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提能专训:十一、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能专训十一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1841年,英国辉格党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责任内阁制基本形成
B.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的主要原则
C.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相同权力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材料信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说明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首相与内阁成员共进退,这是责任内阁制的体现。
2.有人认为《德意志帝国宪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一种共同的“精神”。
这种“精神”指的是()
A.彰显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原则
B.保留了本国的专制残余
C.避免了行政权力过于集中
D.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宪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
A、C两项不符合《德意志帝国宪法》;B项不符合美国1787年宪法。
故答案为D项。
3.“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了一场理性休闲运动。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价值观的变革
B.工业革命后中产阶级社会地位提高
C.工业革命推动传统节日退出历史舞台
D.大机器生产带来了人们精神的异化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反映了人们更加注重明确限定的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增加、中产阶级(资产阶级)的地位提高、反对野蛮等信息,这些都发生在19世纪初的欧洲,说明工业革命促进了人们价值观的变革。
4.“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
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去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
”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使其完成了资本积累
C.完成了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
材料信息“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和“没有法律上的障碍去阻止”反映出英国社会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环境,这是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结果,故C项正确。
5.“重大发明是为了以煤、蒸汽动力和资本等相对充裕而廉价的资源取代木材、水力和人力等相对短缺而昂贵的资源……只有实现技术上的突破,才能得到充裕的生产要素以满足18世纪需求量的增长。
”这一观点旨在说明()
A.资源利用与科技革命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B.市场扩大使英国解决了能源短缺问题
C.世界市场扩大催生了英国工业革命
D.英国以技术突破代替了能源更新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的科技革命。
材料内容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发生解决了木材、水力和人力资源的短缺等问题,而且技术上的突破促进了经济发展。
材料不涉及市场问题,排除B、C两项;D项表述不全面。
6.“西方工人对工业资本主义的反应与殖民地民族对新帝国主义的反应有一个相似之处:两者都对自己的命运不满,而且,两者都支持旨在引起根本变革的运动。
但是,又有一个基本差别:诸殖民地民族并不反对自己民族的雇主,而宁可反对外国统治者。
”因此,殖民地工人的革命,至少在最初阶段的主要指导理论是()
A.民族主义B.民主主义
C.自由主义D.社会主义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提及的相似的“反应”是指反对阶级剥削和压迫,“差别”是指殖民地民族反对外来民族的剥削和压迫。
故A项符合题意。
7.自马克思主义兴起以来,不仅被各国无产阶级接受和传播,而且资产阶级理论学家也不断对其进行研究。
如有人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
义的理论越适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
A.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发展
B.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C.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
D.服务于不同阶层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理论。
“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越适用”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才永不过时。
8.某位经济学家认为:在市场竞争中,人人不但会凭着自己的理性判断,追求个人最大的利益(效率),同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会使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状态。
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该经济学家经济思想的是()
A.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
B.1849年英国废除《航海条例》
C.1882年美国洛克菲勒托拉斯成立
D.罗斯福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及其影响,旨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判断能力。
首先根据题干材料得出该经济学家的经济思想为自由主义,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
A项为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指导下的活动,B项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指导下的活动,C 项为垄断组织的出现,D项为国家干预经济思想指导下的活动。
9.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的发端和蔓延”可知,推动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是对市场扩大的需求,故A项符合题意。
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工业革命的发生条件,B、D两项虽在材料中有所体现,但表述不完整。
C项与史实不符合。
10.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垄断组织的产生。
“巨型企业”体现生产集中,而“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可以推断生产集中促进了新兴工业,特别是电力相关工业的发展,答案为C项。
“军国主义”“轻重工业比例”在材料信息中未能体现,排除A、D两项。
蒸汽动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能源革新,排除B项。
二、非选择题(第11题22分,第12题18分,共40分)
11.(22分)世界市场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对世界各个国
家与地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0 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 000吨;两者合计38 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在7 000至10 000吨之间。
因此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1/4至1/3。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市价则不相同,洋货可平沽而土货必昂其值,颠倒错紊,华商安得不困,洋商安得不丰。
——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二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3/4。
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是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上。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
”“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是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三1573年,对后来现代化至关重要的两个观念上的变化已经发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此外还有一个技术性的工业革命,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推动了今天以西方为主体的世界体系。
中国这种从传统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型,在明末已经开始,这一转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中国市场迅速扩张,在全国市场形成以后,实际上就是发展到世界市场上去,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国的白银货币化直接影响了世界市场的建立。
材料四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全面地、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以后,法国与英国、比利时、德国等签订一系列自由贸易条约,将本国的经济完全纳入世界市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4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当时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完整内涵,并指出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4分)
答案:(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制瓷业发展)。
影响:白银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关税无法保护民族工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艰难。
(2)印度棉纺织业仍停留在手工生产阶段;工业革命后,英国棉纺织业使用机器生产,产量剧增,质优价廉。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工业革命的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中国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4)内涵: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实行关税平等、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国家进行侵略、掠夺。
影响: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或答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中的时间“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要结合自然经济的解体等方面回答。
第(2)(3)问主要从材料中概括得出答案。
第(4)问,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并结合工业革命及世界市场方面的知识回答。
12.(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恩格斯曾高度评价文艺复兴运动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
他写道:“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
材料二(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
……“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
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
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
继英国以后,18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
1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德国是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她仅用40多年时间就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社会的时代特点。
文艺复兴运动的表现形式和实质分别是什么?(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6分)
(3)依据材料三,简要概括17~19世纪世界科学中心的三次转移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6分)
答案:(1)时代特点:“人被发现”的时代。
表现形式: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实质: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2)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宣扬“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学说”;提出“三权分立”的政治构想。
(3)第一次转移:促使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并迅速成为“世界工厂”。
第二次转移:推动启蒙运动迅速发展,引发法国大革命。
第三次转移:带动了德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德国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
国。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第(1)问,第一小问可结合材料信息“巨人”概括出当时社会的特点是“以人为核心”,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2)问,结合材料中“自由”“契约”等关键信息概括即可。
第(3)问,可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