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尼尔波兹曼的电视文化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尼尔波兹曼的电视文化思想
摘要
尼尔?波兹曼是美国著名的媒介文化批评家。
他的电视文化思想在其媒介批评思想中占重要位置。
他主要从媒介的偏向来研究电视文化。
波兹曼认为一切媒介都具有偏向性,电视文化与印刷文化具有不同的特征。
电视文化侵蚀了印刷文化。
他以印刷文化为参照,批判电视带来的变化。
在他看
来,电视使受众沉溺视觉愉悦,视觉愉悦是电视文化的感官属性,电视文化是一
种直观感性文化,掏空了文化的价值。
电视中的新闻、政治、教育等都被娱乐包
装,娱乐已渗透到电视中的一切。
电视以图像符号认知现实世界,图像以隐喻的
方式影响公众会话,影响社会文化。
波兹曼认为在电视垄断时代,电视已经成为
元媒介,电视在影响公众的认知,垄断知识生产和传播上,取得了神话般的地位。
电视使童年受到伤害,使成人文化受到侵蚀。
波兹曼认为教育是抵制电视负面影
响的昀后一道防线,在反思电视文化的同时,他希望通过重塑教育来拯救电
视时
代的人,保护传统文化。
波兹曼的电视文化思想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伊尼斯、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思想,同时又特别强调印刷文化的人文与道德价值,强调电视定义现实的强大力量,
却忽视了电视文本的生产性与受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
对电视文化的保守态度。
关键词:尼尔?波兹曼;电视文化;娱乐;图像;教育
IAbstract
Neil Postman is an American media and cultural critic. In his media criticism
thought, the television culture accounted for an important position.He studied the
television culture mainly from the media bias
Postman thought all medias have bias feature, television culture and print culture
have different traits. Television culture had corroded the print culture. He used the print
culture for reference, criticised the changes of the television had brought to. He thought,
television culture let audience addicted to the visual pleasure,
visual pleasure is the
sensory attributes of television culture, television culture is a visual and perceptual
culture,which had hollowed out the cultural values. In television news, politics,
education and so on are all packed by television-entertainment, entertainment has
infil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n television. Television use image symbols recognise the real
world, images use concealed way influence the public communication,and affect the
social culture. Postman thought in the television monopoly era, television had become
to the prime-medium, on influence public awareness and monopoly product and travel
of knowledge, had gained mythical status. Television let childhood suffered injuring, let
adults cultural suffered erosion. Postman thought education was the last defense line on
resisted the television destruction, and when reflect television culture, He hoped to
reshape education to save the people of television age, to protec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Postman’s television culture thought had succeeded Innis and Mcluhan’s Media
Determinism, in some extent,and especially emphasized the human and moral values of
print culture,emphasized the power of television on defining reality,but ignored the
production of television text and the subject attributes and creativity of audience,this is
to some extent reflected his conservative attitude on the television culture?
Key words: Neil Postman;television culture;entertainment;image;education
II目录
绪论..1
Ⅰ国内外关于的尼尔?波兹曼研究1
Ⅱ国内外的电视文化研究.5
Ⅲ本论题的研究目的与价值..7
第1章娱乐:电视文化的表征.9
1.1 沉溺视觉愉悦..9
1.1.1 视觉:电视文化的感官通道9
1.1.2 愉悦:电视文化的感官属性11
1.2 历史视角的丧失..12
1.2.1 现时: 电视热衷的内容13
1.2.2 历史:电视割舍的记忆.14
1.3 被泛化的娱乐.15
1.3.1 娱乐渗透到一切.16
1.3.2 娱乐成为目的17
第2章图像:电视时代的认知方式19
2.1 媒介即认识论.19
2.1.1 理性:印刷文化的思想.19
2.1.2 感性:电视时代的认知..20
2.2 媒介即隐喻.22
2.2.1 图像:电视认知世界的方式..22
2.2.2 隐喻:电视塑造现实的途径23
2.3 技术垄断时代..25
2.3.1 定义现实:电视元媒介..25
2.3.2 垄断知识:电视“神话”..27
第3章保护文化:对电视文化的反拨.30
3.1 电视时代的政治..30
3.1.1 形象政治:电视时代的政治家..30
3.1.2 娱乐政治:电视时代的政治生态..32
3.2 拯救电视时代的人33
3.2.1 消逝的童年:电视平等主义的伤害.33 3.2.2 萎缩的成人文化:电视娱乐化的后果..36
III3.3 重塑电视时代的教育.38
3.3.1 被私人化的教育:电视教学的媒介偏向..38
3.3.2 传承文化与理性:电视时代的学校教育..39
3.3.3 延续教育关怀:电视时代的媒介教育.40
结语..42
参考文献..44
致谢4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成果48?
IV绪论
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1931?2003是美国著名教育家,英语研究者
以及媒介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家,也是媒介环境学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
他对媒
介文化的理解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主题:技术、语言、教育、媒介,而他对媒介
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尤其感兴趣。
?
波兹曼的著作主要包括以下作品:《电视与英语教学》(Television and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1961)、《作为颠覆活动的教学》(Teaching as a Subversive Activity, 1969)、《疯话,愚话》(Crazy Talk, Stupid Talk, 1976)、
《作为保存活动的教学》Teaching as a Conserving Activity, 1979)、《童年的消逝》
(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 1982)、《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1985)、《认真的反对:给语言、技术和教育找麻烦》Conscientious Objections:Stirring up Trouble about Language,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1988、以及《技术垄断》(Media Monopoly: The Surrender of Culture to Technology, 1992、《如何看电视新闻》(How to Watch TV News, 1992、《建th
造通向 18 世纪的桥梁:过去怎样改变未来》Building a Bridge to the 18 Century: How the Past Can Improve Our Future, 1999等等。
波兹曼为教育和媒介文化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了媒介教育思想,并
在 1970 年在纽约大学创办了媒介环境学博士点。
为媒介环境学的发展提供了坚
实的保障。
波兹曼在创建媒介环境学博士点的时候就阐明了媒介的内涵。
他认为:
所谓媒介,就是文化发展的一切环境,媒介影响文化,昀终变成文化,媒介就是
文化。
在《作为保存活动的教学》中,他进一步对媒介环境学的研究范畴进行了
界定: “媒介环境学研究信息环境。
它致力于理解传播技术如何控制信息的形式、
数量、速度、分布和流动方向,致力于弄清这样的信息形貌又如何影响人们的感
①
知、价值和态度。
”他为媒介环境学学科的系统研究不仅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
而且还提供了思想上的保障。
目前,媒介环境学派正在不断成长和壮大,媒介文化已成为传播文化研究界的重要领域,媒介环境学派也逐渐成为北美传播学鼎
立三足之一。
波兹曼的代表作《作为保存活动的教学》、《童年的消逝》以及《娱
乐至死》被认为是媒介环境学研究的核心著作。
Ⅰ国内外关于的尼尔?波兹曼研究
国外关于波兹曼的研究涉及到波兹曼学术思想的各个方面。
从对其思①吴予敏.传播与文化研究[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74-278.
1想研究的总体状况来看,主要集中体现在对其媒介思想和教育思想的研究之上,还有很多文章集中在对波兹曼的著作或思想的评价上。
下面将对波
兹曼思想研究的主要方面进行梳理。
第一、关于波兹曼教育思想的研究。
虽然目前对波兹曼的教育思想的研究
集中在对其《电视与英语教学》、《作为颠覆活动的教学》、《作为保存活动的
教学》的述评上。
也有对波兹曼教育思想研究较为深入的文章,例如,哈奇?J?阿
莫斯Hatch. J. Amos的《作为颠覆活动的学习》(“Learning as a Subversive Activity”, 2007,文章结合波兹曼的《作为颠覆活动的教学》中提出教育
要革命性的方式与精神进行颠覆性改革的思想,探讨了以学习者为主体的
颠覆传统教育的学习方式,来配合教育改革。
第二、关于电子媒介对儿童影响的研究。
这部分主要集中在对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的研究,主要探讨媒介技术对儿童的影响。
贾尼丝?M?艾伯格恩//.erghene的《童年是否结束?》(“Childhood's End?”, 1985)文章以评述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理论为基础,认为各个时代对于童年的界定是不同
的,不同时代,童年的内涵也在变化,电子媒介时代塑造了与之相符合的童年,
童年并没有消逝。
兰斯?蒂尔曼费兹(Nancy Tillman Fetz)的《童年:濒临危险
的物种》(“Children:An Endangered Species”, 1985)支持波兹曼“童年消逝理”
理论,认为在电子媒介的冲击下,童年群体受到威胁,并成为一种频临危险的物
种。
白金汉?大卫(Buckingham David)的《电子时代的儿童:数字媒介和新一代的修辞》(“Children of the Electronic Age?:Digital Media and the New
Generational Rhetoric”, 1998)探讨电子时代的儿童是否形成了新的话语结构和认
知模式,文章对波兹曼认为电子媒介在使儿童的社会角色逐渐改变的思想持
态度。
第三、关于波兹曼媒介思想的研究与评论。
大卫?纳托尼(David Nartoni) 的《关于波兹曼技术思想的回答》(“An Answer to Neil Postman’s Technology”,
1993)主要探讨波兹曼的技术思想。
作者认为波兹曼视域中的技术是媒介的一种,
是与社会历史变迁密切相关的媒介,技术塑造社会文化。
保罗?泰勒(Paul Thaler)
的《尼尔?波兹曼的遗产,以及媒介环境学时代的到来》 (“The Legacy of Neil
Postman,and the Coming of Age of Media Ecology”, 1998)探讨了波兹曼的媒介思
想以及对媒介环境学的贡献,认为波兹曼为媒介环境学时代的到来提供了重要的
思想遗产,为其到来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利肯?詹姆斯?S(Mullican James S.)的《关于波兹曼的作为一种保存活动的教学的评论》(“Teaching as a Conserving Activity Neil Postman”, 1981)弗罗
斯特?罗伯特?L(Frost Robert L.)的《关于尼尔?波兹曼的技术垄断:文化向2技术投降的评论》(“Technopoly:The Surrender of Culture to Technology by Neil
Postman”, 1993)以及斯特拉?兰斯(Strate Lance)的《尼尔?波兹曼,文字的
守卫者》 (“Neil Postman,Defender of the word”, 2003)等等文章对波兹曼的媒介
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刻地评论,认为波兹曼反对电子技术垄断带来的知识垄断,并
认为他是印刷文化的守卫者。
对波兹曼思想较为系统的研究的文章有:托马斯?金卡雷利(Thomas
F .Gencarelli)的《尼尔?波兹曼与媒介环境学的兴起》 (“Neil, Postman and the Rise
of Media Ecology”, 2007)。
文章将波兹曼的学术生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
段是语言与教育,第二个阶段是波兹曼与媒介环境学的兴起,第三个阶段是关于
①
《技术垄断》的思想,第四个阶段是回归教育的研究。
”文章从这四个方面清晰
的勾勒了波兹曼的学术生涯,以及波兹曼在这四个阶段中分别体现的学术思想,
并阐述了波兹曼在这四个阶段中的著作的主要思想与价值。
以及两篇研究波兹曼
思想的学位论文:罗伯特?泰勒?斯普拉德利Robert Tyler Spradley的《媒
介隐
喻分析:以尼尔?波兹曼的思想作为政治会话的批评原型》(“Medium Metaphor
Analysis:Using Neil Postman's Ideology as a Critical Model for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2002)探讨了波兹曼的媒介即隐喻思想,并将此理论作为对政
治会话批评的原型理论。
作者认为政治会话依赖媒介,而媒介对政治有强大的隐
喻力量,媒介塑造政治话语模式,政治文化形态依赖媒介。
作者从这个角度上对
政治会话批评进行探讨,认为波兹曼的这一思想对政治批评具有重要意义。
乔
治?迈克尔?奥尔(G.Michael Orr)的《接合理论视域中的尼尔?波兹曼媒介批评》 (“An Articulation Theory Perspective of Neil Postman’s Media Criticism”, 2003)
主要是对波兹曼的总体媒介批评思想的研究,认为波兹曼是从媒介的价值来批判
电子媒介文化的,并体现了一种维护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国内关于波兹曼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波兹曼的媒介技术思想、教育思想以及他的两部代表作《童年的消逝》和《娱乐至死》上。
目前对波兹曼电视思想进行
系统研究的著作不多。
以下将从四个方面阐述国内对波兹曼思想的研究: 第一、关于波兹曼媒介技术与媒介生态思想的探讨。
瞿辉的《电子媒介时代的技术悲观主义?尼尔?波兹曼思想研究》(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年5
月)主要从媒介认识论、媒介隐喻、技术垄断等方面研究波兹曼认为媒介技术对
对教育、儿童以及一切社会文化的影响,并认为波兹曼的媒介思想有悲观主义倾
向。
李晓云的《尼尔?波兹曼的媒介生态学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年 3 月主要从媒介、技术、教育等角度分析波兹曼的媒介思想,认为波兹曼的
媒介生态学研究是以媒介为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技术对儿童、教育、语言等文① [美]林文刚.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C].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56-181.
3化各方面造成重要影响,而技术垄断对文化有决定性影响,并认为这是波兹曼媒
介生态学理论中的重要命题。
邵培仁、廖卫民的《思想?理论?趋势:对北美媒
介生态学研究的一种历史考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 5
月第 3期)根据波兹曼的《教学是一种保存性行为》、《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
探讨波兹曼对新旧媒介的权衡,认为波兹曼希望保持新旧媒介的平衡来阻止新媒
介带来的偏向和冲击,并希望保存传统文化。
文章认为波兹曼的媒介环境理论体
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
第二、关于波兹曼“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理论的探讨与评析。
蒋卓伦的《审美视野中的电视娱乐》 (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5月)根据波
兹曼的《娱乐至死》,反思电视娱乐是一种感官的娱乐,这种娱乐审美脱离的真
善美的审美本质,造成了电视娱乐的异化,使电视娱乐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常
聪的《媒介即环境:波兹曼的童年理论探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7年第 4期)提出波兹曼认为的童年是一个社会文化群体,童年这个
群体受媒介文化的影响,媒介是控制社会文化的力量,作者认为从波兹曼的童年
消逝理论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在电子媒介时代应怎样守护童年与人们的精神家
园。
刘擎的《波兹曼:影像时代的警世危言》《社会观察》 ,2004年第 9期主
要阐述了《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的主要观点,认为波兹曼更忧虑成年的
消逝;并且电视娱乐化使文化降级,使理性文化受到冲击。
作者认为波兹曼的媒
介思想是电子影像时代的警钟。
毛峰的《娱乐至死的物种:波兹曼的媒介哲学》
《现代传播》,2005年第 2期分析了波兹曼的“媒介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
的媒介思想,并结合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探讨了电视娱乐对文化的影响。
作者
认为波兹曼的媒介哲学体现了电子媒介对文化的潜在负面影响,应当引起深思。
第三、关于波兹曼教育思想的研究。
谌启标的《尼尔?波兹曼学校批判与学校重构理论》 (《比较研究》,2005年第 3期)主要分析了波兹曼的教育改革思想,
对传统教育的批判,要求重新界定理想学校。
文章认为波兹曼所谓的理想学校应
该有开放的学习时间、学生具有自由选择的学生活动,学校对学生评价与考核等
级制度具有灵活性,以及教师是学习者等等特征,并探讨了波兹曼提出的重构学
校的思想。
从学生、教师、教科书、学习时间以及考试与等级制度这些方面
提出
重构学校教育。
李晓云的《儿童?电视?教育??尼尔?波兹曼的媒介教育观》(《新闻界》,2009 年第 3 期)分析了波兹曼的电视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三方面的内容,电视教育削弱甚至取代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地位,认为在此
基础上,波兹曼提出了媒介教育思想,学校教育与媒介教育共同抵制电视对教育
的消极影响,在批判和拷问技术的基础上,技术可以成为媒介教育的一部分。
4国内关于波兹曼思想的研究的文章和书籍主要有:何道宽的《异军突起的第
三学派??媒介环境学派》、《媒介环境学派的理念辨析》(吴予敏主编的《传播
与文化研究》)探讨了波兹曼是媒介环境学的第二代传承人,对媒介环境学作出
了重要贡献。
胡翼青的《媒介环境学的思想谱系:从芝加哥学派到波兹曼》(吴予敏主编的《传播与文化研究》)认为波兹曼对于芝加哥学派的思想起着中兴的
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并拓宽了媒介环境学的理念。
高金萍在《西方电视传播
理论评析》中探讨了波兹曼的电视观,认为波兹曼以悲观的态度来批判电视文化。
Ⅱ国内外的电视文化研究
目前为止,国外关于电视文化的研究主要有电视传播效果研究,电视文本的研究,电视受众的研究,电视作为一种技术对文化的影响研究等等,文献数量巨
大。
以下只简要介绍部分著名学者、思想家有关电视研究的基本观点。
美国著名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在《儿童生活中的电
视》(Television in the Lives of Our Children, 1961)中研究了电视的传播效果,
比如电视的认知效果和行为效果对儿童产生的影响。
作者认为儿童在接受电视的
过程中,并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能够从自己的需要出发,积极地选择电视节目
和内容,电视对儿童生活的效果影响并不是单一的。
法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T?W?Adorno)认为电视的目标“是
一种伪现实主义。
它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原型和程式。
它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深层结
构,这就是意识形态意义。
它让观众身不由己认同屏幕上的东西,束缚他们令其
‘婴儿般地寻找保护’,就像孩子那样,寻求和期盼精神分析可以解释的安全保
①
障。
”他认为,电视体现了一种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让受众在无形之中,
受到电视的主导。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对电视文化的研究主要是以社会学家的视域来批判电视文化的,其代表作《论电视》(About Television,1996)就集中体现了他的电视思想,揭露电视的商业化以及电视符号
的暴力对所有文化的解构。
他将社会的不同领域分为不同的场,而电视正是文化
工业的一个生产场,电视的符号暴力和商业逻辑对社会新闻、科学、艺术、文学
等各个领域的文化都产生强烈的冲击,并且对其他媒介也形成一种暴力控制。
布
尔迪厄认为必须用实践来挖掘电视(客体)以及电视与电视生产主体之间的关系,
即“参与性对象化”的方法来抵制电视的侵蚀。
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代表人物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研究了电
视技术与文化的关系,其代表作《电视:科技与文化形式》 (Television: Technology
①高金萍.西方电视传播理论评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38.
5and Culture Form,1974)从技术的角度研究电视文化,探讨技术是怎样影响文
化的,探讨技术与文化的关系。
并且研究了电视文本是与以往传统文本不同
本形式,电视文本是一种流动形式的电子文本,并且“可以同时满足社会以及家
庭为生活中心的技术现象,统称为‘流动的私藏’。
这就是威廉斯提出的著名理
①
论??电视的‘流’(flow)和‘流动的私藏’(mobile privatization)。
”威廉斯
认为传播媒介是一种文化形成的原因,认为传播媒介形成的效果能够创造与之相
对应的文化形式。
?
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对于电视文化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电视文本的解读上。
霍尔认为对电视文本的解读有三类:“偏好的解读(preferred reading) ,
指的是接受者不加质疑地接受媒体所企图传递的有利于优势集团的意识形态;第
二种是商榷的解读(negotiated reading),解读,包含了各种不同意见和声音,需
要作适应性的调适;第三种是对立的解读(oppositional reading),接受者保持清
②
醒的反抗意识,有意识地解构媒介文化中宰制性的霸权符码。
”霍尔认为受
不只是被动接受电视传递的编码讯息,受众对电视文本的解读具能动的解读能
力,强调受众在接受电视编码讯息时候的主体作用。
戴维?莫利(David Morley)的电视文化观主要体现在对电视受众的研究
上。
他在《全国的观众》 (The Nationwide Audience, 1980)与《家庭电视》(Family
Television:Cultural Power and Domestic Leisure,?1986)中解读了电视文本与受众
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电视受众解读电视文本的复杂性和创造性;他认为“要想
了解文本的意义,必须考虑它在特定条件下所接触的话语以及这种接触会如何对
文本的意义和与之相遇的话语进行重构。
由于不同读者用来理解文本的话语(知
③
识、偏见、抗争等等)不同,所以也建构出不同的文本意义。
”也就是说莫利认
为受众在对电视文本的解读时会生产出不同的文本意义,电视文本是开放的,电
视受众是主动的。
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关于电视文化的研究继承了霍尔和莫利的研究,
研究文本和作为生产者的受众。
他与约翰?哈特利(John Hartley)合著的《解读电视》 (Reading Television, 1978)以及其代表作《理解大众文化》(Understanding
of Popular Culture, 1989)认为电视文本是一种开放的生产性文本。
费斯克认为
电视文本之所以是生产性文本是因为它“充满了矛盾,因为需要读者从中作出自
己的理解。
它们只有在被人们接纳并进入他们的日常文化后才能完成。
人们在日
④
常生话和文化工业的消费的交接部位创造了大众文化。
”这么说,费斯克认为大①高金萍.西方电视传播理论评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44-147.
②陈龙.在媒介与大众之间:电视文化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40.
③ [英]戴维?莫利.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M].史安赋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98.
④[英]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杨全强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6.
6众对于文本来说具有生产性,文本的意义是大众与文本的相互结合而产生的,而
大众在此过程中具有积极的创造作用。
?
而国内电视研究也比较多,研究方面涉及广泛,譬如,电视与大众的关系,
电视文艺生态批评的研究,电视文化的研究,电视文化批判的研究等等。
在此列
举一部分关于电视文化研究的著作:祁林的《电视文化的观念》(2006)主要是
从电视文化的形成、电视文化的制约因素、电视文化的雅俗以及电视文化意识形
态等方面探讨了电视文化。
欧阳宏生的《电视文化学》(2006)主要结合我国电
视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并借鉴西方电视理论,从符号开始解读电视的传播定位,
电视的传播责任、电视文化传播载体的多元化形态、政治经济环境对电视文化的
影响以及对电视文化的批评与阐释。
张文娟的《电视文艺生态批评学》(2006) 主要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中研究新世纪中国电视文艺生态的价值重构,提出将电视
生态批评与电视文艺批评进行整合,从而形成良好的电视文艺批评生态。
陈龙的
《在媒介与大众之间》主要探讨了电视文化的内涵、西方电视文化观、电视以视
听为内在符号特性、电视文化的创造主体以及受众分析以及电视文化的社会影响
等内容。
Ⅲ本论题的研究目的与价值
电视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已成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子媒介,对电视文化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电视文化的影响。
波兹曼对
于电视文化的研究具有独到的见解,虽然他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来审视电视的,
但是他的思想让我们意识到电视在影响人们的思想文化方面有着强大的力量。
本
论题的目的旨在通过对波兹曼电视思想的探讨,对其电视思想进行系统的评述,
从而对其价值意义深入挖掘。
本论题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第一、有助于国内学术界更好地了解波兹曼的电视文化思想。
国内关于波
兹曼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他的媒介思想和教育思想上。
波兹曼的学术研究主要是
媒介环境学与教育这两个方面。
而他在媒介环境学研究中,主要剖析电视带来的
影响,电视文化观是其媒介思想的主体。
目前,关于波兹曼的电视文化思想的专
门探讨还没有展开,因此本论题的研究有利于学术界更好地了解波兹曼的电视文
化思想,为以后的电视文化研究作铺垫。
?
第二、有助于深化对电视文化的研究。
当今电视文化与公众的生活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