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 站好自己的责任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课站好自己的责任岗
教学目标和设计依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责任的含义,了解初中生需承担的责任的内容。

2.认识责任是有范围和界限的,清楚责任界限有助于我们承担责任。

3.了解培养责任感过程中常会遇到的阻碍。

4.学会培养责任心的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克服阻碍责任心培养的因素。

5.勇于和善于承担责任,学会自我管理。

(二)设计依据
“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初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是初中生适应生活和社会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内心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有意识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此时他们欠缺丰富的人生阅历,因此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没有正确的态度。

有许多学生更是因为无法面对困难,而做出了种种逃避行为。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本课属于“生活与适应”模块。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认识责任是有范围和界限的,清楚责任界限有助于我们承担责任。

(二)教学难点
学习培养责任心的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克服阻碍责任心培养的因素。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排演责任小故事。

触动我心
放学后,王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他让林凯帮忙看着书包。

林凯很久也不见王华回来。

天色已晚,林凯仍坚守在教室里……
★设计意图
1.通过身边的小故事让学生分辨责任的范围,了解哪些是承担责任的行为。

2.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意识到承担责任对自己和他人的意义。

★问题
怎样看待林凯、雅静、彬彬的行为?
◎教学步骤
1.学生阅读材料,分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提问:“这样的场景在你身上发生过吗?”请学生们分析具体场景,例如场景一中的王华信守承诺,场景三中的彬彬勇于认错等。

请学生总结这些行为都属于责任范畴。

2.教师提问:“怎样看待林凯、雅静、彬彬的行为?”可以再追加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3.教师总结:“生活中会有很多事情考验我们的责任心,承担责任并不容易,但是承担责任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有着重大意义。


◎问题回应可能有学生会不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为什么不理解?”学生可能会说影响自己。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在知道会影响自己的情形下依然选择这些行为,说明什么?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出责任。

心灵课堂
体验活动一:我的责任我来担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角色,在家庭中,我们是子女;在学校里,我们是学生;在社会上,我们是公民……
★设计意图
1.将“触动我心”板块的内容进一步深化,从社会角色不同的角度思考应承担的责任。

2.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如何培养自己的责任感。

★问题
填写表格。

交流和分享各自所填的角色与责任,谈谈你的感受。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培养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步骤
1.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目前所有的社会角色,然后填写书中表格角色一栏。

2.根据填写的社会角色,分小组讨论每个社会角色对应的责任。

3.教师根据书本中的问题提问,学生逐条思考、讨论,小组记录后再全班分享。

4.教师总结:“进入初中以后,我们逐渐扮演越来越多的社会角色,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学校我们是学生、班干部,在社会上我们是公民,可能还是一些公益组织的志愿者……承担角色应有的责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问题回应角色一栏学生可以再填“朋友”“志愿者”等。

责任一栏是根据角色所填,例如“儿子/女儿”相对应的责任有照顾、体贴父母等。

学生可能会觉得责任并没有那么可怕,很多责任平时自己已经履行,责任在生活细节中就可以体现。

教师引导学生从社会角色所需承担的责任角度思考,从细节和平常的事情开始讨论。

学生可以从守时、遵守诺言、关注他人等方面培养自己的责任感。

体验活动二:责任需要界限
身在不同的岗位,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们的责任必然也是不同的。

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设计意图本环节进一步讨论责任的界限。

★问题表格填写。

同学A、B、C是如何对待自己该负的责任的?你觉得同学A、B的父母应该怎样对待自己孩子该负的责任? 你赞成同学D的做法吗?请对同学C和同学D的做法做出评价。

试分析同学A、B、C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

◎教学步骤
1.教师总结体验活动一,提示学生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需要承担的不同责任,接着提醒学生责任也有一定的范围。

2.根据书本上的事件,学生分小组讨论填写。

3.教师根据书本问题逐一提问,并让学生在小组内思考讨论。

4.教师结合“心路指南”总结:“责任有一定的界限和范围,超出界限的责任往往也是对他人的不负责任。


◎问题回应同学A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妈妈很伤心;同学B 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给父母增添了麻烦,给同学造成伤害;同学C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好。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情形会导致自己逃避责任,也会影响和他人的关系。

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认为父母应该给孩子成长的机会,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出勇于承担的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父母越俎代
庖,替孩子承担责任,反而会让孩子养成逃脱责任的习惯。

学生回答不赞成同学D的做法,同学C将自己的责任推卸给别人,同学D则纵容了同学C的做法。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替他人承担责任,反而对他人没有帮助。

学生可能回答因为这些同学不知道承担责任的重要性,也不知道自己和他人责任的界限。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责任界限分明的内涵。

体验活动三:负责任怎么这么难
上文中因为雅静做事认真负责,她把同学默写的情况如实汇报给了老师…
★设计意图
1.本环节是体验活动二的延伸。

学生在了解了责任的界限之后,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负责任。

2.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初步了解培养责任心的方法。

★问题
角色扮演。

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烦恼吗?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
如果你是雅静,你会怎么办?你有更好的处理办法吗?
教学步骤
1.教师邀请学生将事先排演的故事表演出来,然后分别提问表演的学生和观看的学生的感受。

可以按照书本的问题提问。

2.教师继续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哪些两难的境况阻碍我们承担责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有时来自身边的压力会阻碍学生承担责任。

3.教师结合“心路指南”总结:“承担责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我们会受到来自外界和自身的阻碍。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坚定心志,恪守原则。


◎问题回应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可以请扮演的同学谈谈身在角色中的感受,也可以请观看的学生谈谈观看感受。

学生回答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烦恼,这样的事情会让自己很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一部分小组讨论雅静的想法,一部分讨论梦洁的想法,然后小组派代表进行交流,最后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

有的学生会回答自己可能不会告诉教师,因为毕竟是自己的好朋友;也有学生会回答自己像雅静一样也会告教老师。

教师引导学生从每个人的责任角度,讨论雅静和梦洁双方的责任内容是什么,也可以讨论人际交往过程中可以有的处理方式,例如雅静可以将自己的为难告诉梦洁,请梦洁体谅自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