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发布时间:2021-12-06T03:53:36.694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0期作者:刘玉兰
[导读] 德育是初中教育的一项重点内容,只有对学生做好了德育教育,
刘玉兰
江苏宜兴外国语学校江苏宜兴 214207
摘要:德育是初中教育的一项重点内容,只有对学生做好了德育教育,才能使学生全面的成长,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在当前的德育教育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在激励的环境下,才能使学生有效地塑造自己的人格和品质。
激励分多种的激励,教师不仅可以采用正激励的方法,还可以采用负激励的方法。
关键词:激励;树立榜样;德育氛围
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有激励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同样有激励的作用,这是教师对学生的正激励和负激励,教师对学生的正激励和负激励一定要把握好度,这样才能使激励发挥作用。
在德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要运用好这一点。
德育需要良好的氛围,只有氛围浓厚,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
对于学生的德育,教师要看到学生的差异性,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往往可以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教育。
一、表扬的激励作用
在当前的初中德育教育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激励方法主要是表扬的方法,表扬的优点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初中生都喜欢听教师的表扬,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可以使学生的德育学习信心增强,可以使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可教师的德育教育。
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好的一面,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要发扬学生好的一面,并对学生进行表扬,这样就可以使积极的因子发挥作用。
例如,在课堂上总会有学生非常积极的回答教师的提问,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表扬的方法以激励学生,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习惯。
教师可以在班会的时候对学生介绍积极回答问题的重要性。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思维跟着教师的思维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加上自己的思考,就可以使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对课堂问题产生更深的见解。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表扬,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回答问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教师需要对学生德育的方面。
二、批评的激励作用
教师对于学生的激励教育,不能仅仅是有表扬的方法,批评的方法也是应该有的。
在实践的教学中,教师都会发现,会有一些学生总是很调皮,总是会不遵守纪律,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不能采用表扬的方法,而是需要运用批评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要能够直指要点,要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教师对于学生的批评是为了对学生产生教育,进而使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批评教育中,教师要对学生陈述事实,要对学生讲道理,只有对学生的教育做到了以理服人,才能使学生改正错误。
例如,在课堂学习中,总会有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搞一些小动作,或者是偷偷地说话,像这样的课堂问题是比较多的,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德育要采用批评的方法。
对学生的批评,教师可以采用点名的方式,以使班级的某一个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对于学生的批评,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在课下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叫到办公室,详细地对学生说明课堂纪律的严重性,课堂纪律的存在是为了使所有的人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一个人的违纪受影响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全班所有的人。
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中,也是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要让学生从思想深处改正违纪的毛病。
三、树立榜样的激励作用
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树立榜样是一种必要的方法,榜样的作用是巨大,学生都希望成为别人的榜样,都希望自己成为在某一个方面出类拔萃的人。
教师在德育的过程中,正好可以借助学生的这种心理。
树立榜样是让全班的学生都学习某个学生的优点,其实,树立榜样就是放大个人优点的过程,就是传播班级正能量的一个过程。
在一个班级中,总会有人在某一个方面有很强的优点,教师树立榜样未必就一定要树立学习的榜样,只要是良好的榜样,只要是能够对学生的德育起到积极作用,教师都可以拿来树立榜样。
例如,在一个班级中,可能有的人学习成绩不是一流的,但是他热爱劳动,每逢班级劳动的时候,总会出现他的身影,总会主动地挑起脏活、累活的担子,像这样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将其树立为一个榜样,这就是全班学生劳动的榜样。
教师树立起了这样的榜样,就可以使这位同学的劳动更加地积极,还可以使其他的学生学习他的劳动精神。
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可以多树立一些在各方面比较典型的榜样,以供所有的学生都有学习的榜样。
四、德育氛围的激励作用
在德育教育中也需要有良好氛围,这一点在德育教育中教师是较为忽视的。
良好的氛围不仅对于文化课程的学习有益处,对于德育教育也是有好处的。
当前很多的学生对于德育的学习都流于形式化,并没有深刻地理解德育的内涵,没有从自身的角度去思考自己该怎么样的学习德育。
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德育学习活动的形式,以使班级的德育学习氛围浓厚,以使学生对于德育学习都有所思考。
这样可以使德育教育从形式化的学习,走向贴近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德育学习周”的活动。
在这样的活动中,需要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可以从身边的那些细微小事学习德育。
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德育学习计划落实在纸上,并提交给教师,让教师监督学生的德育学习。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德育产生自己的思考。
学生可能会想,在学校的学习中,可以学习德育,每天认真地听课,这就是一项优良的品质。
有的人会想,在课堂上勤于思索,提出价值较高的问题,这就是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品质,这是一项德育的学习。
有的人会想,当前鼓励垃圾分类,我在投放垃圾的时候,认真地做到垃圾分类,这样对环保有益,这对初中生来说,就是一项德育学习。
班级有了德育学习的氛围,那么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就会成长得很快。
五、对学生激励中的因材施教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因材施教的先例,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也需要教师因材施教。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都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或者缺点,在德育的教育中,教师就是要发扬学生的优点,提高学生的不足之处,这是德育教育的要点。
教师在让学生提高不足之处的时候,就需要激励学生,让学生的短处得到发展。
在一个班级里,有的学生喜欢理科,有的学生喜欢文科,有的喜欢自然学科,有的喜欢
社会学科,不同的喜欢背后也往往有其不喜欢、不擅长的一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综合性的发展。
例如,很多的时候教师会发现,有的学生在理科的学习中很擅长,但是对于文科的背诵则很不擅长,甚至有的学生产生了只学习理科,而不学习文科的现象,这样的学习习惯是不好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综合性的发展,才能学好初中阶段的课程。
面对不擅长文科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花一些时间去学习,对于文科中需要记忆的内容,可以每天都背一点,日积月累就可以显现出效果。
学生在看到教师对其关心后,就会在自己所缺失的学科中更加的努力,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综合性学习。
总而言之,德育在初中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于学生的德育,教师要发现激励所带来的好处。
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教师应该是善于运用激励的教师,教师要运用能够激励学生的事物,以使学生的心灵产生感动,这样才有利于学生逐渐的了解德育,才能从德育学会良好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张海河.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 中华少年, 2018(21):81-81.
[2]魏欣.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8, 000(004):940.
[3]侯密. 对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探讨[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8, 000(00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