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张倩
(青海民族大学财务处,西宁810007 )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经费不足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此,国家出台相关政 策,划拨专项资金,以保证高校良好发展。
为使高校财政专项资金充分发挥作用,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和统一管 理十分必要。
通过分析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解决办法,从而从根本上提升高校 财政专项资金的管控水平。
从具体实践出发,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及改进对策进行系统分 析,以期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有效参考,推动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和创新。
关键词:高校教育;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
0引言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短视已对高校的长远发 展形成阻碍,要想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原始效能,就 要从不同角度出发,深人研究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在 实践中总结资金高效运转的管理经验,这是各大高校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人员值得深思的问题。
1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概述及意义
1.1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概述
政府专项拨付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社会保 障等方面的资金,统称财政专项资金。
进行财政专项 资金的独立核算,始终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对 更好地发展社会公共事业,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至关重要。
各大高校在有效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 工作过程中,应不断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这对确保教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以及育人计划的 具体执行非常必要且关键。
1.2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意义
一般来说,高校的财政专项资金可用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节能环保、学校基础建设等,其涉及领域 多、范围广,因此,优化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模式,妥善解决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将直接影响高 校的后勤保障能力及师资办学水平,决定着优秀人才 的培养结果[1],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迫在眉睫。
通 过规范资源配置,持续提升综合效益,充分保证独立 核算的合理性、专款专用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将有效 推进高校深化改革,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使高校财政 专项支持资金能真正推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2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注重申请,忽视监管
高校具有学生数量增幅平稳、学费标准稳定的特 点,因此,学校每年收取的学费有限。
学费作为教育 收费的主要资金来源,提供给高校的支撑作用受限,但高校要运转、要发展,教学质量要提升、科研水平 要进步,又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以往,财政会在一定 程度上对高校贷款进行分担,因此,高校可以通过贷 款解决部分资金需求。
通过贷款筹措资金一定程度上
也增强了高校硬件建设能力,引导高校在重点学科或 科研领域取得成果。
但近年来,高校自主贷款筹措资 金的方式不再被财政部门允许,而高校基本属于政府 出资筹建,并受政府财政部门管控,其市场化运作程 度较低,自主筹措资金的能力有限甚至不具有筹措资 金的能力,财政专项资金成为高校发展最重要的资金 来源。
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为保证高校日常教学和 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各大高校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 人到如何申请财政专项资金和快速获得审批上,而忽 视了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领域的特殊性和引导力,降低 了对资金使用效率的评估和考核,形成了目前高校财 政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可行性低、规范性差、投人产出 严重失衡的局面,间接导致财政专项资金的实际支出、预算编制不相符等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存在较大偏差,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难以发挥应有效能。
同时,部分 高校申请到财政专项资金后,经常出现超范围使用和 年终突击花钱的情况。
加之高校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 领域存在较多灰色地带和监管漏洞,资金浪费和滥用 已成为国内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一大弊病,大大 降低了财政专项资金最初的规划价值和应用价值。
2.2预算编制不科学
现阶段,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申请普遍采用使用 者提交申请、主管部门负责审批、财务部门负责审核 预算编制的固定模式。
作为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者,高校各院系、各部门需要编制预算并进行申报,而他 们并没有专职的预算编制人员,大多是“借和尚念 经”,而临时聘用的预算编制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所编制预算缺乏可行性,预算编制人员普遍抱有“要 来钱就是有本事”的错误观念。
除此之外,许多院系 和部门采用粗而广的增量预算编制模式,即简单粗暴 地在往年预算的基础上增加金额,并不考虑项目预算 的科学性与经济性,造成预算编制完全靠“编”—
—
编项目、编绩效成果等。
加上预算编制的管理为多头 管理(财务处、发展规划处等),大多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审核各院系和部门预算的编制是否合理,有的高 校即便有牵头部门负责审批各院系和部门的财政专项 资金的预算编制,其审核重点也通常为预算是否超出 范围支出、某些项目是否严格控制在比例限额内,忽视预算编制与项目实施之间的“匹配性”问题[2]。
在 这种情况下,由各院系和各部门编制完成的预算,其 质量可想而知,预算编制不合理、不准确、不科学、不经济成了普遍现象。
高校财务部门在审核财务票据 时也疏于关注项目的实际支出是否符合预算、是否专 款专用。
有些院系为了弥补教育收费资金的不足,不 明确说明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使财务人员在审核过 程没有明确的标准。
在实际工作中,按照预算金额设 置预算数并不科学,也不够严谨。
这样的预算编制很 难满足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实际使用需求,必然导致 预算申报、执行情况不一致等问题的发生。
2.3存在资金沉淀现象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主要支出范围是基础建设、教学质量改革和科学研究等,项目支出进度往往会影 响到项目的完成质量。
高校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 需要采购专业的仪器设备,因此,专项资金中设备购 置金额较大。
设备购置过程中,需要按照规定进行采 购,一般遵循固定流程,即招标、采购、购置,这一 流程看似简单实则相当复杂,涉及诸多内容。
在政府 集中采购进口大型科研设备时,必须编制采购预算,及时上报部门审批,确定采购方式、签订采购合同、验收相关设备等环节不可或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延 迟现象,都将导致整个项目的进度被拖延。
若项目结 束后未能达到付款要求,将造成大量财政专项资金无 法按照计划支付。
即便设备采购过程中进行了资金支 付,但是最终没有形成项目,也会造成专项资金的无 效使用,财政会在年度末将剩余资金收回国库。
再者,在专项资金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有些院系、部门往往 重申请、轻使用,还存在“资金当年沉淀,学校来年 还会想办法将收回的资金要回”的心理,而财政部门
的“仁慈”也纵容了这种行为,导致专项资金沉积现 象屡见不鲜,加强管理迫在眉睫。
2.4缺少实施细则
各级财政部门虽然建立了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制 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针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 范围、审批的权限、专项的用途等内容,却很少有实 施细则类文件作为依据和支撑。
各级财政部门关于专 项资金管理办法的研究不够到位,难以取得理想成效,如不及时建立起针对性强、更加适合本部门专项资金 管理的有效办法,其他项目的开展也将受到很大影响[3]。
与此同时,各高校也存在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创新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情况,未出台由专业财 务人员细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细则。
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专项资金的支出更难体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直接拖延了项目进度。
资金 的使用缺乏细化标准也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只能 凭借自己的理解使用资金。
正如“一百个人眼中有一 百个哈姆雷特”,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没有“用一把 尺子丈量问题”,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及监管的不确定性 在所难免。
没有一套用制度管资金,用制度管人,用技术限制不合理、不合法的前沿管理办法,则难以保 障资金的合理支出,最终导致实际支出与预算编制不 相符的情况愈发严重。
2.5绩效评价不够完善
通过调研一些高校财务人员和教职工发现,学校 自筹资金和按需分配的教育收费资金的使用相对规范,而财政转移支付的财政资金在使用方面较随意,相关 部门在年底的绩效考评时完全以资金使用比例的高低 来论断院系部门的绩效情况。
在这种背景下,“撒胡椒 面式”的资金使用现象就更为让人痛心。
院系部门的 部分负责人为了使年底的绩效考评成绩“好看”,不惜 将资金使用任务“分摊”给院系的每位老师,这种突 击式、有预谋的资金使用无疑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以往“揣着项目找资金的模式”转变为“拿着资金找项
目”的荒谬行为。
这种专项资金使用方式,除了与有 些部门“拍脑袋'不切实际的资金申请方式有关,更 主要的是管理机制的缺失和监管制度的不合理。
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绩效评价管理机制。
随着财 政专项资金在高教经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现存的绩 效评价管理机制难以发挥支撑作用,极大地限制了高 校的创新发展,阻碍着教育事业的长远规划。
现阶段,很多高校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上仍处于被动局面,相 关部门的审核始终局限于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报销内 容是否合规等,忽视专项资金的实际效益和终极目标,导致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不到位、绩效评价与管 理不科学,从而导致最终的评价结果无法直观、量化、准确地反映项目完成情况。
3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对策的研究
3.1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规模也不断扩大,并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过程,这就要求财政专项 资金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也要进行一定创新[4]。
在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机制,更好地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向 前发展,充分体现专项资金的使用价值。
具体而言,各大高校应重新审视财政专项资金对于学校发展的重 要性。
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过程中,在有序推进管理 工作的同时,需要选派专业的负责人负责专项资金的 管理,并实现各部门工作的有效沟通,明确不同部门 的职责、权限等。
部门之间的配合到位可减少内部的 审批环节,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使财政专项资金的 联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此情况下,管理工作也能 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
3.2强化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
加强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非 常必要且关键。
预算编制过程中,高校的财务部门、
主管部门、其他职能部门需要协调配合,鼓励指导预 算编制部门实施零基预算,摒弃虽然编制简单但是执 行效果不佳的增量预算。
预算编制部门应对预算编制 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选择预算编制人员时要秉持负责 任的态度育人、用人。
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者根据项 目提出具体要求,其他部门充分发挥辅助作用,相关 审核部门要重点审查项目可行性、科学性,保证预算 编制的合理性,提高预算编制的规范性。
集中更多专 业力量也是强化预算编制的关键所在。
预算编制部门 应与各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妥善解决预算与实际不配 比等问题。
具体分析财政专项资金的执行情况后,定 期汇总、公开展示,多方监督才有利于资金的规范化 管理,还可以减少闲置与浪费,一举多得。
3.3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
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应遵循高校财政专项资金 的相关管理规定和办法,主动学习管理知识,严格按 照专项资金适用范围审核票据与资金支出合理性,并 根据不同项目的执行要求,规范自身行为,实现专款 专用。
高校财务部门则要与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部门 和项目负责人等进行沟通,及时明确项目进度,充分 了解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情况,加强监督与管理,全 面落实支出责任,不断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的合理有效 使用。
同时,优化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也有利于 推动高校的稳健发展。
另外,可以利用政府采购预采 购政策进行项目采购,预算指标到位后直接支付资金,借此加快财政专项资金的执行进度,充分发挥财政专 项资金的监管作用。
3.4制定管理细则
应从实际出发,完善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条 例,创新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确保一系列的资金 支出行为均“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此外,还可根据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部门发布的管理办法,结合高校自 身发展情况细化相关流程,完善管理制度,从而研究出最合适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办法细则,及时备 案,有效执行[5]。
3.5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强化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绩 效评价体系,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各高校应寻找 符合自身实际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方法,确定总体 目标后,明确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及时选取正确 的评价指标,准确评估资金的使用效果。
只有有效解决 了“重视申报,忽视管理”的现实问题,高校财政专项 资金的管理水平会才会更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4结语
高校应重视财政专项资金的创新管理,要深人研 究创新管理办法,实现资金“人管钱一制度管钱一技 术管钱”的管理链条,妥善解决常见管理问题,不断 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推动项目科学化发展,助推高校培育出大批高素质、全能型优秀人才,从而 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沈耀斌,姜梦迪.高校视角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问题及对
策探讨[J].四川财政,2018 (11): 311-312.
[2]赖奇,董少华,于凯丽.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
和对策的探究[」]■江西财税与会计,2019 (30 ):
279-280.
[3]韩东,穆洋洋.探析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
决对策[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9 (5): 81-82.
[4]刘欣彤,王月月,徐娇.高校财政项目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研究[」]■现代经济信息:电子版,2019 (21):
75-76.
[5]徐建军,张子华.高等学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模式的思考
[J].中国电力教育,2017 (4): 194-195.
收稿日期:2020-10-30
作者简介:张倩,女,1989年生,本科,中级经济师、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