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
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无氧条件下,秸秆经过高温热解处理可得到生物质炭,该过程中纤维素分解为一些小分子有机物,生物质炭可作为有机肥使用。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质炭的加工过程可去除秸秆表面虫卵
B.生物质炭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群体的繁殖
C.生物质炭小分子有机物能为根系直接供能
D.生物质炭的使用能加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2.下列有关光合作用探索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恩格尔曼通过水绵实验证明了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
B.希尔离体叶绿体实验说明水的光解和糖的合成密切联系
C.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中的氧全部来自水
D.卡尔文利用14C标记CO2发现了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
3.格瓦斯是一种谷物发酵饮料,一般用面包作为基质,由酵母菌和乳酸菌双菌发酵而成,含微量乙醇、一定量CO2以及丰富的有机酸等物质。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这两种微生物的遗传物质都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B.发酵产生的有机酸全来自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
C.发酵产生的CO2不会来自乳酸菌的细胞质基质
D.发酵开始前可以对培养基进行干热灭菌
4.研究者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中地雀在2003年大旱后平均喙长从11.2毫米降低到10.6毫米,推测这与干旱环境中食物的变化有关。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中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变化
B.干旱环境诱导中地雀产生了短喙基因
C.中地雀喙的特征只是与食物协同进化的结果
D.中地雀所有喙长相关基因构成了基因库
5.某二倍体(2n=14)自花传粉植物的雄蕊小,导致人工育种时去雄困难,培育获得的6号染色体三体品系及其6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所示,雄性可育(M)对雄性不育(m)为显性,种子椭圆粒(R)对种子长粒(r)为显性。
该三体植株在减数分裂Ⅰ后期染色体Ⅰ和Ⅱ分离,染色体Ⅲ随机移向一极,含染色体Ⅲ的花粉无受粉能力。
下列相关说
法正确的是()
A.可用隐性植株与该植株杂交验证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该三体植株会产生4种基因型的雌配子,其中染色体正常的比例为1/4
C.该三体植株产生的雄配子中,具有正常受粉能力的比例约为1/3
D.该三体植株自交产生的F1中长粒种子种植后可用来作杂交育种的母本
6.Lin-4和Lin-7是线虫体内最早鉴定出的单链小RNA分子,称为stRNA,它们是控制幼虫发育时间的关键调节因子,stRNA与目标mRNA紧密结合后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tRNA彻底水解最多可以获得4种不同的产物
B.线虫细胞内合成stRNA需要DNA聚合酶参与
C.stRNA可以在翻译水平上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
D.stRNA和mRNA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紧密结合
7.果蝇的体色和眼色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纯合灰身红眼果蝇与纯合黑身紫眼果蝇杂交,不论正交还是反交,F1均为灰身红眼果蝇。
F1灰身红眼雌果蝇与黑身紫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灰身红眼、黑身紫眼、灰身紫眼、黑身红眼的果蝇分别为500只、501只、101只、100只。
已知雄性果蝇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不存在染色体片段互换。
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控制果蝇的紫眼的基因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B.F1灰身红眼雌果蝇产生只含隐性基因的配子的比例约为5/12
C.F1灰身红眼雌果蝇可能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互换
D.F1灰身红眼雄果蝇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为2∶1
8.在缩手反射活动中,兴奋传递至传出神经元时,①②处可检测到突触后电位(EPSP),③处可检测到动作电位(AP),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EPSP与AP均可表示传出神经元膜内的电位变化
B.EPSP会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有所衰弱
C.传出神经元兴奋时,电信号可从②处传导至③处
D.产生一次AP的过程中,③处K+通道、Na+通道的通透性依次增大
9.我们应该用乐观、阳光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因为长期的焦虑和紧张会使辅助性T细胞的活性下降,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细胞因子分泌减少,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辅助性T细胞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并呈递给B细胞的功能下降
C.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使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数量减少
D.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降低
10.科学家在研究银泉生态系统时,调查了该生态系统不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统计了各类生物的同化能量值(kJ·m-2·a-1),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生产者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值为22859kJ·m-2·a-1
B.呼吸作用消耗能量的比例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降低
C.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范围是10%~17%
D.第四营养级约38.6%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11.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是开展人类发育生理学和疾病治疗研究的理想生物医学模型。
胚胎工程技术对拓展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具有重要价值,主要技术包括精子和卵子的获得、胚胎的获得和胚胎移植等。
下列关于非人灵长类胚胎工程的
说法,正确的是()
A.可注射促性腺激素促使雌猴超数排卵
B.卵母细胞与早期胚胎都需要在获能液中进行培养
C.体外受精或将精子注入成熟去核卵母细胞后都即可获得胚胎
D.向同一雌猴体内移植多个桑葚胚,可得到遗传物质相同的动物模型
12.某实验小组将甲、乙两个液泡初始体积相等的洋葱鳞片叶细胞分别置于A、B两个烧杯中,两个烧杯装有等浓度的KNO3溶液,甲和乙两个细胞的液泡体积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初始状态下,甲的细胞液浓度大于乙的B.t1时,甲细胞液的渗透压与外界溶液的相近
C.O~t1,甲和乙的细胞吸水能力都逐渐增强D.t2时,甲、乙的细胞液浓度和初始状态相等
13.下图细胞①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A.细胞①的变异类型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若细胞①表示初级卵母细胞,则细胞⑥或⑦为卵细胞
C.细胞⑥的基因型为Hr或hR,基因型与细胞⑦的不同
D.除细胞①,图中所示细胞均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14.植物的开花受到多种途径的调控。
某植物成花诱导的基因调控机制如图所示,FLC 和CO表示基因,分别表达FLC蛋白和CO蛋白。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FLC属于开花抑制因子基因
B.春化作用会抑制FLC蛋白的合成以解除开花抑制
C.植物细胞内的CO蛋白可能会出现昼夜节律性变化
D.光质途径通过光敏色素结构的改变直接影响核基因表达
15.如图所示,科研人员利用诱变方式选育可高产β-胡萝卜素的三孢布拉霉负菌,未突变菌不能在含有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
随β-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菌体颜色从黄色加深至橙红色。
图甲表示选育菌种及获得β-胡萝卜素的流程,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
是()
A.经过①紫外线照射后,可能有少数三孢布拉霉负菌能在含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
B.进行③操作时,应选择橙红色区域较大的菌落中的菌株继续接种培养
C.要得到图乙所示的菌落,可用平板划线法进行②操作接种后再培养
D.能在添加了β-紫罗酮的图乙培养基上长成菌落的目的菌,其基因都发生了改变16.真菌AFPs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提高细胞的抗冻能力,将AFPs基因导入番茄中培育抗冻番茄品种,延长番茄果实的储存期。
AFPs基因及基因表达载体的元件组成情况如下图所示,图中的EcoRI、HindⅢ、BamHI、SmaI均表示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相关酶的切割位点分布如下图所示,基因经所有酶切割后均会产生不同的黏性末端。
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A.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可从真菌细胞内获取大量的AFPs基因
B.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宜选择BamHI、HindⅢ与E.coliDNA连接酶C.需用显微注射技术将重组质粒注入番茄胚细胞中获得转基因植株D.含有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不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
二、实验题
和高胰岛素。
三、综合题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信息分析,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所依据的原理是。
若检测结果只有质控线出现红色,说明。
若检测不到红色线,说明检测结果为
(填“阳性”“阴性”或“无效结果”)。
(2)检测试纸上的病毒抗体是利用新冠病毒的S蛋白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
制备该抗体的过程中,先将注入小鼠体内进行免疫,从小鼠分离出B细胞与
参考答案:
1.C
【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
在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通过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
【详解】A、秸秆高温热解处理能杀死秸秆上的虫卵,A正确;
B、生物质炭中含有有机物,能被土壤微生物利用从而促进其自身繁殖,B正确;
C、纤维素分解后会产生葡萄糖,葡萄糖不能为根系直接供能,ATP才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C错误;
D、生物质炭的使用能促进微生物繁殖,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碳循环,D 正确。
故选C。
2.B
【分析】光合作用整个过程中是合成有机物并储存光能的过程。
具体过程分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
光反应阶段中,色素吸收、传递光能,并将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
暗反应过程中将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详解】A、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把载有水绵和需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小室内,在黑暗中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果把装置放在光下,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的部位,证明了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A正确;
B、希尔离体叶绿体实验结果是发现水的光解,说明水的光解可单独进行,该实验未进行暗反应有关的探索,也不能说明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联系,B错误;
C、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源水,设立了一组对照实验:H218O和CO2,H2O和C18O2,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C正确;
D、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经过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放射性14C的去向,最终发现了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D正确。
故选B。
3.C
【分析】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
无氧呼吸过程:全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丙酮酸和少量的[H],
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被还原生成乳酸或酒精和CO2。
【详解】A、乳酸菌是原核生物,不存在染色体,A错误;
B、发酵产生的有机酸(乳酸)来自乳酸菌的细胞质基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乙醇和CO2,B错误;
C、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CO2,C正确;
D、玻璃器皿和金属工具可以干热灭菌,培养基需要湿热灭菌,D错误。
故选C。
4.A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主要内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并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③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④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在干旱环境的选择下,中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A正确;
B、中地雀种群中存在长喙、短喙的基因,只是干旱环境对其进行了选择,B错误;
C、协同进化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C错误;
D、中地雀种群所有的基因构成了基因库,D错误。
故选A。
5.D
【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详解】A、图中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该三体植株在减数分裂Ⅰ后期染色体Ⅰ和Ⅱ分离,染色体Ⅲ随机移向一极,可产生基因型为mr,MmRr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且各基因型之比为1:1,即该三体植株会产生2种基因型的雌配子,其中染色体正常的比例为1/2,B错误;
C、该三体植株可产生基因型为mr,MmRr的雄配子,且各基因型之比为1:1,由于含有染色体Ⅲ的花粉无受粉能力,故具有正常受粉能力的比例约为1/2,C错误;
D、该三体植株自交,由于含染色体Ⅲ的花粉无受粉能力,只有mr的雄配子可参与受粉,故子代基因型为mmrr,MmmRrr,其中长粒种子mmrr由于雄性不育,杂交时无须去雄,即
可作为杂交育种的母本,D正确。
故选D。
6.C
【分析】1、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
2、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叫作翻译。
【详解】A、RNA彻底水解能获得磷酸、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A、U、C、G),共6种不同的产物,A错误;
B、细胞内合成RNA的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B错误;
C、由题意可知,stRNA与目标mRNA紧密结合后,抑制mRNA翻译出多肽链,因此可以在翻译水平上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C正确;
D、stRNA和mRNA之间通过氢键紧密结合,D错误。
故选C。
7.D
【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详解】A、纯合红眼果蝇与纯合紫眼果蝇杂交,不论正交还是反交,F1不论雌雄均为红眼果蝇,故紫眼性状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
B、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反映了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测交子代中灰身红眼、黑身紫眼、灰身紫眼、黑身红眼的果蝇比例大约为5∶5∶1∶1,故F1灰身红眼雌果蝇形成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Ab∶aB=5∶5∶1∶1,B正确;
C、F1灰身红眼雌果蝇与黑身紫眼雄果蝇杂交,即F1测交,子代表型的分离比不符合
1∶1∶1∶1,控制果蝇的体色和眼色的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即F1灰身红眼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互换,C正确;
D、已知雄性果蝇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不存在染色体片段的互换的现象,若F1灰身红眼雄果蝇产生的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AB和ab,让该果蝇与黑身紫眼雌果蝇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灰身红眼果蝇﹔黑身紫眼果蝇=1∶1,D错误。
故选D。
8.D
【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A、EPSP与AP的初始电位均为负电位,说明是神经元膜内的电位,A正确;B、根据①和②的EPSP变化可知,②的EPSP低于①,即EPSP会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有所衰弱,B正确;
C、在反射活动中,兴奋从神经中枢传递到传出神经,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因而电信号能从
②处传导至③处,C正确;
D、产生一次AP时,③处Na+通道通透性增大后产生正电位,之后K+通道通透性增大,排出K+使电位恢复为负电位,D错误。
故选D。
9.B
【分析】1、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机体内的细胞因物理、化学或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癌变,这是体内最危险的“敌人”。
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2、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PAC)。
【详解】A、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使细胞因子的分泌减少,B细胞活化减弱,导致产生抗体的量随之减少,体液免疫功能下降,A正确;
B、抗原呈递细胞具有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的能力,辅助性T细胞不具有该功能,B错误;
C、细胞因子能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过程,所以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使细胞因子的分泌减少,使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数量减少,C正确;
D、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引起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降低,D正确。
故选B。
10.D
【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
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
【详解】A、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87127kJ·m-2·a-1,同化的能量除了呼吸消耗的,还会流入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和未被利用,87127-50158-14110=22859,生产者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值小于22859kJ·m-2·a-1,A错误;
B、每个营养级中呼吸作用所消耗能量的比例=呼吸能量值÷同化能量值×100%,分别约为
57.6%、56.1%、83.2%,61.4%,B错误;
C、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后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值÷前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值×100%,分别约为16.2%、11.3%、5.5%,C错误;
D、同化的能量除了呼吸消耗的,剩余的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第四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比例=[(88-54)÷88]×100%=38.6%,D正确。
故选D。
11.A
【分析】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
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④对胚胎进行移植;
⑤移植后的检查。
【详解】A、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排卵,促性腺激素是蛋白质,不能口服,需要注射才能发挥作用,A正确;
B、卵母细胞与早期胚胎不需要在获能液中培养,精子需要进行获能处理,B错误;
C、体外受精或将精子注入成熟去核卵母细胞后,经过培养培育后才能获得胚胎,C错误;
D、理论上,同一雌猴体内只能移植一个胚胎,经过胚胎工程技术得到的动物模型遗传背景相同,D错误。
故选A。
12.D
【分析】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者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是自由扩散的一种形式。
【详解】A、根据曲线可知,达到平衡时甲的失水量较少,因此甲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较小,
甲的细胞液浓度大于乙的,A正确;
B、t1时,甲吸水和失水均处于动态平衡,因此甲的细胞液渗透压与外界溶液的相近,B正确;
C、О~t1,甲和乙都在失水,细胞液浓度变大,因此吸水能力逐渐增强,C正确;
D、t2时,甲,乙的液泡体积和初始状态相等,但是都从外界吸收了溶质分子,因此t2时,细胞液浓度大于初始状态,D错误。
故选D。
13.C
【分析】图中细胞①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②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已经分裂,染色体分布在两极,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②和③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细胞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④~⑦都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细胞①发生了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
【详解】A、细胞①中,基因H/h所在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之间发生了互换,基因R(r)突变为r(R),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A正确;
B、若细胞①表示初级卵母细胞,细胞②的细胞质均等分裂为极体,⑥或⑦为卵细胞,B正确;
C、细胞②的基因型为HhRr,细胞③的基因型为Hhrr,则细胞⑥和⑦的基因型为Hr或hr,C错误;
D、除细胞①,图中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细胞或者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均不含有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14.D
【分析】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
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详解】AB、分析图可知,FLC基因抑制开花,FLC属于开花抑制因子基因,春化作用抑制FLC蛋白合成,从而减弱FLC蛋白的抑制作用,以解除开花抑制,AB正确;
C、光周期具有昼夜节律性变化,影响CO基因的表达,所以植物细胞内的CO蛋白可能出现昼夜节律性变化,C正确;
D、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
到细胞核,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D错误。
故选D。
15.C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
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过程①紫外线照射的作用是利用物理因素诱导发生基因突变,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被照射的三孢布拉霉负菌只有少数能在含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A正确;
B、橙红色的菌体为高产菌,进行③操作时,应选择较大的橙红色菌落中的菌株继续接种培养,B正确;
C、图乙中的菌落均匀分布于平板,说明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C错误;
D、能在添加了β-紫罗酮的乙上长成菌落的细菌是经过紫外线照射后的高产菌,其遗传物质都发生了改变,D正确。
故选C。
16.B
【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其中,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详解】A、得到大量的AFPs基因需要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A错误;
B、由图可知,为了不破坏目的基因,且避免由一种酶切割黏性末端自行结合,宜选用BamHⅠ和HindⅢ进行切割,E.coliDNA连接酶可以连接黏性末端,B正确;
C、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C错误;
D、目的基因导入后会破坏潮霉素抗性基因,四环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含有AFPs基因的受体细胞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D错误。
故选B。
17.(1)作为重复实验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数据的可信度(答出减少实验误差即可)(2)呼吸作用TTC被还原产生的TTF越多根系细胞活力降低,对Cd的吸收减少;叶绿素的含量降低使光合作用受阻,导致地上部分对Cd的积累量降低(从根吸收、地上部分受光合作用减弱的影响角度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