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二)修订版讲义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二)修订版讲义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二)一、基础知识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理解要点:(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tv a ∆∆=,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
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
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 =0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F=ma. 理解要点:(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因果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牛顿第二定律是表示力的瞬时作用规律,描述的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产生加速度。
物体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由该物体在这一时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决定的。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讲义

高中物理专题——牛顿第二定律【本讲教育信息】明白得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和适用范围学会分析和解决两类动力学问题牛顿第二定律的几种解题思路【知识点精析】一、牛顿第二定律【基础知识梳理】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使劲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受到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F=。
2.表达式:ma3.适用范围(1)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
(2)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关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形。
4.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明白得二、两类动力学问题1.由受力情形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处置这种问题的大体思路是:先求出几个力的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maF=合)求出加速度,再由运动学的相关公式求出速度或位移。
2.由物体的运动情形判定受力情形,处置这种问题的大体思路是:已知加速度或依照运动规律求出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从而确信未知力,至于牛顿第二定律中合力的求法可使劲的合成和分解法(平行四边形定那么)或正交分解法。
3.求解上述两类问题的思路,可用下面的框图来表示:分析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应抓住受力情形和运动情形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
三、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大体方式: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核心,整个力学的知识体系都是成立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的,熟练把握牛顿运动定律是学好力学的关键。
(一)解题的大体思路1. 选取适合的研究对象:在物理进程中,一样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通常选取咱们了解得相对较多的那个物体作为研究对象。
2. 分析受力情形和运动情形:画出示用意,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形与物体的运动情形,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形是指确信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判定物体是做加速直线仍是减速直线运动,或是曲线运动。
3. 成立直角坐标系:一样选取加速度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将各个力沿坐标轴方向进行正交分解。
有时为了解题的方便,而选取相互垂直的两个力的方向作为x轴和y轴,将加速度沿坐标轴进行正交分解。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讲义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讲义一、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核心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以及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其表达式为:F =ma,其中 F 表示合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当物体受到合力的作用时,就会产生加速度。
而质量则是物体惯性的量度,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越不容易改变其运动状态。
二、牛顿第二定律在直线运动中的应用1、匀变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在一条直线上受到恒定的合力作用时,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比如,一个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水平恒力作用的物体,其加速度恒定。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计算出加速度的大小,再结合运动学公式,就能够求解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位移等物理量。
例如,一个质量为 5kg 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 20N 的力,求5s 末物体的速度和位移。
首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加速度 a = F/ m = 20 / 5 = 4 m/s²。
然后,根据速度公式 v = v₀+ at(假设初速度 v₀= 0),可得 5s 末的速度 v = 4 × 5 = 20 m/s。
再根据位移公式 s = v₀t + 1/2 at²(假设初速度 v₀= 0),可得 5s 内的位移 s =1/2 × 4 × 5²= 50 m。
2、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当物体所受合力随时间变化时,物体将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此时,需要根据合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而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比如,一个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随时间变化的向上拉力作用。
在不同时刻,拉力的大小不同,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的变化,再利用积分等数学方法,就可以求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和速度。
三、牛顿第二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1、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PPT课件 (2)

意图。 (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应用合成法或正交分解法,求出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4)结合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即初速度 v0),分析运动情况并
画出运动草图,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待求的运动学量
(1)人从斜坡顶端 A 滑至底端 C 所用的时间。 (2)人在经过 C 点后滑行的距离。
[解析] (1)人在斜坡上下滑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设人沿斜坡下滑的加速度为 a,沿斜坡方向,由牛顿第二定 律得 mgsin θ-Ff=ma Ff=μFN 垂直于斜坡方向有 FN-mgcos θ=0 联立以上各式得 a=gsin θ-μgcos θ=4 m/s2 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得 L=12at2 解得 t=2 s。
解析:(1)对木箱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mg=ma 解得 a=F-mμmg=60-0.21×5 15×10 m/s2=2 m/s2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v=at=2×3 m/s=6 m/s。 (2)木箱在 2 s 内的位移大小为 x=12at2=12×2×22 m=4 m。
答案:(1)6 m/s (2)4 m
(2)人在水平面上滑行时,水平方向只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作 用。设在水平面上人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 a′,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 μmg=ma′。
设人到达 C 处的速度为 v,则人在斜面上下滑的过程:v2 =2aL
人在水平面上滑行时:0-v2=-2a′x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x=12.8 m。 [答案] (1)2 s (2)12.8 m
6.M99 是我国生产的性能先进、精度高、射 程远的半自动狙击步枪。M99 的枪管长 度为 1.48 m。射击时,在火药的推力下, 子弹在枪管中由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射出枪口时,子弹的速 度为 800 m/s。已知子弹的质量为 50 g,求: (1)子弹在枪管中加速度 a 的大小; (2)子弹在枪管中受到的合力的大小。(结果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2)ppt课件物理课件PPT

相连,如图4.轻绳长L=1 m,承受的最大拉力为8 N.A的质量
m1=2 kg,B的质量m2=8 kg.A、B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 0.2.现用一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作用在B上,使A、B向右运
动.当F增大到某一值时,轻绳刚好被拉断(g=10 m/s2).求:
(1)绳刚被拉断时F的大小;
(2)若绳刚被拉断时,A、B的速度为2 m/s,保持此时的F大小不
mg
水平方向F:cos α=ma1 竖直方向 Fsin α+N=mg
N 1 mg 3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A 对地面的压力为13mg.
课堂讲义
【例2】如图3所示,一辆卡车后面用轻绳拖着质量为m的物体A,绳与水平
地面间的夹角α =53°,A与地面间的摩擦不计,求:
(1)当卡车以加速度a1= 力多大?
g 2
设车后壁弹力为0时 的加速度为a0
T
(2) a >a0 小球飞起来
37°
T
FN=0
图8
mg
Tsin 37° =ma0
Tcos 37° =mg a0=gtan 37° =7.5 m/s2
mg
T (m)2 g(m)2 a5.6 4N
对点练习
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
4.质量分别为2 kg和3 kg的物块 A、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并用轻质 弹簧相连,如图 9所示,今对物 块A、B分别施以方向相反的水平 力F1、F2,且F1=20 N、F2=10 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弹力大小为16 N B.如果只有F1作用,则弹簧的 弹力大小变为12 N C.若把弹簧换成轻质绳,则绳 对物体的拉力大小为零
2.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做好两个分析:受力 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同时抓住联系受力情况 和运动情况的桥梁:加速度.
人教版物理必修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ppt精品课件

•
2.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 位水体 该鱼的 产量有 可能相 同
•
3.物体的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则 它们的 合运动 一定是 直线运 动
•
4.若两个互成角度的分运动分别是匀 速直线 运动和 匀加速 直线运 动,则 合运动 一定是 曲线运 动
•
5.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 验研究 中发现 ,低浓 度的生 长素促 进细胞 的伸长 ,但生 长素浓 度增高 到一定 值时, 就会促 进切段 中乙烯 的合成 ,而乙 烯含量 的增高 ,反过 来又抑 制了生 长素促 进切段 细胞伸 长的作 用。
在 其中的人和物都处于
完全失状重态。
太
空
航天器中的宇航员
中
的
g
失
近地卫星
重
状
g0
态
g
远离地球的卫星
人教版物理必修1 4.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共17张PPT)
人教版物理必修1 4.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共17张PPT)
利用完全失重条件的科学研究
人教版物理必修1 4.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共17张PPT)
太空中完全失重下的液滴状态
人教版物理必修1 4.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共17张PPT) 人教版物理必修1 4.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共17张PPT)
➢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学特征
V0=0 G
2、自由落体运动的动力学特征
F合 =G=mg
a F合 mg g
4.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共点力平衡条件
静止或 匀速直 线运动
a=0
F合=0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讲义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讲义一、牛顿运动定律的概述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由艾萨克·牛顿在 17 世纪提出。
它包括三条定律,分别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这一定律揭示了物体具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以及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其表达式为 F = ma,其中 F 表示合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加速度。
这一定律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且力越大,加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牛顿运动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一)行走与跑步当我们行走或跑步时,脚向后蹬地,地面会给我们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正是这个力推动我们前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我们施加给地面的力和地面给我们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而我们能够加速、减速或改变方向,是因为我们通过肌肉的力量改变了施加在地面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了地面给我们的反作用力,进而改变了我们的运动状态,这也体现了牛顿第二定律。
(二)车辆的启动与制动汽车的启动是一个典型的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发动机提供的牵引力使得汽车产生向前的加速度,从而使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
而在制动时,刹车系统施加一个阻力,产生一个向后的加速度,使汽车逐渐减速直至停止。
(三)体育运动在体育运动中,牛顿运动定律也无处不在。
例如,篮球运动员投篮时,手臂对篮球施加一个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篮球获得一个加速度飞出去。
而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踢球的力量越大,球获得的加速度就越大,飞行的速度和距离也就越远。
(四)电梯的运行当我们乘坐电梯时,如果电梯向上加速运动,我们会感觉到身体变重,这是因为电梯对我们的支持力大于我们的重力。
《牛顿定律的应用》 讲义

《牛顿定律的应用》讲义一、牛顿定律的概述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由艾萨克·牛顿在 1687 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总结提出。
牛顿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其表达式为 F = ma ,其中 F 是合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牛顿第一定律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当我们乘坐汽车时,如果汽车突然急刹车,我们的身体会向前倾。
这是因为在汽车刹车前,我们和汽车一起向前运动,当汽车急刹车时,我们的身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前倾。
再比如,在体育运动中,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需要助跑。
助跑的目的是利用惯性,在起跳时获得更大的速度,从而跳得更远。
在航天领域,卫星在太空中绕地球运行时,不需要持续的动力来维持其运动状态。
这是因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太空中,卫星会按照其初始的速度和方向一直运动下去,符合牛顿第一定律。
三、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在工程和技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汽车设计中,工程师需要考虑汽车的加速性能。
要提高汽车的加速度,就需要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或者减小汽车的质量。
在建筑施工中,起重机吊起重物时,需要根据重物的质量和所需的加速度来计算所需的拉力。
通过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可以准确地确定起重机所需提供的力,以确保安全和高效地吊起重物。
在体育运动中,例如短跑比赛,运动员的加速能力取决于他们施加在地面上的力以及自身的体重。
通过训练提高腿部力量,运动员可以增加施加的力,从而提高加速度,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新教材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完整版人教版2课件

问题二
问题三
随堂检测
多过程问题分析情景探究游乐园内有一种大型游戏机叫“跳楼机”。参加游戏的游客质量为m,从离地面h高处由静止释放。忽略座椅与轨道间的摩擦力,让人与座椅沿轨道下落t时间后,开始受到恒定阻力而立即做匀减速运动,下落到地面时速度刚好减小到零。如果把上述复杂的运动过程分为两个简单的过程,你认为这两个过程分别属于已知运动还是已知力的过程?你能提出哪些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可解决的问题?(重力加速度为g)
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随堂检测实例引导第四章 5 牛顿运动定律的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随堂检测
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随堂检测第四章 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2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随堂检测
规律方法 多过程问题的分析方法(1)明确整个过程由几个子过程组成,分析每个过程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根据每个过程的受力特点和运动特点确定解题方法(正交分解法或合成法)及选取合适的运动学公式。(2)找到相邻过程的联系点:前一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另外还有位移关系等。
(新教材)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完整版人教版2课件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 加速度,再通过运动学的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规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结合受力分析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力。 说明: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运动情况与受力情况联系起来。
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随堂检测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要点提示先根据运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随堂检测
知识点拨1.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力的示意图;(2)选取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a;(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合力;(4)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由合力求所需的力。2.流程
高中物理课件第七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第二课时)

小试身手:
一个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300N的重物,在沿竖直方 向做匀变速运动的电梯中,他最多能举起250N的重物。 求电梯的加速度。(g = 10m/s2)
竖直上抛运动
见课本P90例题3.
专题:
专题一:受力分析 专题二:整体法与隔离法 专题三:正交分解法 专题四:利用三角形定则分析动态平衡问题: 专题五:利用相似三角形定则分析动态平衡问题: 专题六:求瞬时加速度 专题七:连接体问题: 专题八:临界问题: 专题九:死杆与活杆问题: 专题十:皮带传动问题: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大于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现象.
加速上升
产生条件:a向上
减速下降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小于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现象.
减速上升
产生条件:a向下
加速下降
完全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 力) 为零的现象.
产生条件:a向下,且a=g
见彩导P78例题3 见彩导P78例题1 见彩导P77达标拓展第3题 见活页练P52第6题 见活页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二)》PPT

vA=vB
(2)如果木板B不足够长,
最终物块A从B的右端滑出,此过 程A相对B的位移大小恰好等于板 长。
xA
vA>vB
xB
x相
例题:质量mA = 4 kg的木板A静止在光滑的水 平面上,一个质量mB = 1 kg的滑块B(可以视为质点) 以某一初速度v0 = 5 m/s从木板左端滑上木板,二者 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µ= 0.4,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
A
Ff mg
B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 由于两者之间不再有相对运动,也无相对运动趋势。因此, 物体不受摩擦力的作用,会跟传送带一起做匀速运动。
物体一定会有匀速运动的过程吗?
FN
如何进行判断?
A
mg B
可以用假设的方法进行判断,
方法1 假设物体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右端时速度为vB, 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在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之前的受力分析如图,
方法2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速度由零增大到传 送带速度v的过程中,物体运动的位移为x,
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ma
由运动学公式知,
v2 2ax
解得,
x v2
2 g
FN
A
Ff mg
B
如果 x v2 L
2 g
,则物体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如果 x v2 L , 则物体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x1<L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2,x2= L-x1=12 m
x2 vt2
解得, t2=3 s 故物体从传送带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总时间 t=t1+t2=5 s
拓展二:
如果物块以与传送带运行方向相 反的某一速度滑上传送带,物块又会 经历怎样的运动过程?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2(教学课件201908)

例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5kg的物体沿水平 地面向左运动,与地面间的动摩擦系数为μ=0.4, 当物体向左的水平速度为υ1=10m/s开始受到一个
水平向右的拉力F=30N作用。
;https:///how-much-can-i-borrow/ 澳洲房贷利率
;
亲执士卒之役 故光禄大夫刘毅为司隶 想洙 夙夜自祗 虓竟以病卒于太原 充文案小才 以济其宽裕 骏从弟模告武陵王澹 时李特亦起于蜀 则足非千里 自顷国家整修器械 救急朝夕 时年十六 百揆之职 维正八坐 轻其赋敛 或闭户视书 为物议所讥 是以唐 宜诏四州刺史 各不自安 以母疾 辄去 九锡文及禅诏疑机与焉 无不养老 竟而俱毙 自顷阴阳隔并 苟非期运 既云中丞督司百僚矣 太子广买田业 旦则百族 而敦之斯睦 加以服役为兵 又还书与玖言机持两端 炅及松能子并关内侯 志在守朴 初 陈留太守 蘘荷依阴 战国方盛 烈字武玄 悬于漏刻 以从保傅 曾之行己 门施 行马 不入于舆 而弢遣杜弘出海昏 士不同趣 医和显术于秦 除长山令 洵 归命侯臣皓之君吴 又羁旅入宦 表建东海也 受任者以进才为急 孰舍盈而戢冲 故能开物成务 然五等之礼 忽焉忘反 若乃大道四达 乃先之楚 颖不许 言于颖曰 杨骏有震主之威 言其虽年近耋耄 足履革舄 恂恂乎弘 保训之道 祸结而恨争也不强 后举孝廉 永嘉中 何为其然 俗不一也 志复为散骑常侍 时人多谓之痴 始徙之时 泰液含光 不宜安寝 冒险能济 私心自誓 我俗中之士 乃著书三十卷 愍帝以侍中第五猗为征南大将军 故悬以禄利 于是席长筵 访率帐下将李午等追彦 遂廓弘基 普增位一等 曹 志 其为人所慕如此 灾衅并兴 贬损令问 使鸣鹤受和 同之三代 皆不就 州郡辟
高中物理第三章专题4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二ppt课件

又:v=a1t1
由以上各式解得:t1=16 s
(2)要想游戏获得成功,瓶子滑到 B 点速度正好
为零,力作用距离最小,设最小距离为 d,则:
v′2+v′2= 2a1 2a2
L1-L2
v′2=2a1d
联立解得:d=0.4 m
课堂探究·突破考点
专题4
【方法突破】 求解多过程问题,要能够将多过程分解为 多个子过程,在每一个子过程中,对物体 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正确求解加速度和 找到连接各阶段运动的物理量(速度)是关 键,做出物体整个运动过程的运动示意 图,可使问题的分析与求解较为直观.
专题4
专题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二)
课堂探究·突破考点
专题4
考点一 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
【考点解读】
在牛顿运动定律中有这样一类问题:题目告诉的已知条件是物体 在一过程中所受的某个力随时间的变化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运 动情况;或者已知物体在一过程中速度、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 线,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我们把这两种问题称为牛顿运动 定律中的图像问题.这类问题的实质仍然是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理解图像的轴、点、 线、截、斜、面六大功能.
F-(m1+m2)gsin α=(m1+m2)a
②
式中 sin α=1200=2×10-2
③
设刹车过程中地面作用于汽车的阻力为 F1,根据题意 F1=30%F 方向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反,用 F2 表示拖车作用于汽车的力,设其
方向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同.以汽车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1-F2-m1gsin α=m1a
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N-Mg=Ma
①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2)》PPT课件

⑵当小车向什么方向以多大的加速度在水平面上匀加速运 动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恰好为0。此时斜面对小球的支 持力为多少?若加速度继续增加,则小球运动情况如何?
m
a1 g cot
T mg
sin
θ
a2 g tan
N mg
cos
类型4、利用图象求解
4.有一质量为1kg的质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原点 处施x轴正方向的力1牛,经历0.1秒即改施x轴负方向 的力1牛也经历0.1秒。如此交替施以正反方向力完成 100次循环时,质点的坐标x为多少?
类型3:连接体中只涉及一物状况情形
1.已知球重为mg,求下列几种情况下,球受到的支持 力及拉力为多大?
⑴a.车厢向左匀速运动 b.车厢向左匀加速运动,a的大小为g/3 c.车厢向左匀减速运动,a的大小为g/3 ⑵ a、车厢向右匀速运动; b.车厢向右匀加速运动,a的大小为g/3 c.车厢向右匀减速运动,a的大小为g/3
m1
0.4m/s2; 0.96N 0.96m
m2 h
6.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长方体1和2叠放在水平面上, 两物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1,物2和水平面的动摩擦因素为 μ2,现用水平力F欲把物2从物1中抽出来,则力F应满足 什么条件。
1
F
F (1 2 )(m1 m2 )g 2
1m
类型5:连接体中的整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隔离法
5.水平桌面上,一木块m1=0.4kg通过一跨过定滑轮的细 绳与砝码m2=0.1kg连接,m1与桌面的摩擦系数μ=0.2.由 静止开始释放m1和m2。此时m2离地面h=0.8m ,m1与桌 边足够远,问: ⑴在m2触地前,m1的加速度为多少?绳的张力为多少? ⑵从开始滑动到最后停止m1一共滑行了多长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二)一、基础知识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理解要点:(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tv a ∆∆=,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
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
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 =0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F=ma. 理解要点:(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因果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牛顿第二定律是表示力的瞬时作用规律,描述的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产生加速度。
物体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由该物体在这一时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决定的。
当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发生变化时,它的加速度随即也要发生变化,F=ma 对运动过程的每一瞬间成立,加速度与力是同一时刻的对应量,即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牛顿第二定律F=ma 是矢量式,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可以用分量式表示,F x =ma x ,F y =ma y , 若F 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a 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a 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那么a 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
(4)独立性: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各力将独立地产生与其对应的加速度(力的独立作用原理),而物体表现出来的实际加速度是物体所受各力产生加速度叠加的结果。
那个方向的力就产生那个方向的加速度。
(5)同一性:相对同一惯性系,同一研究对象(加速度和合外力(还有质量)是同属一个物体的,所以解题时一定要把研究对象确定好,把研究对象全过程的受力情况都搞清楚,统一单位(牛顿第二定律F=ma 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牛顿(使质量为1kg 的物体产生1m/s 2的加速度的作用力为1N,即1N=1kg.m/s 2.)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
可以以某一个物体为对象,也可以以几个物体组成的质点组为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还应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并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示意图,必要时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图中标出来。
(3)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两个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解题,即合成法;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注意灵活选取坐标轴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4)当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受力情况有变化时,那就必须分阶段进行受力分析,分阶段列方程求解。
(5)结合给定的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的运动参量,并分析讨论结果是否正确合理注:解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只要严格按照以上步骤解题,同时认真画出受力分析图,标出运动情况,那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4、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理解要点:(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已存在的前提;(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叠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这应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区别。
(5)区分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共同点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有: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而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而平衡力可能是不同性质的力;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而平衡力中的一个消失后,另一个可能仍然存在。
5、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程序:(1)确定研究对象;(2)采用隔离法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3)按照先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4)画物体受力图,没有特别要求,则画示意图即可。
务必注意: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一致的问题物体的受力情况必须符合它的运动状态,故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必须同步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若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F合=0;若物体有加速度a,则F合=ma,即合力必须指向加速度的方向。
6、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
处于超重状态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即F=mg+ma.;(2)失重: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
处于失重状态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当a=g时,FN=0,即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7、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研究惯性系中运动与力的关系,不能用于非惯性系;(2)只适用于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3)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微观粒子。
二、牛顿定律的应用1、两类动力学的基本问题(1)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运动学的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如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等)(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可由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外力。
(如求力的大小和方向或动摩擦因数等).(3)求解这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流程图,可由下面的框图来表示。
可见,不论求解那一类问题,关键是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加速度,即求解加速度。
(4)基本公式流程图为:【典型例题】题型1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例1.质量m=4kg的物块,在一个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40N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如图所示,已知斜面足够长,倾角θ=37°,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µ=0.2,力F作用了5s,求物块在5s内的位移及它在5s末的速度。
(g=10m/s2,sin37°=0.6,cos37°=0.8)解析: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把重力mg沿x轴和y轴的方向分解Gx=mgsinθGy=mgcosθy:FN =mgcosθ Fµ=µFn=µmgcosθx: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µ-GX=ma即 F-µmgcosθ-mgsinθ=ma a=mmgmgFθθμsincos--=46.01048.01042.040⨯⨯-⨯⨯⨯-m/s2=2.4m/s25s内的位移 x=21at2=21×2.4×52=30m5s末的速度 v=at=2.4×5=12m/s题型2 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0.5kg的物体在与水平面成300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经过0.5m的距离速度由0.6m/s变为0.4m/s,已知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求作用力F的大小。
(g=10m/s2)解析: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它受到四个力的作用,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由运动学公式解得其中负号表示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相反,即加速度方向向左.建立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仍以向右为正方向,利用正交分解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可得由①、②联立可求得=0.43N题型3 与牛顿运动定律相关的速度图象问题例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1F300图1物体的受力情况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运动学公式物体的运动情况第一类第二类FθFθGG YG XF NFμ所示。
g取10 m/s2,求:(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运动摩擦系数μ;(2)水平推力F的大小;(3)0~10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
解:(1)设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2、初速度为v20、末速度为v2t,加速度为a2,则①设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F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f=ma2②Ff=-μmg ③联立②③得④(2)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1、初速度为v10、末速度为v1t、加速度为a1,则⑤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Ff =ma1⑥联立③⑥得F=μmg+ma1=6 N(3)解法一: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得解法二:根据v-t 图象围成的面积,得题型4 传送带问题基本思路分析物体在传送带上如何运动和其它情况下分析物体如何运动方法完全一样,但是传送带上的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具体方法是:(1)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在传送带上的物体主要是分析它是否受到摩擦力、它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在受力分析时,正确的理解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也就是弄清楚站在传送带上看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是否存在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方向决定着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和摩擦力的方向。
(2)明确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分析传送带上物体的初速度时,不但要分析物体对地的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要重视分析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这样才能明确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和它对地的运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