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6.2 绿色植物的呼吸》同步练习(卷十)(含答案)08473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6.2 绿色植物的呼吸》同步练习(卷十)试卷
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
1. 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 )
A.全部活细胞
B.茎、叶的绿色部分
C.种子的细胞
D.根细胞
2. 如图所氏的实验,可证明萌发的种子()
A.分解细胞内的有机物,同时释放热量
B.进行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C.呼吸作用较强,释放了较多的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较强,吸收了氧气
3. 农民经常在地里给庄稼松土,因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其原因()
A.缺水,妨碍植物的光合作用
B.缺肥,妨碍植物的光合作用
C.空气不流通,妨碍根的呼吸作用
D.土块太硬,根不能扎深
4. 甲、乙两地生产同一种甜瓜,但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甜瓜甜,含糖量高.经调查发现:在甜瓜生长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相差较大(见表)
时段甲地平均温度/℃乙地平均温度/℃
白天3333
夜间1222
据表分析,原因是( )
A.甲地夜间温度较低,甜瓜呼吸作用弱,有机物的消耗少
B.甲地夜间温度较低,甜瓜呼吸作用强,有机物的积累多
C.乙地夜间温度较高,甜瓜呼吸作用强,有机物的积累多
D.乙地夜间温度较高,甜瓜呼吸作用弱,有机物的消耗少
5. 小美的奶奶特别爱吃凉拌杨树叶。

五一放假期间,小美到自家种树的地里采摘了一塑料袋的杨树叶。

回到家准备清洗的时候,发现袋内很热。

这主要是因为( )
A.杨树叶蒸腾作用释放了热量
B.杨树叶光合作用产生了热量
C.杨树叶呼吸作用释放了热量
D.杨树叶中的有机物被细菌、真菌分解释放了热量
6. 种子能够呼吸吗?生物小组将萌发和煮熟的小麦种子分别装入甲、乙两瓶中,放到温暖地方一天后进行如图所示的检验,结论与分析不正确的是()
A.乙瓶是为了设置对照
B.选择等量的种子是为了控制变量
C.甲瓶的蜡烛熄灭说明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D.结论是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7. 下列措施不能抑制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密闭的粮仓内加二氧化碳
B.小麦种子入仓前晒干
C.低温贮藏水果、蔬菜
D.农田板结后及时松土
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青山”中植被丰富,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请据图判断出正确的一项是()
A.甲图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①②分别代表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甲图③④所代表的物质分别通过叶脉的导管和筛管运输
C.图乙中的N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图乙中的植物要积累有机物,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P点
二、解答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40分)
9. 某实验小组为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了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在四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相应物质,搅拌均匀,在四个瓶口处套上相同的气球并密封,置于相应的温度下,一段时间后现察到如下现象。

(1)可作为验证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___。

(2)根据①④实验可推断出酵母菌发酵需要________________。

(3)“气球胀大”是因为发酵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所以酵母菌常用来制作馒头。

(4)研究发现,酵母菌在缺氧条件下线粒体数量将逐代减少。

当重新获得充足氧气时,线粒体数量
迅速增加,酵母菌生长旺盛,繁殖速度加快。

请分析线粒体数量增加,使生长和繁殖加快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探究与思考
(1)为了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放出了什么气体,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瓶中是萌发的种子,
实验开始时阀门关闭(如图A );一段时间后,往瓶中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中的气体进入试管
(如图B )。

请分析回答:
气体进入试管后,澄清的石灰水会变________,这是因为从正在萌发的种子里放出了________。


果把萌发的种子换成煮熟的种子,上述现象能否发生?________。

(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
________运走或耗尽;实验中使用________加热法,将叶片中的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为
________色。

11. 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实时监控,
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

如图一是大棚内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
系曲线图;图二是叶肉细胞示意图,1~6
表示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图三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理是________。

(2)图一中,当光照强度为f 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二中的过程
________(填数字)。

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此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甲植物光合作
用合成的有机物________(“多于”“等于”或“少于”)乙植物。

(3)把图三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________内的氧气
含最比较高,产生氧的能量转换器是图二中的________。

12. 如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某生理活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
关问题:
(1)在白天光照条件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为
氧气,则为________,为________.
(2)在白天光照条件下,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到叶的主要动力是
来自于叶片的
________作用.在此作用过程中,为________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
环.
(3)从上述可见,在白天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________种生理作用.
(4)图中的和进出叶片的“窗口”是由保卫细胞构成的________;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
________(填“导管”或“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三、 判断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20分 )
13. 独自一人下地窖时,点上一只蜡烛比带上一支手电筒会更安全些________(判断对错)
B A
C B A B
14. 植物的花比叶呼吸作用强。

_________(判断对错)
15. 对农作物来说,呼吸作用越强越好.________.(判断对错)
16. 冬天落叶后,植物蒸腾作用降低,但能进行呼吸作用________(判断对错)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2年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6.2 绿色植物的呼吸》同步练习(卷十)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
1.
【答案】
A
【考点】
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实质
【解析】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释放的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据此解答。

【解答】
由分析可知,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释放的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只要是活的细胞都需要能量,就都要
A B C D
进行呼吸作用,可见符合题意。

、、错误。

2.
【答案】
C
【考点】
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这一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解答】
解:瓶内装有萌发的种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过一段时间后,往瓶子里注入清水,瓶子内的二氧化碳会进入试管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分解有机物放出了二氧化碳。

故选:C。

3.
【答案】
C
【考点】
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
【答案】
A
【考点】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5.
【答案】
C
【考点】
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实质
【解析】
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把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进行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解答】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热量。

小美到自家种树的地里采摘了一塑料袋的杨树叶,杨树叶新鲜,呼吸作用旺盛,释放的热量多,使树叶在塑料袋内温度升高出现发热现象,说明杨树叶呼吸作用释放了热量。

6.
【答案】
D
【考点】
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
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

【解答】
解:A.甲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甲瓶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为实验组;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为对照组。

因此,乙瓶是为了设置对照,A正确。

B.对照实验应遵循唯一变量原则,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如种子数量应保持相同。

所以,选择等量的种子是为了控制变量,B 正确。

C.甲瓶中是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在甲瓶里,蜡烛熄灭,C正确。

D.实验证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没有证明释放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D。

7.
【答案】
D
【考点】
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解析】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解答】
A、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据此原理,在贮藏粮食时,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储存时间,A不符合题意;
B、小麦种子入仓前晒干,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

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B不符合题意;
C、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生产实践上低温贮藏水果、蔬菜,抑制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可延长储存时间,C不符合题意;
D、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农田板结后及时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不是抑制呼吸作用,促进根的生长,D符合题意。

8.
【答案】
B
【考点】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由图甲可知,①为二氧化碳,②为氧气,③为水分,④为有机物。

【解答】
解:A.甲图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以及箭头的指向分析可知,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气,A错误。

B.甲图中③表示水,通过叶脉的导管从下往上运输,④表示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B正确。

C.乙图的N点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C错误。

D.N点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0,表示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有机物积累量为0,当光照强度大于N后,植物开始积累有机物,D错误。

故选:B。

二、解答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40分)
9.
【答案】
(1)①②
(2)适宜的温度
(3)二氧化碳
(4)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增加能为酵母菌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能量,促进酵母菌繁殖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实质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中两种能量转换器
【解析】
1.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有氧时,能把葡萄糖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所以有气泡产生。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
解:(1)酵母菌能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以此作出假设,验证酵母菌发酵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酵母菌的有误,对照实验是①②。

(2)①④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①温室适宜25℃,④温度过低(0℃),因此可选①和④两支试管为一组探究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3)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松软。

(4)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它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酵母菌在缺氧的条件下繁殖和生长时,细胞内线粒体数量逐代减少。

当重新获得充足的氧气和养分供应时,线粒体数量迅速增加,酵母菌的代谢和生长旺盛,繁殖速度加快,原因是线粒体数目迅速增多,使有氧呼吸加强,能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促进生命活动过程。

10.
【答案】
【考点】
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1.
【答案】
(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1、2、5、6,多于
(3)二,叶绿体
【考点】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中两种能量转换器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原料及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正确识图。

【解答】
解:(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在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图一中,当光照强度为f时,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故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二中的过程1、2、5、6。

当光照强度为f时,甲植物和乙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又因为乙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小于甲植物,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单位时间内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量多于乙植物。

(3)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装置一中的二氧化碳,缺乏二氧化碳,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二中有二氧化碳,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因此,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二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场所。

12.
【答案】
二氧化碳,有机物
蒸腾,水蒸气
气孔,筛管
【考点】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实质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叶的结构及其生理活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有关知识.
【解答】
解:(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在白天光照条件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为氧气,则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2)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能够促进水分的运输,使水分由根部上升到叶,因此,水分运输的动力来自植物体的蒸腾作用.图中是蒸腾作用散失的水蒸气,促进了水循环.
(3)从上述可见,在白天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大作用.
(4)气孔是气体出入植物体的门户,因此图中的和进出叶片的“窗口”是由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运输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而导管的作用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三、 判断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20分 )
13.
【答案】

【考点】
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解析】
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解答】
蔬菜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使地窖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拿着一根点燃的蜡烛进入,如蜡烛继续燃烧,表明氧气较多,可以进入;如果蜡烛熄灭,表明氧气较少不能进入.因此点上一只蜡烛比带上一支手电筒会更安全些.
14.
【答案】

【考点】
3
B A
C B 3A B →
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实质
【解析】
本题考查了植物的呼吸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解答】
解: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每时每刻都能进行,为生物的基本特征。

幼嫩的叶新陈代谢快,需要的能量多,故比衰老的叶呼吸作用强;而生长的花朵代谢更为旺盛,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更强,故本题说法正确。

15.
【答案】
【考点】
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解析】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增强光合作用的强度,并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可以使有机物积累的量增加,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解答】
解: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可以使有机物积累的量增加,从而提高产量.实际的农业生产上,往往通过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措施,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所以对农作物来说,应适当的降低其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16.
【答案】

【考点】
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实质
【解析】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据此答题.
【解答】
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树木在寒冷的冬天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保温,适应冬天寒冷的生活.
组成植物的一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都要消耗能量,这能量必须由呼吸作用来提供,所以,所有的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各种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自然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可见冬天落叶后,植物蒸腾作用降低,但能进行呼吸作用,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