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音乐剧——多元艺术实践活动新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音乐剧——多元艺术实践活动新探索
音乐剧?有人会说有歌有舞就是音乐剧。

这是“音乐剧”概念理解上的误区,音乐剧除了音乐与舞蹈因素以外还有戏剧元素。

音乐剧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舞台综合艺术,概括地说是以具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并把这些因素融合为有机的统一体的艺术。

学校排演音乐剧合适吗?看过《悲惨世界》、《音乐之声》、《猫》、《狮子王》等大型音乐剧作品的观众都会提出这个问题。

这又是对“校园音乐剧”概念理解上的误区,校园音乐剧是将音乐剧“小型化”,是以音乐为主线的艺术综合实践活动。

以“重发展、重过程、重综合、重多元”为特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同时在排演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友爱、合作、快乐、活泼的精神。

学生在“创——思——编——演”音乐剧的“互动”中领悟艺术表演,提高音乐综合能力,磨练个性。

音乐剧提供给孩子一个多元、快乐、精致的艺术体验,这也是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在这里我们把这一尝试叫做“校园音乐剧”多元艺术实践活动。

那么教师如何有效的引领学生进行校园音乐剧多元艺术实践呢?通过三年多的实践笔者认为在实践活动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走近音乐剧
1、认识音乐剧
通过赏析优秀的音乐剧作品,带领孩子认识音乐剧,了解什么是音乐剧以及音乐剧的基本特征。

作品可选择《猫》、《音乐之声》、《狮子王》等大型的名剧作,也可选择一些近几年来比较成功的学生小型音乐剧,如全国“音乐小伙伴”歌曲情景剧比赛的获奖作品。

在音乐剧的欣赏和讲解时,我们要让孩子了解剧情发展的同时理解音乐,而剧中的矛盾冲突及最后的解决是学生理解音乐发展的重要依据。

不要怕欣赏音乐剧作品会花去很多课时,这是必须展开的欣赏教学,学生会在欣赏过程中理解剧本和音乐是音乐剧不可缺少的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随即得到启发,从而有效地进行校园音乐剧创作。

2、模拟音乐剧中的精彩片断
揣摩经典片断,让学生从模仿到创造,进一步提高他们对音乐剧的认识,潜移默化
的引导孩子从听觉、视觉、触觉、形体、语言等方面进行探究。

二、走进音乐剧
校园音乐剧要富有时代性、突出审美性、提倡教育性、强调精悍性、兼顾年龄性、追求多元性。

“校园音乐剧”的生成过程依次是:创设故事、剧本创作、音乐编辑、舞美设计、道具制作、分组分工、排练表演。

1、创设故事——校园音乐剧主题的选择
校园音乐剧剧情的主题要符合孩子的年龄认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有积极的影响,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最简单的方法是选择音乐教材中带有情节故事的音乐题材,如小学课本歌曲《小
红帽》、《大鹿》,器乐曲《彼得与狼》、《龟兔赛跑》、《保尔的母鸡》等。

●运用跨学科,整合语文课本中的一些成语故事或者课文中较能演绎的故事情节
进行二度创作。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创编音乐剧主题。

2、编辑剧本——校园音乐剧剧本的深度揣摩
校园音乐剧剧本有了主题故事后,剧本整体创作要符合戏剧创编的要求,要体现剧情的“起始、发展、矛盾、斗争、高潮、结局”并设立场次,确定简单的“小标题”,其中还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塑造、场次间的转场,人物对白的语言精炼、背景音乐的情绪渲染以及主题歌词的创编。

剧本创作后,对表演者而言首先要在深入研读“剧本”,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体会人物情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细腻表演。

其次,要用真情实感来表达。

尤其面对情感性很强的剧本,更要将细腻的情感投入其中才会把握好对角色形象恰如其分的塑造,真正将剧本中“悲不见颤音,喜不见笑意”的剧情用鲜活的肢体表演演绎出来。

3、音乐编辑——校园音乐剧的灵魂
创设“人文主题”,突出音乐形象,让音乐与台词有机结合,用音乐语汇来塑造人物性格,来宣泄人物的情感,通过表演来扩大音乐的戏剧张力,这样才可以使音乐剧既有深刻的思想性又有艺术的观赏性。

●活用音乐教材中的音乐
让孩子对教材上的歌曲和乐曲深一步的理解,把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领悟提到新的高度,体会速度、节奏、力度、音色表达的不同意境。

●音乐音响的积累
注重创建音乐库,根据音乐的风格、音乐的情绪、音乐的类别去分类,便于选用。

●运用音乐软件进行音乐编辑
只有和孩子共同学习才能共同创作出优秀的校园音乐剧作品,老师要学会使用MIDI音乐制作软件,可以创作出原创音乐;学会Cakewalk不仅可以轻松编辑音乐而且还可以给学生歌唱录音;学会PowerPoint为音乐剧制作多媒体背景。

4、舞美、服装的设计——校园音乐剧的点睛之笔
校园音乐剧舞美、服装的设计要体现“小、少、精”的理念,体现小投资、小制作的"简易型"舞台剧。

培养创新的思维,要让孩子学会发现,寻找人物的主要特征,比如“老爷爷”的造型我们可以戴上一副大人丢弃的眼镜框,选择棉花或白纸条做胡子,穿上颜色较深色的服装,在配上一顶爷爷的绒线帽。

在“乌龟”的角色造型设计中我校音乐剧班的孩子很有想象力,制作中学生借用了他爸爸废弃的一件白色老头衫打底,用家电包装的硬板纸剪成龟壳块状贴于白色老头衫上,穿戴方便、制作简单、形象逼真,而且最主要是体现了“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

5、任务分工——校园音乐剧的互动合作
校园音乐剧的排演增加了“互动”因素。

它关注互动对象、增加互动时间、扩大互动空间、安排互动内容、设计互动方法、明确互动要求。

通过小组人员任务分工——导演创作、舞美道具、角色分配、舞蹈创编,使孩子们在互动中相互适应、相互调节,从而形成一种涵化的统合,取得接触变容的效果。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个体得到充分展示,更要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要让孩子知道,在音乐剧表演中每位学生都是能动体。

通过音乐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合作中个体服从群体的关系,同时在合作中体验着同一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观念和互帮互助的高尚情操,也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通过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特长差异,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三、有效的引领学生进行校园音乐剧表演
1、创建校园音乐剧剧团,开设艺术课外小组的活动
参加校园音乐剧剧团的孩子要在声乐、舞蹈、形体和表演多方面进行多元化的学习,
通过开设艺术课外小组的活动,小班化的对孩子进行指导,能更显现每个孩子的特长,教师能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通过校园音乐剧剧团的演出,给热爱表演艺术的同学更加广阔的舞台。

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儿童剧组的排演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2、重视“过程”的优化
音乐剧表演指导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过度“指导”,将表演全部纳入教师的要求与计划之内,由教师一手包办代替;二是过度“放手”,教师以尊重孩子的理解为借口而对表演放任不管。

通过师生共同创作可以帮助孩子跳出反复跟念、跟学的机械式的表演,教师要给孩子提供创作表演得思路,教会他们创设的方法,让表演真正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

校园音乐剧实践的亮点是重视“过程”的优化,而不是片面追求结果。

表演是一种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也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因此,教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创造,就成了过程优化的关键。

主体教育论认为“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爱动是孩子的特点”。

因此,我们的引导策略是在演中找戏,在戏中觅趣,在趣中显智,并进行由热到冷,再由冷到热的处理。

为唤起孩子们表演的热情,投入炽热的涉猎。

演绎音乐剧是培养学生艺术创新和实践能力新的非常有效的增长点。

关注每个孩子的寻常时刻,关注孩子的音乐特长发展,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使每个孩子的潜能都获得开发。

教师可根据角色的表演比重来分配角色,擅长歌唱的孩子可选择歌曲演唱成分较多的角色,而擅长舞蹈的孩子可选择舞蹈表演成分较多的角色去演绎。

在创作表演中,老师要尊重学生对剧情、人物、音乐的独特理解,尊重孩子不同的表演方式,要允许表演的多元化,鼓励孩子大胆的演绎,培养孩子充满自信的舞台表演能力。

通过三年来的实践,我们看到通过学习孩子对音乐剧表演是有热情的、是有表达欲,而作为引领者我们更需要思考的就是多一点点的关注,多为孩子们搭建展示的平台,让每个学生真正的体会艺术成功的快乐,体现音乐功能,体现他们表演的价值,让学生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逐步形成和提高,使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并从中获得审美满足,促进个性和谐发展,相信这就是我们每位音乐教师的最高期望。

在小学开展校园音乐剧的多元艺术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艺术的通感与多样性的艺术能力,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在这个“场力”的影响下,我校形成独特的校园艺术文化理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载体的作用。

(参考文献:中国音乐教育“走进音乐剧”、《清歌流韵皆育人》中“同学同创同乐”一文、网络论文“让儿童音乐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附:此文于2009年12月发表,书名《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