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中作业
提问:叶片的哪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提问:简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提问: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课后作业设计:
1、下列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D)
A、海带B、苔藓C、小麦D、蘑菇
2、如右图所示,把银边天竺葵 至于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纸圆片将A处两面遮盖后,移到 阳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隔水加热后加碘液。分析回答: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课题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课时安排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能阐明光合作 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过程和意义;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 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解释有关的实际问题。3.通过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查阅、整理、归纳 知识的能力。
4.通过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的复习,强化学生对生 物科学的价值的理解,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1)说明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及制造有机物时需要光。
(2)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并能比较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3)说明有机物能构建植物体及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4)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以及有机物分解时需要氧和产生二氧化碳, 释放能量。
2、实验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不遮光部分变蓝。
3、实验结论:
(1)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光是植物制造有机 物的条件
二、光合作用
1、条件:光
2、场所:叶绿体
3、产物:淀粉等
4、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5、意义:产生有机物
教学反思:
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要想在限的时间内复习好所学知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就一定要重视复习课。学生能不能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系统深入的认识,最大限度的掌握好基 础知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的效果。而要达到一个好的复习效果,就必须精心准备好复习课,明确每一节课的复习目标,灵活地运用复习的方法和技巧。这节课,我遵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先指明这一节课的复习内容,让学生心中有数,然后指导学生有计划、有顺序的复习,适当的时候,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自由支配,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和总结,进而巩固和提高,掌握一个个知识点,并前后联通,逐步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系统。在复习完一个知识点后,补充练习,把复习课本知识与恰当的练习结合起来,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我的教学存在不足。在练习的设计上有点难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做起来比较困难, 造成基础知识的记忆以及练习时间过少,学生知识 掌握不牢固的结果。也使我认识到备课不仅要准备知识,还要深入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
(1)、你认为染色后蓝色最深的叶片应该是_200W白炽灯照射的那株;导致三个植株上的叶片颜色深浅不同的原因是___光照强度不同___;
(2)、该同学 的这一实验可以说明_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__。
(修改人:)
板书设计: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1、实验步骤:暗处理→遮光→光照→摘取叶片→脱色→冲洗→滴碘液→漂洗观察
1、实验的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能得出什么结论?
2、有办法把自己的头像印在绿叶上吗?
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进一步介绍。
课中作业
提问:叶制造的淀粉怎样到达种子等器官呢?
环
节
三
进一步介绍有叶绿体的细胞就能进行光合作用,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1)、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其绿色部分变成__蓝色。
(2)、加碘液处理后发现B处变蓝色,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淀粉_;而A、C两处均不变色,其原因分别是A__未见光_,C__无叶绿体__
(3)实验前将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___。
3、某同学在探究光和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三株完全相同的植株进行暗处理后,分别同时用40W、100W、200W的白炽灯等距离照射。2~3小时后,在三个植株上分别摘取一片大小相同的叶片,同时脱色、染色处理后 ,发现叶片都呈现蓝色,但深浅不同。请分析回答:
提问:大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提问:怎么鉴定淀粉?
课中作业
思考、讨论、回答:“绿色”干扰了淀粉遇碘液变蓝色的颜色反应。
环
节
二
引导学生思考:大米的淀粉哪里来的?绿叶中有淀粉吗?怎么鉴定绿叶中的淀粉?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掉干扰的“绿色”?
加快酒精的溶解叶绿素的速度?能直接加热吗?
学生动手完成实验
示课件,结合视频提问:
教学难点
(1)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2)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每四人小组一个鱼缸、一棵水草、两条小鱼;多 媒体课件、课本、同步学习
课前作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环
节一
一、创设情境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你早(中)饭吃了什么?
提问:叶片的哪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提问:简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提问: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课后作业设计:
1、下列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D)
A、海带B、苔藓C、小麦D、蘑菇
2、如右图所示,把银边天竺葵 至于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纸圆片将A处两面遮盖后,移到 阳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隔水加热后加碘液。分析回答: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课题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课时安排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能阐明光合作 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过程和意义;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 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解释有关的实际问题。3.通过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查阅、整理、归纳 知识的能力。
4.通过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的复习,强化学生对生 物科学的价值的理解,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1)说明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及制造有机物时需要光。
(2)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并能比较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3)说明有机物能构建植物体及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4)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以及有机物分解时需要氧和产生二氧化碳, 释放能量。
2、实验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不遮光部分变蓝。
3、实验结论:
(1)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光是植物制造有机 物的条件
二、光合作用
1、条件:光
2、场所:叶绿体
3、产物:淀粉等
4、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5、意义:产生有机物
教学反思:
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要想在限的时间内复习好所学知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就一定要重视复习课。学生能不能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系统深入的认识,最大限度的掌握好基 础知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的效果。而要达到一个好的复习效果,就必须精心准备好复习课,明确每一节课的复习目标,灵活地运用复习的方法和技巧。这节课,我遵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先指明这一节课的复习内容,让学生心中有数,然后指导学生有计划、有顺序的复习,适当的时候,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自由支配,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和总结,进而巩固和提高,掌握一个个知识点,并前后联通,逐步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系统。在复习完一个知识点后,补充练习,把复习课本知识与恰当的练习结合起来,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我的教学存在不足。在练习的设计上有点难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做起来比较困难, 造成基础知识的记忆以及练习时间过少,学生知识 掌握不牢固的结果。也使我认识到备课不仅要准备知识,还要深入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
(1)、你认为染色后蓝色最深的叶片应该是_200W白炽灯照射的那株;导致三个植株上的叶片颜色深浅不同的原因是___光照强度不同___;
(2)、该同学 的这一实验可以说明_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__。
(修改人:)
板书设计: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1、实验步骤:暗处理→遮光→光照→摘取叶片→脱色→冲洗→滴碘液→漂洗观察
1、实验的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能得出什么结论?
2、有办法把自己的头像印在绿叶上吗?
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进一步介绍。
课中作业
提问:叶制造的淀粉怎样到达种子等器官呢?
环
节
三
进一步介绍有叶绿体的细胞就能进行光合作用,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1)、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其绿色部分变成__蓝色。
(2)、加碘液处理后发现B处变蓝色,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淀粉_;而A、C两处均不变色,其原因分别是A__未见光_,C__无叶绿体__
(3)实验前将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___。
3、某同学在探究光和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三株完全相同的植株进行暗处理后,分别同时用40W、100W、200W的白炽灯等距离照射。2~3小时后,在三个植株上分别摘取一片大小相同的叶片,同时脱色、染色处理后 ,发现叶片都呈现蓝色,但深浅不同。请分析回答:
提问:大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提问:怎么鉴定淀粉?
课中作业
思考、讨论、回答:“绿色”干扰了淀粉遇碘液变蓝色的颜色反应。
环
节
二
引导学生思考:大米的淀粉哪里来的?绿叶中有淀粉吗?怎么鉴定绿叶中的淀粉?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掉干扰的“绿色”?
加快酒精的溶解叶绿素的速度?能直接加热吗?
学生动手完成实验
示课件,结合视频提问:
教学难点
(1)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2)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每四人小组一个鱼缸、一棵水草、两条小鱼;多 媒体课件、课本、同步学习
课前作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环
节一
一、创设情境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你早(中)饭吃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