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插秧后,怎样管理才能返青快、分蘖多、不长草、防治病虫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插秧后,怎样管理才能返青快、分蘖多、不长草、防治病
虫害?
进入五月,我国华南双季稻区水稻基本完成插秧,而北方则即将进入插秧期。
农谚说的好“三分种,七分管”,这说明秧苗管理十分重要。
那么,水稻插秧后,怎样管理才能返青快、分蘖多、不长草、防治病虫害呢?
下面农财君跟大家分享一下。
插秧前,整地、苗床管理不可忽视
1、耕整地
水稻插秧前首先要整地,用旋耕机或水耙等整平田面,高差不超过3厘米至5厘米。
整地时间应根据插秧时间决定,沙壤土插秧前1天整地,壤土插秧前2天至3天整地,粘土插秧前3天至4天整地。
整地时应将磷肥、钾肥、硅肥做底肥与泥浆混合均匀。
2、坚持做好苗床后期管理
苗期碰上阴雨忽然转晴的天气,容易导致水稻立枯、青枯病等病害的大发生。
苗床管理更加不能忽视,要求严格控制苗床温度在25度以下。
插秧前5-7天尽可能不浇水,保持苗床旱育生根,则“百病不侵”;如果碰上连续阴雨,蒸发量小,很多苗床适度较大,则影响根系发育。
插前3-5天要大通风炼苗,让秧苗提前适应外部环境,插秧
后秧苗才能更好适应恶劣天气。
「三种常见苗期病害」
一、水稻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水稻播种后,病菌开始侵害稻苗,秧苗缺水条件下发病严重,该病多发生在水稻旱育秧田,是水稻旱育秧田常发性主要病害。
水稻旱育秧二叶期以后,秧苗叶尖枯黄萎缩,根毛稀少,初期在苗床上成簇成片发生,很快蔓及全床。
在秧苗4叶期后发病症状为突发性青枯,成簇成片的秧苗叶片纵卷萎蔫,继而枯死。
二、青枯病
水稻“青枯病” 实际上有两种,一个是水稻秧田期的生理性青枯病,常与立枯病混合发生。
其症状是水稻地上部迅速失水而枯死,秧苗枯死时仍呈绿色;另一个就是本田后期发生的细菌性基腐病,表现为田间零星发生,甚至1穴中仅有1、2株发病,病株基部茎节发硬、变黑并伴有恶臭味。
青枯病的防治
在苗齐后,及时通风炼苗,只要不是大风天,阴天情况下也要坚持通风炼苗。
水育秧田,在大风降温到来前,通过调节水层来护苗。
立枯病、青枯病总的根缘是地上、地下部生长失调(如徒长或伤根),造成地下部根系相对差,在遇到特殊天气,地上叶片蒸发量大的情况下,根系供水不够,地上失水干枯。
三、绵腐病
绵腐病常见于水秧田,病菌普遍存在于污水中。
水稻播种后,病菌侵染幼芽,7天左右显症,起初在颖壳破口或幼芽基产生乳白色胶状物,随后向四周放射长出白色絮状菌丝体或幼芽枯死。
秧田初期为点片发生发生,若遇低温绵雨或厢面秧板长期淹水,病害会迅速扩散,造成全田性死苗。
防治措施:
加强水分管理,湿润育秧播种后至现芽前,秧田表面保持湿润,不能过早上水至厢面,遇低温下雨天短时灌水护芽。
一叶展开后可适当灌浅水,2~3叶期以保温防寒为主,要浅水勤灌。
寒潮来临要灌“拦腰水”护苗,冷空气过后转为正常管理。
3、建议施用“送嫁肥”
水稻移栽前,给秧苗施用一次送嫁肥可使水稻插秧后返青快,早生快发利于高产。
送嫁肥是插秧前2天,可用硫酸铵每100平方米10斤或返青营养酸土10斤撒施后清水洗苗。
4、病虫害防治
在防治病虫害方面,要谨防“稻水象甲”,成虫咬叶,幼虫在水里咬根。
防治它的方法是在整地时,喷洒菊酯类农药,如杀虫单、象虫净、克百威等,喷洒在田埂杂草上,因为“稻水象甲”的幼虫可能潜伏在杂草里。
水稻插秧前2天,可用500倍氧化乐果稀释液喷洒水稻秧苗可有效预防潜叶蝇。
插秧后,水肥、病虫害管理需跟上
1、注重插秧质量
在插秧时,要注意插秧质量,拉线插秧,行直穴匀,不缺穴不漂苗,插秧深度为2厘米。
稻田地1厘米至2厘米浅水时插秧,插秧后稻田立即进水护苗。
日平均气温稳定13℃时为插秧适宜期,插秧规格
是行距30厘米,株距12~13厘米,每穴3~4株。
株高穗大、分蘖力强的品种、杂交稻等可插2~3株。
机械插秧是,建议控制每天插秧亩数。
插秧机需控制插秧速度,以免造成缺苗断空。
要合理安排插秧时间,将天气、插秧机损坏维修等因素考虑在内,天气不好,延迟1-2天也可以。
2、查田补苗
插秧时同步补苗,补苗到位,不留死角,插秧结束,补苗结束,提高补苗效率还能提高补苗质量,绝对节本增效,别说这时候补苗人工贵,想想后期几个人在地里转悠一天也不见得补了多少苗,也别怕
苗没扎根,后期补苗全田乱走,扎根了也被你踩歪了。
另外,补完苗后剩余的苗及时从田间清除。
3、插秧后水层管理
插秧后一定要及时上护苗水,这时期秧苗在移栽时根系受伤,吸收能力降低,对水分非常敏感,插秧后如果缺水,秧苗返青缓慢甚至会造成秧苗死亡,水过深也会影响正常返青,还给潜叶蝇提供了滋生条件。
返青期水层管理:插秧后深水护苗,水深苗2/3,以不淹苗心为准,以水护苗,以水增温,促进水稻快速返青。
分蘖期水层管理:返青后浅水灌溉,3-5公分水层,以浅水增温促蘖,早生快发。
阳光可直照茎部,增水温地温,增加土壤含氧量,促根发育,促水稻分蘖早发生。
分蘖末期,当田间分蘖数达到计划80%时,可晾田5-7天,控制无效分蘖。
晒到田间地面呈湿润状况或有鸡爪裂纹,水稻叶片退绿,基部变圆变硬为止。
晒田过后又进行浅水管理,干湿交替。
晒田使大气直接进入土壤中,增强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中氧气含量。
另外,晒田后秧苗新根数目增多,促进根系下伸,扩大了根系活动范围,增强了吸收能力,可促进秧苗对氮的吸收,增强了茎的纤维合成,控制伸长节伸长,提高了抗倒性,为穗大粒多打下了基础。
晒田降低了植株间的空气湿度,改善了田间小气候环境,破坏了病菌与虫卵繁殖传播条件,抑制了病虫害发生及危害程度。
4、适时适量施用分蘖肥
氮素营养对水稻分蘖起着主导作用,水稻分蘖期的施肥量是全生育期的25-30%,所以早施速效性氮素促蘖肥,使叶色迅速转黑,是促进前期分蘖的主要措施。
早稻品种分蘖期短,促蘖肥必须在插秧后7-10天内一次施足。
到了有效分蘖期末,若有效茎数明显少于预期的适宜穗数时,宜酌量施用保蘖肥,促进分蘖平稳生长。
5、化学除草要及时
杂草生长快,吸收养分能力强,会与水稻争水分,肥料,光照,影响水稻正常生长。
二次封闭要以丙草胺,苯噻酰,吡嘧磺隆等安全性能高的药剂为主,主要防控稗草,千金子,三棱草,牛毛毡,野慈姑等杂草。
插后15-20天,及时进行二次灭草,可喷施敌稗、禾大壮、丁草胺、草克星、神锄等进行除草。
对少量特殊草类、难以化除的大草要
人工拔除,最好在分蘖期结合耘田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施药后要注意水层管理,水层5-7厘米,保水5-7天,不要缺水而影响药效发挥,水层也不要深避免由于水层过深导致药害发生。
6、防虫管理要及时
俗话说“有水就有虫”,如果插秧后温度较高,几天水就浑了,则说明可能有害虫。
水生害虫会允吸稻根和稻苗的汁液,造成幼苗养分缺失、组织破坏,影响光合作用,既容易造成稻苗不生长或生长缓慢或停滞,也容易引发病害侵袭。
一般水田常用的杀虫剂包括“阿维三唑磷”、“阿维毒死蜱”、“毒死蜱三唑磷”、“阿维高效氯氟氰菊酯”等等。
一般杀虫剂施用量要看水层深浅而定,水层3—5公分,每公顷用2斤杀虫剂;水层5公分以上,每公顷要用3斤杀虫剂。
另外,同时注意观察,田间出现苗瘟或钻心虫造成枯鞘明显等症状时及时喷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