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九年级3月联考化学试卷-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届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九年级3月联考化学试卷
【答案】
一、客观题
1. C
2. B
3. B
4. C
5. A
6. C
7. C
8. D
9. B 10. C
二、主观题
11. (1)NaCl (2)H 2SO 4(3)NaOH (4)Ca(OH) 2
12. 维生素;蛋白质
13. 防止锥形瓶底炸裂
14. (1)煤油的着火点比棉纱低 (2)C 3H 8+ 5O 23CO 2+ 4H 2O;(3)有机合成高分子
15. (1)B (2)6HCl + Fe 2O 3=2FeCl 3+ 3H 2O(3)不锈钢工具比铁制工具耐腐蚀(合理答案均可)
16. (1)HCl或H 2SO 4(2)置换反应 (3)CaCO 3CaO + CO 2↑
17. (1)1个分子中都有2个氢原子(2)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或化学变化前后原子数目不变)、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改
变
18. (1)BaCl 2+ H 2SO 4=BaSO 4↓+ 2HCl(2)CaO + H 2O=Ca(OH) 2(3)Na 2CO 3+ Ca (OH) 2=CaCO 3↓+ 2NaOH
19. (1)长颈漏斗、铁架台(2)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CO 2气体已充满。
20. 分别取三种白色粉末于三支试管,加入蒸馏水,固体溶解的是Na 2CO 3;往其他两支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沉淀溶解,产生气泡的是BaCO 3;沉淀不溶解的是BaSO 4。
21. 【进行实验】(1)水珠
(2)CO 2+ Ca(OH) 2=CaCO 3↓+ H 2O
(3)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②产生白色沉淀;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溶于水,加入稀盐酸;【讨论与评价】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的现象;
【总结】2NaHCO 3Na 2CO 3+ H 2O + CO 2↑(4)84%
【解析】
1.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选项有新物质生成;
B选项有新物质生成;
C选项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干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选项有新物质生成.
故选:C。
2.
试题分析:A选项鼓励开私家车出行,会排放大量烟尘;
B选项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故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C选项鼓励用煤火力发电会排放大量的烟尘;
D选项鼓励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使用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烟尘.
故选:B。
3.
试题分析:A选项取用固体药品用药匙是正确的操作;
B选项称量固体物质要左物右码,故操作是错误的;
C选项量液读数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是正确的操作;
D选项溶解时需要搅拌是正确的操作.
故选:B。
4.
试题分析:A选项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是错误的因为甲醛有毒;
B选项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多吃无害是错误的叙述,微量元素含量过高会引起副作用产生疾病;
C选项食品袋里冲入氮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是正确的叙述;
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CO、CO 2具有无机物的性质故属于无机物.
故选:C。
5.
试题分析:物质中含有氧气时,在这种物质中才含有氧分子,空气属于混合物,空气中有氧气故存在氧分子,答案选择A 6.
试题分析:由物质的化学式可知:A选项N(NO 2) 3由2种元素组成;B选项因为没有碳元素,故N(NO 2) 3属于无机化合物;C选项N(NO 2) 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4+16×6=152,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N(NO 2) 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4/152×100%=42.1%,故18.4%也是错误的叙述。
故选:C。
7.
试题分析: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两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由此确定答案为C.
8.
试题分析:由题中图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A选项t 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是正确的叙述;
B选项因为M点是甲乙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叉点,故是正确的叙述;
C选项t 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故叙述是正确的;
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t 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
故选:D。
9.
试题分析:A选项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是正确的叙述都与氧气反应得以转化;
B选项都能通过分解反应实现是错误的叙述,答案选择B;
C选项都能通过与单质反应实现,是正确的叙述;
D选项变化前后都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是正确的叙述.
故选:B。
10.
试题分析:A选项是正确的方法,氧因为真金不怕火炼灼烧不变颜色;
B选项棉线和羊毛线——灼烧,闻气味是正确的方法,羊毛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C选项是错误的方法,因为二者都溶于水故答案选择C;
D选项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加热,观察外形变化是正确的方法,热塑性塑料加热变形.
故选:C。
11.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可知其成分的化学式为(1)生活中可用作调味剂的主要成分是NaCl, (2)可用于清除铁锈的是H 2SO 4(3)可用于去除油污的炉具清洁剂的成分之一是NaOH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Ca(OH) 2
12.
试题分析:青少年成长发育需合理地摄入各种营养素。
如新鲜蔬菜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肉、蛋、奶等又能为我们的机体生长提供蛋白质。
13.
试题分析:在做“红磷在盛有空气的锥形瓶中燃烧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需要在锥形瓶里预先加少量的细沙。
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锥形瓶底炸裂
14.
试题分析:(1)煤油容易点燃的原因是煤油的着火点比棉纱低;
(2)亚沙会火炬使用丙烷(C 3H 8)气体为燃料,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3H 8+ 5O 23CO 2+ 4H 2O;
(3)亚沙会升旗手的服装用的进口纯白聚酯纤维面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15.
试题分析:(1)金属制品的用途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B炒锅;
(2)盐酸除锈迹(铁锈看作氧化铁)的原理为:6HCl + Fe 2O 3=2FeCl 3+ 3H 2O;
(3)合金比纯金属应用更为广泛的原因不锈钢工具比铁制工具耐腐蚀
16.
试题分析:由题中的叙述可知D为酸类物质,故为盐酸或硫酸HCl或H 2SO 4;A为碳酸钙,B为氢氧化钙、C为氧化钙,故(2)图中物质间相互关系中未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3)A转化成C的反应化学方程式:CaCO 3CaO + CO 2↑ 17.
试题分析:有微观示意图可知(1)水分子与氢分子的相同点是1个分子中都有2个氢原子;
(2)根据上图信息,从微观角度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信息是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或化学变化前后原子数目不变)、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改变.
18.
试题分析:(1)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其原理为:BaCl 2+ H 2SO 4=BaSO 4↓+ 2HCl;
(2)生石灰用作食品包装袋内的干燥剂原理为:CaO + H 2O=Ca(OH) 2;
(3)工业上用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制取烧碱原理为Na 2CO 3+ Ca (OH) 2=CaCO 3↓+ 2NaOH.
19.
试题分析:(1)标号的仪器名称:a长颈漏斗,c铁架台;
(2)该同学把甲装置的气体发生装置改成乙的目的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检验b中充满CO 2气体的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CO 2气体已充满。
20.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所提供的药品可设计的方案为:分别取三种白色粉末于三支试管,加入蒸馏水,固体溶解的是Na 2CO 3;往其他两支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沉淀溶解,产生气泡的是BaCO 3;沉淀不溶解的是BaSO 4。
21.
试题分析:依据题中所提供的资料可知(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 2+ Ca(OH) 2=CaCO 3↓+ H 2O;
(3)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可能是NaOH或Na 2CO 3①他们的依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②兴趣小组为了确定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成分进行以下实验的现象及操作为;产生白色沉淀;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溶于水,加入稀盐酸;
【讨论与评价】实验一的结论与实验二、实验三的结论相反,在讨论时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方案一的结论不正确,他们的理由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的现象;
【总结】请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NaHCO 3Na 2CO 3+ H 2O + CO 2↑
(4)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2NaHCO 3Na 2CO 3+ H 2O + CO 2↑
168 44
X 4.4g
168:44=X:4.4g
X=8.4g
8.4g/10g×100%=84%
答: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