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之我见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幼儿行为习惯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交环境,也对其未来的成长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幼儿期,孩子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家庭和幼儿园是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场所。
下面我将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方面阐述我的观点。
在家庭方面,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需要家长们自身就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往往会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如果家长存在不文明、不规范的行为,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可能学会这些不良习惯,从而影响其正常成长。
因此,作为家长应该在家庭中树立好榜样,言语举止样板化,避免在孩子面前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同时,家长要注重孩子的教育引导,尽可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可以通过给孩子制定日常作息表,严格监督孩子的饮食和作息规律等方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在家长和孩子的交流中,也应该注意规范用语,不要使用不文明用语,更不能回避教育,否则孩子不仅不会改正,还会形成错误的认知或者反感教育。
在幼儿园方面,幼儿园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幼儿园应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幼儿园的老师而言,他们需要关注孩子的个别差异,针对不同的孩子采取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在幼儿园中,可以采用积极奖励或者惩罚等方式,让孩子逐渐认识到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从而形成自我认知。
同时,幼儿园可以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将良好行为的培养融入故事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等活动中,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我认为家庭环境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幼儿在家庭中度过大部分时间,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举止和言传身教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榜样,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应该在孩子面前展现出礼貌、守时和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样孩子才能在模仿中逐渐形成相应的习惯。
幼儿在幼儿园或学校中度过一部分时间,老师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老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带头作用,用心去引导和教育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老师可以通过耐心的引导和榜样的力量,教会幼儿们尊敬长辈、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能够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共同关心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
在我的工作中,我发现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往往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
班级里的同学相互之间是否尊重合作、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关注点到位、课程内容是否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在设计教育教学环境时,应该注重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引导,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学习中愉快成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除了家庭和学校的环境,我认为孩子自身的特点和成长阶段也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
幼儿时期是孩子形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接受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可以利用孩子好奇心强、模仿力强的特点,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发展自制力、礼貌待人、团结合作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些孩子在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困难,比如缺乏自制力、偏食挑食、易冲动等。
对于这些孩子,我认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倾听、理解并给予帮助。
家长和老师可以和孩子们共同探讨“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行为习惯”,并且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也需要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之我见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之我见鹿泉区第二实验小学班李俊伟“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便会收获命运”,心理学家兼哲学家,威廉·詹姆士。
“习惯,完美人生的基础”。
习惯可谓潜能开发的基础,人的潜能的自我开发与良好习惯是分不开的。
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小学生习惯尤其在低年级段更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作为小学的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应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己任,以“教学生六年,想学生六十年”为座右铭,在教育实践中,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面是我多年来的教学工作经验,以及开展课题研究以来的做法。
一、博爱之心,博爱之道,博爱之行。
要想对学生进行潜能开发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教师要有博爱之心,博爱是承载一切的力量。
教师首先要尊重受教育者这是教育的起点和落脚点,既是自动性和自觉性的源头,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让受教育者能自觉、自修、自治。
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以学生的终生教育为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远离“筛选”和“甄别”,创设适合每一位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让他们能互相交流、砥砺,能各展所长,让学生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树立信心和理想。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使学生不被岐视没有压抑感,在爱的怀抱与滋养下健康快乐成长。
要容纳和善待所有的学生,接受每一位成长和发展中的少年儿童。
能发现他们的品德、智慧上面的闪光点,看到其积极的态度,挖掘其潜力,给予表扬和鼓励,找准时间、场合,让评估起到正效应,并可以长期起作用。
视学生如己出,对学生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少用横比,多用纵比,激励要常用,而且要慎用。
据说,在印度孩子犯错时的教育方式是通过赞美鼓励来使其认识错误,达到了自律自治的目的,事实证明其效力持久有效。
这就是爱的力量,唯有博爱才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
良好习惯培养之我见.培训

学习习惯 1、课前准备习惯 2、候课习惯 3、专心听讲习惯 4、发言习惯 5、读课文习惯 6、写字习惯 7、交作业习惯 8、作业订正习惯 9、晨读习惯 10、看课外书习惯
(一)诵读歌谣
明理先行
(学生行规“三字经”为主导)
集会习惯: 两脚齐并拢,中指贴裤缝, 两眼看前方,抬头又挺胸。
候课习惯: 上课铃声响,有序进教室。 手脚放端正,诵歌长知识。
(一)分解目标 逐步进行
一周明理
一周强化训练
一个月巩固落实
(二)发挥主体 人人参与
“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为主线
五(1)“人人有事做
岗 南边窗 1 位 姓 名 金鑫威
事事有人做”岗位表
岗 北边窗 1 位 姓 名 吴凌豪
南边窗 2 南边窗 3
开、关电灯、电扇 食堂小管家1 前门卫生 讲台整理 黑板清理
柯宇搏
朱静 余文凯 王雨青 袁梦燕 郑昇 陈星宇 章娴倩 丁照勋 郑紫怡 董泽林 陈雨露(大) 各值日班长 於卓强 王奕人
餐桌卫生
课前准备及纪律 课间秩序监督 对桌椅 拖地 课间保洁工作 管理卫生工具 检查穿校服 检查、记录好人好 事
徐雨欣 应豪杰
各值日班长 王奕人 董泽林 鲍森马 乔豫杰 郑昇 陈兴宏 徐意 陈静微 陈佳乐 陈舒羽 陈欣瑶 郑紫怡 任佳怡 卢怡静 陈欣瑶
( 三 ) 沟 通 了 解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促 进 养 成
首先, 经常和任课教师沟通。
协助监督 巩固习惯
其次,定期和学生沟通。
了解情况 改进工作
再次,积极和家长沟通。
5+2=7 5+2=0
6
三、习惯的评价
知行统一 赏罚分明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对其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十分重要,而家庭和学校是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最直接的影响力量。
在我看来,以下几点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起到良好榜样的作用。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孩子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习惯。
当家长遵守交通规则、生活习惯时,孩子会认识到这是正确的行为,而当家长粗话、暴力行为或者不讲卫生时,孩子很容易模仿并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家长要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为教育孩子。
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入手。
穿鞋前要先摇晃一下,以此来排出鞋子中的灰尘;洗手时要用肥皂搓手,以杀灭细菌;吃饭时要坐正,避免抢夺食物;说话要有礼貌,不可以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等。
只有学会了这些细节,幼儿才能培养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建立规矩和奖惩制度。
幼儿是需要被引导和约束的,家长和老师可以制定一些规矩来规范幼儿的行为。
规定幼儿在起床后要整理床铺,上学前要整理书包等。
也要建立奖惩制度,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不良行为给予批评和惩罚,让幼儿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以及正确的行为会有积极的反馈。
鼓励幼儿参与社交活动。
社交活动是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通过和其他小伙伴的交流和互动,幼儿可以学会分享、合作和尊重他人。
家长和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型的团体活动,比如集体游戏、角色扮演等,为幼儿提供机会锻炼自己的行为习惯,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技巧。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家长要做好典范,从小事做起,建立规矩和奖惩制度,同时鼓励幼儿参与社交活动。
只有通过这些方式,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之我见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之我见常言道: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生。
可见,良好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一生的影响多么关键。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也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构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一般来说,人的很多的习惯都是在早年形成的,好习惯受益一生,坏习惯贻害终生。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
”这也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造性强。
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可以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呢?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呢?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做起:一、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小学生应具有专心听讲、阅读课本、动脑多思、完成作业、课外自学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今天任务,今天完成;②发现错误,及时改正;③专心学习,珍惜时间;④读书写字,姿势端正;⑤课外自学,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益的课外书,好的内容及时摘录,经常整理,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教给方法,指导形成。
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从学习习惯中的每一项内容做起,教给方法,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确怎样做,必要时还要给予示范,要深入调查了解学生,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有的放矢。
如要求学生认真读书,要一词一句地读,字字句句都见于书,入于目,发于心,出于口,不唱读,不拖长调,能自觉地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语言文字的运用,从而逐步学会看书和作文,从中吸取指导实践的力量。
“育人教书,教书育人”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流程,育人是教书的前提,育人是教书的保证。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得(5篇)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得(5篇)第一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得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得1、观念先导成人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成人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观念问题。
学生的习惯养成需要成人重视,加以培养,但成人的认识上却存在着误区,具体表现为:或是重智育轻育德育,以为智力可以代替一切;或是缺乏理智的爱,对孩子宠爱有加、百依顺;或是教育意识淡薄,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放任自流;或是“过度教育”,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方式都超过一定的度。
所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大敌。
所以,作为父母首先要更新观念,认识到健全的个性需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支撑点,培养好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比培养出一个社会无用的“才”有意义得多,要把自己的孩子不仅看成是传种接待的种子,更要看到他们是国家的后代,是实现国富民强的建设者与保卫者。
孩子要成为有用之才,必须从小精心培养,而且不仅是关心他们身体、智力与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
2、要使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
学生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的直接驱动。
学生的认识活动会受到兴趣和需求的直接影响,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
要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那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要善于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
尽可能把期望学生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由此引起并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用动作来帮助思维,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
他们必须通过人于物的相互作用,构建起真正内化的新的知识经验,形成学生期所独有的知识经验。
如:对学生讲摩擦生电是极其枯燥而乏味的,但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学生不但能很快知道摩擦生电的原理,而且比一般的说教记得更牢。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小学生是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益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具有塑造他们的品格和价值观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来源于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应该从小抓起,给予孩子良好的榜样和引导。
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日常生活细节,比如说话文明、礼貌待人、尊敬他人等。
父母还要正确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感情,学会宽容、谅解和帮助他人。
只有家庭环境良好,孩子才能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
老师是小学生的导师,应该给予他们良好的引导和榜样。
老师应该注重教育小学生遵守纪律,尊敬他人,有礼貌,学会独立和自主等。
学校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启发他们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学会感恩等良好的品质。
在学校的教育下,小学生将会懂得守纪律,尊敬关心他人,努力学习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社会环境也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很大的影响。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社会环境是否健康和良好会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社会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减少不良的影响,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只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孩子们才能受到正确的引导,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家庭应该成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第一课堂,父母要做好身心的示范,正确引导孩子。
学校应该成为孩子的第二课堂,老师要做好榜样与引导,教育孩子学会守纪律,尊敬他人,有礼貌等良好的品质。
社会应该成为孩子的第三课堂,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减少不良的影响,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小学生才能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的成长。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之我见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之我见首先,作为老师心中要了解幼儿良好的习惯包括什么,明确大、中、小班不同年龄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
比如小班应该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自理能力、卫生教育、尊敬长辈、有礼貌等的教育都应该给孩子一种感受,特别是靠老师和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
而到了中班,就要在小班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幼儿的礼貌交往。
特别是中班幼儿活动能力增强而言语发展明显滞后于动作发展,就造成了孩子“掐人一下”、“摸人一下”等攻击行为的假象,其实他们多数时候只是想交往。
我们应该通过故事或者游戏告诉孩子“想跟谁玩儿应该怎样说”、“想得到某样东西应该怎么要”的方法。
到了大班,就要培养孩子守时、守纪、爱学好问、自我评价与调控等方面的习惯。
虽各有侧重,但这些内容都要从小班起开始渗透,如果一开始不教育,一旦形成了不佳的第一印象再改正就难了。
二、跟幼儿一起制定规范,加强日常生活中的反复练习。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地强化。
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
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基本上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
如针对幼儿“拉扯小椅子”的现象,我们首先请他们观察磨损的椅子,然后讨论该怎么保护这些椅子,经讨论商定出共同的规则:“轻搬轻放,有倒下的椅子及时扶起来”。
在规则制定后我们就要训练孩子轻搬椅子、轻放椅子的正确方法,而后在搬椅子过程中检查督促幼儿的执行情况,对遵守规则的及时表扬肯定,而对于违反规则的教师应及时制止,并给予一定的惩罚。
还有“上课时举手回答问题”这一规则也要多次重复才能被孩子们所领悟、执行。
教师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
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一方面要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孩子每天做到。
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孩子的意志力较差,教师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浅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幼儿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学习影响深远,而且对整个社会文明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个家庭和学校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从家庭教育入手。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最初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父母应该注重自身的行为规范,做孩子的榜样,从自身做起,做好孩子的行为示范。
父母还应该培养孩子的品德,让孩子懂得感恩、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良好的品德品质,这样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学校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使命。
学校应该注重对幼儿进行行为教育,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让幼儿懂得尊重师长,尊重同学,尊重他人,尊重规则。
学校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幼儿明白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坏的行为,明白好人好事一定会得到好报,坏事做多了一定会有坏果。
这样,幼儿才能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幼儿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家庭、学校、幼儿园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有针对性的进行行为教育,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也希望社会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为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努力。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培养出更多品学兼优的下一代。
【2000字】。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
幼儿行为习惯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规律。
行为习惯养成是幼儿阶段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孩子的终身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养成干净卫生的行为习惯。
幼儿应该学会自己穿衣、洗手、刷牙等基本的卫生
习惯。
这既能提高幼儿自理能力,又能保持幼儿身体健康,预防疾病传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向幼儿讲解有关卫生健康的知识,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其次,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幼儿时期的饮食习惯具有重要的影响,不能忽视。
幼儿应该学会合理膳食、咀嚼食物、不挑食、不暴饮暴食等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在家庭
和幼儿园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幼儿饮食的引导,注意膳食营养均衡、品种多样、色彩
搭配、口感适宜。
再次,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幼儿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彬彬有礼、待人友好等良
好的行为习惯。
在幼儿园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幼儿礼仪教育,引导幼儿学会向他人问好、道谢、祝福和道歉等礼仪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文明、礼貌、友好的态
度。
最后,养成安全意识和安全自护的行为习惯。
幼儿是“小太阳”,父母和教育工作者
应该加强幼儿安全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幼儿应该学会保护自己,遵守
交规、不乱跑、不乱窜等,防止意外发生,保障幼儿身心健康。
总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家庭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
我们应该注重幼儿
行为习惯的培养,引导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在健康、文明和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之我见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 ,有些家长本意很想教育好孩子 ,养成 孩子 的良好行为习惯 ,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 。 到感染,并促使幼儿在 日常生活中不断模仿尝试 ,最终使其养成 良 好 的卫 生等 行为 习惯 。 例如有的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 ,爱人助人 。但 由于爱子心 切 ,吃 饭认 孩 子 挑 ,钱任 孩子 花 ,对 孩 子 的 一切 包 办 得 太 多 ,结 2 . 寓教 育 于 日常行 为训 练 中 个 人 的 良好 行 为习惯 并不 是一 下子 就 形成 的 ,需要 有 一个 从 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我为中心 ,唯我独尊, 自私任性 的坏 习惯 , 陌 生到 熟练 ,再 由熟 练到 自由化 的积淀 与形 成过 程 。要 完成 这一 过 缺 乏 对 他 人 的 爱 心 和 同 情 。 我 们 在 吃 饭 时 往 孩 子 的碗 里 夹 一 块 程 必 须 反 复训 练 ,逐 步 强化 ,特 别 是 对记 忆 能 力 、控 制 能力 相 对 肉,同时也往长辈的碗里夹一块 ,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受到事半
我们要为孩子树立 良好 的榜样 ,孩子的模仿力极强 ,而模仿 的 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讲故事 ,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 使幼儿 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 ,良好 的习惯会 有利 于 主要对象是父母。因为父母在孩子的眼中是最伟大最有权威的人 , 父母 的言行 具有 很 大 的感染 力 。因而 父母 在家 中一 定要 检点 自己 的 身心健康 ,而且对个性的发展和优 良品质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 如在上社会活动课时,教师可通过挂图、事例的讲解 ,使幼儿明白 言行 ,不要把对生活对社会的不满带到家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我 的 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否则 ,细菌沾在食物上 ,小朋 孩子在上幼儿园以前不会骂人 ,有一天从幼儿园回来突然就骂了一 友吃了就可能得病等道理。在小班教材中就有一则故事 《 两个小妖 句 ,我问他跟谁学的,她说两个小朋友打架就这样说。还有我有时 怪 》,讲述了一个爱吃糖却又不爱刷牙的小女孩的 牙齿 内住着两 在家说 “ 烦死了,又要干什么什么”他也学会了,动不动就也说烦 个小妖怪 ,专门吃塞在牙缝 内的东西 ,直 到医生拿钳子把蛀牙拔 死了,谁谁怎么怎么。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 掉 ,并开始经常刷牙,才把小妖怪赶跑。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幼儿 明 白平时要经常漱口、刷牙、讲卫生等道理 ,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
小班幼儿良好品德习惯养成之我见

小班幼儿良好品德习惯养成之我见孔子曾告诫人们:“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现代的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幼儿早期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能为他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3岁前基本上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在此期间,由于家庭、社会环境以及教育中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或由于幼儿自身身心发展出现的某些障碍未能及时得到妥善的消除等原因,幼儿会表现出一些品德方面的不良行为习惯,如好哭、说谎、胆怯等。
今年我接手的班级是小班,针对这个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谈谈几点我们班孩子身上常见的品德不良习惯与形成的原因以及我所采取的矫正方法:一、幼儿执拗发脾气的矫正小班幼儿自制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差,当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或身体不舒服时就会出现哭闹等执拗现象,针对幼儿气质性格及对事物的理解力不同,纠正执拗的方法也不同:1.转换方式,满足要求。
如小班幼儿刚刚入幼儿园的时候,会出现不让父母离开、哭闹不休的现象。
这时教师可以答应幼儿让其妈妈或爸爸把他送到小椅子旁边,幼儿坐好了,妈妈或爸爸再走。
教师要及时给幼儿一些新奇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
这样不仅满足了幼儿想和妈妈或爸爸多待一会儿的愿望,同时也被玩具所吸引,于是终止了执拗。
2.冷却情绪,注意观察。
当幼儿执拗发生后,教师不要对他过度的注意,既不必劝说也不要指责,教师去做自己的事情,给幼儿造成一个没有人注意的感觉,幼儿看达不到目的,往往就会出现情绪缓解。
如我班幼儿张麓宇小朋友和同伴枪玩具,自己赌气到门口的小椅子上坐着,嘴里嘟囔着:“我不玩玩具了”。
老师怎么劝说也不行,这时候教师不再劝说也不再指责,到一边忙自己的事去了(实际上一直在观察着张麓宇的变化)过了一会儿,张麓宇开始东张西望了,于是教师及时地走过去,问他是否要到小朋友中间去,张麓宇爽快地答应了。
教师要注意,此方法适用于性格外向的幼儿,且“不理”的时间不宜过长。
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对症下药。
3.其他原因小班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差,有的时候身体不舒服,可是不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这也是造成幼儿执拗的原因之一。
好习惯养成之我见

好习惯养成之我见一、宣传先行,突出重点,把养成教育与落实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养成教育的实质是开展”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
养成教育是人所应具备的最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以及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
我动员学生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学生;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好学生;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好公民。
二、以小组为单位,互相督促帮助,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班级以活动小组为个体,这学期开始每十人一组,将学生分成三个竞争小组,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团结进步,并结对评比,建立激励机制。
注意从升旗、值日、爱护公物、按时到校,课堂听讲,作业检查,各种集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并一周一评,落实到人,在队角公布,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
大多数同学已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中,留出时间,利用每天中午10分钟,对教室、包干区进行打扫,克服任务重,难度大等困难,开展“人人参与搞卫生活动”,卫生面貌发生了彻底改变。
在自尊自爱注重仪表教育中,舍得表扬,在鼓励中让学生学会进步。
在真诚友爱文明礼貌养成教育中使每个同学理顺了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与亲友之间的关系。
真正懂得了怎样进行交往?怎样待人?怎样才能尊重别人?出现了同学间关系融洽,同学与老师间相互尊重的喜人局面。
在尊敬父母勤劳俭朴教育方面,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
三、深化班级文化建设,贯穿主线,以美育德学校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政教处花了不少心血制作了各版块。
我们结合自身实际,确立了“在快乐中成长,在耕耘中收获。
”“手牵手——我们一起向前走”的主题。
学习蚂蚁勤劳、团结的品质,进一步弘扬蚂蚁的团队精神,使优美的班级环境充分发挥育人、培养人、养成自觉维护行为的效果,拓宽了养成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内涵。
养成教育之我见

养成教育之我见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也就是说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
学习习惯包括:学会倾听的习惯,善于思考的习惯,敢于提问的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动手操作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等。
行为习惯包括:遵守秩序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举止文明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守时惜时的习惯等等。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时期。
那么,我是如何培养他们的习惯的呢?1、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记得前几天,我和学生开玩笑:“你怕我吗?”有说怕,也有说有不怕的,我又问:“你想想,你什么时候怕我?”“说话的时候”“没完成作业的时候”,最后他们总结了下,“老师,就是犯错误的时候才怕你,其实你不厉害。
”仔细想了下,他们怕的是我吗?不是的,而是见到我,就想起了我给他们立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入学后我就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
举例子说: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班级的学生会知道自己做什么,谁去食堂取饭菜,谁添饭,谁盛饭,谁送盘,每个人都有分工,即使我不在,他们都可以井井有条,把午饭吃好。
就午间读书来说,开始的时候我也是把书一本本的发给他们,时间都浪费在发书上了,后来我就想了个办法,开学时候把书发下去,一人一本,要求每个孩子都要爱护书本,要是谁的书弄脏了,谁就照原样赔一本,看完了再去找同学换其他的书看,换书的时候要检查好了,别换到弄脏了的书最后就没人和你换书看了。
等到期末班级还书的时候,每本书都是干干净净的,我鼓励他们爱书,表扬他们爱书的行为,此后的每个学期都是这样,我呢,也省了许多的力气。
2、奖励和惩罚相结合。
有了规矩是不够的,怎么才能落实呢?要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奖励或惩罚。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之我见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之我见摘要: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
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将会受益终生,因此,培养良好常规对于小班幼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笔者根据多年的学前教育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以为我国学前教育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生活习惯常规一、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意义1.培养生活规律。
从幼儿个体的发展来看,建立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具有科学的生活节奏,既能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又能使幼儿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促进身体健康。
2.建立安全感。
人在一个有规律的环境里生活才会感到安全,幼儿也是如此。
他们喜欢按照一定的程序做事,合理的常规为孩子创造了一种有序的、和谐的生活。
他们在心情愉快的情境中自然形成了一种符合其身心发展水平的规则意识和规范行为。
3.培养自律能力。
自律是指控制自己,并遵守一些共同制定的规则的能力。
这种能力可通过遵守一日生活常规来逐渐培养。
如幼儿在听故事、进食、午睡或者自由活动的时候,需要控制自我,做到进食不说话、排队不乱挤、不强抢别人的玩具、不伤害别人等,从而遵守规则就会成为孩子们的自主行为。
二、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教育方法1.游戏法。
小班是游戏化的一日生活,幼儿的主要学习途径就是游戏。
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游戏化的语言,充分利用幼儿爱游戏的特点,调动他们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如小班幼儿入园初期排队是比较困难的一项内容,我们运用游戏开小火车或搭公交车,鼓励幼儿能够模仿小火车车厢,一节跟着一节走不掉队。
通过请幼儿扮演小警察送玩具宝宝回家的游戏,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将班级各类物品按固定位置摆放,促使幼儿产生责任感,为自己能够帮助别人感到高兴和自豪,同时,使幼儿对班级物品的位置产生深刻印象,养成不乱拿、乱放的好习惯。
2.情境法。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对感兴趣的事物容易接受,并且接受很快。
情境式教学是小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利用小班幼儿喜欢想象的特点,可采用情境式的教学,设置各种幼儿熟悉的场景或是各类小动物的情境,吸引幼儿注意,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通过让幼儿帮助或模仿小动物等环节贯穿教育活动。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之我见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之我见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进餐习惯、入厕习惯、午休习惯、学习习惯、礼貌习惯、生活卫生习惯等等。
幼儿时期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加之国家近几年对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视,幼儿教育深受广大家长的关注。
小班幼儿年龄尚小,在家受到家长们的溺爱和包办,对于刚入园幼儿来说,并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过多的依赖于教师的提醒和引导,幼儿长期在老师规则意识的培养下,逐渐就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而言,都是受益无穷的。
基于此,本文就探究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策略,并结合这一问题进行了以下阐述。
关键词: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策略分析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因素,也是每个孩子开启学习生涯的第一步。
当孩子们离开父母包办在幼儿园参与集体活动时,难免会有一些不适应,但是他们能学习到新的人际关系交往,结交新朋友,形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遵守幼儿园集体规则,这是每一个小孩子的过渡途径,也是每个孩子将来适应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
身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以及义务,对于小班幼儿的个性特点以及行为习惯应及时的进行了解小班孩子的性格特征,并在教学中扮演重要引导者,促使小班每位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
一、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
大部分幼儿由于家长的特殊照顾,对于个人的生活问题能够保持的很好,期间他们会自己洗手、自己拿勺子吃饭、饭后自己漱口。
但是也有少数幼儿并不会运用勺子吃饭,吃饭的过程需要教师以及家长喂,这样的现象体现出幼儿生活自理习惯较弱,自己会穿衣服的幼儿较少,经常将自己的衣服、鞋子穿反。
另外,大部分幼儿并为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午休而言,有的幼儿不愿意睡,有的则在午休时间过去以后才想要睡觉,甚至有的幼儿睡觉姿势也不正确等。
教师所反映的情况与家长所提供的实际现象相差甚大,有些自理习惯特别强的幼儿,一迈向家中的大门便什么也不做,家庭是所有教育的第一阵地,只有幼儿园与家庭保持亲密的合作,才能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一年级新生行为习惯培养之我见3页word

一年级新生行为习惯培养之我见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年级新生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这个阶段的行为习惯将对他们未来的生活习惯及学习效率,甚至一生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如何让这些天真可爱,几乎没有纪律观念的新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笔者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摸索,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首先,用班级路队展示规矩教育。
一年级小学生在行走中左顾右盼、停停走走、拉拉扯扯的现象很普遍。
用班级路队让学生学会规矩有序地行走,并且借此培植班级的精神风貌。
是个不错选择。
在站队方面,教师要强调快、静、齐。
教师可事先和学生约定好表示安静的手势,或者用倒数数的方法卡时间。
如笔者和学生约定用停止的手势表示安静,而且约定学生一看到安静的手势就大声说“小嘴巴,不讲话”。
天长日久,学生逐渐养成了习惯。
为了使路队排得更整齐,教师可告诉学生看着前面同学的后脑勺走,纵队就直了:横队要求学生手拉手,跟着放学的音乐节奏统一迈步子,横队也齐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学生年龄小,对他们的行为要求首先要制定标准,其次把要求变成可操作的行动,才能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
其次,使学生形成物品定位摆放的意识。
整洁环境的营造与桌椅的摆放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班的桌椅摆放整齐,班级环境就显得干净、整洁。
若一个班的桌椅东倒西歪,显得凌乱不堪。
容易使人联想到一个班的班风不佳。
为了使学生形成物品定位摆放的意识,笔者在实践中是这样操作的。
学生下课和老师道别后,会说一句话:人起椅齐桌面净。
说完后,他们先是把凳子放在桌子下面,然后收拾学习用品。
对于桌斗内学习用品的摆放。
笔者主张学生不要把书包放在桌斗里,而是要求学生将书本分类放在桌斗里。
书放左边,本子放右边,中间放文具。
学生在摆放学习用品的过程中,训练了操作能力和分配能力,继而提高了认知能力。
对一年级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教师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这些习惯一旦养成。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摘要】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
拥有一个好习惯会让人受益一生,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本文着重分析了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关键词】幼儿;习惯培养;措施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意思是说,小时候如果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那么就是和天生自然一样的牢固。
习惯贯穿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拥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无论从学习、生活或事业上来说都很重要。
儿童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对于一个要获得成功的人来说,好习惯是屠夫手上的刀,是船的帆,是音乐家的耳朵。
如果说命运就是那一幅幅壮美绝伦的山水画,那好习惯就是一笔笔炉火纯青的勾描。
如果说命运就是那一幢幢高耸入云的楼宇,那好习惯就是一块块不起眼的青砖。
如果说命运就是那一根根盘根错节的大树,那好习惯就是一条条深扎于地下的根。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好的习惯培养,是每一个父母“必修课”。
一、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体现(一)生活方面生活上大体包括“衣食住行”四方面,衣衫不整,乱扔衣物、玩具,不爱收拾房间,挑食,厌食、偏食,睡懒觉,不按时休息,起床气,不爱洗脸刷牙,懒散等等。
生活方面的小细节处处体现出孩子的不良行为,小到随手扔一片纸屑,大到说谎话,偷拿东西,顶撞老师,辱骂同学等等,都是生活上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二)学习方面对学习不感兴趣,做事虎头蛇尾,上課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对学习缺乏自信、上课打瞌睡、不按时交作业、缺乏责任感,无毅力、无上进心、无耐心喝恒心等。
平时抄作业,考试作弊,欺骗他人、考试作弊、偷窃、敲诈同学、模仿家长签字,等等。
以上现象说明他们以自身为中心,我行我素,不服从他人管教。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一)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根据幼儿实际能力,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和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习惯终身受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新疆巴州且末县中学罗冬梅)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听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好习惯,终身受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猜谜语)说起当时选定这个主题,一方面是源于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启发,另一方面也源于我的工作,近几年我在学校德育处工作,而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会去处理一些学生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比如,同学之间打架、破坏学校公物、学生经常迟到、逃学等等。
而在处理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我常常都在想,都是十几岁的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按时到校,经常迟到呢?是老师的原因吗?显然不是,是家长的原因吗?似乎也不完全是,是孩子自身的原因吗?……。
在比如,学生之间打架,经常我们在调查原因的过程中会发现,他们打架的原因竞然是因为对方看了我一眼,对方骂了我一句,或是上下楼梯不小心碰一下,可就是这些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确让孩子们在同学之间大打出手。
还比如,学校的琉璃常常被孩子们随意的打碎,教室里的风扇,电灯开关随意被孩子们损坏,校园的花草随意被踩踏等等。
而且有些孩子还不止一次,而是经常性的犯同样的错误。
我常想,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孩子成为了这些不良行为的代名词呢?……。
以前我也会觉的这些孩太调皮,不遵守学校的纪律等,确没有究其根源。
而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家庭教育之后,让我慢慢体会到了,这些问题孩子背后潜在原因。
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可见,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就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
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确要从小开始,从家庭开始。
在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我没有什么大的道理和经验可谈,只是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及教学生的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感受吧。
在谈我自己的体会之前,我想与大家交流一下,问题一:你们平时有关注到您的孩子都有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吗?(如:①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宽容他人,团结友善②早睡早起、不迟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③自觉主动完成作业、能自觉控制自己的零花钱④用完东西不乱放,物归原位,能自觉整理房间。
等等)问题二:你们平时有关注到您的孩子都有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吗?(比如:对长辈缺乏礼貌;对他人不宽容;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好吃零食;衣物、玩具、学习用具随手乱扔;看电视无节制;做作业拖拖拉拉等)其实我认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主要包括品德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及学习习惯等。
而良好的品德习惯又包括:文明礼貌、尊老爱幼、团结友爱、守纪律、爱劳动、爱集体、诚实勇敢、不随意打断他人谈话,不随便翻弄别人的东西等。
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时间观念、自制力、独立自主能力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包括:勤换衣服、勤洗澡、保持身体清洁、保持环境整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地做某一件事;有正确的读、写、坐的姿势;会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阅图书,能爱护图书文具,会整理这些学习用品等。
今天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习惯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良好的示范。
托尔斯泰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母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母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
”你孝敬老人,子女才能孝敬你;你对生活充满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进取。
记得有一个冷笑话:一个小孩看见妈妈把奶奶的衣服全部装进一个袋子里,带着奶奶出门,就问:妈妈,你们要去干什么?妈妈说:奶奶老了,把奶奶送到养老院去。
孩子想了想说:别忘记把袋子拿回来。
妈妈说:为什么啊?孩子说:等你老了,我也用这个袋子把你送到养老院去。
(童言无忌)在这方面我个人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体会也很深,比如,每到周末我和爱人都会带上孩子一起去看望双方的父母,给他们做些可口的饭菜、或是帮他们打扫一下卫生等。
吃饭时,我们经常给老人夹菜,女儿也学着我的样子给爷爷奶奶夹菜,老人很是开心,不停的夸赞女儿懂事。
在回来的路上,女儿看见一个捡垃圾的老奶奶,用一辆自行车驮着一大捆废旧纸箱艰难的走着,女儿一直看着那个老奶奶,抬起头对我说:“妈妈,刚才那个拉垃圾的老奶奶好可怜,她没有儿女吗?他们的孩子为什么不管她呢?将来,等你们老了,我要挣好多好多钱,送你们去上老年大学,让你们每天都过得开开心心的”。
那一刻我真的好感动,虽然孩子只是这么一说,但是我知道,关爱她人,孝敬老人这一良好品质在她的身上已经开始生根发芽了。
其实在这一方面我们并没有对她说太多,我们只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她该怎么做。
还比如,孩子刚上一年级时,没有太强的时间观念,每天晚上总是要玩到很晚都不睡觉,结果早晨赖床不起,免强起来了还要磨蹭,结果经常迟到,老师很生气,让她罚站两节课。
回来后孩子很委屈。
于是,我给她订了闹钟,并及时叫醒她,可是由于睡的太晚,孩子竞然在课堂上打磕睡,老师更生气了,电话打到我这里,要我到学校去一趟,当我走进办公室看到孩子委屈的站在那里,不停的擦着眼泪,我心里一阵难过。
回来后,仔细思考一番,觉的老师说的有道理,学校有校规校纪,不能迟到,上课不能睡觉。
于是决定改变策略,订好作息时间,提前安排好自己的事情,早早陪孩子一起睡觉,早晨到时间一起起床,同时也对孩子提出要求,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比如作业、吃饭、洗漱)。
从一开始我和孩子一起完成到督促、提醒孩子自己独立完成再到孩子自觉独立完成,大约经过了一年(两个学期)的培养和训练,孩子现在已经上六年级了,已经完全养成了良好生活习惯,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回家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而且每到周末,我会带着孩子一起进行家庭大扫除,让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
家里来了客人,我会让她帮我一起来招待客人,帮忙倒茶、拿水果等,如果来访客人带有小孩,我会建议她和小朋友一起玩,或是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拿出来和小朋友一起玩,如果对方喜欢,我会建议她把自己心爱的玩具送给小朋友。
其实,就是这些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就会培养孩子遵规守纪、礼貌待人,团结友善,乐观大方,独立自主,自我约束等良好品质;其实,我们不需要说太多,只需要我们家长做好自己,您的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耐心的引导。
望子成龙的心情人人都有,但操之过急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不能要求孩子马上或者你说一两遍就能养成许多好习惯,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慢慢地引导孩子。
比如,孩子做事拖拉、学习用具、玩具乱扔乱放、骂脏话、打架,甚至部分孩子到了中学开始抽烟、喝酒、谈恋爱等等,这些现象都需要我们做家长的耐心引导。
比如,我家孩子很喜欢吃肯德基、雪糕、喜欢喝各种各样的饮料,明知道这些东西对身体不好,可她还是坚持要吃,强行制止肯定是行不通的,于是我们在网上也找到了一些关于肯德基原材料的图片及一些视频资料,让她自己看,再加上发生在她身边的一些真实案例,比如,经常吃这些会长成小胖墩、同班的小女生才刚满10岁就来例假了等等。
于此同时我们也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性的给她讲一些科学饮食带来的健康状态,慢慢的,她的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在改变,直到今年,孩子才开始拒绝这些垃圾食品,出门渴了只买矿泉水,但偶尔也会解解馋,因为孩子在改变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时候,她需要时间,所以我们家长要给孩子这样一个从有到无的适应过程。
三、历久弥坚的坚持。
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让我们终身受用,而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历久弥坚,贵在坚持。
对于如何养成良好习惯,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缺了坚持,一切都是空谈。
首先,一种行为要变成习惯,并非一蹴而就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持;其次,习惯即便形成以后,也需要不断地巩固加强,这也要靠坚持的力量来保证。
所以,尽管坚持的过程会比较枯燥,但这也恰恰是考验我们毅力的时候,如果选择了中途放弃,我们的人生也许从此就是另一种景象,而人生不会再有重新来过的机会。
与此同时,通过不断坚持养成的良好习惯,会演化成自然而然的行为,即所谓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对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坚持才是最关键的。
比如:我家孩子在上幼儿园时,我就陪着她一起每晚睡前必须刷牙、洗脸、洗脚。
孩子当时还小,不能理解,很好奇的问:“妈妈,我们都要睡觉了,又不出门,干嘛还要刷牙、洗脸?我的脚整天都穿着袜子和鞋子,一点也不脏,为什么每天都要洗?面对孩子天真的想法,我也会很天真的跟孩子说:“我们在学校上了一天的课,还吃了很多好吃的,玩了很多玩具,我们的手上、脚上都会沾有很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口腔里也一样啊,所以我们要把她们都洗干净,身体才会健康,我们每天才能开开心心的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啊”。
一边耐心的引导,一边陪着孩子一起做,就这样大约坚持了一年半的时间,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了,从小学二年开始,她就可以自己独立的去做了,而且每天睡前都会把自己的小袜子洗的干干净净,并挂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看着她那一幅很有成就感的样子,我放心了。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只要我们能耐心一些,多坚持一些,一切皆有可能。
当然在这个坚持的过程中,孩子也会有想放弃或是偷懒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要立场坚定,坚持原则,这样才能养成一个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四、及时的称赞。
发现孩子无意中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时,或是孩子坚持做到了一些他以前做不到的事情时,家长应立即给予称赞,以示鼓励,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
比如,孩子可以自己洗袜子了;起床后可以自己叠被子、收拾房间、物品摆放整齐;以前写完作业后就看电视,现在慢慢变成了,写完作业后看课外书或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画画等。
如果这时家长能及时的关注到孩子的变化并及时的给予称赞和鼓励,这样孩子会感觉到她被重视而且会很有成就感,她会很乐于去做这些事情,这也是鼓励孩子坚持做下去的一个动力。
五、坚决的态度。
在孩子面前,家长必须有主见,做每一件事都要态度坚决。
家长自己拿不定主意,孩子就会受到影响。
比如在零花钱方面;看电视、打游戏等方面,父母的意见一定要统一,如果不一致或是太度不坚决,就会动摇孩子的信念,而且会混乱孩子明辩对错的能力。
六、默契的合作。
成人之间态度的不一致极大地阻碍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即使成人有不同意见,也要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讨论,大家在商谈中寻求一个共同的解决办法。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
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