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射洪县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右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图中气压:丙>丁>甲>乙 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D.甲地多为晴朗天气
2.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
B.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
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
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
读图完成3~4题。
3.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是( )
A.地处沙漠,昼夜温差大 B.地处沿海平原,地形平坦
C.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 D.植被常绿茂密,减弱风力
4.珀斯风力强劲的时期 ( )
A.亚洲低压强盛 B.正值当地葡萄的收获季节
C.享受珀斯海滩阳光浴的最佳季节 D.西欧南北温差大
下图为2015年2月8日8时(北京时间)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
完成5~6题。
5.此时丙地的风向为 (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6.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及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 ( )
A.甲—反气旋、晴朗乙—气旋、阴雨B.甲—低压、阴雨乙—高压、晴朗C.甲—气旋、晴朗乙—反气旋、阴雨D.甲—高压、阴雨乙—低压、晴朗
下图为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
上山放牧、农田轮种、大面积种植橄榄是该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
据此完成7~9题。
7.下列对该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评价中,符合实际的是( )
A.降水丰沛,热量充足,水热配合得好 B.冬雨夏干,旱涝频繁,灌溉水源不足C.全年多雨,灌溉用水充足 D.土壤肥沃,耕地广阔
8.关于该地区的农业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域类型主要是大牧场放牧业 B.地域类型主要是商品谷物农业
C.山地牧场放牧的季节应该在冬季 D.河流两岸的小麦和玉米是两年轮种
9.若估算本地小麦和玉米的产量,采用的技术是( )
A.GRS B.GPS C.RS D.GIS
读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我国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11.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
读图,完成12~13题。
.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铁矿资源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廉价劳动力多
.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④⑤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经验,针对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 )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B.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建设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图1
.该段河流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后( )
.大坝上游河道变宽,通航条件改善 B
.河流支流数量增加,流域面积增大 D
.大坝建成后,流量历时曲线上的甲、乙点将
.甲、乙同时上移 B.甲、乙同时下移
.甲下移,乙上移 D.甲上移,乙下移
读“长江口分流沙洲洲头年平均5 m等深线变化图”,完成16~17题。
年夏季5米等深线所处位置相对于甲点( )
B.向下游移动 C.位置不变 D.不确定
~2007年等深线位置变化原因叙述可能性最小的是(
.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 B.上游修建水利工程
D.疏浚河道
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无坝引水工程,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上,鱼嘴把岷江分为内江与外江,分水堤构筑在岷江的弧形弯道上。
在洪水期,内外江水量分配比例是4∶6,同时如果水量超过宝瓶口,水就会自动从飞沙堰排出。
读“都江堰示意图”,回答下面18~19题。
18.夏季洪水中只有约20%的泥沙通过宝瓶口由灌溉渠道进入成都平原,主要是因为( ) A.凸岸泥沙沉积,凹岸流速快,进入宝瓶口泥沙少
B.内江从飞沙堰排出的河水流速快,泥沙含量大
C.外江江面比内江宽,水流速度比内江快
D.随洪水而来的泥沙大部分随表层水流流向外江
19.岷江是长江流域水量较大的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段。
下列有关岷江中下游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侧支流比东侧支流流速慢 B.东侧支流水能资源更丰富
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 D.雨水是唯一的补给水源
三峡工程运行后,根据现行调度方案,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将在145米至175米之间变化。
三峡水库周边形成水位落差30米、面积约为302平方千米的消落区(消落区是指河流、湖泊、水库由于季节性水位涨落,使被水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出露水面的区域),消落区的不同高程处可以适时适度进行开发利用。
据此回答下面20~21题。
20.三峡水库水位在某季节调至最低,是为了保证水库下游地区的( ) A.航运 B.防洪 C.灌溉 D.供水
21.对消落区的开发,将有利于库区( )
A.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B.改善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
C.可持续利用水库 D.减轻地质灾害
读某水库运行后入库泥沙量、出库泥沙量及拦截率变化统计图,完成下面22~23题。
22.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该水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水库库容逐渐变小 B.上游来水减少
C.库区水污染加剧 D.入库泥沙量不断增多
23.2009年出库泥沙量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B.水库库容变小 C.水库清淤 D.水库拦截率高
下图为某产业转移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24~25题。
.该产业最有可能是
.服装设计业 C
退期四个发展阶段。
读图完成26~27题。
图a 产业典型产品示意图b 产品生产环境的产业链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进程,向西部地带转移的工业部门在图a中处于哪个阶段 B.② C.③ D.④
中,目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环节是( )
B.产品加工 C.产品销售 D.产品更新读图,完成下面28~29题。
2010~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发展趋势的是( )
①煤炭不占重要地位②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下降③石油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太阳能、风能等其他能源消费比重几乎没有变化
.②④ C.③④ D.②③
.下列能促进我国能源消费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①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②加快产业升级,提高重化工业比重
④结合国情增加煤炭消费比重
32题。
图
图2
30.天山位置,相当于图2所示的( )
A.乙处 B.丙处 C.戊处 D.庚处
31.天山北坡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分异现象,类似于下列自然带更替现象中的( ) A.甲-乙-丙-丁 B.乙-丙-己-戊 C.丁-丙-乙-甲 D.戊-己-丁-庚32.天山南北坡雪线高度不同,原因主要是( )
A.南坡距海洋较近 B.北坡到达的水汽较多
C.南坡纬度低于北坡 D.南坡相对高度大于北坡
下图示意某年12月18日~24日影响亚洲东部的某种天气系统。
图中的小圆圈为气压中心,圆圈下的数字为中心气压值,圆圈上和锋线上的数字为日期。
读图完成33-35题。
33. 24日,甲地的主导风向是()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34.气象部门发布了寒潮预报,甲地降温最剧烈的时间是()
A. 19日 B.20日 C.21日 D.22日
35.与18日的天气相比,寒潮过境时甲地()
A.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B.大气逆辐射减弱
C.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D.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下图为沿某大陆34°纬线所作的气候要素变化曲线图(①表示1月均温,②表示11月~次年4月降水量,③表示7月均温,④表示5~10月降水量)。
读图,完成36~38题。
36.该大陆是( )
A.非洲大陆 B.南美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亚欧大陆37.造成该大陆东、西两岸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洋流 D.大气环流
38.造成该大陆东、西两岸降水季节分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洋流 D.大气环流
“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据此回答39~40题。
39.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B.水土流失、高温多雨、滥伐森林、人口增加
C.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水土流失
D.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
40.下列措施能够有效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的有( )
①退牧还耕②积极开发新能源③控制人口增长④严禁过度放牧⑤防治水土流失
材料二:吉尔吉斯斯坦平均海拔2 750米,人均水资源量居世界前列;矿产资源丰富,但缺乏石油资源;以农牧业为主,农产品加工业是工业的重要部分,国民经济萧条。
该国推行以私有化和非国有化改造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发展旅游业和扶持中小企业,使经济保持了低速增长态势。
材料三:伊塞克湖湖面海拔1 600多米,水域面积6 300多平方千米,为世界第二大高山湖泊;湖泊有90余条河流的河水汇入而成,终年不冻,是远近驰名的“热湖”。
简述吉尔吉斯斯坦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8分)
该国积极参与到我国“一带一路”的经济建设中。
“新丝绸之路
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
▲
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
▲
评价甲地发展风力发电的条件。
新鲜葡萄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会发酸。
乙地区夏季利用荫房(如右图
四壁镂出密密麻麻的洞孔,在房内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5 D C C A C 6--10 B B D C B
11--15 C A A A C 16--20 B C A C B
21--25 A A C D A 26--30 D B D A C
31--35 D B B C D 36--40 B C D A B
二、综合题
4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位置、气候、湖泊特征、农业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发展等。
第(1)题,该国的地理位置应从海陆位置、温度带位置、交通位置等方面描述。
气候特点应从气温、降水量等方面描述。
第(2)题,伊塞克湖位于中纬度海拔较高的地区,其冬季不冻的原因分析可对“海水冬季并不结冰”进行知识的迁移,从太阳辐射、盐度等角度进行。
第(3)题,该国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
第(4)题,铁路的建设可以使该国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国外的市场,带动本国的经济发展与就业。
答案:(1)地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的腹心地带,连接亚欧大陆和中东地区,交通位置重要;处于中纬度的温带地区。
气候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降水稀少。
(2)地势高,太阳辐射强;为高山内陆湖泊(咸水湖),盐度高,湖水不易结冰。
(3)有利于扩大该国国外的销售市场,吸引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加快该国资源的开发,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给该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经济的发展。
42、解析:(1)注意题干中提示,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风向,必然要分析甲、乙夏季气温高低差异,从而引出气压差异,最后依据气压差异得出风向。
(2)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则运用狭管效应分析即可。
(3)评价类题目要从利弊两方面分析,可结合实际,从资源、市场、资金、技术及生态角度分析。
(4)乙地气候干旱,夏季光照强,多干热风,利用荫房便于通风。
答案:(1)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由于沙漠的比热较绿洲小,夏季增温较绿洲快;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甲地气压高于乙地,风从甲地吹向乙地。
(3分)
(2)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地,且谷地为西北—东南走向;盛行的西(北)风(或答“与谷地走向一致的气流”)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速度在谷地加快,导致风大。
(2分)
(3)有利:风能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口稀少,移民费用低;风电开发历史悠久;离北部电力需求地(市场)较近。
(2分)
不利: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生态环境较脆弱。
(2分)
(4)该地降水稀少;夏季光照强度大且时间长(或白昼长,太阳高度较大),多干热风;荫房四壁的洞孔便于通风,又不致葡萄干发酸。
(3分)
43、解析:第(1)题,原因应从降水少,径流量小,水体自净能力较弱等方面分析。
第(2)题,治理污染的措施应从启动应急机制、采用相应方法治理污染、加强监测以防止污染扩散、与邻省合作共同治理污染等方面分析。
答案:(1)原因:降水少,径流量小,水体自净能力较弱。
(2)措施: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处置小组,启动事故调查处置工作;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封堵源头,清理污染物;加强对污染物的全面检测,防止新的污染物向下游扩散;积极做好与邻省的沟通、协调工作,共同处理。
(3点即可,其他回答合理亦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