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介及其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药制剂医药卫生2015年8月·109·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介及其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
杨芳
铜仁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贵州铜仁 554300
摘要: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液相色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色谱方法,已在药品检验中获得广泛应用,发挥巨大作用。
本文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有关知识、新方法和技术以及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药品检验;概述
中图分类号:R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08(2015)08-0109-01
1 前言
色谱法最初仅仅是作为一种分离手段,是根据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从而得到分离。
直到五十年代,人们才开始把这种分离手段与检测系统连接起来,成为一种独特的分析方法。
是近几年来分析化学中最富活力的领域之一,也是生命科学和制备化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手段。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不仅在分离速度、分离效能,检测灵敏度、自动化等方面具有着巨大的优势,还具有样品适用范围广(特别对热不稳定物,难气化的样品)等优点。
因此它已在仪器分析法中占有愈发重要的地位,是药品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
2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
2.1 吸附色谱法
以吸附剂为固定相的色谱方法称为吸附色谱法。
使用最多的吸附色谱固定相是硅胶,流动相一般使用一种或多种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
在吸附色谱中,不同的组分因受固定相吸附力的不同而被分离。
组分的极性越大,固定相的吸附力越强,则保留时间越长。
流动相的极性越大,洗脱力越强,则组分的保留时间越短。
2.2 液-液分配色谱法
液-液分配色谱的固定相(覆盖于填料表面的溶剂膜)和流动相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分离时,组分溶入两相中,不同的组分因分配系数(K)的不同而被分离。
按照固定相和流动相极性的不同,分配色谱法又可分为正相色谱法和反相色谱法两类。
(1)正相色谱法,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的分配色谱法称为正相色谱法。
硅胶与氰基键合硅胶、氨基键合硅胶等极性的化学键合固定相是该法常用的固定相,流动相一般为极性较小的有机溶剂。
在正相色谱中,极性小的组分由于K值较小先流出,极性较大的组分后流出。
正相色谱法用于溶于有机溶剂的极性及中等极性的分子型物质的分离。
(2)反相色谱法,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的分配色谱法称为反相色谱法。
反相色谱法使用非极性固定相,最常用的非极性固定相是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还有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等,氰基柱与氨基柱也可用于反相色谱。
流动相常用水与甲醇、乙腈或四氢呋喃的混合溶剂。
在该法中极性大的组分因K值较小先流出色谱柱,极性较小的组分后流出。
流动相中有机溶剂的比例增加,极性减小,洗脱力增强。
反相色谱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2.3 离子交换色谱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的色谱方法,组分因和离子交换剂亲和力的不同而被分离。
柱填料含有极性可离子化的基团,如羧酸、磺酸或季铵离子,在合适的pH 值下,这些基团将解离,吸引相反电荷的物质。
由于离子型物质能与柱填料发生不同程度的吸引-解吸,所以可被分离。
2.4 分子排阻色谱法
分子排阻色谱也称为凝胶色谱。
其固定相是具有一定孔径范围的多孔性物质,即凝胶。
被分离组分因分子空间尺寸大小的不同而被分离。
当组分被流动相携带进入色谱柱时,体积大的分子不能进入固定相表面的孔穴中,而随流动相直接通过色谱柱,保留时间最短。
体积小的分子可以进入孔穴内,在色谱柱中所走的途径较长,保留时间也较长。
分子的体积越小,可进入的孔穴越多,所走的路径越长,保留时间也越长。
4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
4.1 鉴别中的应用
在HPLC法中,保留时间与组分的结构和性质有关,是定性的参数之一,可用于药物的鉴别。
如《中国药典》收载的头孢羟氨苄的鉴别项下规定: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通常药典在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的同时也以此法进行鉴别。
另外,中药的指纹图谱鉴别中HPLC也有很好的表现,相关研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成功地结合了色谱技术的高分离能力与质谱技术的解析能力,已经广泛应用于药品定性研究领域。
《美国药典》(31)中,加压素的鉴别采用了该技术,通过对比供试品与对照品的离子峰质荷比的一致性,从而达到鉴别的目的,方法专属性强。
4.2 有关物质检查中的应用
药品检验中需对某些药品的有关物质含量进行控制。
药品的质量不仅与药品主成分的含量有关,还与药品中除主成分之外的其他成分有关,杂质的存在与多少对药品的安全性影响至关重要。
在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中,有关物质检查项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HPLC法具有简便、快捷、专属、准确等优势,其已成为检测有关物质的主流方法。
4.3 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HPLC法具有分辩率高、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样品用量低、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在定量测定时极具优势,《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标准由2005年版的359个增加至694个,其中大部分是反相色谱,也有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等。
《美国药典》第19版(1975年)首次收载HPLC作为法定分析方法时只有六个项目,第20版收载了80项,第21版增至418项,第22版增至1441项,目前收载的项目已超过2000项。
4.4 中药成分检验
中药是一个多成分的复杂体系,通过各成分之间的配伍组合,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由于成分多样和复杂,成分分析较为困难。
HPLC法可以将各成分或待测成分与其他杂质进行有效的分离,达到进行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目的。
近年,HPLC法在中药检验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的含量测定方法以HPLC法为主。
5 结束语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分离分析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医药、环保、生命科学、石油化工等领域。
在药品检验领域中,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使用无论在技术水平可操作性,还是仪器自动化水平方面都表现出了较强的优势,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发展、各种联用技术的出现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问题的解决,高效液相色谱必将在药品检验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凡明.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思考[J].山东化工,2015(02):78-79.
[2]顾红.药品检验中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