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贡献 美国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1903出版《教育心理学》,为最早的教育 心理学专著。 最早强调对教学评估和测量,主张加强学习的科学基础。 促进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科学运动。
4.比较教学实验与教学设计 的异同点
两者都是为了解决教育和教学中的问题。所以其研究过程都遵循问 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第三章 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 争论问题
• 学习论流派的认识论根源 • 学习心理学研究早期两大派别的理论之争 • 当前两种不同的学习理论
1.什么是学习理论
研究学习结果的性质,学习的分类、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 的条件的各种学说。
2. 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
P65: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3.当前两种主要的学习理论
1. 认知策略的性质
第一,从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来看: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来选择和调整其注 意、学习、记忆与思维的内部控制过程(加涅等,2007)。 第二,从学习的结果来看:信息加工的结果是学习者获得广义的知识,包括陈 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的知识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 或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
学习过程 影响学习的因素
测量与评价
智 学慧 习技 的能 性的 质学与习分类 原有知识与学习迁移 认 学知 习策 论略 流的 派学及习其主要争论
儿童与青少年认知发展 解决问题与创新性学习 个别差异
动作技能的学习 学习动机 态度与品德学习 教师、班级与家庭
网络媒体与多媒体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源起与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影响知识 学习的因素
学习材料的 内容和形式
教师指导
学习情境
第五章 智慧技能的学习
• 技能与智慧技能的性质 • 智慧技能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 智慧技能学习规律的教学含义
陈述技能的分类及其依据;
智慧技能学习的内外条件;
1.技能与智慧技能
技能: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些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 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这个定义强调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其实质是一套办事规则支配 了人的行为。 技能的心理表征:产生式及其系统
外部条件
学习材料的内容和形式、 教师指导、学习情境
1.知识
知识: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 内即为个体的知识,储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
知识的本质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
知识表征指知识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
2.信息加工心理学对知识的静态分 类
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大多同意把人类习得的知识分为两大类: 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 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
许多研究涉及动作技能的练习是先从局部开始还是先从整体开始的问题。那 种学习方式更优要视动作技能的性质而定。如果动作技能由若干局部技能构 成,且各个局部技能之间不存在相互协调的问题,那么先进行局部技能的部 分练习,而后再进行整体练习,这样效果更佳。如果连续性动作技能的各部 分要经常相互协调,那么打破这种协调,孤立地练习某一部分,其效果往往 不佳。
榜样人物及 其行为后果
强化与惩罚
个人的信念
第二部分 学习过程小结
陈述性知识的学 习 智慧技能学习 认知策略学习
动作技能的学习 态度与品德学习
内部条件 先前知识、认知结构、动机 和态度、心向和定势 先前知识、智慧技能的层次 性 先前知识、动机水平、元认 知发展水平、认识论信念
局部技能、执行性子程序
个人的信念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关于学习和考试
为什么学习? 1. 应试 2. 学以致用
怎样学习? 形成认知地图 重点掌握评价目标 1. 理解记忆 2. 深度加工 3. 及时复习
本课程的主题
本课程以阐明学校情境下的学生的学习为主线。
本课程的两大方面内容:
学
习 过
影响学习的因素
程
主要 涉及 认知 领域
内部因素
智慧技能,运用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
2.智慧技能学习过程
辨别的学习过程 概念的学习过程 规则的学习过程 程序的学习过程
3.智慧技能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
先前知识 智慧技能的层次性
智慧技能 学习的条件
外部条件
例证与练习 的选择与呈现
言语指导与反馈
第六章 认知策略的学习
认知策略的性质与分类 认知策略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认知策略学习规律的教学含义
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用来设置学习目的、评估达成目的的进展情 况,选择调整其他策略运用的策略。加涅认为元认知策略的功能之 一是支配其他策略的使用(加涅等,2007)。
3.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
外部条件
先前知识 动机水平 元认知发展水平 认识论信念
影响认知策略 学习的条件
若干例子同时呈现 指导规则的运用及其 运用条件
4.现代认知心理学对陈述性知识 学习的认知过程的解释
选择:区分有关信息与无关信息,将感觉记忆移送到 工作记忆中。 整合: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组织:将所选择的知识组织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精加工:对所呈现的信息进行添加、补充。
5.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条件
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
先前知识 认知结构 动机和态度 心向和定势
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学 校情境中学习与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P13
2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学生和教师的心理; 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各种类型的学习过程; 教学心理(含课堂管理心理)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潘菽 美国: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梅耶(R. E. Mayer,1999)将西方科学心理学 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比作三种路径: 单向道、死胡同、 双向道
3.奥苏泊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用同化(assimilation)思想解释外在的逻辑意义怎样向个 体的心理意义转化的过程和条件。
三种同化过程:
1.下位学习(subordinate learning)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2.上位学习(superordinate learning)
3.并列结合学习(combinatorial learning)
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功能
对外办事
对内调控
技能指向
环境中的客体和 事件,如句子、图表 或数学公式等。
学习者自己的内 部认知过程
自动化的,有时也
是一种高级的认
是否可意识 可在意识的控制下进 知活动,是可以意识
调控
行的。
的和可控制的
2.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meta-cognition,又译反省认知、后设认知)是个体对自己 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的认知。
第二章 学习的性质和分类
学习与学习研究概述:学习概述、学习的研究 学习与脑:语言的脑生理学研究 学习的分类
1.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 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
区分“学习”
2.学习分类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学习。能用言语(或语言)表达的知识,包括符号记忆、 事实的知识、有组织的整体知识等。(认知、后天习得)
不同点是:前者主要希望解决教育理论问题,强调实验控制,教学 效果的测量与评价强调横向比较。后者主要希望解决教育实践问题, 研究侧重开发有效和高效的教学策略和工具,如可观察和测量教学 目标、呈现材料的多媒体、测试题等。其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评价不 强调横向比较,而侧重实验班实施新的教学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 即目标参照的测量和评价。
2.外部条件
第九章 态度与品德学习
态度与品德的性质 关于态度与品德形成及改变的几种理论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1.态度与品德的定义
态度:心理学一般把态度定义为“个体对自己和对外部世界的客体、 人、情境或任何其他抽象观念或政策等的喜爱或讨厌的评价性反 应”。(伦理学)
品德: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 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特征。(教育心理学)
外部因素
原有 知识 结构
认知 发展
智力 差异
动机
人格
教师
学生 集体
教材
练习
本课程的重点
全课程贯穿了知识分类学习论的思想
奥苏泊尔的同化论 加涅的学习条件论 信息加工心理学家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相互转化的理论。
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基本框架:
陈 教述 育性 心知 理识 学的概学述习
绪论
教育心理学
(5)态度。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已的反应倾向。(情感)
2.学习分类
奥苏伯尔的两维学习分类
维度二: 学习材 料与原 有知识 的关系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澄清概念 之间关系
听演讲 或看教 材
记口诀
良好的视 听教学
学校实验 室实验
用公式 解题
科学 研究
理智产 生过程
尝试与错误 走迷宫
接受学习
指导发现学习
动作技能与智慧技能
动作技能(运动技能
外部的、物质活动的动作 方式 ,表现为骨骼肌的活动
按广义知识观,动作技能 是一种程序性知识,是按照 一套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 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精细的肌肉控制是动作技 能的重要特征。
智慧技能(智力技能、心智技能)
智慧技能指通过练习而形成起来 的合乎一定法则的智力活动方式。
条件
学生自身有学习动机与学 和活动
习策略
第四章 知识的性质与陈述 性知识的学习
知识的性质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 陈述性知识学习规律的教学含义
•用实例解释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 •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及优缺点; •理解陈述性知识习得的过程和条件; •能用实例说明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的应用
按照广义的知识观,智慧技能是 运用某种习得的规则或程序顺利完 成智力任务的能力,
2.动作技能的分类
按照动作技能开始与结束的特征
连续的动作技能&离散的动作技能
2.动作技能的学习条件
1.内部条件
两种学习任务:
局部技能:一套完整的动作技能可以分解成同时或按先后次序出现的局部 技能
执行性子程序:将局部技能综合起来的规则,被费茨和波斯纳称为“执行 性子程序”
发现学习
维度一:学习进行的方式
2.学习分类
将学习发为认知、情感 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是通常的分类框架 不同分类系统的差异出现在知识与技能的划分上。
本书遵循这种分类法,在认知学习领域采用“知识”(陈述性知 识)、智慧技能(程序性知识)和认知策略(特殊性的程序性知 识)三分的形式。 并重新对知识和技能作了定义,广义的知识包括技能,狭义则只 涉及言语信息,而技能是程序性知识的运用。
提供变式练习的机会 长期系统的练习
第七章 解决问题与创新性 学习
• 关于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科学含义
• 解决问题的过程
•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学习分类理论中的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学习者将原有的概念和规则加以综合,在新情境中应用 并得到新的认知成果的过程。
问题解决三类知识的综合运用 策略性知识:问题表征所需要 陈述性知识:问题的计划与监控 程序性知识:解题计划的执行主要
信息加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
哲学认识 经验主义
理性主义与社会建构
论
主义
学习结果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运用社会团体的工具
记忆与运用
和概念的能力,为社
会团体创造工具和实
践做出贡献
学习过程 参见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 参与社会实践,理解
信息加工模型
与运用社会的符号系
统
有效学习 外部提供可以分辨的信息;文化或社会团体材料
2.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技能主动提出(或接受)问题,进而综合运 用新旧知识、技能生成新的问题解决规则或思维产品的过程。
第八章 动作技能的学习
动作技能的性质 动作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动作技能学习规律的教学含义
1.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是人类一种习得的能力,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 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
(2)智慧技能。运用规则办事的能力,包括辨别、具体概念、定 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等。(认知、后天习得)
(3)认知策略。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 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 力。(认知、后天习得)
(4)动作技能。通过练习获得 、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 能 力。(心因动作、后天习得)
2.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四阶段
品德发展的阶段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连续发展的。
按照自己的 想象去执行 规则。
自我中心阶 段 (2-5岁)
绝对地尊敬 和顺从外在 权威。
权威阶段 (6-8岁)
准则是同伴 间共同约定 。
可逆性阶段 (8-10岁)
开始倾向于 主持公正、 平等。
公正阶段 (11-12岁)
3.态度与品德学习的条件
4.比较教学实验与教学设计 的异同点
两者都是为了解决教育和教学中的问题。所以其研究过程都遵循问 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第三章 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 争论问题
• 学习论流派的认识论根源 • 学习心理学研究早期两大派别的理论之争 • 当前两种不同的学习理论
1.什么是学习理论
研究学习结果的性质,学习的分类、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 的条件的各种学说。
2. 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
P65: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3.当前两种主要的学习理论
1. 认知策略的性质
第一,从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来看: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来选择和调整其注 意、学习、记忆与思维的内部控制过程(加涅等,2007)。 第二,从学习的结果来看:信息加工的结果是学习者获得广义的知识,包括陈 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的知识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 或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
学习过程 影响学习的因素
测量与评价
智 学慧 习技 的能 性的 质学与习分类 原有知识与学习迁移 认 学知 习策 论略 流的 派学及习其主要争论
儿童与青少年认知发展 解决问题与创新性学习 个别差异
动作技能的学习 学习动机 态度与品德学习 教师、班级与家庭
网络媒体与多媒体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源起与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影响知识 学习的因素
学习材料的 内容和形式
教师指导
学习情境
第五章 智慧技能的学习
• 技能与智慧技能的性质 • 智慧技能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 智慧技能学习规律的教学含义
陈述技能的分类及其依据;
智慧技能学习的内外条件;
1.技能与智慧技能
技能: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些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 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这个定义强调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其实质是一套办事规则支配 了人的行为。 技能的心理表征:产生式及其系统
外部条件
学习材料的内容和形式、 教师指导、学习情境
1.知识
知识: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 内即为个体的知识,储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
知识的本质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
知识表征指知识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
2.信息加工心理学对知识的静态分 类
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大多同意把人类习得的知识分为两大类: 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 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
许多研究涉及动作技能的练习是先从局部开始还是先从整体开始的问题。那 种学习方式更优要视动作技能的性质而定。如果动作技能由若干局部技能构 成,且各个局部技能之间不存在相互协调的问题,那么先进行局部技能的部 分练习,而后再进行整体练习,这样效果更佳。如果连续性动作技能的各部 分要经常相互协调,那么打破这种协调,孤立地练习某一部分,其效果往往 不佳。
榜样人物及 其行为后果
强化与惩罚
个人的信念
第二部分 学习过程小结
陈述性知识的学 习 智慧技能学习 认知策略学习
动作技能的学习 态度与品德学习
内部条件 先前知识、认知结构、动机 和态度、心向和定势 先前知识、智慧技能的层次 性 先前知识、动机水平、元认 知发展水平、认识论信念
局部技能、执行性子程序
个人的信念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关于学习和考试
为什么学习? 1. 应试 2. 学以致用
怎样学习? 形成认知地图 重点掌握评价目标 1. 理解记忆 2. 深度加工 3. 及时复习
本课程的主题
本课程以阐明学校情境下的学生的学习为主线。
本课程的两大方面内容:
学
习 过
影响学习的因素
程
主要 涉及 认知 领域
内部因素
智慧技能,运用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
2.智慧技能学习过程
辨别的学习过程 概念的学习过程 规则的学习过程 程序的学习过程
3.智慧技能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
先前知识 智慧技能的层次性
智慧技能 学习的条件
外部条件
例证与练习 的选择与呈现
言语指导与反馈
第六章 认知策略的学习
认知策略的性质与分类 认知策略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认知策略学习规律的教学含义
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用来设置学习目的、评估达成目的的进展情 况,选择调整其他策略运用的策略。加涅认为元认知策略的功能之 一是支配其他策略的使用(加涅等,2007)。
3.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
外部条件
先前知识 动机水平 元认知发展水平 认识论信念
影响认知策略 学习的条件
若干例子同时呈现 指导规则的运用及其 运用条件
4.现代认知心理学对陈述性知识 学习的认知过程的解释
选择:区分有关信息与无关信息,将感觉记忆移送到 工作记忆中。 整合: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组织:将所选择的知识组织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精加工:对所呈现的信息进行添加、补充。
5.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条件
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
先前知识 认知结构 动机和态度 心向和定势
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学 校情境中学习与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P13
2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学生和教师的心理; 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各种类型的学习过程; 教学心理(含课堂管理心理)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潘菽 美国: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梅耶(R. E. Mayer,1999)将西方科学心理学 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比作三种路径: 单向道、死胡同、 双向道
3.奥苏泊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用同化(assimilation)思想解释外在的逻辑意义怎样向个 体的心理意义转化的过程和条件。
三种同化过程:
1.下位学习(subordinate learning)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2.上位学习(superordinate learning)
3.并列结合学习(combinatorial learning)
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功能
对外办事
对内调控
技能指向
环境中的客体和 事件,如句子、图表 或数学公式等。
学习者自己的内 部认知过程
自动化的,有时也
是一种高级的认
是否可意识 可在意识的控制下进 知活动,是可以意识
调控
行的。
的和可控制的
2.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meta-cognition,又译反省认知、后设认知)是个体对自己 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的认知。
第二章 学习的性质和分类
学习与学习研究概述:学习概述、学习的研究 学习与脑:语言的脑生理学研究 学习的分类
1.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 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
区分“学习”
2.学习分类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学习。能用言语(或语言)表达的知识,包括符号记忆、 事实的知识、有组织的整体知识等。(认知、后天习得)
不同点是:前者主要希望解决教育理论问题,强调实验控制,教学 效果的测量与评价强调横向比较。后者主要希望解决教育实践问题, 研究侧重开发有效和高效的教学策略和工具,如可观察和测量教学 目标、呈现材料的多媒体、测试题等。其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评价不 强调横向比较,而侧重实验班实施新的教学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 即目标参照的测量和评价。
2.外部条件
第九章 态度与品德学习
态度与品德的性质 关于态度与品德形成及改变的几种理论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1.态度与品德的定义
态度:心理学一般把态度定义为“个体对自己和对外部世界的客体、 人、情境或任何其他抽象观念或政策等的喜爱或讨厌的评价性反 应”。(伦理学)
品德: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 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特征。(教育心理学)
外部因素
原有 知识 结构
认知 发展
智力 差异
动机
人格
教师
学生 集体
教材
练习
本课程的重点
全课程贯穿了知识分类学习论的思想
奥苏泊尔的同化论 加涅的学习条件论 信息加工心理学家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相互转化的理论。
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基本框架:
陈 教述 育性 心知 理识 学的概学述习
绪论
教育心理学
(5)态度。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已的反应倾向。(情感)
2.学习分类
奥苏伯尔的两维学习分类
维度二: 学习材 料与原 有知识 的关系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澄清概念 之间关系
听演讲 或看教 材
记口诀
良好的视 听教学
学校实验 室实验
用公式 解题
科学 研究
理智产 生过程
尝试与错误 走迷宫
接受学习
指导发现学习
动作技能与智慧技能
动作技能(运动技能
外部的、物质活动的动作 方式 ,表现为骨骼肌的活动
按广义知识观,动作技能 是一种程序性知识,是按照 一套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 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精细的肌肉控制是动作技 能的重要特征。
智慧技能(智力技能、心智技能)
智慧技能指通过练习而形成起来 的合乎一定法则的智力活动方式。
条件
学生自身有学习动机与学 和活动
习策略
第四章 知识的性质与陈述 性知识的学习
知识的性质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 陈述性知识学习规律的教学含义
•用实例解释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 •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及优缺点; •理解陈述性知识习得的过程和条件; •能用实例说明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的应用
按照广义的知识观,智慧技能是 运用某种习得的规则或程序顺利完 成智力任务的能力,
2.动作技能的分类
按照动作技能开始与结束的特征
连续的动作技能&离散的动作技能
2.动作技能的学习条件
1.内部条件
两种学习任务:
局部技能:一套完整的动作技能可以分解成同时或按先后次序出现的局部 技能
执行性子程序:将局部技能综合起来的规则,被费茨和波斯纳称为“执行 性子程序”
发现学习
维度一:学习进行的方式
2.学习分类
将学习发为认知、情感 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是通常的分类框架 不同分类系统的差异出现在知识与技能的划分上。
本书遵循这种分类法,在认知学习领域采用“知识”(陈述性知 识)、智慧技能(程序性知识)和认知策略(特殊性的程序性知 识)三分的形式。 并重新对知识和技能作了定义,广义的知识包括技能,狭义则只 涉及言语信息,而技能是程序性知识的运用。
提供变式练习的机会 长期系统的练习
第七章 解决问题与创新性 学习
• 关于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科学含义
• 解决问题的过程
•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学习分类理论中的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学习者将原有的概念和规则加以综合,在新情境中应用 并得到新的认知成果的过程。
问题解决三类知识的综合运用 策略性知识:问题表征所需要 陈述性知识:问题的计划与监控 程序性知识:解题计划的执行主要
信息加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
哲学认识 经验主义
理性主义与社会建构
论
主义
学习结果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运用社会团体的工具
记忆与运用
和概念的能力,为社
会团体创造工具和实
践做出贡献
学习过程 参见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 参与社会实践,理解
信息加工模型
与运用社会的符号系
统
有效学习 外部提供可以分辨的信息;文化或社会团体材料
2.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技能主动提出(或接受)问题,进而综合运 用新旧知识、技能生成新的问题解决规则或思维产品的过程。
第八章 动作技能的学习
动作技能的性质 动作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动作技能学习规律的教学含义
1.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是人类一种习得的能力,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 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
(2)智慧技能。运用规则办事的能力,包括辨别、具体概念、定 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等。(认知、后天习得)
(3)认知策略。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 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 力。(认知、后天习得)
(4)动作技能。通过练习获得 、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 能 力。(心因动作、后天习得)
2.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四阶段
品德发展的阶段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连续发展的。
按照自己的 想象去执行 规则。
自我中心阶 段 (2-5岁)
绝对地尊敬 和顺从外在 权威。
权威阶段 (6-8岁)
准则是同伴 间共同约定 。
可逆性阶段 (8-10岁)
开始倾向于 主持公正、 平等。
公正阶段 (11-12岁)
3.态度与品德学习的条件