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系列钩尾框加修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系列钩尾框加修作业指导书
安全风险提示 工作时必须穿戴防砸皮鞋,防止车轮碾伤或铁屑扎伤;
2. 必须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止异物溅入眼睛;
检修时要轻拿轻放,检修、搬运、存放时均不得落地。

类别: A2、A3级修 系统:15系列车钩缓冲装置 部件:15系列钩尾框
15系列钩尾框加修作业指导书
适用车型:22(B )、23、25B 、25G 、25K 、25T 、19K 等型客车 作业人员:车辆钳工、电焊工
作业时间:20~25分钟/辆 作业材料:焊条
作业场所:钩缓间
环境要求:通风、采光良好 工装工具:天车、电焊机、角磨机、钩尾框/从板检查修复样板、塞尺、卷尺、石棉布、检点锤。

操作规程:
编制依据:
1.《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铁路客车段修规程(试行)〉的通知》铁总运﹝2014﹞349号;
2.《车辆处转发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关于印发客车检修规程勘误的通知》(辆函〔2016〕96号); 安全防护及注意事项: 1. 警告——作业人员穿戴安全帽、劳保鞋、作业服、劳保手套。

2. 警告——各配件须轻拿轻放、防止摔碰。

3. 警告——各检测样校验标签清晰完好,校验不过期。

4.
警告——按照设备操作规程操作电焊机和天车。

基本技术要求:
1. 钩尾框扁销孔长度磨耗大于105mm 或钩尾框扁销孔前圆弧面至尾部内端面尺寸大于780mm 时焊修。

2.钩尾框上下四个弯角处及销孔边缘须进行探伤检查。

横裂纹在同一断面上宽度或深度不超过1/2、弯角处裂纹不大于10mm 时焊修,超限时报废。

1 2
序号作业项目工具及材料作业程序及标准
2 钩尾框
裂纹加

纸胶带、防
护薄膜
2.1 使用砂轮、氧割等制备在钩尾框裂纹处开坡口,然后使用电焊机对坡口处进行堆焊,堆焊后使
用乙炔进行局部加热,使用石棉网进行冷却,消除应力,最后使用角磨机进行打磨修型。

3 钩尾框
磨耗加

扫帚、抹布、
铲刀
3.1钩尾框上下四个弯角处及销孔边缘进行探伤检查。

横裂纹在同一断面上宽度或深度不超过1/2、
弯角处裂纹不大于10mm时焊修,超限时报废。

3.2检测钩尾框扁销孔长度磨耗程度。

使用钩尾框/从板检查修复样板的“105”端垂直插入钩尾框
扁销孔(样板的“105”端对应钩尾框扁销孔上涂打“#”型待修标记的部位),然后使用塞尺测
量扁销孔长度的具体磨耗尺寸,用以确定焊修时的堆焊量(图2)。

序号作业项目工具及材料作业程序及标准
图3
3.4检测钩尾框框身及其他部位的磨耗程度。

使用钩尾框/从板检查修复样板的“3”端对钩尾框框
身厚度磨耗进行检查,使用钩尾框/从板检查修复样板的“4”端对钩尾框除框身外的其他部位磨
耗进行检查,目测确定焊修时的堆焊量(图4)(图5)。

量规“3”端
量规“4”端
序号作业项目工具及材料作业程序及标准
4 钩尾框
焊修工

4.1基本要求。

4.1.1 焊接现场应无风,环境温度应高于5℃。

4.1.2 焊条应符合GB5118的规定要求,并与15号C级钢车钩材料性能接近一致。

焊条使用前需对
焊条进行烘焙。

4.1.3 焊前应先清除待加修工件表面锈垢或缺陷。

4.2 焊前准备。

4.2.1 根据缺陷大小决定是否需要开坡口。

需要开坡口时,坡口形状应根据铸件缺陷部位、大小、
深度、界面厚度及焊工操作条件等确定;坡口角度应在15°~ 60°范围内,可用机械加工、风
铲或砂轮、氧割等制备。

4.2.2 对于裂纹首先确定裂纹的末端,必要时钻上止裂孔,然后再清除裂纹缺陷。

4.2.3 新制坡口应清洁、无锈皮和熔渣,坡口底部与侧壁应由不小于5mm的圆弧过渡,不应留有尖
角,坡口两边10mm~20mm范围内应清除油污、铁锈和其它杂质。

4.2.4 双面焊时,焊缝根部间隙为2mm~3mm,以确保充分焊透。

4.3 焊接要求。

4.3.1 焊接小于50mm长的缺陷时,在能够保证不出现焊接裂纹的前提下,允许不进行预热;否则
应将工件预热至150℃~250℃。

预热时,可采用整体预热,也可采用火焰法局部预热,预热宽度
15系列钩尾框加修作业指导书
序号作业项目工具及材料作业程序及标准
至少达到3倍焊缝截面厚度。

堆焊时,允许不预热。

4.3.2 焊接引弧时,应防止电弧击伤铸件表面,不应在铸件的非焊补表面引弧。

4.3.3 施焊时,一般不应间断,且保持层间温度不应低于预热温度。

4.3.4 多层焊时,第一层焊缝应采用较细的焊条施焊,以减少母材熔入焊缝中的比例,防止产生裂
纹;每焊完一层后,应清除焊渣后再焊下一层。

4.3.5 焊后应缓冷,焊渣应待冷却后方可清除。

4.3.6 采用双面焊或单面封底焊时,先焊的面焊后应清除焊根,清除焊瘤、熔渣、氧化物,然后焊
另一面。

4.3.7 焊缝长度大于200mm时,应采用分段退焊法进行焊接。

4.3.8 根据焊件厚度选用不同电流和焊条。

4.3.9 焊接过程不应中断(除非设备故障),起弧和灭弧点均应熔化于焊道内。

4.3.10 每层焊完清渣后,都应用清渣锤适当敲击焊道周围,以消除焊接应力。

4.3.11 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时,焊前应送保护气体,焊后滞后断保护气体。

4.3.12 焊缝不应有裂纹、未焊透、未熔合、气孔和凹坑等焊接缺陷。

4.3.13 非加工部位上焊缝咬边深度,在主要部位处不应超过0.5mm,其它部位不应超过1mm。

4.3.14 相交焊缝的相交处应充分熔合,无接头不良、焊瘤等缺陷。

焊缝相交处应平缓过渡。

15系列钩尾框加修作业指导书
序号作业项目工具及材料作业程序及标准
4.3.15缺陷焊补处理后均应按照相关零件探伤技术要求进行磁粉探伤检查。

4.3.16 焊缝发现裂纹、未焊透、未熔合时,应将缺陷清除后重新焊补,焊缝同一位置处的返修以
二次为限。

4.4 焊后处理。

4.4.1 深度小于15mm或坡口面积不超过10cm²的焊补,允许采用火焰或电加热局部消除焊接应力。

局部热处理的加热范围为距焊补区周围至少100mm的区域。

局部加热后,用石棉布覆盖自然冷却。

4.4.2 超出4.4.1规格的补焊,应进行整体热处理。

在炉内加热至520℃~600℃保温后随炉冷却至
300℃出炉。

保温时间不少于4h。

4.4.3 为调整间隙或磨耗后恢复原形需要进行的堆焊允许采用火焰或电加热局部消除焊接应力的
方法。

4.4.4焊后应通过磨修或加工方法使焊缝表面平整,不应出现影响装配和导致整个面受力不匀的不
平顺现象。

4.5其他要求。

堆焊时,考虑到磨修存在死角,允许仅对除打磨死角外的部位进行堆焊。

15系列钩尾框加修作业指导书 序号作业项目工具及材料作业程序及标准
5 钩尾框
探伤
5.1 将加修合格的钩尾框送至探伤岗位进行探伤,重点对焊修部位进行探伤,缺陷未消除时重新进
行焊修。

探伤合格后,在钩尾框框身涂打白铅油探伤标记。

6 涂刷清

6.1 在加修合格的钩尾框表面涂刷清漆,然后储存至钩尾框成品柜待用
7 填写记

7.1 工作者按实际加修情况,在《车钩缓冲装置检修记录单》中填写钩尾框加修合格记录,工作者、
工长、质检员、验收员检验合格后分别签章。

检修记录应如实填写,杜绝漏填错填,确保检修数
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并将检修记录纳入“一车一档”管理,保存期限为1个A3修周期或5
年。

15系列钩尾框加修作业指导书 序号作业项目工具及材料作业程序及标准
8 完工整

8.1 关闭电源,擦拭工装、设备、样板、量规,并将工具备品放入工具箱。

8.2 清理作业场地卫生,清扫多余杂物,保证地面应无油垢、杂物,物料定置摆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