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昆明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总分
评分
一、积累·运用(41分)
1.任务一:品情中情韵;活动一:行间字里觅知音
当你情绪jǔsànɡ____时,内心有chóu yuàn____时,不妨听听琴声。

当琴声飘荡,跳动的音符拨动你的神经,洗涤你的心灵。

这琴声简直是(★),让人táo zuì____其中!它理凌乱的心绪,扫除内心的yōu lǜ____,让你重拾信心去攀登生活的高峰。

(1)请借助拼音将空格补充完整。

(2)选出填入★处最恰当的成语()。

A.巧夺天工B.栩栩如生C.天籁之音
(3)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

A.洗涤tiáo B.凌乱línɡC.攀登pān
2.活动二:弦外之音耐寻味;读完铁凝的《盼》,我发现“盼”字很有意思,本义为眼睛黑白分明的样子,引申义为盼望,请完成下列题目。

(1)选出下列成语与“脸”的引中义无关的一项()。

A.望穿秋水B.望眼欲穿C.一望无际
(2)选出下列诗词与“盼”的引中义无关的一项()。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3.读完《伯牙鼓琴》一文,我们耳边仿佛能听到高山流水的音律在流泻,请完成下列题目。

(1)选出下列属于我国古代音律
中“五音”的一项()。

A.宫、玉、角、徵、商
B.宫、商、角、徵、羽
C.哆、来、咪、发、唆
(2)选出关于《伯牙鼓琴》说法错误
..的一项()。

A.图片中伯牙所抚的琴属于打击乐器。

B.《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C.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

4.任务二:感棋中天地;活动一:棋高一着
中国象棋是象征古代战场双方厮杀的一种游戏。

有趣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语,有的就来源于中
国象棋。

选出下列加点部分运用错误
..的一项()。

A.李明将了我一军
.....,弄得我下不来台。

B.发生重大险情时要及时报告,而不应该放马后炮
....。

C.杭州亚运会上,我国选手棋逢对手
....,奖牌总数名列前茅。

5.活动二:旁观者清;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也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2)读古诗词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理解: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通过想象来体会。

(3)在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时,我们可以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来感受,还可以关注小说的环境描写。

6.任务三:悟书中乾坤;活动一:书峥嵘岁月
选出下列选项中字形全部正确
....的一项()。

A.慷慨咆哮疙瘩
B.软棉棉湿淋淋热乎乎
C.全神惯注斩钉截铁暴露无遗
7.选出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
..的一项()。

A.面对势不可当
....的山洪,老支书临危不乱地指挥大家安全过桥.
B.战士们虎视眈眈
....地守卫着祖国边陲。

C.在千钧一发
....的危急关头,黄继光用他的身躯堵住了故人的枪口。

8.活动二:书鲁迅人生;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绍兴市按照拼音的拼写规则为SHAOXING SHI。

B.“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选自鲁迅的《呐喊》。

C.《好的故事》中,梦境里“好的故事”的描绘表现了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把下列句子连成一句话()。

鲁迅先生幽默风趣。

鲁迅先生知识渊博。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不仅……还……
10.活动三:书经典名著;根据语境填空。

(1)【最美灵动水]水是灵动多情的,在本学期学习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水的各种姿态。

“野旷天低树,”,这是江的清丽:“,浪淘风簸自天涯”,这是河的壮阔:“卷地风来忽吹散,”,这是湖的奇丽。

(2)【最美天上月】在“迅哥儿”眼里,故乡的月是一帧精美的画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下面是海边的沙地:在皮鞋匠心里,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与美妙的乐曲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月亮正从升起来。

二、阅读·鉴赏(34分)
任务四:赏画中诗意;活动一:妙手丹青
一轴鼠画
东安①一士人喜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③。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④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⑤,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⑥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摘自宋代曾敏行《独醒杂志》)【注释】①东安:县名,现今湖南省境内。

②一轴:画用轴装,就是一幅的意思。

③邑令:县令。

④旦:早晨。

⑤物色:察看。

⑥踉跄:形容猫跳跃捕鼠的样子。

11.选出对“漫悬于壁”的“漫”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漫画B.浪漫C.随意,漫不经心地
12.文中的“令怪之”和“则踉跄逐之”中“之”的意思()
A.相同B.不同
13.选出“令怪”的原因正确的一项()
A.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B.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C.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14.作者通过描写猫来表现东安士人画鼠的技艺超群,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选出正确的一项。

A.侧面描写B.正面描写C.外形描写
15.请用自己的话描述文中画作的逼真具体表现在哪里?
活动二:入木三分;画画也得实事求是
齐白石、张大千和徐悲鸿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

1934年,张大千画了一幅《绿柳鸣蝉图》。

画上是一只大蝉趴在柳枝上,蝉头朝下,作欲飞状。

齐白石见了这幅画便说:“大千此画谬矣!蝉趴在柳枝上,欲飞时,其头当永远朝上,绝对不能朝下。

”张大千得知后,
虽然没说什么,心中却不服气。

1939年,张大千到四川青城山写生。

那时时值盛夏,住处附近的蝉声此起彼伏。

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话,不禁跑到屋外仔细观察。

只见大树上密密麻麻爬满了蝉,其欲飞时,都是头朝上。

张大千不禁对齐白石大为感佩。

1945年,徐悲鸿夫妇在家中设宴,专门招待齐白石与张大千。

饭后,徐悲鸿提议请齐、张二人合作一幅绘画作品,但要“反串”,即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长画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共同组成一幅画。

张请齐先画,齐白石乘兴挥毫,用黑墨画了三片荷叶,另又着色,用赭红画了两朵荷花。

接着,张大千在齐白石的图上补绘了几只小虾,在荷叶下的水中嬉戏,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

忽然,齐白石向张大千使了个眼色,把张拉到一边,悄悄说道“大千先生,虾……虾身只有六节哟!”张大千一听,有些疑惑,但还是在画面上又添了些水草与水纹,把节数不准确的虾身给盖了起来。

宴席散去,张大千回到旅社,马上派人买了一大篓河虾,仔细观察后发现,虾不论大小,其身子通通只有六节。

从此,张大千更佩服齐白石了。

(选自《百家讲坛》2013年第11期有改动)16.联系上下文,选出文中加点词“反串”理解错误的一项。

()
A.本义是指扮演自己行当以外的角色。

B.本义是指扮演自己擅长的角色。

C.文中指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长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

17.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为这幅画拟一个名字,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小虾戏荷图B.虾荷图C.水草图
18.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A.给别人提意见时语气要委婉。

B.不管什么场合指出别人错误时都要直截了当。

C.指出别人的错误时要使用恰当的方式,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

19.围绕题目,短文写了两件事。

选出下列概括错误的一项。

()
A.齐白石指出张大千画蝉的错误,令张大千感佩。

B.齐白石指出张大千画虾的错误,张大千更佩服齐白石了。

C.齐白石、张大千和徐悲鸿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

20.你认为张大千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栩栩如生
材料一:
连环画是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的绘画形式,它源于我国汉代,在西汉墓的壁画中有表现完整故事
的连环画。

南北朝和隋唐时代,敦煌等地的石窟壁画,使连环画形式发展得丰富多彩。

到明清时代,连环画通过木刻印刷出版,或上图下说,或左图右文,更接近今天的连环画。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上海文益书店首次出版石印《三国志连环图画》,“连环画”一词就来源于这本书。

1942年,解放区的画家们投身于连环画创作中,代表作《狼牙山五壮士》由周恩来总理转送给美国记者后,1945年美国《生活》杂志为其印发了袖珍本。

近年来,社会上又掀起一股“连环画收藏热”,连环画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材料二:
《狼牙山五壮士》连环画(节选有改动)
23突然,五位壮士埋下的集束手
榴弹被鬼子踩响了。

一声巨响,把很牙山震得动起来。

紧接着又响了第二声,第三声……顷刻间,许多鬼子飞上了天,又掉进山谷里。

36班长的枪打得真准,一枪一
个,枪枪不落空。

副班长葛振林愤
怒得发抖,每打一枪都要大吼一声。

48____
21.选出对连环画描述错误
..的一项。

()
A.连环画源于我国汉代,是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的绘画形式。

B.“连环画”一词就来源于《三国志连环图画》。

C.连环画通过木刻印刷出版,只能上图下说,不能左图右文。

22.选出对材料二第23页连环画评价不恰当
...的一项。

()
A.这组连环画中的配文把精彩的战斗场面写得生动具体,场面扣人心弦。

B.这组连环画中的配图线条飘逸,用色娴熟,人物造型典雅、柔美。

C.这组连环画中“图”与“文”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相互辅佐的。

23.细读连环画的故事内容,想一想,故事中除了对战斗场面的整体描述外,还具体描写了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在战斗中的表现,这种场面描写的方法属于写法。

这种写法的作用
是。

24.连环画的配文,是连环画整个艺术形式的一部分,选出材料二第48页连环画的配文最恰当
...的一项。

()A.战士们一齐举起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B.战士们走到悬崖边,纷纷纵身跳下深谷。

C.战士们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25.请你结合材料谈谈连环画未来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表达·交流(25分)
26.活动四:话我所想
“琴棋书画”四艺让你想到哪些名人?选一个介绍一下。

27.活动五:话我所能
琴、棋、书、画、跳舞、唱歌、做面包……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这拿手好戏是怎么练成的?围绕拿手好戏你有哪些想要分享的故事?请你写一写,注意语句通顺,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字数400字左右,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沮丧;愁怨;陶醉;忧虑
(2)C
(3)A
【解析】【分析】(1)“沮丧”注意“沮”和“泪”区分开来;“愁怨”只有不要写成“仇怨”;“陶醉”注意“陶”和“淘”区分开来;“忧虑”注意“忧”和“优”区分开来。

(2)A.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绝妙。

B.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C.天籁之音:形容声音十分动听悦耳,是音乐的最高境界。

根据语境应选C。

(3)A.有误。

洗涤:xǐdí。

B、C正确。

故选A。

【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

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三是结合语境区分形近字。

2.【答案】(1)C
(2)C
【解析】【分析】(1)A.望穿秋水的意思为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B.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急切。

C.一望无际意思是:一眼望不到边。

形容非常辽阔。

故选C。

(2)本题考察的是古诗词的理解。

A选项诗句意为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和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情怀;
B选项诗句意为(儿子)临走时(母亲)还一针紧挨一针地缝着棉衣,心里总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家,后用来表达母亲对儿女的深爱和盼望儿女早日平安归来的心情。

C选项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表达的是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故选C。

故答案为:(1)C;(2)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辨析和诗歌词句理解。

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

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3.【答案】(1)B
(2)A
【解析】【分析】(1)“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2)伯牙所抚的琴是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故答案为:(1)B;(2)A
【点评】考查了知识百科、文学常识和图表分析。

百科知识是对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能力的检查,包括历史、地理、文学常识等各方面知识的积累。

作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阅读与积累来完成。

4.【答案】C
【解析】【分析】 A.”将了我一军”意思是对方的车马炮或者兵下一步就要吃到你的将了。

符合语境。

B.”放马后炮”比喻事情已过去才发议论。

符合语境。

C.”棋逢对手”意思是比喻争斗的双方本领不相上下。

不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5.【答案】(1)错误
(2)正确
(3)正确
【解析】【分析】(1)有误,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

逐字逐句读与提高阅读速度本身就是矛盾的。

(2)正确。

(3)正确。

故答案为:(1)错误;(2)正确;(3)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阅读策略和方法。

阅读方法有:泛读、精读、摘要、笔记、角色扮演等。

掌握正确阅读策略和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作答中,有利于我们提高阅读速度。

6.【答案】A
【解析】【分析】 A.正确。

B.有误,软绵绵:形容柔软。

故”软棉棉”的”棉棉”错误。

C.有误,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故”全神惯注”的”惯”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辨析判断。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

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7.【答案】B
【解析】【分析】 A.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与语境相符。

B.虎视眈眈:像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与语境不相符。

C.千钧一发:一根头发吊着千钧重物,比喻极其危险或形势非常危急。

与语境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多总结。

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

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8.【答案】B
【解析】【分析】A、C正确。

B.有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选自鲁迅的《故乡》。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作家作品、名言警句和课文理解。

根据平时的课内综合性学习及课外阅读积累完成,不了解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

9.【答案】C
【解析】【分析】”鲁迅先生幽默风趣”与”鲁迅先生知识渊博”意思上表示递进。

根据语义应选”不仅……还……”。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10.【答案】(1)江清月近人;九曲黄河万里沙;望湖楼下水如天
(2)一轮金黄的圆月;水天相接的地方
【解析】【分析】(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意思是: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出自唐朝刘禹锡《浪淘沙》。

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

意思是: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2)“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出自课文《少年闰土》;“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出自课文《月光曲》。

故答案为:(1)江清月近人、九曲黄河万里沙、望湖楼下水如天;(2)一轮金黄的圆月、水天相接的地方
【点评】考查了现代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

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

对于课文中的优美的语句,注意加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对于语文的知识的积累有很大的帮助。

【答案】11.C
12.A
13.B
14.A
15.表现在: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

于是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许多猫,没有一只
猫不是这样。

【解析】【点评】不管做文言文有关的哪些题型,都需要读者先了解古文的意思,再理解古文的情感,最后根据古文意思和情感做题。

译文: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

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

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

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

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就将这画珍藏了起来。

11.考查学生对字义的理解。

”漫悬于壁”的意思是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漫”的意思是随意,漫不经心地。

故选C。

故答案为:C
12.考查学生对字义的理解。

”令怪之”的”之”是代词,代指”轴必坠地,屡悬屡坠”这一现象。

”则踉跄逐之”中的”之”也是代词,但代指这幅鼠画。

故选A。

故答案为:A
13.”令怪”的意思是“县令感到奇怪”。

”令怪”之前有讲到”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这一怪现象,故选B。

故答案为:B
14.考查学生对描写手法的理解。

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而该文就是用猫以为画中的老鼠是真的这件事来侧面表现东安士人画鼠的技艺超群。

故答案为:A
15.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句子”逮举轴,则跟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

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

从此处可以看出文中画作的逼真。

故答案为:表现在: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

于是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许多猫,没有一只猫不是这样。

【答案】16.C
17.A
18.A;C
19.C
20.从张大千听了齐白石的建议后,主动观察蝉和画水草遮盖画错的虾的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也能仔细观察,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知错能改的人。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
16.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从下文”即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长画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可知,”反串”本义是指扮演自己行当以外的角色。

文中指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长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

故B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17.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阅读句子”齐白石乘兴挥毫,用黑墨画了三片荷叶,另又着色,用赭红画了两朵荷花。

接着,张大千在齐白石的图上补绘了几只小虾,在荷叶下的水中嬉戏,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可知,这句中无水草,所以先排除C;其次,A、B都有虾和荷,但A更生动优美,且原文写了虾在水中嬉戏,所以A更好。

故答案为:A
18.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阅读句子”忽然,齐白石向张大千使了个眼色,把张拉到一边,悄悄说道:'大千先生,虾……虾身只有六节哟!”可知,这句话中告诉我们给别人提意见时语气要委婉,指出别人的错误时要使用恰当的方式,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

B项太绝对,要排除。

故答案为:AC
19.考查学生对题目的理解。

概括文章内容我们可以用人物+事件的方法,文章讲了齐白石指出张大千画蝉和画虾的错误两件事。

故C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20.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阅读文章可知,从张大千听了齐白石的建议后,主动观察蝉和画水草遮盖画错的虾的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也能仔细观察,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知错能改的人。

故答案为:从张大千听了齐白石的建议后,主动观察蝉和画水草遮盖画错的虾的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也能仔细观察,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知错能改的人。

【答案】21.C
22.B
23.点面结合的;既关注了人物群体,渲染出场面的气氛,也写到了个体,突出个体的人物形象,且详略得当。

24.A
25.连环画源于我国汉代,流传至今,可谓源远流长,还受到了外国的喜爱,可谓驰名中外。

未来连环画的发展应该注重创新和多元化,紧跟时代步伐,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

同时,也要注重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弘扬连环画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连环画在未来定会倍受人们的青睐。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
21.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结合句子"连环画通过木刻印刷出版,或上图下说,或左图右文"可知,C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22.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阅读材料二可知,B选项中的”线条飘逸,用色娴熟,人物造型典雅、柔美”与图片不符。

故答案为:B
23.考查学生对描写手法的理解。

阅读材料二可知,对战斗场面的描写属于”面”的描写,对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的描写属于”点”的描写,这种场面描写的方法属于点面结合的写法。

这种写法的作用是:既关注了人物群体,渲染出场面的气氛,也写到了个体,突出个体的人物形象,且详略得当。

故答案为:点面结合的、既关注了人物群体,渲染出场面的气氛,也写到了个体,突出个体的人物形象,且详略得当。

24.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阅读材料二可知,从材料二第48页连环画中可以看出战士们举着石头,故选A。

故答案为:A
25.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该题要注意结合材料,总结连环画在古今中外的发展,另外还要答出连环画在未来的发展。

即:连环画源于我国汉代,流传至今,可谓源远流长,还受到了外国的喜爱,可谓驰名中外。

未来连环画的发展应该注重创新和多元化,紧跟时代步伐,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

同时,也要注重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弘扬连环画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连环画在未来定会倍受人们的青睐。

故答案为:连环画源于我国汉代,流传至今,可谓源远流长,还受到了外国的喜爱,可谓驰名中外。

未来连环画的发展应该注重创新和多元化,紧跟时代步伐,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

同时,也要注重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弘扬连环画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连环画在未来定会倍受人们的青睐。

26.【答案】我想起伯牙,他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擅弹古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解析】【分析】该题需要回答出与”琴棋书画”有关的名人,另外一定要对其加以介绍,可以介绍关于人物的朝代、成就、事迹等,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我想起伯牙,他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擅弹古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点评】考查了推荐介绍。

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

推荐介绍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27.【答案】我的拿手好戏一一下象棋我的拿手好戏是下象棋,在棋局里,我总能带领我的“属下”出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