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课 品独特意象 悟家国情怀——乡愁(分层作业)(教师版)-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独特意象悟家国情怀
——《乡愁》分层作业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余光中的幽默和年轻、开放的心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成都武侯祠与读者座谈“诗情与酒兴”,当吟诵起“乡愁”中的诗句“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时,他指向台下的夫人范我存,“今天我的新娘就在那头”,顿时全场欢声雷动。

②余光中逝世的消息传出后,著名诗歌评论家唐晓渡说:“余光中先生在中国文坛乃至现代诗坛都是有时代象征意义的人物。

这样一位优秀诗人的离世是我们大家的损失。

我对他充满感念和尊敬,有一种很舍不得的感觉。


(1)请用正楷将选段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幽默.()吟.诵()逝.世()损.失()
(3)第②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4)第①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答案】(1)略(2)mòyín shìsǔn(3)余光中先生在中国现代诗坛乃至文坛都是有时代象征意义的人物。

(4)“乡愁”应为《乡愁》。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

注意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结构要匀称,字迹要工整。

所有的字应当恰当地书写在格子的中间,四边留有一定的空隙。

笔画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

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窄。

(2)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注意“吟”不要读成“yíng”。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余光中先生在中国文坛乃至现代诗坛都是有时代象征意义的人物”
中,“文坛”“现代诗坛”构不成递进关系,应将两者互换位置。

(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乡愁”为诗歌的篇名,应用书名号,而不是引号。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乡愁.(chóu)窄.窄(zhǎi)新娘.(niáng)
B.海峡.(xiá)邮.票(yōu)时候.(hòu)
C.母亲.(qīn)长.大(zhǎng)浅.浅(qiǎn)
D.坟墓.(mù)浅.浅(qiǎn)一湾.(wān)
【答案】B
【解析】考查字音、字形。

B.邮票(yōu)——yóu,时候(hòu)——hou;
故选B。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和重音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A.乡愁
..B.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
..的/邮票
../是一枚/小小
C.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
..
../母亲/在里头
...../歌唱D.我/在外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朗读节奏划分和重音的能力。

要根据语意确定节奏和重音。

B.正确的节奏划分为: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同时,该句中“乡愁”“窄窄”也应重读;重读“窄窄”,以突出船票“小”的特点,从而反衬“乡愁”之重;
故选B。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B.《红海行动》体现出我们的态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要是侵犯到国家利益、人民安危,我们也绝不退缩。

C.是什么力量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短短40年中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D.中国春节正逐步成为全球旅游消费旺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热门选择,“外卡内用”也成为春节消费新时尚。

【答案】A
【解析】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话的第二个“,”号应该在引号外。

故选A。

5.2017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于台湾逝世。

假如你要把这件事告诉同桌文文,下列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A.哎,你听说没?写《乡愁》的那个姓余的去世啦!
B.小文子,跟你说个新闻,听着啊!诗人余光中逝世了。

C.文文,告诉你一个沉痛的消息,著名诗人余光中逝世了。

D.别写作业了,跟你说个大新闻,有个名人死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属于生活中的常见场景。

口语交际类的题目,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人的身份,受众的身份等,另外还要注意说话的针对性和艺术性,尽量使用礼貌用语,委婉达到说话的目的。

解答要点:与人交流时,一定要有称呼,语言要与人物身份、场合、话题相和谐。

本题A项,称呼不恰当,不够严肃庄重;B项,不能表达沉痛的心情;C项,表达最得体;D项,缺少称呼,不够严肃庄重。

故选C。

6.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光中,诗人、散文家。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等,散文《听听那冷雨》等。

B.我们可将余光中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视为整个中国诗坛的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他写下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如《乡愁》《光的赞歌》《乡愁四韵》等。

C.“思乡”是古往今来的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鸿雁、月、浮云、柳等意象常常被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D.《乡愁》这首诗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思乡之情。

【答案】B
【解析】B.《光的赞歌》是艾青的作品,且不是乡愁诗;
故选B。

7.下列对《乡愁》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达了其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B.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

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上面是“乡愁太湖”网络平台首页的图片,已经有“行走乡愁”“看见乡愁”“书写乡愁”三个栏目,请你再设计一个栏目名称,并简要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

【答案】示例:记住乡愁。

一,结构与已有栏目相似,比较和谐。

二,在地理意义上,行走、看见、书写“乡愁”,最终都是为了记住“乡愁”。

记住了乡愁,无论身处何处,我们的心灵都有皈依的故乡。

【解析】本题考查栏目名称设计。

根据已有名称特点,设计四字名称:图话乡愁。

因为图片中已有三个栏目,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展示,有写的,有看的,但缺少直观的图片,图话乡愁可采用图示的方法,让大家直观感受。

9.学习了《乡愁》后,某班举行了以“余光中与乡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假如让你来表达乡愁,你想用什么意象?试着写下来。

(2)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

请你对出下联。

①上联:海峡无阻下联:
②上联:一湾浅浅海峡下联:
(3)“乡愁诗人”余光中离开我们多年了,但是其深情咏吟《乡愁》的情景却仍在眼前,令人难忘。

12月14日是先生的忌日,请你代表全班同学写几句话,以表达对诗人的深切悼念。

(不超过30字)
(一)诗歌赏析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0.诗人选取了哪些具体意象?这些意象分别表现了乡愁的什么特点?
11.“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作者将“故乡的面貌”说成是“一种模糊的怅惘”,将具体的事物比喻成抽象的概念,这样合适吗?谈谈你的理解。

12.诗人为什么把离别后的乡愁比作“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0.【示例】笛声——乡愁的时刻相伴。

雾里的挥手别离——乡愁的怅惘。

古树——乡愁的永恒
11.合适。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故乡的面貌”比作“模糊的怅惘”,这里故乡的面貌不仅仅指故乡的面貌,也指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模糊”一词说明作者已离开故乡太久,对故乡的印象已经模糊;“怅惘”则说出了作者想家而不能回的无奈。

12.“树”代表着家,诗人把离别后的乡愁比作“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表明诗人对家的思念是永恒的,家是诗人一生的守候,是她心中唯一的牵挂。

表达了诗人心中永远不会随时间而变淡的日益浓重的深深的思乡之情。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意象及作用理解能力。

意象就是诗词中描绘的形象,如动物、花草等等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意象作用的赏析方法:描绘出诗词中出现的意象特点、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
特点;分析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

结合“是一支清远的笛;雾里的挥手别离;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可以得出诗人选取的具体意象有:笛声、雾里的挥手别离、古树。

这些意象分别表现了乡愁的特点是:笛声——结合“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分析得出特点是:乡愁的时刻相伴。

雾里的挥手别离——结合“模糊的怅惘”分析得出特点是:乡愁的怅惘。

古树——结合“永不老去”分析得出特点是:乡愁的永恒。

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辨析能力。

诗歌中的意象运用是否合适,答案一般都是肯定的,也可以从否定的角度回答。

理由可以从意象的特点、作用方面,从表达效果方面,从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结合诗歌的主旨进行分析。

作者将“故乡的面貌”说成是“一种模糊的怅惘”,将具体的事物比喻成抽象的概念是合适的。

诗歌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

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意象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意象是诗词中描绘的形象,如动物、花草等等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意象作用的赏析方法:描绘出诗词中出现的意象特点、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诗人用没有年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家始终是每个人一生的守候,身在异乡,家始终是心中唯一的牵挂,思乡之情永远不会随时间而变淡,只会日益增加,永不相忘。

表达了作者日益浓重的深深的思乡之情。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甲)乡愁
余光中
①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②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③后来啊,测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④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乙)沙田山居①(节选)
余光中
①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

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

日月闲闲,有的是时间与空间。

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②的长幅横披,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而我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竟已有十八个月了。

十八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

②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

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停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渺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

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

③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

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黢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④海围着山,山围着我。

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

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

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

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

早晨,我攀上佛头去看日出,黄昏,从联合书院的文学院一路走回来,家,在半山腰上等我,那地势,比佛肩要低,却比佛肚子要高些。

⑤这时,山什么也不说,只是争噪的鸟雀泄漏了他愉悦的心境。

等到众鸟栖定,山影茫然,天籁便低沉下去,若断若续,树间的歌者才歇一下,草间的吟哦又四起。

至于山坳下面那小小的幽谷,形式和地位都相当于佛的肚脐,深凹之中别有一番情趣。

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

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音。

[注]①本文写于1976年,此时作者于香港中文大学任教。

沙田,香港地名,在香港九龙半岛,与大陆隔海相望。

②马远,南宋绘画大师,撞画山水、人物、花鸟。

夏圭,南宋画家,以画山水著称。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行文思路。

14.赏析下面的句子,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

②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

15.2017年12月14日,被称为“乡愁诗人”的著名作家余光中在台湾逝世,他的诗文充满着浓郁的“乡愁”情结。

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抒发了余光中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请分析其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甲文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将自己的愁绪和意象紧密融合,使抽象的“乡愁”具体化。

B.乙文首段“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这里的“陶菊”“苏月”用了陶渊明和苏东坡的典故,表现了作者对大陆文化的向往之情。

C.乙文第②段“即使是秋睛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一句,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写出了大海似真似幻的迷蒙景象。

D.乙文第③段“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是海潮引发心潮,借海水的潮声写内心的心潮起伏。

E.乙文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细腻描绘了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表达作者想要隐居山中,不问世事的愿望。

【答案】
13.文章第①段总写沙田山居的情况,透露出乡愁。

然后分写:第②段写围着山的海;第③—⑤段写围
着居处的山。

14.①采用白描手法,简洁明了地描写出海与山的颜色和形态,给读者以清晰的认识,表达出作者对海与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②本句主要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谷人格化,把山谷写得生动形象、异常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山谷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5.甲文是直接抒情,乙文是间接抒情。

16.CE
【解析】
1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思路的能力。

回答本题,首先要逐段概括所写内容,然后再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

如文章第①段有“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这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总写沙田山居的情况;“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这是在抒写乡愁之情,也间接表达了作者对大陆的向往。

第②段有“海天相对,中间是山”“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概括得出本段写的是海。

第③—⑤段中有“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海围着山,山围着我”“至于山坳下面那小小的幽谷”,概括得出写的是居处周围的山。

总结以上分析即可得出选文的行文思路。

14.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能力。

可以从词语、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来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碧湛湛”“青郁郁”是抓住海、山的颜色来描写的,“一弯”“连环”是写海、山的形态,句中没有使用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而是简洁明了地描写出海与山的颜色和形态,这是白描手法。

运用白描手法,能给读者清晰明了的认识,景物的描写中也表达出作者对海与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②从“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可知运用了比喻手法,把山谷比作村女;从“太害羞”可知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山谷”人格化。

“爱音乐的村女”富有美感,“太害羞”表现了“山谷”的可爱之处,这些描写透露出作者对笔下描写的“山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5.本题考查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大致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是作者借助于叙述、描写、议论,把自己的感情思想渗透在字里行间,间接地流露出来。

《乡愁》这首诗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直抒胸臆,让作者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

而《沙田山居》中的“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则是通过对远处大陆山景的描写间接抒发了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判断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然后根据选项去逐一寻找文章中的叙述,最后再做判断。

C.“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一句采用的是描写叙的表达方式;
E.联系前文“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等句子可知,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和渴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故选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