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下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题原卷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随距离 增大而一直增大
B. 随距离的增大而一直减小
C. 随距离的增大而一直增大
D. 随距离的增大而一直减小
14.一物体恰能在一个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可以证明此时斜面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若沿斜面方向用力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则斜面受地面的摩擦力( )
A. 大小为零B. 方向水平向右
我们需要做哪些题,做多少题
试题训练法是巩固学习成果的有效方法,是学习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但是盲目地做大量的习题而不去深入思考,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可能把自己搞糊涂。那么,哪些习题值得一做呢?
第一种是涉及教材知识的重点题。例题是课本中最重要的题,做例题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其次,与教材中重点有关的练习题也是必须做的,这些题涵盖了教材里的主要内容。
17.建筑工地上起重机吊起钢管如图所示,已知钢管重1.8×104N,长2m,厚度忽略不计,钢索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5×104N。为使起重机能匀速地吊起钢管,绳索全长至少要______m。(钢索从钢管中穿过)
18.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A与B两测力计拉橡皮条的D端,使其伸长到E点,如图所示,若保持A的读数不变,当 角由图示位置(α+β<90°)逐渐减小时,为使D端仍在E点不变,则可用的方法是______。
(2)移去环C,小圆环A、B可以在大圆环上自由移动,且绳子与大、小圆环间及大、小圆环之间的摩擦均可以忽略。两个小圆环分别在哪些位置时,系统可以处于平衡状态?
附赠材料
必须掌握的试题训练法
题干分析法
怎样从“做题”提升到“研究”
题干分析法,是指做完题目后,通过读题干进行反思总结:这些题目都从哪几个角度考查知识点的?角度不同,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不是变化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单纯的“做题目”上升到“研究”,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做题效率才能不断提高。具体来说,题干分析法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E3————————6.0eV
E2————————13.6eV
E1————————54.4ev
A. 40.8eVB. 43.2eVC. 51.0eVD. 54.4eV
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斜面体B上,若A和B沿水平方向以相同的速度 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和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
A.mgsinθB.mgC.mgcosθD. 0
A. 曝光时间不太长时,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表现出光的波动性
B. 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无法预测
C. 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
D. 只有大量光子的行为才能表现出光的粒子性
6.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F1、F2、F3,关于它们合力F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大小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F≤F1+F2+F3
第二种是关于难点的练习题。与课堂上老师特意强调的难点部分相关的习题一定不能放过。难点部分通常也是难懂的地方,不弄懂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识。而且,如果你在平时的训练中只做那些没有难度的习题,你的能力仅得不到提高,而且时间久了还会让你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成就感和新鲜感就更不用提了。
第三种是关于疑点的练习题。这里的疑点就是自己还没有弄懂的地方。这个环节的问题不解决,很容易造成学习“欠债”的现象。所以,有关这方面的习题训练一定不能放过,应该坚持去做。对于自己一看就会的题目,以后就不要再做了,这说明这个题目的知识点你已经掌握得很熟练了,等到考试前再复习一下就可以了。对于那些不懂或者费了很大劲才做出来的题目,要在题目前面做个记号,把这个题目作为重点进行理解,加深记忆,直到一看见这个题目就知道解题思路的熟练程度,才说明你彻底把这个知识点掌握了。
A. B.
C. D.
3.电子的质量为me,一对正、负电子以一定的速度相碰湮灭后放出一对光子,c为光速,h为普朗克常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对光子的总能量等于
B.这对光子的总能量大于
C.光子的波长等于
D.光子的波长大于
4.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有
A 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B. 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第一步,弄清考查范围。题目无非就是知识点的应用,任何一道题都是考查一个知识点的,或者是一个定理的应用,或者是推论的应用。做完题目后首先要弄明白,这道题考查了什么知识点。
第二步,掌握出题意图。命题者是怎样将知识点转化为这道题目的?包含哪些思想方法?怎样给出条件?隐藏了哪些条件?想考查什么?大家应该弄清楚。
距离
d1
d2
d3
测量值/cm
___
___
___
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v2=___m/s;小车的加速度是a=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共39分)
20.把重力为20N的物体放在倾角θ=30°的粗糙斜面上,物体左端与固定在斜面上且平行于斜面的轻弹簧连接。若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2N,试判断物体受到弹簧的弹力方向和可能的取值。
第三步,归纳解题框架。用简洁的语言把这一类题目的解题框架写出来,包括该类题型的已知条件、所求结果、基本解题步骤等,并牢牢记住。以后遇到同类题目就可以按照这个解题框架准确地把题目做出来。
比如,关于分解因式的题目,有同学归纳出三个思想步骤第一,分解因式一共有几种方法?第二,这道题适合哪一种
第三,按照对应的分解因式法解题。其他的如一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函数等题目,也可以归纳出相似的解题思想模式。
D.f1=0,f2=F,f3=F
12.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g=10m/s2)( )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m/s
B.小球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 3m/s
C.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0.45m
D.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1.25m
13.如图所示,不可伸长的轻绳AO和BO下端共同系一个物体P,且绳长 ,A、B两端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开始时两绳刚好绷直,细绳AO、BO的拉力分别设为 、 。现保持A、B端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在A、B端缓慢向两侧远离的过程中,关于两绳拉力的大小随点A、B间距离的变化情况是( )
A > B. < C. < D. =
卷Ⅱ(非选择题,共55分)
二、填空题(共16分,16题3分,17、18题各4分,19题7分)
16.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第一棵树时速度为1m/s,经过第三棵树时速度为7m/s.若每两棵树间距相等,那么经过第二棵树时的速度为________ m/s;若每两棵树间距为10m,则从第一棵树到第三棵树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_ s,汽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s2.
此外,同学们在日常做题时不要讲究做了多少题目,而应关注自己真正理解了多少个知识点。一味追求题目数量,对提高学习成绩是没有多大的帮助的,适度即可。
23.如图所示,半径为R、圆心为O的大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两个轻质小圆环套在大圆环上。一根轻质长绳穿过两个小圆环A、B,它的两端都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忽略小圆环的大小。
(1)将两个小圆环A、B固定在大圆环竖直对称轴的两侧 的位置上如图,在两个小C处于某位置D时可以使C和两个重物m均处于静止状态,求D的位置?
11.如图所示,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分别作用在物体B、C上,物体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各接触面粗糙都与水平面平行,物体A、C的摩擦力大小为f1,物体B、C间的摩擦力为f2,物体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f3,则有( )
A.f1=0,f2=F,f3=0
B.f1=0,f2=0,f3=0
C.f1=F,f2=0,f3=0
B.F至少比F1、F2、F3中的某一个大
C. 若F1∶F2∶F3=3∶6∶8,只要适当调整它们之间的夹角,一定能使合力为零
D. 若F1∶F2∶F3=3∶6∶2,只要适当调整它们之间的夹角,一定能使合力为零
7.某同学身高1.6m,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越过了1.6m高度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g取10m/s2)( )
C. 方向水平向左D. 无法判断大小和方向
15.如图所示,四根相同的轻质弹簧连着相同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不同的运动:
(1)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在光滑斜面上做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
(3)做竖直向下的匀速直线运动;
(4)做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设四根弹簧伸长量分别为 、 、 、 ,不计空气阻力,g为重力加速度,则正确的是( )
A.1.6m/sB.2m/sC.4 m/sD.7.2 m/s
8.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E1=-54.4eV,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不能被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 )
E5--------------------0
E4————————3.4eV
10.下表给出了一些金属材料的逸出功。现用波长为400 nm的单色光照射上述材料,能产生光电效应的材料最多有几种?(普朗克常量h=6.6×10-34J·s,光速c=3.00×108m/s)( )
材料
铯
钙
镁
铍
钛
逸出功(×10-19J)
3.0
4.3
5.9
6.2
6.6
A. 2种B. 3种C. 4种D. 5种
21.《真理报》上刊登一则消息,说某城市新建成一口深水喷井。报道说经过一年的钻探,在847m深处有温水,所用钻头的直径为20.0cm,水温为45℃,水流量为0.1884m3/s,温水可以喷射高达51m,请你用所学知识判断其真实性。(g取10m/s2)
22.市区内各路口处画有停车线,当信号灯黄灯开启时司机应开始刹车,红灯开启时车不能越停车线,否则违犯交通规则.设黄灯开启3秒红灯才开启.一汽车以36km/h的速度向路口驶来,司机看到黄灯开起立即操纵汽车减速装置,经0.5s汽车才开始减速(即反应时间)设刹车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黄灯刚亮时汽车距停车线多远开始操纵减速才不会违反交通规则?汽车停在停车线时,红灯亮了吗?
A.使B的读数变小,β变大
B.使B的读数变大,β变小
C.使B的读数变大,β变大
D.使B的读数变小,β变小
19.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六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刻度尺的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读出三个计数点1、3、5到0点的距离d1、d2、d3,填入下列表格中.
第四步,尝试分析题目特色。这道题跟考查同一个知识点的其他题目相比,有什么巧妙之处,出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关键步骤在哪里?
我们要争取从做题上升到读题。在做了一定量的题目后,不要再做题,而是读题。读后把以前归纳的这一套方法用来思考题目,在头脑中过一下,然后看看答案。如果对了就可以通过,如果不对,就要重点对待。这样可以提升思维能力和做题效率。
2019年秦皇岛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C. 速度变化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D. 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5.物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处放上照相底片.若减弱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会出现规则的干涉条纹.对这个实验结果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1.如图所示,用绳把桶悬挂在天花板上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桶受到的重力和桶受到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桶受到 重力和桶受到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桶受到的重力和绳受到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桶受到的重力和绳受到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历史上,为了说明光 性质,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惠更斯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如今人们对光的性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下面四幅示意图中所表示的实验中能说明光的性质的是( )
B. 随距离的增大而一直减小
C. 随距离的增大而一直增大
D. 随距离的增大而一直减小
14.一物体恰能在一个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可以证明此时斜面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若沿斜面方向用力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则斜面受地面的摩擦力( )
A. 大小为零B. 方向水平向右
我们需要做哪些题,做多少题
试题训练法是巩固学习成果的有效方法,是学习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但是盲目地做大量的习题而不去深入思考,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可能把自己搞糊涂。那么,哪些习题值得一做呢?
第一种是涉及教材知识的重点题。例题是课本中最重要的题,做例题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其次,与教材中重点有关的练习题也是必须做的,这些题涵盖了教材里的主要内容。
17.建筑工地上起重机吊起钢管如图所示,已知钢管重1.8×104N,长2m,厚度忽略不计,钢索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5×104N。为使起重机能匀速地吊起钢管,绳索全长至少要______m。(钢索从钢管中穿过)
18.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A与B两测力计拉橡皮条的D端,使其伸长到E点,如图所示,若保持A的读数不变,当 角由图示位置(α+β<90°)逐渐减小时,为使D端仍在E点不变,则可用的方法是______。
(2)移去环C,小圆环A、B可以在大圆环上自由移动,且绳子与大、小圆环间及大、小圆环之间的摩擦均可以忽略。两个小圆环分别在哪些位置时,系统可以处于平衡状态?
附赠材料
必须掌握的试题训练法
题干分析法
怎样从“做题”提升到“研究”
题干分析法,是指做完题目后,通过读题干进行反思总结:这些题目都从哪几个角度考查知识点的?角度不同,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不是变化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单纯的“做题目”上升到“研究”,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做题效率才能不断提高。具体来说,题干分析法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E3————————6.0eV
E2————————13.6eV
E1————————54.4ev
A. 40.8eVB. 43.2eVC. 51.0eVD. 54.4eV
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斜面体B上,若A和B沿水平方向以相同的速度 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和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
A.mgsinθB.mgC.mgcosθD. 0
A. 曝光时间不太长时,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表现出光的波动性
B. 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无法预测
C. 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
D. 只有大量光子的行为才能表现出光的粒子性
6.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F1、F2、F3,关于它们合力F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大小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F≤F1+F2+F3
第二种是关于难点的练习题。与课堂上老师特意强调的难点部分相关的习题一定不能放过。难点部分通常也是难懂的地方,不弄懂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识。而且,如果你在平时的训练中只做那些没有难度的习题,你的能力仅得不到提高,而且时间久了还会让你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成就感和新鲜感就更不用提了。
第三种是关于疑点的练习题。这里的疑点就是自己还没有弄懂的地方。这个环节的问题不解决,很容易造成学习“欠债”的现象。所以,有关这方面的习题训练一定不能放过,应该坚持去做。对于自己一看就会的题目,以后就不要再做了,这说明这个题目的知识点你已经掌握得很熟练了,等到考试前再复习一下就可以了。对于那些不懂或者费了很大劲才做出来的题目,要在题目前面做个记号,把这个题目作为重点进行理解,加深记忆,直到一看见这个题目就知道解题思路的熟练程度,才说明你彻底把这个知识点掌握了。
A. B.
C. D.
3.电子的质量为me,一对正、负电子以一定的速度相碰湮灭后放出一对光子,c为光速,h为普朗克常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对光子的总能量等于
B.这对光子的总能量大于
C.光子的波长等于
D.光子的波长大于
4.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有
A 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B. 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第一步,弄清考查范围。题目无非就是知识点的应用,任何一道题都是考查一个知识点的,或者是一个定理的应用,或者是推论的应用。做完题目后首先要弄明白,这道题考查了什么知识点。
第二步,掌握出题意图。命题者是怎样将知识点转化为这道题目的?包含哪些思想方法?怎样给出条件?隐藏了哪些条件?想考查什么?大家应该弄清楚。
距离
d1
d2
d3
测量值/cm
___
___
___
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v2=___m/s;小车的加速度是a=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共39分)
20.把重力为20N的物体放在倾角θ=30°的粗糙斜面上,物体左端与固定在斜面上且平行于斜面的轻弹簧连接。若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2N,试判断物体受到弹簧的弹力方向和可能的取值。
第三步,归纳解题框架。用简洁的语言把这一类题目的解题框架写出来,包括该类题型的已知条件、所求结果、基本解题步骤等,并牢牢记住。以后遇到同类题目就可以按照这个解题框架准确地把题目做出来。
比如,关于分解因式的题目,有同学归纳出三个思想步骤第一,分解因式一共有几种方法?第二,这道题适合哪一种
第三,按照对应的分解因式法解题。其他的如一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函数等题目,也可以归纳出相似的解题思想模式。
D.f1=0,f2=F,f3=F
12.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g=10m/s2)( )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m/s
B.小球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 3m/s
C.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0.45m
D.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1.25m
13.如图所示,不可伸长的轻绳AO和BO下端共同系一个物体P,且绳长 ,A、B两端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开始时两绳刚好绷直,细绳AO、BO的拉力分别设为 、 。现保持A、B端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在A、B端缓慢向两侧远离的过程中,关于两绳拉力的大小随点A、B间距离的变化情况是( )
A > B. < C. < D. =
卷Ⅱ(非选择题,共55分)
二、填空题(共16分,16题3分,17、18题各4分,19题7分)
16.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第一棵树时速度为1m/s,经过第三棵树时速度为7m/s.若每两棵树间距相等,那么经过第二棵树时的速度为________ m/s;若每两棵树间距为10m,则从第一棵树到第三棵树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_ s,汽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s2.
此外,同学们在日常做题时不要讲究做了多少题目,而应关注自己真正理解了多少个知识点。一味追求题目数量,对提高学习成绩是没有多大的帮助的,适度即可。
23.如图所示,半径为R、圆心为O的大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两个轻质小圆环套在大圆环上。一根轻质长绳穿过两个小圆环A、B,它的两端都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忽略小圆环的大小。
(1)将两个小圆环A、B固定在大圆环竖直对称轴的两侧 的位置上如图,在两个小C处于某位置D时可以使C和两个重物m均处于静止状态,求D的位置?
11.如图所示,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分别作用在物体B、C上,物体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各接触面粗糙都与水平面平行,物体A、C的摩擦力大小为f1,物体B、C间的摩擦力为f2,物体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f3,则有( )
A.f1=0,f2=F,f3=0
B.f1=0,f2=0,f3=0
C.f1=F,f2=0,f3=0
B.F至少比F1、F2、F3中的某一个大
C. 若F1∶F2∶F3=3∶6∶8,只要适当调整它们之间的夹角,一定能使合力为零
D. 若F1∶F2∶F3=3∶6∶2,只要适当调整它们之间的夹角,一定能使合力为零
7.某同学身高1.6m,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越过了1.6m高度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g取10m/s2)( )
C. 方向水平向左D. 无法判断大小和方向
15.如图所示,四根相同的轻质弹簧连着相同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不同的运动:
(1)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在光滑斜面上做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
(3)做竖直向下的匀速直线运动;
(4)做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设四根弹簧伸长量分别为 、 、 、 ,不计空气阻力,g为重力加速度,则正确的是( )
A.1.6m/sB.2m/sC.4 m/sD.7.2 m/s
8.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E1=-54.4eV,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不能被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 )
E5--------------------0
E4————————3.4eV
10.下表给出了一些金属材料的逸出功。现用波长为400 nm的单色光照射上述材料,能产生光电效应的材料最多有几种?(普朗克常量h=6.6×10-34J·s,光速c=3.00×108m/s)( )
材料
铯
钙
镁
铍
钛
逸出功(×10-19J)
3.0
4.3
5.9
6.2
6.6
A. 2种B. 3种C. 4种D. 5种
21.《真理报》上刊登一则消息,说某城市新建成一口深水喷井。报道说经过一年的钻探,在847m深处有温水,所用钻头的直径为20.0cm,水温为45℃,水流量为0.1884m3/s,温水可以喷射高达51m,请你用所学知识判断其真实性。(g取10m/s2)
22.市区内各路口处画有停车线,当信号灯黄灯开启时司机应开始刹车,红灯开启时车不能越停车线,否则违犯交通规则.设黄灯开启3秒红灯才开启.一汽车以36km/h的速度向路口驶来,司机看到黄灯开起立即操纵汽车减速装置,经0.5s汽车才开始减速(即反应时间)设刹车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黄灯刚亮时汽车距停车线多远开始操纵减速才不会违反交通规则?汽车停在停车线时,红灯亮了吗?
A.使B的读数变小,β变大
B.使B的读数变大,β变小
C.使B的读数变大,β变大
D.使B的读数变小,β变小
19.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六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刻度尺的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读出三个计数点1、3、5到0点的距离d1、d2、d3,填入下列表格中.
第四步,尝试分析题目特色。这道题跟考查同一个知识点的其他题目相比,有什么巧妙之处,出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关键步骤在哪里?
我们要争取从做题上升到读题。在做了一定量的题目后,不要再做题,而是读题。读后把以前归纳的这一套方法用来思考题目,在头脑中过一下,然后看看答案。如果对了就可以通过,如果不对,就要重点对待。这样可以提升思维能力和做题效率。
2019年秦皇岛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C. 速度变化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D. 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5.物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处放上照相底片.若减弱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会出现规则的干涉条纹.对这个实验结果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1.如图所示,用绳把桶悬挂在天花板上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桶受到的重力和桶受到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桶受到 重力和桶受到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桶受到的重力和绳受到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桶受到的重力和绳受到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历史上,为了说明光 性质,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惠更斯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如今人们对光的性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下面四幅示意图中所表示的实验中能说明光的性质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