勤,朱良春,朱婉华,等.朱良春治疗痛风经验应用体会[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8):114-115.
[8
]项婷,孙保国,张诗军,等.尿酸方治疗湿瘀型高尿酸血症51例[J ].江西中医药,2014,45(8):37-39.
(收稿日期:2022-12-16)[编辑:周荣荣张思思]
җ基金项目:黄山市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2022152)通信作者:江国庆,E -m a i l :1402587926@q q
.c o m 第一作者:张涵雨,E -m a i l :553595803@q q .c o m 浅析吴澄‘不居集“治痨思想җ
张涵雨1江国庆1,2
,江瑜1,彭静1,叶青1,唐杰1,胡玉龙1,赵心怡1,孙敏1
(1.安徽省黄山市新安医学研究中心,安徽黄山245000;2.安徽省黄山市中医医院,安徽黄山245000
)ʌ摘要ɔ 吴澄是清代新安医学的代表性人物,
在其著作‘不居集“中收集了各医家治虚损之法,而对于痨瘵的治法,散在于各个虚损门类中㊂该文将吴澄‘不居集“中治疗痨瘵的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对后世医家以 托法 治疗痨瘵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㊂
ʌ关键词ɔ 痨瘵;
吴澄;‘不居集“;肺痨;虚劳;新安医学;痨嗽方;解托法;补托法中图分类号:R 222.1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
.c n k i .11-3555/r .2024.0704 肺痨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损性疾病,中医中与本病相关的病名有很多,如 肺痨 痨瘵 骨蒸
劳嗽 传尸 尸注 鬼疰 等㊂‘黄帝内经“将肺痨归于 虚劳 范畴,‘神农本草经“首次出现 鬼疰 之名[
1]
㊂华佗提出该病具有传染性,隋㊃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将虚劳的病位定为五脏,‘中藏经“中有 传尸
鬼疰 尸注 等传染病的详细描述,唐宋时期医家确
定了本病的病位㊁病机和治则等[2
]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首次以 痨瘵 定名[3]
㊂明清时期,肺痨的病因病机和治则发展已较为完善[
4]
㊂自西方医学家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后,中医将传统的 痨虫 与结核分枝杆菌比
附,采纳西医表明病灶的 肺痨 病名[
5]
㊂吴澄是清代新安医家,号师朗,今安徽歙县人㊂吴
澄自幼喜读‘易经“,后弃儒从医,尤其对虚损证的治疗有独特见解,首创外因致外损学说[
6
]㊂其在代表著作‘不居集“中收录了大量中医大家论治虚劳的理法方药,其中有关肺痨的论述较多㊂在清代,众多医家认为
外感与内伤同时作用是导致肺痨的病因所在,外感即感染痨虫,内伤为先天禀赋不足㊁男子房劳过度㊁女子血虚㊁营养不良等多种因素而致的正气虚损;治疗肺痨的主流思想是益气养阴清热,医家普遍认为肺痨的主要病理特点为阴虚,只有益气补虚方可培元,在治本的
同时辅以治标,常配化痰止咳药和收涩药[
4
]㊂由此可见,清代治疗肺痨的理法方药已经形成体系㊂本文把新安医家吴澄‘不居集“书中有关痨瘵的部分进行整理,阐述其特有的治痨思想㊂
1 纳百家之长,
对痨瘵成因的认识独具一格吴澄‘不居集“共50卷,
分上㊁下两集,其中上集的30卷汇集历代名医论治肺痨之法[7]
㊂如元㊃葛可久
‘十药神书“曰: 保养真元,固守根本,则一病不生,四体轻健;若日不养真元,不守根本,病即生矣㊂根本者,
气血精津也㊂ 提出肺痨的发病原因主要是人体气血津
液亏虚,痨虫乘虚而入,故而发病[8
]㊂‘紫庭方“曰: 传
尸㊁伏尸皆有虫㊂ 说明肺痨的病因为痨虫侵袭,其中记载的 上清紫庭追痨法 即为杀痨虫之法㊂元㊃滑伯仁曰: 阳虚曰生寒,阴虚曰发热,久虚久热变为骨蒸,久嗽成痨,久痨成疰㊂ 认为肺痨由骨蒸久劳形成㊂吴澄总结前人对肺痨的论述,结合自身对本病的认识,提出
8 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7期
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
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p
r .2024,V o l .32N o .7痨瘵成因㊂
1.1 虚中夹邪咳而成痨 咳嗽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既可以是肺部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也可作为一个
独立性的证候[9]
㊂明㊃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言: 痨
瘵之病,非止一端㊂其始也,未有不由素体虚弱,劳伤心肾㊂又有外感风寒暑湿之气,或先为疟疾,以致咳嗽,邪气入里,失于调理,又不能保养,过于房劳,伤于饮食,而成痨瘵之候㊂ 可见,痨瘵的咳嗽实为正气不足㊁外邪相干所致㊂
‘不居集“提出 外感致虚 论,认为咳嗽可分为
3种,
包括外感咳嗽㊁内伤咳嗽和外感兼内伤咳嗽,其中外感兼内伤咳嗽多变难治㊂外感风寒咳嗽,只用疏散之法,病情不可破,这可能是因为体弱的人久咳会变为郁咳,进而变成肺痨㊂内伤不足引起的咳嗽,外邪未被清除,越用滋补之品则咳嗽越重,也会变成肺痨㊂1.2 热郁生痨虫 肺痨发生的外因是感染痨虫,痨虫贯穿此病始终,是不可或缺的环节㊂关于痨虫,很多古籍中有提及,‘外台秘要“提出: 肺劳热,损肺生虫,形如蚕,在肺为病,令人咳逆气喘㊂ ‘辨证录“曰: 骨髓之中遂生痨虫,因循至死,深可伤也㊂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医家明确肺痨具有传染性,并提出 痨虫 这一概念,说明已经考虑到生物性病原的问题
[10
]㊂
吴澄在‘不居集“中提出 痰嗽因热郁生虫 ,痨虫出现在五脏引起咳嗽,早期可治愈㊂对于此类型,在组方用药上主张用 痨嗽方 ,该方由百部㊁贝母㊁蛤蚧㊁知母㊁薄荷㊁橘红㊁地骨皮㊁甘草组成㊂方中蛤蚧补肺气,止咳定喘;贝母清热化痰,纳气平喘;百部甘润苦降,润肺止咳㊂三药合用,共奏清肺热㊁补肺肾㊁纳气定喘㊁润肺止咳之功㊂知母上行可润肺泻火,下行可补肾阴㊁泻虚火,中可清里热㊁滋阴除烦;地骨皮性寒,具有清热凉血㊁清热降火之功㊂知母㊁地骨皮同用,清热降火而无苦燥伤阴之弊㊂橘红燥湿化痰;薄荷疏散风热,利咽;甘草祛痰止咳,调和药性㊂因此,痨嗽方针对痨瘵因热而生虫的咳嗽,以定喘止咳㊁清退虚热㊁补肺肾之气为主,该方体现出吴澄祛邪补虚 托法 之妙用㊂此外,本方中提出 于五更时分服 ,五更在寅正四刻,也就是平旦,‘灵枢㊃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 朝时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㊂ 平旦是自然界阳气带动人之正气生发之时,强调 五更服 不仅可以增强药效,而且此时病邪
减弱,正是扶正气的好时机[
11]
㊂1.3 久咳劳嗽 ‘证治要诀“云: 劳嗽,有久嗽成痨者,有因病劳久嗽者㊂ 久咳与久劳相互影响,久咳成劳,久劳成咳,但症状大多相同,多为 寒热往来,或独热无寒,
咽干嗌痛,精神疲极,所嗽之痰或浓或淡
㊂对于此类劳嗽,吴澄推荐用薏苡仁散(出自‘医钞类编“),也可用保和汤㊁紫菀汤㊁知母茯苓汤㊁宁肺汤等㊂对于久嗽不止,有发展成痨瘵趋势的患者,建议用团鱼丸(出自‘普济方“),此方在原书中用于治疗骨蒸潮热㊁咳嗽,在新安医家程国彭所著‘医学心悟“中主要用于 久咳不止,恐成痨瘵 之候㊂团鱼丸在两位新安医家治疗久咳痨瘵中都有体现㊂方中大团鱼(即鳖)性味甘平,主补中益气,补诸不足;贝母化痰止咳;知母清热凉血;前胡㊁柴胡疏肝理气,化痰止咳;杏仁下气止咳㊂诸药同用,共奏化痰止咳㊁清热养阴之功㊂因肺痨往往迁延日久,所以本方既是药方,也是食疗方,便于患者服用㊂
1.4 髓热痨瘵 肺痨发热,此热由骨髓发出㊂‘素问㊃阴阳应象大论“指出 肾生骨髓 ,认为骨髓热是因肾经虚损所致㊂
吴澄指出,初起的痨瘵发热,胃气足以胜药力,此时托法体现在急用峻猛之剂,并加入人参引导血气退热㊂若出现劳嗽声哑不出㊁体虚自汗㊁四肢倦怠,则用秦艽扶羸汤(出自‘杨氏家藏方“)治疗,该方由秦艽㊁柴胡㊁鳖甲㊁人参㊁当归㊁紫菀㊁半夏㊁甘草㊁地骨皮组成㊂方中秦艽㊁柴胡㊁地骨皮主清热,鳖甲㊁人参滋阴补气,用于治疗骨蒸潮热及劳嗽之症㊂吴澄认为,本虚又感风邪,如果用滋补之品治疗,会导致热入骨髓,出现骨蒸劳热之证,此处用轻清药柴胡,取其升清宣畅之功,祛除髓中之热㊂
1.5 瘰疬成痨瘵 中医认为,瘰疬是因痨虫入侵引起,痰是发病原因,因痰致虚是基本特征,治疗应扶正
祛邪㊁治痰杀虫[
12]
㊂吴澄认为瘰疬是人体虚损的标志,因肾水不足导致相火熏蒸津液,凝聚于皮肤与肌肉之间,生成不红不肿之物,容易被人忽略,久之会溃烂㊂这是由肝肾虚热㊁气血不足导致的,治疗宜用益气养荣之法㊂如果用 劫药 攻下,会导致气血越来越亏虚,气血不足往往会变为痨瘵㊂因情志郁结,损伤肝经,导致精力耗损,这是虚劳后出现的病证,久之则容易变为痨瘵㊂
9
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7期
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
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A p r.2024,V o l.32N o.7
2治痨藏于虚损,首创托法方剂13首
虚劳是由多种原因导致以脏腑阴精㊁阳气亏损为主要病机的慢性虚损性疾病[13-14]㊂对于虚劳病的论治,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多从五脏虚损和阴阳虚损的角度论治[15]㊂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疾病,劳损在肺[16]㊂唐代以前,医家多认为虚劳是肺痨的常见并发症[17-18]㊂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各医家对虚劳和肺痨的认识不断深入,后将两者区分开来㊂如‘中藏经“提出肺痨具有传染性,‘备急千金要方“提出肺虫学说等[17]㊂基于肺痨既有传染性又有虚损性的特点,后世医家也提出肺痨虽不等同于虚劳,但也可从虚论治的观点[19]㊂吴澄在‘不居集“中提出肺痨 究其原因,每由嗽起,因立解托㊁补托二法㊂
2.1‘不居集“治虚之法吴澄将‘周易“中 简易 和 不易 的思想融会贯通,著成‘不居集“㊂该书为治疗虚劳的代表著作,既总结前人的虚劳治法,又阐述吴澄自身的 外损 理论[20]㊂书中首次提出 外损致虚 学说[21-23],创造性提出 理脾阴 解托 补托 之法治疗虚损疾病[24]㊂
(1)理脾阴法吴澄继承李东垣的脾胃学说,注重滋补脾气,与叶天士养胃阴思想相辅相成[25]㊂针对外感虚损,提倡用理脾阴法治疗,用药力避寒凉,喜用芳香甘平之品[26]㊂理脾阴法主要是调理五脏阴阳㊁气血津液㊂理脾阴法有九方,均注重填精血㊁升脾阳㊁养阴益气㊁调和阴阳[27]㊂其中,中和理阴汤㊁升补中和汤理脾健胃,补阴扶阳;保金汤理脾润肺,养阴补气;资成汤㊁理脾益营汤理脾养心,养阴生血;畅郁汤理脾滋肝,养阴清火;培土养阴汤理脾固肾,养阴生津;理脾阴正方㊁味补汤理脾兼顾五脏,养阴以灌四旁[22]㊂
(2)托法吴澄认为,肺痨咳嗽属于 虚中夹邪 ,是虚劳虚损之证㊂对于肺痨,吴澄主张扶正祛邪,不可通用滋补之法,宜使用托法(即解托㊁补托法)㊂托法主要治疗既外感六淫邪气,又有正气虚损,出现虚实夹杂的病证,此法分为解托法和补托法㊂此二法常用柴胡与葛根,葛根味辛,性凉,辛而能润不至热,凉而不滞可解表,具有解肌退热㊁生津止渴之功;柴胡能升,能拔陷,可疏散退热,升举阳气㊂体虚之人不可使用过于清凉之药以防邪气不解,柴胡㊁葛根合用,升提有度,可使邪气迅速排出肌表,这就是托法之妙[28]㊂
2.2‘不居集“ 托法 方剂吴澄运用托法治疗虚损疾病见解独到,强调托法在培补人体正气㊁抵御外邪方面的重要作用,创解托㊁补托十三方[28]㊂
(1)解托方吴澄认为,当患者素体本虚,内伤轻而外感较重时(即虚劳病证前期),应当以祛邪为主,辅以扶正,这就是解托法㊂自拟柴陈解托汤㊁柴苓解托汤㊁和中解托汤㊁清里解托汤㊁葛根解托汤㊁升柴拔陷汤6首解托方㊂其中,柴陈解托汤 治外感之证,寒热往来,寒重热轻,有似虚劳寒热者 ,方用 柴胡㊁干葛㊁半夏㊁厚朴㊁泽泻各六分,甘草三分,秦艽㊁藿香各六分,陈皮五分,生姜㊁大枣㊁山楂各八分 ㊂柴苓解托汤 治外感之证,寒热往来,热重寒轻,有似虚劳寒热者 ,方用 柴胡㊁黄芩㊁干葛各一钱,陈皮八分,山楂㊁泽泻各一钱,甘草五分,赤苓 ㊂和中解托汤 治外感之证,手足厥冷,恶寒淅沥,肢节酸疼,有似阳微者;口渴欲饮,舌上微苔,有似阴弱者 ,方用 柴胡㊁干葛㊁山楂㊁泽泻各一钱,陈皮八分,甘草三分,生姜,大枣 ㊂清里解托汤 治外感之邪,蒸蒸烦热,躁闷喘渴,有似阳虚内热者 ,方用 桔梗㊁麦冬㊁干葛㊁柴胡㊁瓜蒌仁㊁泽泻㊁车前各一钱,黄芩一钱五分,生甘草三分 ㊂葛根解托汤 治正气内虚,客邪外逼,有似虚劳各证 ,方用 干葛㊁柴胡㊁前胡各八分,防风六分,陈皮㊁半夏㊁泽泻各一钱,生甘草三分,生姜,大枣 ㊂升柴拔陷汤 治外感客邪,日轻夜重,有似阴虚者 ,方用 升麻㊁柴胡㊁前胡㊁葛根㊁陈皮㊁半夏㊁枳壳㊁山楂㊁泽泻㊁车前子㊁生姜㊁大枣 ㊂
(2)补托方虚劳病证后期,邪陷于内,正气匮乏,吴澄认为此时应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此为补托法㊂自拟益营内托散㊁助卫内托散㊁双补内托散㊁宁志内托散㊁补真内托散㊁宁神内托散㊁理劳神功散7首补托方㊂其中益营内托散 治阴虚不足,不能托邪外出者 ,方用 柴胡七分,干葛一钱,熟地一钱,当归八分,人参五分,甘草三分,秦艽八分,续断八分,生姜,大枣 ㊂助卫内托散 治阳虚不足,不能托邪外出者 ,方用 柴胡八分,干葛一钱,黄芪一钱,白术一钱,人参五分,甘草三分,茯神八分,当归六分,生姜,大枣 ㊂双补内托散 治阴阳两虚,不能托邪外出者 ,方用 人参五分,黄芪一钱,熟地一钱,当归八分,柴胡八分,干葛八分,白术八分,秦艽七分,川芎六分,甘草三分,生姜,大枣 ㊂宁志内托散 治外感客邪,内伤情志,忧思抑郁,矜持恐怖,神情不畅,意兴不扬,恶寒发热,身服头疼者 ,方用 柴胡八分,茯神六分,葛根一钱,人参五分,当归八分,枣仁
0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7期
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
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p
r .2024,V o l .32N o .7六分,远志六分,橘红六分,贝母八分,益智仁五分,加生姜㊁大枣同煎 ㊂补真内托散 治房劳过度,耗散真元,外挟客邪者 ,方用 柴胡八分,干葛八分,人参五分,黄芪一钱,熟地一钱,当归八分,茯神八分,枣仁六分,麦冬七分 ㊂宁神内托散 治食少事烦,劳心过度,兼感外邪,寒热交作者 ,方用 丹参一钱,茯神八分,枣仁六分,人参五分,甘草三分,当归八分,续断一钱,柴胡八分,干葛八分,远志六分,生姜,大枣 ㊂理劳神功散 治伤筋动骨,劳苦太过,损气耗血,而邪有不能外出者 ,方用 秦艽一钱,续断一钱,杜仲一钱,香附七分,当归八分,骨碎补一钱,陈皮七分,甘草三分,五加皮八分,金毛脊八分,柴胡八分,葛根八分,生姜,大枣 ㊂3 小结
吴澄是清代新安名医,其所著‘不居集“采百家之长,融贯古今,是治疗虚损疾病的专著,对于治疗肺痨的学术思想及治验多体现在治虚劳中㊂
3.1 肺痨与虚劳的关系 各医家对肺痨与虚劳的认识在唐代以前混淆不清,常将肺痨归于 虚劳 范畴㊂
宋代以后,两者才得以区分,明清时期仍有医家将痨瘵附于虚劳之后㊂直至现代,临床医师对两种疾病有了较清晰的认识,认为肺痨是因正气虚损又感染痨虫所致的一种传染性慢性虚损性疾病,其病位主要在肺,病性为阴虚,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㊁咯血㊁潮热盗汗㊁消瘦等症,治疗以补虚培元㊁抗痨杀虫为基本原则㊂虚劳的成因主要是正气久虚不复,是多种慢性虚损性疾病证候的总称,其涵盖的范围较广,涉及多种疾病,以脏腑气血亏虚为主要表现,补益是其基本治疗原则[
17
]㊂3.2 吴澄‘不居集“中的治虚思想 吴澄治疗虚损疾病采用的理脾阴法㊁托法共涉及药物64味,
以柴胡㊁葛根㊁甘草用量较多,主要归脾㊁肺㊁肾经[16
]㊂吴澄辨治虚损疾病的学术思想至今仍对诊治虚劳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提出脾虚分阴阳,治法变化不居,选方用药独具一格,不仅拓宽了后世医家治疗虚损疾病的思路,也丰富了新安医学辨治虚损疾病的理论㊂
3.3 吴澄‘不居集“中的治痨思想 笔者在学习‘不居集“中关于肺痨的相关论述时,总结吴澄认为的肺痨病因即虚中夹邪所致咳嗽㊁痨虫㊁久咳劳嗽㊁髓热和瘰疬病㊂针对肺痨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吴澄提出使用托法解证㊂其次,书中多次提到不可单用滋补或攻伐之法㊂吴澄首创外感致虚理论,提出以托法治痨,善用柴胡和
葛根二药㊂托法又分为解托和补托二法,对现代临床治疗肺痨及虚损疾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㊂
参考文献
[1]赵雅琛,王兴伊.鬼疰病名考[J ].医学与哲学,2022,43(12):78-80.
[2]赵霞.肺痨[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1,28(12):14-16.[3]姜德友,高欣元.肺痨病源流考[J ].河南中医,2018,38(8):1141-1146.[4]朱新瑜.肺痨的源流及用药规律研究[D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5
]王沛珊.从 肺结核 病名演变看中国近代医学知识的多元汇通[J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2,42(9):123-
143,148.[6]李慧,孙宇洁,付书璠.浅析‘不居集“吴澄不寐辨治特色[J /C D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9):267-268.
[7]吴澄.不居集[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8
]刘增光,叶品良,周文,等.葛可久‘十药神书“治疗肺痨病初探[J ].湖南中医杂志,2014,30(3):105-106.[9]王雪京.谈咳嗽分类的临床意义[J ].天津中医药,2012,29(1):57-58.
[10]付子珊,杨宇峰,石岩.肺痨病因病机理论框架研究[J ].河北中医,2021,43(5):856-859.[11
]陈含璐,郭炽娇,李睿青,等.从时间医学角度探索‘金匮要略“服药时间及规律[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6)
:3678-3680.
[12]灭痨消瘰丸治疗瘰疬‘淋巴结核“临床总结报告[C ]
//中国人才研究会.中国第2次骨结核骨病学术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2005:25-26.[13]旋静,丁庆刚,孙牧,等.虚劳的中医诊断规范[J /C D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8):205-206.[14
]陈家英.虚劳病病机证候特点:学习‘金匮㊃虚劳病篇“体会[J ].陕西中医,1984,5(9):40-41.
[15
]戴梦,刘杰,盛昭园.中国历代医家对虚劳病的认识之回顾与分析[J ].环球中医药,2021,14(4):627-630.
[16]邹正荣.浅谈中医学对肺痨的认识[J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1):29-30.
[17]王志刚,丁家森.肺痨与虚劳浅鉴[J ].亚太传统医药,2017,13(9):58-59.[18]刘志梅,肖长国.明清以前肺痨病文献考辨[J ].西部中医药,2012,25(4):36-38.[19]王德周,张建荣.从‘金匮要略“虚劳病篇谈对肺痨的论治[J ].
11
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7期
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
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p
r .2024,V o l .32N o .7 国医论坛,2011,26(4):3-4.
[20]谢丹丹,杨勤军.从‘不居集“探析吴澄虚损证治特色[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8(2):5-6,10.
[21
]常永龙,黄辉.基于卦象比拟探析吴澄‘不居集“热证辨治特色[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30(23):26-28.[22]蔡旻,方向明.吴澄 理脾阴 法之思想探析[J ].江苏中医药,2022,54(10):13-15.
[23]齐城成,张其成.新安医家吴澄‘不居集“医易思想探析[J ].中医药通报,2022,21(7):21-24.[24
]姚慧,郭锦晨,徐慧,等.浅析新安医家吴澄‘不居集“虚损辨治特色[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11):861-864.[25]杨春荣,程红.浅析吴澄‘不居集“理脾阴思想[J ].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7):21-22.
[26]姚慧,冯烨,张浩,等.吴澄‘不居集“理脾阴法治疗虚损[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5):1072-1074.[27
]李慧,付书璠,孙宇洁,等.基于‘不居集“浅析吴澄理脾阴之法治疗外感虚损[J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21,44(1)
:83-86.
[28
]姚慧,张浩,郭锦晨,等.新安医家吴澄‘不居集“解托㊁补托法辨治虚损特色[J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
34(2):48-49.
(收稿日期:2022-12-11
)[编辑:白晓晖]
җ基金项目: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1704a 0802169
);安徽省第13批 115 产业创新团队 针药结合防治脑病产业创新团队 项目(皖人才办 2020 4号)
通信作者:王震,E -m a i l :1574985610@q q
.c o m 第一作者:魏多雨,E -m a i l :3408447195@q q
.c o m 从肾论针刺治疗老年眩晕җ
魏多雨1,王震2,赵薇薇1,朱文旭1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230012;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61
)ʌ摘要ɔ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病证,
是老年患者就诊时的常见主诉,临床中采用针灸结合中医辨证治疗眩晕可取得显著的疗效㊂该文认为老年眩晕虽然病位在头脑,但发病根本在于肾虚,主张从肾入手,以益肾为主㊁通督为辅,依据 上病下取 思想对患者行针刺治疗,重用太溪㊁悬钟㊁三阴交益精填髓,配合 通督七穴 通督调神,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附病案1则加以验证㊂
ʌ关键词ɔ 老年眩晕;
从肾论治;益肾通督;针刺中图分类号:R 246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
.c n k i .11-3555/r .2024.0705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病证,
以眼花㊁头晕,甚或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1]
㊂研究显示,眩晕在老年人群中尤为多见,且易反复发作[
2]
㊂老年眩晕既是一个独立疾病,也是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可由心脑血管疾病㊁前庭系统疾病㊁颈椎病及精神疾病等引起㊂笔者结合文献研究与临床实践发现老年眩晕以肾虚为根本,治疗当以补肾为要,运用针刺疗法可快速缓解患者症状,现将诊治经验介绍如下,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㊂1 中医病因病机
老年眩晕归属中医 眩晕 范畴,各医家对其病因
病机有不同的认识㊂‘素问㊃至真要大论“曰: 诸风掉
眩,皆属于肝㊂ 眩晕的发生与肝风密切相关[
3]
㊂东汉㊃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 痰饮致眩 的观点,金元时期朱丹溪也强调 无痰则不作眩 ,认为痰饮是眩
晕的重要致病因素[4
]㊂明㊃虞抟在‘医学正传“中提出
血瘀致眩 理论,认为血瘀是眩晕的重要病理因素[5]
㊂李东垣认为诸多疾病皆由脾胃内伤引发,脾胃为气血
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受损则气血亏虚,清浊逆乱,从而引发眩晕[6]
㊂张景岳在‘景岳全
书㊃眩运“中提出: 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㊂ 认为眩晕发生的主要病
因为虚损,当以补治之[
7]
㊂现代医家将其病因病机总结为虚实两端,气血㊁肾精亏虚则髓海不充,脑失所养;风㊁火㊁痰㊁瘀等实邪上扰清窍,则头目不利,皆可发为
眩晕[
8]
㊂笔者认为, 虚 在老年眩晕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
21 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7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