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同步复习测试专题15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5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达标演练
一、单选10小题
1.下列关于生态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尤为严重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造成湿地破坏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危害比较普遍
解析: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人为因素,故人类活动引起的荒漠化的速率比自然因素快。
答案:B
读下图,完成2~4题。
2.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南地区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南和西南地区
解析:从图示当中了解到我国沙漠化土地是滥垦、滥伐森林的结果,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答案:C
3.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是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
答案:A
4.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气候
解析:雨林减少的直接后果是其调节全球碳氧平衡的能力受到破坏,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答案:B
读图,完成5~7题。
5.图示地区属于我国的()
A.黄土高原B.柴达木盆地
C.天山D.内蒙古高原
解析:图中显示的是蒙古包,属于我国内蒙古地区。
答案:D
6.为解决该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最佳的措施是()
A.兴建小水电站B.利用风力发电
C.营造速生薪炭林D.修建核电站
解析: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经济和技术落后,但风能丰富。
故该地区解决能源短缺的最佳措施是利用风力发电。
答案:B
7.防治该地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解析: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措施是恢复自然植被。
答案:C
8.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
B.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盐渍化不属于土地退化
解析: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表现,具体包括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土地退化多表现为土地沙漠化,在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区蒸发旺盛,土地退化多表现为次生盐渍化,湿润区流水侵蚀强烈,石质荒漠化较明显。
答案:C
9.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
C.江南丘陵D.山东丘陵
解析:由于黄土土质松,植被破坏严重,加上夏季暴雨集中,因此造成了“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答案:A
10.下图所示曲线反映城市绿地具有的作用是()
A.调节气温、改良城市小气候
B.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C.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D.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发生
解析:由图可看出应是植被对二氧化碳的吸引作用,可得出C选项正确。
答案:C
能力提升
一、单项10小题
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该地区出现了土地荒漠化问题,主要的原因是()
A.气候异常B.人类活动
C.降水量减少D.地质灾害频发
解析:该图显示的是草原地区的放牧生产活动。
对于该地区荒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
答案:B
12.在该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是()
A.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
B.减少水井的数量
C.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D.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解析:在草原地区常掘井以提供人畜饮水,但由于人口和牲畜的增加,水井的数量越来越多,给牧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故该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是减少水井的数量。
答案:B
下图为某地区沙漠化土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土地沙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放牧B.过度干旱
C.风力过大D.过度围湖造田
解析:沙漠化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最主要原因。
结合图示地区位于我国农牧过渡地区可知,过度放牧是造成该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A
14.为治理沙漠化土地,可采取的措施有()
A.大规模利用地下水
B.退耕还湖,增强湖泊调节作用
C.人工降雨
D.退耕还草,合理规定载畜量
解析:治理措施要因地制宜,大规模利用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降低,该地区位于农牧过渡地区,因此退耕还草,合理规定载畜量是治理其沙漠化的最主要措施。
答案:D
读以下我国北方某地区的资料表,据此完成15~16题。
15.上述资料表明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C.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D.人口增长过快
解析:从表格中的资料可以看出该区域森林覆盖率明显下降,说明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从而导致环境恶化,粮食单产下降。
答案:C
16.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A.风沙危害加重
B.光照条件变差
C.气候的大陆性减弱
D.水土流失加剧
解析:该地森林覆盖率下降,河流含沙量上升,说明水土流失加剧。
答案:D
17.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具有的作用()
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改变物种④维护生物多样性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⑥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⑤⑥
解析: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不能改变物种;城市中的森林有净化空气、吸烟除尘、降低噪音等功能,因此本题选B项正确。
答案:B
18.下列不属于西北地区荒漠化人为因素的是()
A.水资源利用不当
B.过度樵采
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D.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解析: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属于引起荒漠化的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因素。
答案:C
19.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沼泽属于湿地,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因此要保护好湿地。
答案:D
20.江西省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千米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红土沙漠,被称为“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
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
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带全家外出打工。
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
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树木。
造成江南水乡大沙漠的根本原因是()
A.能源结构长期单一
B.滥砍乱伐现象极为严重
C.执法不严
D.气候变迁
解析:题中提出主要是为了低热值薪柴解决生活中的能源问题,因些能源结构过于单一才会使用薪柴作为生活能源。
答案:A
二、双选5小题
读以下我国某区域图,完成22~23题。
21.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B.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C.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D.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解析:图中A地区为宁夏平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加之该地区以灌溉农业为主,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故该地区土壤盐渍化明显。
答案:BC
22.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A.南方低山丘陵均实行退耕还林
B.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
C.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
D.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解析:南方低山丘陵不可能均实行退耕还林,应该因地制宜;西北地区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答案:BC
2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给环境造成的危害有()
A.使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扩大耕地面积
B.造成湖泊、水库淤积,河道堵塞
C.河流的通航里程、通航时间增加
D.使土层蓄水、保水能力降低,甚至使水源枯竭
解析:水土流失给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对土壤肥力、湖泊和水库蓄洪防洪方面的影响更大。
水土流失会减少耕地面积。
答案:BD
24.亚马孙雨林的大面积毁灭可能带来的后果有()
A.大气中CO2含量上升,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海水淹没
B.生物多样性锐减
C.厄尔尼诺现象频发
D.亚马孙河径流量变化不大
解析: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与亚马孙雨林的毁灭关系不大;但会使亚马孙河径流量变化增大。
答案:AB
25.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下列防护林与其主要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
B.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
C.沿海防护林—防止赤潮
D.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消烟除尘
解析: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后的褐藻类大量繁殖引起的现象,和防护林无关,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是为了保持水土。
答案: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