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山杨家河沟煤矿(完成).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县大山杨家河沟煤矿生产能力审定报告书
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
二○○六年九月二十四日
盘县大山杨家河沟煤矿生产能力审定报告书
审定资质单位负责人:
审定资质单位项目负责人:
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
二○○六年九月二十四日
煤矿生产能力审定及报告编制人员
姓名专业职称签字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第一节审定工作的简要过程. (1)
第二节审定依照的主要法律、法例、规范和技术标准 (3)
第三节审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 (5)
第四节最后确立的煤矿审定生产能力 (6)
第二章煤矿基本概略 (7)
第一节自然属性 (7)
第二节矿井建设状况 (14)
第三节煤矿生产现状 (16)
第三章煤矿生产能力核查计算 (20)
第一节资源储量核查 (20)
第二节主井提高系统能力审定 (22)
第三节副井提高系统能力审定 (26)
第四节井下排水系统能力审定 (29)
第五节供电系统能力审定 (31)
第六节井下运输系统能力审定 (36)
第七节采掘工作面能力审定. (38)
第八节通风系统能力审定 (42)
第九节地面生产系统能力审定 (52)
第十节压风、灭尘、瓦斯排放、通信等系统核查状况 (54)
第十一节安全程度、监测监控等核查状况 (56)
第四章煤矿生产能力审定结果 (57)
第一节各环节能力审定结果剖析. (57)
第二节煤炭资源保障程度剖析 (57)
第三节煤矿生产能力审定结果 (58)
第五章问题与建议 (59)
第一节各生产系统(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59)
第二节建议采纳的整顿举措. (61)
附:
一、附表
1、核井 01 表井工矿生产能力审定人员登记表
2、核井 02 表煤矿基本状况表
3、核井 03 表上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4、核井 04 表煤矿前3年实质产量和后3 年预安排产量表
5、核井 05-1 表上年终煤炭资源储量表
6、核井 05-3 表上年终可采储量表
7、核井 06-2 表主井提高带式输送机能力审定表
8、核井 06-3 表副井提高能力审定表
9、核井 06-4 表混淆井提高能力审定表
10、核井 07 表排水能力审定表
11、核井 08 表供电能力审定表
12、核井 09-1 表井下运输能力审定表
13、核井 10 表采掘工作面能力审定表
14、核井 11-1 表通风能力审定表
15、核井 11-2 表采煤工作面通风参数表
16、核井 11-3表掘进工作面通风参数表
17、核井 12-1表地面生产系统能力审定表
18、核井 12-2表汽车运输能力审定表
二、附件
1、审定生产能力协议书
2、矿井供给资料承诺书
3、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批复文件
4、2005 年度矿井瓦斯等级判定批复文件
5、其余有关文件资料
三、附图
1、井上下比较图
2、采掘工程平面图
3、矿井通风系统图
4、矿井运输系统图
5、矿井排水系统图
6、矿井供电系统图
7、矿井井上下供电图
8、地面生产系统图
9、避灾路线图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审定工作的简要过程
我院与杨家河沟煤矿签署煤矿生产能力审定协议书后,于2006 年 8
月至 9 月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到该矿进行实地核查,在采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下井核查。

对矿井的提高系统、井下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井下运输系统、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和地面生产系统等各系统(环节)生产能力分别进行审定,所用参数,均为已宣布或上报的生产技术指标、现场实测和合法检测机构的测试数据,经统计、剖析、整理、修正,并进行现场
考证确立,最后取各生产系统(环节)最低能力并按就近下靠的原则, 初步确立矿井生产能力为30 万吨 / 年。

但因为矿井煤炭生产赞同证能力6
万 t/a ,贵州省煤炭管理局“黔煤规字( 2005)244 号”文件,对于对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技改方案设计的批复,赞同该矿由 6 万 t/a 技改为
15 万 t/a能力。

当前该矿已达成技术改造,但还没有组织查收。

依据本次
生产能力审定的有关精神,本次矿井审定的生产能力不可以越级,最后确立杨家河沟煤矿的审定生产能力为 8 万 t/a 。

依据《煤矿生产能力审定标准》第2 条的要求,对本煤矿生产能力审定的必备条件进行核查,核查结果见表:杨家河沟煤矿生产能力审定必备条件核查表。

杨家河沟煤矿生产能力审定必备条件核查表


依法获得采矿
赞同证、安全
生产赞同证、1
煤炭生产赞同
证和营业执
照;
有无健全的生
产、技术、安2全管理机构及
必备的专业技
术人员;
有无完美的生3产、技术、安
全管理制度;
各生产系统及4安全监控系统
运行状况。

核查内容
采矿赞同证
安全生产赞同证
煤炭生产赞同证
营业执照
生产管理机构
技术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机构
必备的专业技术人员
生产管理制度
技术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
主井提高系统
副井提高系统
混淆井提高系统
井下排水系统

产供电系统

井下运输系统

采掘工作面
通风系统
地面生产系统
安全监控系统
核查结果备注
合法
有效
合法
有效
合法
有效
合法
有效

较健全

较健全

较健全

较健全

较完美

较完美

较完美
基本运行正常
基本运行正常
基本运行正常
基本运行正常
基本运行正常
基本运行正常
基本运行正常
基本运行正常
基本运行正常
第二节审定依照的主要法律、法例、规范和技术标准
本次矿井生产能力审定严格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督
查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督查局《对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管理方法》、《煤矿生产能力审定资质管理方法》和《煤矿生产能力审定标准》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819 号)和贵州省煤炭管理局、贵州省安全生产督查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督查局《对于仔细展开全省煤矿生产能力复核工作的
紧迫通知》 ( 黔煤办字 [2006]123 号) 文件要求进行,该矿审定能力的主要
依照为:
一、法律、法例、规范和标准
1、《煤炭法》、《矿产资源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有关
法律;
2、《国务院对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国务院对于
促使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等有关法例、政策;
3、《煤矿安全规程》(2004 版);
4、对于展开全国煤矿生产能力复核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1019号);
5、对于规范煤矿生产能力审定和严格控制超审定能力生产的紧迫通
知(发改运行 [2005]819 号);
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督查管理总局、国家煤矿
安全督查局《对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管理方法》、《煤矿生产能力审定资
质管理方法》和《煤矿生产能力审定标准》的通知》(发改运行 [2006]819
号文);
7、国家安全生产督查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督查局、国家发展和
改革委员会《对于印发煤矿通风能力审定方法(试行)的通知》(安监总
煤矿字 [2005]42 号文);
8、国家发展改革委员对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审定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发改运行 [2004]2544 号文);
9、《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
10、原煤炭工业部拟订的《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炭工业计划与统计常用指标计算方法》;
11、采纳或参照了在煤炭生产建设的实践中经实测、统计、剖析、和总结,并已获得合法依照的有关技术参数;
12、其余法律、法例及有关规定。

二、矿方供给的主要资料
1、矿井生产能力审定协议书;
2、矿方供给资料承诺书;
3、杨家河沟煤矿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
4、杨家河沟煤矿资源 / 储量核实报告及赞同文件;
5、杨家河沟煤矿安全程度评估报告;
6、杨家河沟煤矿2005 年度矿井生产能力审定报告;
7、杨家河沟煤矿技改方案设计说明书;
8、杨家河沟煤矿瓦斯等级判定报告及赞同文件、煤层自燃偏向性鉴
定报告、煤尘爆炸性判定报告;
9、杨家河沟煤矿平时生产用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运
输和排水系统图、供电系统图、矿井井上下比较图等)
10、有关证照:采矿赞同证、煤炭生产赞同证、安全生产赞同证、矿长资格证、公司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11、杨家河沟煤矿其余有关的经济技术参数及各样实测记录。

第三节审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
我院工程技术人员经过现场采集有关技术经济资料、下井查察各个生产
系统,并进行各系统(环节)有关参数测定或考证,仔细剖析矿井实质状况,依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督查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督查局关《对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管理方法、煤矿生产能力审定资质管理方法和煤矿生产能力审定标准的通知》(发改运行 [2006]819 号文)文件精神,
对矿井的主井提高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井下运输系统、采掘系统、
通风系统、地面生产系统以及灭尘、监测、监控等系统的能力进行了脚踏实地
的审定。

审定程序严格,原由充足,所提建议拥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建议矿方对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予以高度重视并联合矿井实质实行。

经过技术专家会审,认定该煤矿各系统(环节)审定结果见下表:
表 1-3-1
生产系统(环节)
主井运输提高能力
副井提高系统排
水系统能力供电
系统能力
井下运输系统能力
采掘工作面能力通
风系统能力
地面生产系统能力各系统(环节)审定结果表
实质计算能力审定能力
(万 t/a )
备注
(万 t/a )
135.5135
33.2633
自然排水
30.730
4444
30.1530
41.741
31.6831
第四节最后确立的煤矿审定生产能力
经过剖析、计算,矿井生产系统最大能力为主井运输提高能力135万 t/a ,最小能力为采掘工作面能力 30 万 t/a ,确立杨家河沟煤矿的审定生产能力为 30 万 t/a ,但因为矿井煤炭生产赞同证能力 6 万 t/a ,贵州省煤炭管理局“黔煤规字( 2005)244 号”文件,对于对盘县大山镇杨
家河沟煤矿技改方案设计的批复,赞同该矿由 6 万 t/a 技改为 15 万 t/a
能力。

当前该矿已达成技术改造,但还没有组织查收。

依据本次生产能力核定的有关精神,本矿井审定的生产能力不可以越级,最后确立杨家河沟煤矿
的审定生产能力为8 万 t/a ,相应矿井节余服务年限为27a。

第 6页
第二章煤矿基本概略
第一节自然属性
一、地理地点、公司属性、隶属关系、地形地貌、交通状况
(一)地理地点及交通状况
杨家河沟煤矿位于盘县南部大山镇毛毛雨谷村境内,直距盘县城关镇
52km,红果镇 78km,大山镇 9km,盘县至兴义公路从井田外头大山镇经
过,盘县经水塘至响水公路从井田东北边沿经过,南昆铁路从煤矿外头南
部经过(煤矿直距毛毛雨谷站 2km),交通十分方便。

(二)公司属性
贵州省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属私营公司。

(三)隶属关系
贵州省水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隶属盘县煤炭管理局管理。

(四)地形地貌、天气及地震
矿区内为侵害切割地形,区内沟谷纵横,地形起伏较大,属山区丘陵地带。

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润湿天气据水城县气象局统计资料,年最高气温34.6 ℃,最低气温-5.5 ℃,年均匀气温15.7 ℃。

区内陆表水系不发育,无河流经过,区内岩溶作用激烈,构成地下水系,水文条件简单。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井田范围内陆震烈度为VI度。

二、井田地点、界限范围、拐点坐标、井田面积、相邻矿井界限关系
(一)井田地点
杨家河沟煤矿位于贵州省大山镇河沟村内。

(二)界限范围
矿界是一个不规则的五边形,走向长 1.2~1.5km,倾斜宽 0.85km。

(三)拐点坐标
贵州省领土资源厅 2001 年 12 月颁发的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采矿赞同证》(副本),矿区范围由以下 5 个拐点圈定:其拐点坐标为:
拐点X Y
1282064335461309
2282057435462080
3282013835462434
4281940435461012
5
281977435460735
2823877
(四)井田面积
矿区面积约 1.1483 平方公里。

(五)相邻矿井界限关系
该矿井的东翼为大田边煤矿,井田界限相距约4000m,东面 3000m是大地河坝煤矿。

三、井田地层状况、含煤地层、结构状况
(一)井田地层
杨家河沟煤矿矿区出露地层有:
矿区内及其周边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1m)至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从老练新分述以下:
1、二叠系( P)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 P1m)
出露于井田西北部外头。

主要为浅灰色、灰色厚层灰岩,含白云质团块,具缝合线结构,产腕足类、蜓等动物化石。

顶部厚约 3m左右的红褐色硅质灰岩(硅质蚀变岩),角砾结构,坚硬。

厚度为 400~500m。

与上覆峨眉山玄武岩组呈假整合接触。

峨眉山玄武岩组( P2β)
出露于井田西北部外头。

厚度211~334m,均匀230m。

岩性上部主要为灰绿色拉斑玄武岩及玄武岩,致密块状,坚硬,具大批紫红色铁质浑圈,具吝啬孔结构,厚度 42~62m,均匀 45m;中部为浅灰色、绿灰色泥质粉
砂岩、粉砂岩、泥岩、凝灰岩,产植物化石。

含煤13 层,均不行采,厚
度 28~38m,均匀 35m;下部为深灰色、紫色、暗绿色火山角砾角岩,偶
夹玄武岩。

顶部 20m左右为含砾凝灰岩,厚度 106~185m,均匀 150m。

与上覆龙潭组呈假整合接触。

上统龙潭组( P2L)
为本区含煤地层,出露全。

岩性为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
质泥岩及煤层为主,夹泥质灰岩菱铁矿薄层。

此中砂岩成分以岩屑为主。


腕足类、瓣鳃类、腹足类、头足类等动物化石及大羽羊齿、栉羊齿、瓣轮叶
等植物化石。

2、三叠系
下统飞仙关组( T1f )
出露于本井田东南部,以砂岩为主,夹泥岩。

上部为红紫色、暗紫及紫色泥岩、粉砂岩,含白色蠕虫状方解石。

夹多层细砂岩,常夹粉砂质泥岩。

具波状层理、交织层理,含腕足类及瓣鳃类动物化石,厚度 430~640m,
均匀 525m。

3、第四
系( Q)
主要为残坡积物、冲积物、岩石风化形成的黏土等,厚 0~15m不等。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二)井田含煤地层状况
区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龙潭组,含煤层20~40 层,一般 28 层,煤
层总厚度 22~45m,均匀 34m。

含可采煤层 5~8 层,可采煤层总厚度13~
36m 均匀 22m。

设计开采为 C3、C5、C17 和 C19 号 C4 层煤。

C3 号煤层:顶板岩性为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较坚固、稳固不易垮
落。

见煤后局部支护。

底板岩性为泥岩或粉砂岩,无膨胀、底鼓现象。

C5 号煤层:顶板岩性以泥质粉砂岩为主,较坚固,较稳固,不易垮
落。

见煤后大部支护。

底板岩性为泥岩或粉砂岩,无膨胀或底鼓现象。

C17 号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坚固、稳固性差,易
垮落。

见煤后基本所有支护。

底板岩性为泥岩或粉砂岩,无膨胀、底鼓现
象。

C19 号煤层:顶板岩性为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较坚固、较稳固,
不易垮落。

见煤后大部支护。

底板岩性为泥岩或粉砂岩,无膨胀、底鼓
现象。

区内岩石可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岩组:
松懈岩组:由第四系残坡积物及表层土,含碎石黏土、亚黏土、黏土,一般具可塑状,厚度较薄,主要散布在矿区低凹地段,对坑道工程施工影响不大。

脆弱岩组:由粉砂岩、黏土质粉砂岩、炭质黏土岩、黏土岩及煤层
构成,该岩组厚度、岩性变化大,抗压强度低,工程适合性差,坑道掘进卸
荷后,易产生底鼓现象,需用坑木及条石支护。

硬质岩组:由泥灰岩、灰岩构成、该岩组呈层状,结构完好,岩石致
密坚硬,抗压强度高,坚固性较好,节理裂隙不发育,适合坑道施工。

(三)井田结构状况
杨家河沟煤矿矿区位于盘南背斜西段,地层整体走向呈NE,偏向SE,倾角 10~25°,一般 15°。

井田内滑坡断杨家层发育,井田西部见
—大滑坡—杨家河沟滑坡。

区内有断层3条,结构复杂趁度中等。

井田北
东部见 F11-1、F11-4、F12断层分述以下:
F正断层:位于井田北部。

走向近东西,倾角南,倾角61°左右,
向北延长出井田外,落差 30~100m 。

F 11-4 正断层:位于井田北部。

走向近东西,偏向南,倾角 61°左右,
向北延长出井田外,落差 30~100m 。

F 12 正断层:位于井田北部。

走向近东西,偏向近北,倾角一般为 65°
左右,落差 30~140m ,两头小、中间大。

四、主要可采煤层赋存条件、层数、厚度、资源储量、煤质、煤种
(一)主要可采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层数、厚度
该矿区共 22 层煤,总厚度 22m 。

此中 C3、C5、C17、C19 号煤层发
育优秀。

C3、C5、C17、C19 号煤层状况以下:
C3 号煤层:属中厚煤层,均匀厚度 1.83m ,煤层稳固。

属中灰、中
低硫、中高发热量、高灰熔点,煤类为瘦煤。

C5 号煤层:属中厚煤层,均匀厚度
1.21m ,煤层稳固。

属中灰、低
硫、中高发热量、高灰熔点、煤类为瘦煤。

C17 号煤层:属中厚煤层,均匀厚度 3.89m ,煤层层位稳固,厚度不
稳固。

属中灰、中低硫、中高发热量,高质熔点,煤类为贫煤。

C19 号煤层:属中厚煤层,均匀厚度 2.81m ,煤层层位稳固,厚度较
稳固。

高中灰、中低硫、中高发热量、高质熔点、煤类为贫煤。

详见煤层
特色表 2-1-1 。

表 2-1-1
可采煤层特色表
煤层厚度( m )
煤层
煤层
夹矸
倾角
编号
层数
顶底板岩性
最大
最小
均匀
(°)
C3 3.15 1.23 2.19 1~2 18~25
C5
1.59
0.94 1.26 0~2
18~25
顶 板
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
较坚固、稳固、不易垮落。

泥质粉砂岩为主,较坚固。

底 板
泥岩或粉砂岩
泥岩或粉砂岩
盘县大山杨家河沟煤矿
C17 6.72 0.87 3.8 1~318~25 C19 4.3 1.32 2.81 1~328~25泥质粉砂岩或粉砂
岩泥岩,坚固、稳
固性差,易垮落泥
质粉砂岩或粉砂岩,
较坚固、较稳固,
不易垮落。

泥岩或粉砂岩
泥岩或粉砂岩
(二)资源储量
依据贵州省地矿局105 地质大队提交的《贵州省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
煤矿储量核实报告》、六盘水市领土资源局(市领土资函[2005]18 号文),《对于印发盘县石桥镇长田煤矿等74 对矿井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
建议的函》及“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审察建议书” ,核实截止于 2005 年 12 月止,杨家河沟煤矿矿区范围内保有(112b)+(333)+(334?)资源量 445 万 t,可采资源量 324 万 t。

(三)煤质、煤种
煤质特色见表 2-1-2 。

表 2-1-2原煤煤质主要指标剖析表
煤层煤种工业分析
编号类型
Mad( %)Aad(%)Vdaf( %)St.d( %)
(MJ/kg )C3瘦煤0.7616.7420.650.4730.4
C5瘦煤 1.1923.518.440.2831.2
C17贫煤 1.2424.317.240.8030.2
C19贫煤0.9314.4916.92 1.5429.9
五、水文地质状况、开采技术条件
(一)水文地质状况
1、含水层、隔水层
井田内龙潭组和飞仙关组下段主要由砂泥岩构成,该地层含浅部风
化裂隙水,有泉点出露,俞往深部含水性俞弱。

井田西部的杨家河沟滑坡面积较大,含丰富的滑坡水。

井下煤层巷道中,顶板见有淋水及滴水现象。

第四系主要为坡积物、残积物,厚度0~15m,透水性强,有泉点出露,泉水流量动向变化大,主要受大气降水的控制。

大气降水、地表水、老窑积水、滑坡水是矿床充水的主要要素。

一般沿基岩裂隙渗透井下,裂隙发育地段矿井充水会有所增大
2、老窑积水
区内小窑开采历史悠长,煤层浅部老窑密布且开采年月长远,所以老窑积水对矿井生产拥有很大的威迫。

其主要表现形式为:老窑积水经过裂隙渗透井下,增添了矿井的涌水量;再就是矿井开采一旦误透积水老硐,或老窑水压力打破隔水煤主,将造成矿井透水事故。

3、断层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井田范围内无大断层,预计有小断层存在,但其富水性、导水性均轻微,对矿井充水的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一般状况下矿井充水的主要条件是大气降水,经过老窖和采动塌陷裂隙渗透井下,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4、矿井涌水量
依据对历年涌水资料剖析统计,矿井正常涌水量20m3/h;最大涌水量 40m3/h。

(二)开采技术条件
1、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和煤的自燃偏向性
(1)瓦斯
本矿采纳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依据贵州省盘县煤炭管理局2005 年
9 月2 日供给的《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瓦斯、二氧化碳等级判定报告》,现矿井主采 19 号煤层,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3.04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15.63m3/min,属高瓦斯矿井。

(2)煤层自燃性
依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供给的杨家河沟煤尘爆炸性判定报
告,井田内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

(3)煤尘爆炸性
依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供给的杨家河沟煤尘爆炸性判定报
告,井田内煤层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2、煤层顶底板条件
煤层顶底板条件见可采煤层特色表,表2-1-1
3、地温
该矿无地温异样现象。

第二节矿井建设状况
一、设计时间及单位
2001 年 10 月,由六盘水市地方煤矿设计所进行开采方案设计。

二、立项、赞同时间及单位,建设期及投产期,设计生产能力,原批
准的审定生产能力
贵州省领土资源厅于2001 年 12 月颁发了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
《采矿赞同证》,已办理缓期,赞同缓期至 2006 年 12 月 31 日。

贵州省煤
炭工业管理局 2002 年 4 月颁发了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煤炭生产许
可证》,设计生产能力为 6 万 t/a ,2005 年 6 月经过贵州煤矿安全督查局查收,并颁发安全生产赞同证,现为合法生产矿井。

各有关证照的状况见表 2-2—1。

表 2-2-1有关证照一览表

证照名称证照编号发证时间有效
发证机关备注
号期
2001 年
1采矿赞同证5200000140472三年贵州省领土矿区面积:
12月 15日资源厅 1.1483k ㎡
2煤炭生产
X240202084
2002 年
六年
贵州省煤炭设计能力:赞同证4月15日管理局6万吨/年
3安全生产(黔) MK安许2005 年
三年
贵州煤矿安赞同证证[2006] 06456月11日全督查局
4营业执照5200002930379
2003 年贵州省工商经营范围:煤炭8月15日行政管理局开采、销售。

5矿长资格证200411181
2004 年
二年
贵州省煤炭11月8日管理局
三、技术改造、整合改造或改扩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有关立项、开完工、投产查收状况
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于1995 年建成投产,经不停进行技术改造,矿井相貌不停改变。

2001 年 10 月,六盘水市地方设计所对该矿进行了方
案设计,生产规模 6 万 t/a。

因原开辟系统只部署了主斜井,在井筒安装
皮带运输机后,没法提矸、放料,通流行人也受必定影响,且采区部署在
19 号煤层, 19 号煤层是 4 层可采煤层中最底部的一层煤,在凑近露头的
浅部开采后,不可以向深部开采,不然,会威迫上部三层可采煤层的安全开采。

为规范矿井生产系统,合理开发矿井范围内的煤炭资源,实现安全生产。

同时为了知足市场需要,提高矿井技术装备水平,扩大生产能力,矿方拜托六盘水市地方设计所达成了15 万 t/a 矿井开采方案设计,贵州省煤炭管理局“黔煤规字( 2005)244 号”文件,对于对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
煤矿技改方案设计的批复,赞同该矿由 6 万 t/a技改为15万t/a能力。

现已达到 15 万 t/a 生产能力。

主要系统更改状况:风机由 30kw 改换为 90kw,运输由原有矿车运输改换为皮带运输,采面由原有单调工作面生产部署为双翼工作面同时生产。

第三节煤矿生产现状
一、主要生产系统、采掘工艺、开辟方式和开采方法、水平、采区划

(一)主要生产系统
该矿井采纳斜井开辟,主采3、5、17、19 号煤层。

主斜井井口坐标:X= 2820220, Y=35461066 ,H=+1623.2m,α =153°,β =20°,碹支护,巷道净断面 4.5 ㎡。

1、提高运输系统
矿井主要提高采纳郑州矿务局机械厂生产的DSJ80/35/30+18.5 型带式输送机肩负矿井的原煤运输任务。

2、矿副井提高系统
矿副井提高系统只肩负生产中的资料、设备和矸石等提高下听任务,
井筒斜长 110m,倾角 25°,采纳单钩串车提高,U-0.75 侧翻式矿车。

3、排水系统
3
矿井采纳平硐水渠自然排水,矿井正常涌水量205m/h ,最大涌水量3
40m/h 。

井下无水仓和水泵。

4、供电系统
杨家河沟煤矿由盘县大山镇变电所引一趟 10kv 架空输电线路,由农网引一趟 10kv 架空输电线路作备用电源,线路截面为 LJ-90 钢心铝绞线,线长均为 5km,矿井实现双回路供电。

矿井设三台变压器,两台工作,一台备用。

主变压器型号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