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第一部分写百草园,作者抓住“我的乐园”来写,行文充溢了生机和活力。“我”慢慢地长大了,“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心中充满了依恋、无奈、迷茫;接着写“我”被送进三味书屋,随先生读书。
分6小组讨论,学生将讨论结果写在大卡上。
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我”对先生的印象又如何呢?
3.由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12自然段至末尾。
4.鲁迅先先生不回答“怪哉”虫的问题?
6.“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写了老先生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教学重点
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学习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教学难点
感知课文,体会文章的主题。学会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通过复习导入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组讨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氛围
迅速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抓住本课的学习方向
总结性的语言指引学生,,拓展锻炼学生思维,联系社会现实
8.第二部分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什么特点?和百草园中的情趣盎然构成了什么关系
学生派代表上台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讲
1.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二部分(第9~24自然段):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板书
设计
课反
后思
备课方式:图文结构式( 9.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学校:蟠龙中学执教:陶智教材内容: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型方式:平台互动式课时形态:标准课
教学
目标
1.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经历,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的写法,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第8自然段写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3.“Ade,我们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1.拓展延伸:写一篇童年趣事文章
2.总结:本文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春、夏、秋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
分6小组讨论,学生将讨论结果写在大卡上。
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我”对先生的印象又如何呢?
3.由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12自然段至末尾。
4.鲁迅先先生不回答“怪哉”虫的问题?
6.“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写了老先生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教学重点
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学习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教学难点
感知课文,体会文章的主题。学会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通过复习导入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组讨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氛围
迅速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抓住本课的学习方向
总结性的语言指引学生,,拓展锻炼学生思维,联系社会现实
8.第二部分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什么特点?和百草园中的情趣盎然构成了什么关系
学生派代表上台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讲
1.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二部分(第9~24自然段):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板书
设计
课反
后思
备课方式:图文结构式( 9.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学校:蟠龙中学执教:陶智教材内容: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型方式:平台互动式课时形态:标准课
教学
目标
1.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经历,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的写法,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第8自然段写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3.“Ade,我们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1.拓展延伸:写一篇童年趣事文章
2.总结:本文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春、夏、秋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