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南宁市第四十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关于孔子教育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教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人”和成“君子”
②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办私学打破官府的垄断
③孔子的教育也有政治功能,如“学而优则仕”,体现了积极入世的思想主张
④孔子讲授的主要是《诗》《书》《礼》《乐》《易》《论语》的内容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以下是某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三家的评价。
下列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①关注人生,留下的是生活态度:真实、自由、宽容
②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③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A.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B.①法家②道家③儒家
C.①道家②儒家③法家D.①道家②法家③儒家
3.孔子思想中,为历代统治者所接受并传承的道德规范是()
A.仁 B.义 C.礼 D.信
4.孔子说:“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意为:“周朝的礼仪制度依据夏商两代,丰富多彩,我主张周的礼制”)以下对孔子这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孔子不安天命,积极向上的心态
B.反映了孔子思想中相对保守的历史观
C.表明孔子真正想恢复的是夏商的制度
D.周朝的礼仪制度在春秋战国已破坏殆尽
5.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君人者,隆礼葬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该思想家是
A.孔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墨子
6.荀子说:“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这表明其治国思想是()
A.恢复周礼B.严刑峻法C.儒法并用 D.君臣有别
7.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对统治者最有利,其原因不包括()
A.适应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 B.符合当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C.有利于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D.被秦始皇采用,完成了国家统一
8.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9.“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最能体现这句话的意思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C.“春秋大一统” D.三纲五常
10.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总结其辅佐宋太祖赵匡胤治理天下的经验时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孔子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统治阶级治国的正统思想是从何时开始()
A.战国时期 B.西汉C.唐朝 D.北宋
11.相对于先秦儒学,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成为新儒学,“新”的主要体现是()
A.人定胜天 B.独尊儒术C.天人感应 D.实行仁政
12.假如你是西汉中期的一位学生,想去长安投考太学,那么你做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包括①《诗经》②《论语》③《孟子》④《礼记》
A. ②④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13.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
14.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A.墨子“兼爱”思想 B.孟子“性善论”
C.老子“无为”思想 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1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
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16.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解释“王”这个字的写法:王这个字,三横中间一线,就是通天地之人。
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中间是万物人民,这一竖把三者接通起来就是王了。
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李贽 D.王夫之
17.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①独尊儒术②君权神授③天人感应④阴阳五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周敦颐
B、张载
C、程颐
D、朱熹
19.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扩大理学家的知名度
20.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
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A.董仲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21.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22.“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对“朱子高于孔子”寓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理学比孔子学说更科学
23.与朱熹理学同时,还存在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等学派。
以下主张属于陆九渊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知行合一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24.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25.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共同之处是()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