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简单锦集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简单锦集三篇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简单篇1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所写的事件是战争年代时期发生的事,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好课文,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材料来加深理解,学生在课前有了较充分的准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战争年代中英雄人物崇高的思想品质,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美好的情感。
语文教学提倡在阅读中体验情感。
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太浅,往往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自己无法表达这些情感。
此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范读。
但教师范读时必须充满感情和有一定的朗读技巧,这样才能够给学生以启发和感染。
这样通过教师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范读,学生的情感才会自然而然地和作品、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朗读。
这样训练,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不仅引导学生模仿读,而且培养学生创造读。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中,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
如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到五壮士的英勇顽强的精神后,就是读时体现不出来五壮士的这种精神,这时教师的范读就显得极为重要。
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知道了应该怎样读才能体现出来这种精神。
这无形中就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在教学中,在阅读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关键词句的把握。
通过让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
因此,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朗读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方法。
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完班长领战士们走上绝路这一部分时,怎样让学生读出班长的果断和坚定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首先让学生抓住这部分中的重点词语去谈自己的体会,然后再进行朗读,学生很快地就找到了感觉,读出了班长的斩钉截铁、坚决果断。
如果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感在自然而然当中,也就训练出来了。
不足之处:本单元,主要内容之一要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感觉到学
生在归纳概括方面,能力相当欠缺。
他们只会单纯地从文中去摘抄……以后,还需着重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简单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品读文章关键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
【难点】
体会五壮士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导入部分,让同学们各自回忆自己所接触过的爱国英雄的故事,选代表上台发言,这样从同类别的故事中比较容易导引到本课主题上来,同时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表达能力。
(板书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一两个即可)
2.学生朗读课文思考: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1自然段):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自然段):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自然段)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6自然段)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7-10自然段)壮烈跳崖
(三)抓住重点,理解道理
1.同学自由朗读,划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并互相交流这些句子为什么使人感动。
2.老师引导同学解读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这句话好在哪里
明确:这句话中的几个词语都运用的非常生动,比如“斩钉截铁”和动词“走”,掷地有声,表现出班长铁一般坚定的态度和果断的决定,间接体现出五壮士昂扬的斗志和对人民的爱,这种牺牲精神可谓呼之欲出、跃然纸上;而这里也没有描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了他们和班长一致的动作和心理状态,说明他们都和班长一样,时刻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3.“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有的同学说这句话写得非常生动形象,你能谈谈好在哪里吗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头比作雹子,生动形象地体现出石头的有力、迅猛,同时这两句话也饱含着五壮士杀敌的英勇决心和血战到底的气概,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如果此刻五壮士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和他们说些什么
提示: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可根据时间进行删减)
读完本课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我们要像五壮士学习,学习他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维护祖国的利益,以后做国家的栋梁,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
(六)课后作业
课下阅读其他描写爱国英雄的文学作品,下节课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因此在课程主体部分应该安排学生多读课文,尤其是在梳理完文章结构,赏析了重点词句之后,这时再朗读课文,学生的感情已经不一样了,正好趁热打铁,把对英雄的崇敬之情诉诸言表。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简单篇3 《狼牙山五壮士》是统编版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属于“红色”单元,语文要素的重点是关注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收录进了三篇精读课文:《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两篇略读课文:《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该篇课文为今年收录),从收录的课文就可看出该单元的人文主题与红色革命岁月有关。
因此,教师可将该单元的教学作为契机,构建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感受革命烈士的英雄气概,重温革命岁月,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语文教师耳熟能详、非常经典的老课文,这篇课文回顾了红军连队“狼牙山五壮士连”的五位战士,为了主力部队和群众的安全,以自己为诱饵,将敌人引至狼牙山顶峰歼灭,最后壮烈跳崖的真实故事,它之所以被保留至今,不仅是因为这是一篇比较典型的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文章,它还在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时代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借人达情,通过五位壮士展现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忠于党、人民、祖国的精神。
因此,在执教这一节课的时候,不仅要落实语文要素,还要呼唤起学生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之情。
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离现在较远,五壮士因为时代背景所作出的特定行为以及其表现的精神,学生比较难以理解。
我在正式上课之前布置了相关的问学单,请学生搜集民族英雄故事,并查阅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资料来缩短革命故事和孩子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和年代距离,为正式的课堂讲授做了相关的热身。
在课堂导入环节,我播放了一段《狼牙山五壮士》电影片段,为学生创设让其身临其境的环境,学生只有主动入“境”,随后才能更好地与课文表现的精神以及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在正式讲课的过程中,为避免课堂教学显得空洞,削弱学生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精神的积极性,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这篇文章以战士们跳崖后高呼口号为结尾,读来令人激情澎湃、振奋不已,因此我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通过边演边读的表演方式让课本上红色人物的形象立体起来,再现当时情境,更能调动起学生的情感,理解课文且感悟精神。
同时给学生补充了《百丈岩九壮士》、《马石山十勇士》等相关文段,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红色革命精神,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写读后感,以此强化精神感知。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语文教学不应该只关注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肩负着德育教学的任务。
语文课本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学校和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
在未来的路上,我也会边教边反思,让价值观、精神教育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