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暄民的收藏传奇(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暄民的收藏传奇(上)
作者:天林
来源:《浙江画报》 2018年第1期
御窑遗珍在民间
一直以来,“中国民间无真品”“中国没有大藏家”等奇谈怪论几乎牢牢地统治着整个
“收藏江湖”,一说起中国的古代艺术品,都认为外国人手上才是真的,一说起大藏家,都对
安思远等海外藏家津津乐道。
国人对中国文物的不自信,其实是对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一种不自信。
到底中国民间有没有珍宝?到底中国有没有大藏家?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而且,最好的东西在民间,最大的收藏家在我们中国!
2016年9月4日至5日,C20杭州峰会在中国召开,除了有20国集团( G20)政要云集杭州外,还有6件凝聚着中华灿烂文明的历代官窑瓷器也亮相这次盛会,与各国政要“亲切会晤”。
这6件官窑佳器分别是:元龙泉窑荷叶盖罐、清雍正郎窑红葫芦瓶(一对)、清乾隆天青釉象
耳海棠尊(一对)、清乾隆珐琅彩九龙纹大盘。
其中,雍正郎窑红葫芦瓶陈列在贵宾休息室前
厅两侧,乾隆天蓝釉象耳海棠尊陈列在主会场大厅两侧,乾隆珐琅彩九龙纹大盘展示在习总书
记书房兼会客室里。
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聚光灯下除了五国
政要以外,还有12件官窑佳器同样成为此次首脑峰会光彩夺目的“明星”,它们分别是:宋建窑鹧鸪盏、宋汝窑鼓钉冼、宋官窑贯耳尊、宋哥窑贯耳瓶、宋定窑划花葫芦瓶、宋钧窑长颈胆瓶、元青花鱼藻纹罐、明宣德青花缠枝纹梅瓶、清雍正粉彩牡丹纹胆瓶、清乾隆黄地青花贯耳
六方尊、清乾隆豆青釉大肚尊(一对)。
也许你会认为,这两次重要的峰会上展出18件古瓷珍品一定来自故宫等国有大博物馆。
错了!它们竟然全部来自上海的一家私人博物馆——御承堂博物馆。
在民藏饱受诟病、甚至被严重抹黑的情况下,18件民藏精品代表着国家形象和中华文明符
号与外国政要们“亲切会晤”,这不单单是御承堂博物馆的骄傲,更是全体民间收藏家的骄傲,对于广大民藏来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有关G20杭州峰会和厦门金砖五国会议主会场
的18件历代官窑器,人民网、《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以及《欧洲时报》等都作了全面报道,足见它的影响力!
查一下御承堂博物馆的资料便知:这家为民藏争光、了不起的私人博物馆才开馆一年多。
为什么他们能在短短的时间内一下子崭露头角并成为业界的翘楚呢7
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访了御承堂的主人、大藏家——杭州的蔡暄民老师。
18件藏品意义深远
蔡暄民认为,18件民间珍宝代表国家形象亮相国际盛会,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因为民
藏的地位得到了国家级的认可。
也说明这两次国际会议的组委会和策展方挑选藏品时都能打破
常规,不拘一格。
组委会在挑选藏品时成立了专家组,从内地和香港等十几家国家级的博物馆和二十几个收
藏家中广泛挑选。
一共两干多件藏品参选,经层层筛选,最后选中了御承堂的18件藏品。
在挑选前期,组委会希望各参选方做好保密工作,然后由专家团背靠背地对各地藏品进行鉴定、评估。
同时,承保的平安保险公司也特别慎重,为了保证藏品的真实,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这里还有个小故事,厦门金砖五国会议的12件藏品中,原本建窑的藏品由福建方面提供,因为建窑是福建当地的窑口。
但当地选送的藏品品相不够完美,不能很好地代表国家的形象,
最后选中了御承堂的一只建窑鹧鸪盏。
表面上看,这好像是巧合,其实说明只要民藏的东西足
够好,还是会得到认可的。
以前总说民藏没有好东西,御承堂用事实证明,民间有真正顶尖的
东西。
这18件藏品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迫使国家级的博物馆不再固步自封,只有不断提高藏品的档次,与时俱进,才能与民间的优秀藏品一较高下。
提高我们国家级博物馆藏品的档次,首先要提高博物馆“掌眼人”的眼力,而提高“掌眼人”的眼力,必须开阔视野,如果国有博物馆的专家只停留在国有馆藏品鉴赏的层面上,眼界
就会受局限。
蔡暄民认为体制内专家应该要接地气,多到民间来走走看看,国有博物馆也要与
民间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多互动,在学术交流甚至办展上互动起来。
有的国有博物馆建筑可谓
地标,但里面的藏品却与它的硬件条件极不相配,有其表而无其实,如果官方和民间能够很好
地互动,可以资源上相互利用,既能提高官方博物馆的藏品档次,又能充分调动蕴藏在民间的
丰富文化资源,从而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来诠释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当然,民藏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所谓的“国宝帮”,他们殃及了一些真正的藏家,也给了部
分“专家”攻击的借口,这也是当下收藏界的一个现实问题。
建一所古陶瓷大学
蔡暄民曾经只想做一个安静的收藏家,不把藏品公之于众。
几个好朋友鼓励他:“蔡老师,您要‘亮’啊,再不‘亮’,已经这把年纪了,如果总是这样默默无闻,这些东西很可能就散
掉了。
”在他们的鼓励下,蔡暄民就有了一个想“亮”的愿望。
但蔡暄民总觉得自己的收藏后继无人,因为他唯一的女儿读的是纽约大学MBA,在通用电
气从事管理工作。
他试着和女儿交流,表示如果女儿无心继承收藏的事业,他将捐出所有藏品。
没想到,女儿对收藏事业表现了相当的兴趣,之后师从瓷坛泰斗毕宗陶、苏玫瑰、柯玫瑰等人,鉴赏能力突飞猛进。
蔡暄民因此感到很欣慰,他决定将这些宝贝以基金会的形式管理,让它们
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蔡暄民开设御承堂博物馆只有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上海浦东新区政府独具慧眼,非常支持
博物馆在当地的创立和推广工作。
御承堂博物馆开馆不到半年,便受邀参加一个博物馆论坛,
参加的主要是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全国顶级的博物馆,私人
博物馆只邀请了两家,一家是拥有20多年历史的观复博物馆,一家就是御承堂博物馆,蔡暄民还作了专题演讲。
蔡暄民的下一个心愿,就是想建一所大学——华夏古陶瓷学院,将会在学院里建一个博物馆,把他所有的收藏品都陈列在这个博物馆里。
学院培养的人才一定要具有实际鉴赏能力、理
论和实践结合的高精尖人才,为全世界的公有博物馆、私有博物馆、国内外美术馆、艺术馆和
文化产业的公司输送专业人才,还有就是为拍卖行输送专业人才。
蔡暄民希望他的陶瓷学院还
能为各教育机构输送人才,这样整个社会的鉴赏力和审美观都会提高。
这是蔡暄民最后的愿望,他相信只要社会各界孜孜不倦地一起努力,愿望一定会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