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学4-(1)灌水方法-地面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沟长与入沟流量 就沟灌这一灌水技术 而言,主要应掌握 沟长与入沟流量这 两个参数。 沟长与入沟流量都与 地形、坡度、土壤 透水性能有关。当 土壤质地较轻,地 形坡度较大时,沟 长较长;重质土, 坡度小时沟长要短 些。
L
q
沟灌
(1)、沟灌时的水量平衡关系 进入灌水沟的水,一部分将在流动过程中渗 入土壤,另一部分将在沟中蓄存,俟放水 停止后再逐渐向土壤入渗。因此,按灌溉 定额进入田间的水量应等于以上两部分水 量之和,即: maL=b0hL+P0KttL
(2)滴灌
● 滴灌是由地下灌溉发展而来的,是利用一 套塑料管道系统将水直接输送到每棵作物 根部,水由每个滴头直接滴在根部上的地 表,然后渗入土壤并浸润作物根系最发达 的区域。 ● 其突出优点是非常省水,自动化程度高, 可以使土壤湿度始终保持在最优状态。 ● 但需要大量塑料管,投资较高,滴头极易 堵塞。把滴灌毛管布置在地膜的下面,可 基本上避免地面无效蒸发,称之为膜下灌
(2)畦田宽度:与地形、土壤、入畦流量大小有关,同时 还要考虑机械耕作的要求。 在土壤透水性好、地面坡度大、土地平整差时,畦田宽度 宜小些,反之宜大些。通常畦愈宽,灌水定额愈大,灌 水质量愈难掌握。 畦宽应按照当地农机具宽度的整倍数确定。畦田宽度一般 为2~3 m,最大不超过4 m。
(3)畦埂高度:一般为10~15cm,以不跑水为宜。畦埂 做到不跑水,是畦灌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项。田间临时输 水沟的沟深约15cm,输水沟顶宽多为30cm左右,通常 用半挖半填断面。
● 灌溉时只湿润作物周围的土壤,远离作物根部的行间 或棵间的土壤仍保持干燥。为了要做到这一点,这类 灌水方法都要通过一套塑料管道系统将水和作物所需 要的养分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 ● 一般灌溉流量都比全面灌溉小得多,因此又称为微量 灌溉,简称微灌。 ● 主要优点是:灌水均匀,节约能量,灌水流量小;对 土壤和地形的适应性强;能提高作物产量,增强耐盐 能力;便于自动控制,明显节省劳力。 ● 比较适合于灌溉宽行作物、果树、葡萄、瓜类等。
畦灌
畦田通常沿地面最大坡度方向布置,这种沿地面坡 度布置的畦田,即顺坡向布置,叫顺畦。顺畦水 流条件好,适于地面坡度为0.001~0.003的畦田。 在地形平坦地区,有时也采用平行等高线方向布置 的畦田,即横坡向布置,称为横畦。因水流条件较 差,横畦畦田一般较短。 畦田灌溉因田面全部受水,故易使表层土壤板结。 畦灌适宜小麦、谷子、花生等窄行距、密植作物, 在蔬菜、牧草和苗圃的灌溉中也常采用。
6)对地形的适应性强。应能适应各种地形 坡度以及田间不很平坦的田块的灌溉。 从而不会对土地平整提出过高的要求。 7)基本建设投资与管理费用低,也要求能 量消耗最少,便于大面积推广。 8)田间占地少。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使 得有更多的土地用于作物的栽、淹灌 5、膜灌技术
(一)全面灌溉
• 灌溉时湿润整个 农田根系活动层 内的土壤,传统 的常规灌水方法 都属于这一类。 比较适合于密植 作物。 • 主要有地面灌溉 和喷灌两类。
1.地面灌溉
水是从地表面进入田 间并借重力和毛细 管作用浸润土壤, 所以也称为重力灌 水法。 它是最古老的也是目 前应用最广泛、最 主要的一种灌水方 法。按其湿润土壤 方式的不同,又可 分为畦灌、沟灌、 淹灌和漫灌。
(1)渗灌
● 渗灌是利用修筑在地下的专门设施(地下管道系 统)将灌溉水引入田间耕作层借毛细管作用自下 而上湿润土壤,所以又称为地下灌溉。 ● 近来也有在地表下埋设塑料管,由专门的渗头 向作物根区渗水。 ● 其优点是灌水质量好,蒸发损失少,少占耕地 便于机耕, ● 但地表湿润差,地下管道造价高,容易淤塞, 检修困难。
畦灌
入畦单宽流量的大小及土 壤的渗水能力决定着灌 水的均匀性,不合理的 流量常使得畦首与畦尾 所入渗的水量出现较大 的差异。如当流量较小 时,有时甚至水层还未 抵达末端,应灌水量即 已大部分渗入首端和中 部;而当流量较大时, 则可能导致畦田尾端水 层停留时间过长,而使 入渗水量过大。
3、灌水时间:为了获得较为 均匀的灌溉效果,实践中 根据经验采用所谓“六成 (或七成、八成、九成) 改畦”的方法控制放入畦 田中的水量,即当水流流 到畦长的六成(或七成、 八成、九成)时,便停止 向畦田灌水 具体成数需根据坡度、土壤 透水性、灌水定额等参数 确定,如在土地不平、坡 度小、透水性强、灌水定 额大的地块常采用九成改 畦。
(3)微喷灌
● 微喷灌又称为微型喷灌或微喷灌溉。是用很 小的喷头(微喷头)将水喷洒在土壤表面。 ● 微喷头的工作压力与滴头差不多,但是它是 在空中消散水流的能量。 ● 与滴灌相比,由于同时湿润的面积大一些, 这样流量可以大一些,喷洒的孔口也可以大 一些,出流流速比滴头大得多,所以堵塞的 可能性大大减小了。
地面灌溉
一般将地面灌溉方法分为畦灌、沟灌、淹灌 和漫灌。 近年来得到迅速推广应用的低压管道输水灌 溉技术只是利用管道代替渠道输水,进入田 间后仍属地面灌溉的范畴。 此外,传统的地面灌溉多采用连续的灌水方 法,而新近出现的波涌灌技术则将其改进为 间歇性的灌水技术,可起到节水和灌水均匀 的作用。
畦灌
第四章
灌水方法是指把渠道或管道已送到田间 地头的水分配到田间,对作物实施灌水 的方式与技术措施,也称灌水技术。
第一节 灌水方法的分类、 评价标准及适用条件
一、灌水方法分类及适用条件
分类方法:按照是否全面湿润整个农田和按照水 输送到田间的方式和湿润土壤的方式来分类可 分为:1.全面灌溉; 2.局部灌溉。
水沟存水部分
b0为平均沟宽
土壤入渗水部分
P0为湿周
沟灌
(2)、沟长与坡度及沟中水深的关系: 可表示为 L=(h2-h1)/i
式中:h1 、h2―分别为灌水停止时沟首、沟尾的水深 (m);i―沟底坡度。 为了使土壤湿润均匀,(h2-h1)之值应不超过0.06~ 0.07m(郭元裕,1986)。如灌水沟的最小极限坡 度为0.002,则其最小长度为30~35m。
m qLT
m T qL
注意:T与前面提到的t 是不同的概念,t是田 面土壤的入渗时间,T 是放水口的放水时间。
沟灌
三、沟灌
在作物行间开沟,灌水时,水在 沟中边流边渗的灌溉方法称为 沟灌。 由于沟灌不是田面全部受水,仅 沟底有水,因此,这种灌溉方 法有利于保持土壤结构,不导 致田面土壤板结,可减少土面 蒸发损失。 沟灌适于宽行距的中耕作物,如 棉花、玉米、高粱等。 灌水沟由输水沟放水,多沿地面 坡度方向布置。不同土质灌水 沟浸润土壤状况如图所示。
地面灌水过程分析
在地面灌水过程中,有两个基 本过程,一是水流推进过程,二是 水流消退过程。在推进和消退之间 的时间间隔就是入渗时间。 要使灌水均匀,就必须使推进 与消退过程在每一点上的时间差一 致。并且使入渗量Ht等于灌水定额m, Ht=m。因此,根据土壤入渗公式, 有: tf
t
i1 1 H t t1t dt t m 0 1
地面灌溉
一、地面灌溉概述
地面灌溉方法是水通过渠道或管道系统进入 田间地面,水在地面流动时借助重力及毛 管作用来浸润土壤。这种方法是目前应用 最广泛、最主要的一种灌溉方法。 据统计,全球采用地面灌水方法的灌溉面积 占总灌溉面积的90%左右,我国现有灌溉 面积的95%也是采用这种灌水方法。
地面灌溉
与其它灌溉方法相比,地面灌溉方法优缺点: 优点:投资少;田间工程简单、易行。 缺点: (1)为确保灌水均匀,对土地平整度要求很高; (2)采用渠系输水时,沟渠占地较多(渠系占地 10%左右); (3)灌水管理时要求劳力多,不易实施自动化; (4)用水量多,地表因全面湿润而蒸发损失大。
t
从而,可推出每一点上的灌水时间t:
m t i 1 1
1 1
相应的,放水口的放水时间:tf=t-t0
t0为停水后放水口滞留的水体入渗时间,即 地表积水的入渗时间。
畦灌
二、畦灌
在田间筑起田埂,将 田块分割成许多狭 长地块――畦田, 水从输水沟或直接 从毛渠放入畦中, 畦中水流以薄层水 流向前移动,边流 边渗,润湿土层, 这种灌水方法称为 畦灌。 畦灌
4)便于和其他农业措施相结合。现代灌溉已发展 到不仅应满足作物对水分的要求,而且还应满 足作物对肥料及环境的要求。因此现代的灌水 方法应当便于与施肥、施农药(杀虫剂、除莠剂 等)、冲洗盐碱、调节田间小气候等相结合。此 外,要有利于中耕、收获等农业操作,对田间 交通的影响少。 5)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使得一个灌水员管理的 面积最大。
沟灌
(3)、灌水时间t的确定: 若沟长、入沟流量已知,则有
t=maL/q 式中:q―入沟流量(L/s)。
沟灌
土壤透水性
河南省引黄灌区灌水沟长度与灌水流量关系表
沟灌
沟灌湿润模型
沟灌
沟灌方式有细流沟灌与蓄水沟灌两种: 细流沟灌--沟中不留积水,水在沟中边流 边渗,沟尾灌水后不封闭; 蓄水沟灌--沟深较大,灌水后沟尾封闭, 沟中留有水层。细流沟灌适于地面坡度 较大、土壤渗透性良好的地区;蓄水沟 灌适于土壤透水性差、地形平缓地区。
灌水沟的技术要素:
1、灌水沟的间距:与不同质地土 壤灌水沟的湿润范围有关。一 般轻质土壤的间距较窄,多设 定为 50~60cm;重质土壤的 较宽,达75~80cm;中等质地 土壤的约为65~75cm。具体确 定时还要结合作物的行距来考 虑。 2、灌水沟的断面一般呈梯形或三 角形,沟深基本介于8~25cm 之间,上口宽20~40cm;适宜 坡度在0.005~0.02之间;入沟 流量通常为0.2~3.0 L /s;沟内 水深一般为沟深的1/3~2/3。
畦灌
畦灌技术要素:
畦田规格受供水情况、土壤 质地、地形坡度、土地 平整等状况的影响。 畦田灌水技术要素包括: 畦田规格 入畦单宽流量 灌水时间 它们的选择对保证适时适量 灌水、湿度均匀一致十 分重要。
1、畦田规格
(1)畦田长度:取决于地面坡度、土壤透水性、入畦流量 及土地平整程度。 当土壤透水性强、地面坡度小且土地平整差、入畦流量小 (如井水)时,畦田长度宜短些;反之,畦田宜长些。 畦田愈长,则灌水定额愈大,土地平整工作量愈大,灌水 质量愈难以掌握。 我国大部分渠灌区畦田长度在30~100m。在井灌区,由于 水源流量所限,畦长一般较短,通常为20~30 m左右。
(4)涌灌
● 涌灌又称涌泉灌溉。是通过置于作物根部附近 开口的小管向上涌出的小水流或小涌泉将水灌 到土壤表面。 ● 灌水流量较大(但一般也不大于220L/h),远远 超过土壤的渗吸速度,因此通常需要在地表形 成小水洼来控制水量的分布。 ● 其特点是工作压力很低,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地 区,与低压管道输水的地面灌溉相近,出流孔 口较大,不易堵塞。
2.喷灌
● 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送到 灌溉地段,并喷射到空中散 成细小的水滴,象天然降雨 一样进行灌溉。 ● 其突出优点是对地形的适应 性强,机械化程度高,灌水 均匀,灌溉水利用系数高, 尤其是适合于透水性强的土 壤,并可调节空气湿度和温 度。 ● 但基建投资较高,而且受风 的影响大。
(二)局部灌溉
2、单宽流量 是指每米畦宽入畦流量,常用 单位为L /s m。入畦单宽流 量的大小,取决于地面坡度 及土壤透水性。 地面坡度小,土壤透水性大, 入畦单宽流量要大一些;反 之,入畦单宽流量要小些。 一般根据土壤质地确定入畦单 宽流量,其标准为: 轻质土2~4 L /s m, 重质土1~3 L /s m 。
各种灌水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二、评价指标
先进而合理的灌水方法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灌水均匀。能保证将水按拟定的灌水定额灌到田间, 而且使得每棵作物都可以得到相同的水量。常以均 匀系数来表示。 2)灌溉水的利用率高。应使灌溉水都保持在作物可以 吸收到的土壤里,能尽量减少发生地面流失和深层 渗漏,提高田间水利用系数(即灌水效率)。 3)少破坏或不破坏土壤团粒结构,灌水后能使土壤保持 疏松状态,表土不形成结壳,以减少地表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