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房角后退》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注意
• 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是一种难治性青光眼,是小 梁切除术失败的危险因素之一。和原发性开角型青 光眼相比,房角后退性青光眼行单独的小梁切除术 成功率很低,术后眼压控制更差,术后滤过泡纤维 化更多见,术后需要更多的降眼压药物治疗。
•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大多数患者的眼压能得到良好控制,视力可得到 较好保留,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被接受。用小 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外伤性房角后退 性青光眼,手术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 。
• UBM对房角后退的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临床变 化的观察非常有用
• 前房积血吸收、房水清亮时即可进行房角镜检查。 强调房角镜检查时应检查健眼,双眼前房角仔细对 照,能帮助明确诊断。
• 房角后退范围≥180°的病例应每年随访1次。
18
外伤性房角后退的治疗
• I型房角后退:由于睫状体与巩膜突完全分离,可施 行睫状体固定缝合术、前部巩膜缩短术、睫状体巩 膜面穿透性电凝术、睫状体巩膜表面电凝或冷凝术 、激光光凝术等。对睫状体脱离范围<90°或不能 明确脱离部位者,可考虑睫状体上腔放液加前房空 气注入术 。继发性青光眼,早期用抗青光眼药物治 疗,手术应在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眼压,或对严重病 例避免严重并发症时使用。不应该过早手术治疗, 因手术反而会加重部分患者的病情。严密观察视神 经乳头与视野变化,尽可能延缓手术治疗。最大耐 受剂量的药物无效的不可逆的小梁网损伤、长期顽 固性高眼压可考虑手术治疗。
IOP19mmHg,角膜透明,前房闪辉-,瞳孔4mm直径 ,对光反射迟钝。眼底视盘色稍淡、边界清楚, C/D约0.5,黄斑区中心反射存在。
5
定义
• 是以睫状体损伤为主的房角器质性改变,因 虹膜根部和睫状体内侧环形肌向后移位导致 房角加宽变形。房角后退多由眼外伤引起, 尤以眼部钝挫伤为主。即使患者无明显的眼 前节表现,眼部钝挫伤也会引起房角后退 。
缓慢,又多无自觉症状,所以不易察觉,如不注意极易漏诊, 延误治疗。因此,对于遭受眼球钝挫伤的患者来说,特别是伤 较重者,在眼外伤治愈后,仍应定期就诊检查,以便早期发现 此病,及早治疗,这对保护患者的视功能极为重要。
17
外伤性房角后退诊断要点
• 几种类型房角后退同时存在, 或随检查时间不同, 表 现亦异。如伤后1wk检查为Ⅰ型, 伤后1mo检查,在同 一部位则可能表现为Ⅱ型或Ⅲ型。有时因发生虹膜 周边前粘连, 可将原来的房角后退完全遮盖 。
6
发病率
• 眼钝挫伤后发生房角后退的发病率为93%, 且多发于钝挫伤性前房出血的伤眼,但房角 后退性青光眼的发生率并不很高,可于伤后 数周、数月、数年或10年上发病,约为1.3%7%。若房角后退〉180度者发生青光眼的可 能性较大。
7
房角后退分型
• I型房角后退 • Ⅱ型房角后退 • Ⅲ型房角后退
10
皮肌炎图片——皮炎的症状表现
•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 、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 的,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 同时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 现如下:
• 1、早期皮肌炎患者,还往往伴 有全身不适症状,如-全身肌肉酸 痛,软弱无力,上楼梯时感觉两 腿费力;举手梳理头发时,举高 手臂很吃力;抬头转头缓慢而费 力。
• 2、大多数病人无自觉症状,少数病人可有 眼胀眼痛、视蒙
• 3、眼压升高 • 4、房角镜检查:房角开放,可见部分甚至全
周边前房变深,虹膜根部附着点后退,睫状 体带变宽。
16
外伤性房角后退继发青光眼诊断依据
• 1、眼球挫伤史 • 2、单眼发病 • 3、眼压增高 • 4、房角开放,房角后退 提示:多于伤后数月甚至10年以上才发病,且发病隐蔽,进展
21
甲钴胺1.0mg qd
2
病例分析
• 住院5天后病情好转。 • 出院查体:左眼视力0.7,矫正无助,
IOP10mmHg,角膜透明,前房闪辉-,瞳孔 4mm直径,对光反射迟钝。前房内出血吸收 。眼底视盘色红、边界清楚,C/D约0.3,黄斑 区中心反射弥散。
3
病例分析
• 伤后6月患者再次来诊,诉左眼视力下降明显 ,感眼胀不适。
12
外伤性房角后退的形成机制
• 从受力后房水的作用来看,外力作用于眼球 后,角膜压陷,眼压升高并通过房水向各方 向传导,向后压迫晶状体虹膜膈牵拉睫状冠 ,向四周直接冲击房角,造成房角增宽变形 ,虹膜向后房凹陷,虹膜根部及内侧睫状体 向后移位,引起虹膜根部撕裂、断离,睫状 体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房 角后退 。
12外伤性房角后退的形成机制从受力后房水的作用来看外力作用于眼球后角膜压陷眼压升高幵通过房水向各方向传导向后压迫晶状佑虹膜膈牵拉睫状冠向四周直接冲击房角造成房角增宽变形虹膜向后房凹陷虹膜根部及内侧睫状佑向后移位引起虹膜根部撕裂断离睫状佑丌同程度的损伤从而造成丌同程度的房角后退
外伤性房角后退
1
病例分析
9
Ⅱ型房角后退
• 即睫状体不完全分离型。以睫状体内纵形肌 与环形肌分离为特征,纵形肌仍附着于巩膜 突上,睫状体表面撕裂。前房角镜下表现为 前房深度正常或仅于损伤部加深,虹膜突于 病变区消失,虹膜末卷波浪状,睫状体带加 宽。睫状体表面不平或有深浅不一的裂隙, 早期睫状体带上常附有血凝块,晚期可见增 宽的睫状体表面有纤细的网状白色线条,少 数可见较粗的条索,为裂口愈合后的纤维组 织增生。
Ⅲ型房角后退
• 即外伤性虹膜层间分离型,为单纯睫状体带 增宽。特征是虹膜基质与色素上皮分离,分 离的基质向瞳孔移位,结果使睫状体带增宽, 睫状体与巩膜不分离,表面无明显外伤性沟 裂。前房角镜表现为:睫状体带加宽,虹膜突 消失,虹膜末卷呈波浪状,宽度不一致,表 面污秽,并有色素沉着,此型是最轻的一种 损伤,最常见。
• 患者 男 35岁 左眼拳击伤后视物不清3天入院 • 查体:左眼视力 0.1,矫正无助,IOP9mmHg,角膜透
明,前房闪辉++,瞳孔4mm直径,对光反射迟钝。 前房内少量出血。行前房角镜检查,5:00-12:00 位房角后退,睫状体带增宽。眼底朦胧不清。 • 治疗: 1、局部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水 滴眼 QID 2、全身静脉点滴甘露醇 250ml qd
• 查体:左眼视力0.2,矫正无助, IOP39mmHg,角膜轻度雾浊,前房闪辉-,瞳 孔4mm直径,对光反射迟钝。眼底视盘色稍 淡、边界清楚,C/D约0.5,黄斑区中心反射 存在。
4
病例分析
• 治疗: 1、局部应用噻吗洛尔滴眼液 q12h 2、布林佐胺滴眼液 tid 3、口服醋甲唑胺250mg tid 4、口服甲钴胺片 0.5mg tid 一周后患者病情缓解,左眼视力0.5,矫正无助,
13
外伤性房角后退和眼压的关系
• I型房角后退,由于房水由睫状体和巩膜之间 的裂隙流入脉络膜上腔;伤后轻度睫状体炎 反应,睫状体分泌功能下降,房水生成减少 ,常伴有低眼压,一般<10mmHg,与健眼眼 压差>5mmHg,甚至眼压计测不出读数。若 长期低眼压及浅前房存在可造成周边虹膜粘 连于小梁区,如粘连>180°,则可引起继发 性青光眼 。
14
外伤性房角后退和眼压的关系
• Ⅱ型房角后退,眼压多正常或升高 • Ⅲ型房角后退一般不影响眼压 • 只有当>90°的虹膜周边前粘连,小梁网直接
受损、撕裂或被前房积血、血细胞、色素颗 粒堆积堵塞了小梁网而影响其滤过功能,才 引起眼压升高 。
15
外伤性房角后退继发青光眼临床表现
• 1、可出现青光眼性视乳头凹陷、萎缩和视野 缺损
8
I型房角后退
• 即睫状体分离型。以睫状肌在巩膜突处与其 止端完全分离为特征。前房角镜下表现为房 角明显加宽,虹膜突消失,虹膜末卷呈波浪 状,睫状体连同虹膜内凹、后退,睫状体带 加宽。睫状体和巩膜之间呈“V”字裂隙,尖 端向后,裂隙灯显微镜光切线中断。自巩膜 突向后可见到白色巩膜内壁及附于其上的杂 乱色素,后期由于色素吸收,巩膜及巩膜突 更加鲜明易见。该型是房角后退最重的一型 ,临床上少见,多在重力挫伤下发生。
20
疗效评价
• 1.治愈:经药物治疗或手术后,眼压及24小时眼压 波动均控制在正常范围,视野及视神经无进一步损 害。
• 2.好转:经药物治疗或手术后,眼压降低,但术后 需加用药物,眼压及24小时眼压波动接近正常,视 野及视神经损害无明显增加。
• 3.未愈:经药物治疗或手术后联合用药,眼压仍高 ,视野及视神经损害进一步增加,或手术发生严重 并发症致视功能明显减退或失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